1979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江苏冶金系统开展节焦增铁活动
今年一、二月份炼铁平均焦比比去年下降二十九公斤,生铁质量、产量明显提高
据新华社南京四月二日电 江苏省冶金工业系统广泛开展群众性节约焦炭、增产生铁的活动,成果显著。全省主要炼铁企业的平均焦比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今年一、二月份又比去年下降了二十九公斤,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生铁的质量和产量也有明显提高。
南京西善桥钢铁厂的炼铁焦比一九七七年曾经高达九百三十公斤。去年以来,炼铁车间的工人、技术人员根据高炉的具体情况,设法改进高炉供料,同时改进操作。今年一月份这个厂炼铁焦比已降到五百五十五公斤,二月份又降到五百三十六公斤。
原来消耗比较低的苏州钢铁厂,由于精矿粉不足,进一步降低消耗难度较大。为了弥补精矿粉的不足,他们大搞节约代用。同时努力改进原料管理和技术管理。今年一、二月份炼铁平均焦比从去年的平均六百一十七公斤降到了五百七十公斤。
为推动全省主要炼铁厂大面积地降低消耗,省冶金工业局组织了一个节焦增铁技术服务队,先后在全省总结、推广了九项对节焦增铁有明显成效的新技术,帮助徐州、镇江、江宁、丹阳等钢铁厂解决了矿石烧结、料场管理、提高风温等方面的问题,并为这些厂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这些厂的炼铁焦比都有较大幅度下降。


第2版()
专栏:

加强物资管理 降低消耗减少浪费
上海第十钢铁厂实行凭“理财券”领料办法收效好
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第十钢铁厂在物资供应上实行了凭“理财券”领料的办法。实行新的领料办法后,消耗降低,费用节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加强对物资的管理,这个厂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在各车间、各部门按复核修订的物资耗用定额标准,发放了一种“理财券”。这种“理财券”是印有各种票面值的领料凭券,是考核消耗费用的依据。
发放“理财券”后,工人在每次领料时,都要按价付出“理财券”;若领用由废旧料做成的修复品,则需折价付券。领料少,节约多的给予物质奖励。
实行这个办法后,工人们都把原来“用了算”改为“算了用”,事先制订领料计划,生产过程中随用随领,用多少领多少,用不完就办理退掉手续。这样做的结果,大大促进了废旧料的回收和利用,减少了浪费。
据统计,这个厂发放“理财券”后,所用生产辅助材料费,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比前十个月的平均数各降低百分之十三,今年一月份降低百分之二十。三个月来,共为国家节约十四万五千多元。


第2版()
专栏:

坚持在老工艺、老设备上挖潜革新
桐乡化肥厂变亏为盈
据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桐乡化肥厂在老工艺、老设备上坚持搞挖潜、革新、改造,变年年亏损为年年盈利,成为全国小化肥战线高产低耗的标兵单位。
这个厂原设计年产合成氨三千吨,但由于工艺陈旧,设备落后,加上前些年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企业管理没有搞好,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消耗和成本都比较高,从一九六六年建成投产到一九七四年底,累计亏损一百万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这个厂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抓住关键设备搞革新,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近几年来,他们先后推广采用了三百多项大小技术革新项目,使生产能力比原设计扩大了三点六倍,但是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和材料,只等于新建同样一个化肥厂所需资金、材料的三分之一。
现在这个厂的合成氨年产能力已经达到一万四千吨,比原设计增加了三点六倍。生产每吨合成氨所耗用的煤、电,分别低于全国小化肥厂平均水平的一半和百分之四十,创同类企业的最好水平。


第2版()
专栏:

发扬“一厘钱”精神 广开增产节约门路
青岛橡胶九厂实现高产优质低耗
本报讯 据《大众日报》报道:青岛橡胶九厂广大职工,发扬“一厘钱”精神,自觉为加速四化建设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全厂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厂认真贯彻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研究制定了今年的增产节约方案,并制定了保证措施。同时,厂党委还总结推广了一车间冲上鞋眼组珍惜每一个鞋眼,一个月节约鞋眼八点一公斤的经验,号召全厂职工发扬“一厘钱”精神,开展为国家节约一克胶、一寸布、一度电、一斤煤、一滴油、一桶水、一张包装纸的活动。锅炉组的职工把没有烧透的煤渣拣回来再烧,每天节煤近一吨。一车间的团员青年还开展了节约一寸布的活动。一车间裁断组甲班工人丁其亮、余华芳共同研究创造了套裁法,十天节约棉布五十七米。裁断组的工人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后,一、二月份就节约棉布一千二百多米。
提高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节约。在增产节约竞赛活动中,这个厂的职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二车间党支部带领职工算了一笔质量账:一双四○号解放鞋出厂价,一级品可盈利三角一分钱,二级品亏损三分钱,不合格品亏损两角六分钱,次品亏损五角四分钱。通过算账,工人们下决心千方百计提高一级品率。从三月一日到八日的八天中,这个车间共生产十一万一千八百多双胶鞋,其中一级品占百分之九十八点七七,比国家指标提高了百分之二点七七。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企业的额外负担实在太重
工厂企业的额外负担,名目之多,危害之大,相当惊人。它已成为向四化迈进的羁绊,需要抓紧认真解决。
一、领导机关借人太多。不少企业都有一批“游击”干部,今天被借到这里,明天被挪到那里。沈阳变压器厂等几个大型工厂,每年被借调人员都在百名以上,有的数月,有的数载。辽宁省工业交通系统十个局,去年向基层借了三百多人,相当于这些局干部编制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人被借走,工资、奖金、福利,一切仍由工厂开支,有的差旅费也要工厂出。工厂的生产受到影响,被借的人也荒废了业务技术。
借人的单位,有部、省、市、局,还有区、街道。工厂不愿借给,往往被指责为:“骄傲自满,不尊重领导机关”,或者“本位主义,闹独立王国”,等等。这类批评,都没有道理。为了加速发展生产,快把这些被借的同志“解放”出来,让他们回生产第一线吧!
二、强令设置许多临时机构。上边有什么机构,基层也得对口立上户头,而且往往还得让党委书记或厂长亲自挂帅。例如,沈阳重型机器厂根据上级机关要求设置的临时机构,就有清仓利库办、知青办、支农办、家属办以及运动办、清查办、落实几十几号文件办等十来个,占用二百多名干部和工人。
有时遇有紧急任务,搞个临时班子,也未尝不可。但象这样大设“临办”,弊病太多。削减一些“临办”,腾出房子、人员、桌椅,举办业余技术教育,岂不甚好?
三、检查团成灾。据沈阳第一机床厂统计,去年下半年,先后接待六十二个检查团,三百七十多人次。有运动检查团、学大庆检查团、质量检查团、设备检查团、财经纪律检查团,等等。检查团来了,书记、厂长陪着转,还要好吃好喝相款待。
上级机关对工厂企业的工作进行检查是必要的,但不宜兴师动众,频繁地搞大规模的检查。工人们把这类旋风式的检查团,形容为“赶庙会”,看作是一种灾难。
四、许多社会服务工作由企业承担。特别是市郊边远的厂矿,商店、学校等都要办。本溪绢纺厂有职工一千四百人,办了一所容一千五百名学生的学校,除招收职工子弟外,还得包附近农村社员的子弟,每年要支出办学经费十五万元。彩屯煤矿有个商业门市部,蔬菜、酱油等副食品由矿上去采购、运回,再交给商店零售。沈阳铁西区饮食服务公司,让沈阳变压器厂给盖了个饭店。几年来,各方面加给这个工厂类似的不合理负担,反映在账面上的达二百多万元。从文教、商业服务等部门来讲,经费不足,是他们的难处。这类问题,需要上级领导机关统筹解决。
五、随意摊派资财,义务劳动太多。有些地方的自筹项目,缺少材料、设备、资金,就随意向辖区内的工厂企业摊派,冲击了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沈阳市前几年搞水库、水源工程、机械化养鸡场等“会战”,从工厂企业无偿调用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些支出,各企业无法下账,只好摊入成本。
六、福利事业都想“抽头”。不少工厂企业的同志向记者反映,他们给职工办点福利,很不容易。如建一栋宿舍,要筹措资金,准备材料,申请地皮,请施工队伍,不知要跑多少腿,费多少事。可是,房子刚刚竖起四壁,电业、煤气、自来水、副食供应等单位一拥而上,都想来“抽头”、揩油。不给那一家点便宜,就会碰到意外的麻烦。沈阳有个工厂去年新建四千二百平方米宿舍,因为没有给“关系单位”“进贡”,电业部门不肯给安灯,煤气系统不肯给接气,粮店在卖粮食时故意找岔儿……
最后,有些厂矿的领导同志对企业的经济核算、经济效果注意不够,对一些来自外部的错误作法说服不力,抵制不力。
本报记者 齐志文


第2版()
专栏:

广州至九龙的直达旅客特别快车正式通车
据新华社广州四月四日电 广州至九龙的直达旅客特别快车今天正式通车。
广州至九龙过去没有直达列车,旅客要在深圳转车。增开广州至九龙的直达旅客列车,是香港同胞、华侨和国际友人多年来的愿望。
直达特快列车每天上午八点三十分由广州站发出,行程两小时五十四分抵达九龙车站,中午一点从九龙站始发返回广州的列车。
这趟直达列车通车后,对于进一步沟通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我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将起积极的作用。


第2版()
专栏:

晋江县委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
调动归侨、侨眷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新华社福州电 中共福建省晋江县委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调动了广大归侨、侨眷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晋江县是福建省的著名侨乡,旅外华侨有三十多万,归侨和侨眷占全县九十多万人口的三分之一。文化大革命中,林彪、
“四人帮”把广大爱国侨胞诬蔑为“资产阶级”,许多侨眷也受到打击和迫害,侨务机构被取消,侨务干部被调离、下放,归侨、侨眷的利益受到侵犯,党的侨务政策遭到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晋江县委在各种会议上重申党的侨务政策,在侨务工作中大力拨乱反正,澄清了路线是非,恢复了县、社、队三级侨务工作机构,在全县平反昭雪了几十起归侨、侨眷中的冤、假、错案。许多华侨写信回来表示感谢党和人民政府对海外华侨的关心。
晋江侨乡每年要接到海外亲人寄回大量赡家侨汇。去年,在许多重点侨乡集镇开设了华侨特需商品供应商店。文化大革命中占用、借用的华侨房屋也已多数退还。县委总结过去的经验,对华侨寄回兴办学校、医院、戏院等公益事业的款项,专款专用,侨胞非常满意。


第2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围湖造田 得不偿失
记者从国家水产总局获悉:我国许多地方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地围湖造田、毁塘种粮,致使江河、湖泊的水面逐年缩小,引起水域环境变迁,淡水渔业资源遭到很大破坏,鱼产量连年下降。据统计,解放以来全国围湖造田减少湖泊水面达两千万亩以上。淡水鱼产量占全国水产品的总产量,由一九五九年的百分之四十下降到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二十三。到目前,我国淡水鱼产量还没有恢复到二十年前的历史最高水平。广大干部、群众强烈反映,围湖造田,弊病很多,得不偿失,必须立即停止,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水产资源,发展渔业生产。
我国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利用这些水面进行养鱼、放鸭、栽莲、植菱等水生生物生产,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大的意义。解放后,我国淡水养殖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再加上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许多地区不是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了林业、牧业、渔业的全面发展。有的地方提出什么“向水面要粮”的错误口号,一时盲目围湖造田。有的地方弄虚作假,把围湖的土地产的粮食算作原耕地产量,补其上“纲”,称为“补纲田”,形成围湖造田生产粮食“戴红花”,利用湖泊养鱼“没人夸”的不正常现象。有的地方不仅围垦天然湖,而且也围垦已经建立的国营渔场的养殖湖泊。素有“千湖”之称的湖北省,原来境内湖泊是星罗棋布,水产资源相当丰富,全省有千亩以上的湖泊一千零六十五个,前些年因大量围湖造田,现在不到五百个,水面面积减少四分之三。八百里洞庭,解放初期高水位面积六百五十三万亩,前些年围湖造田二百三十万亩,现在只有高水位面积四百二十三万亩。鄱阳湖前些年共建圩三百三十一座,围湖面积达一百三十多万亩,湖内原有保护鱼类繁殖水面七十八万亩,现已缩小到三十九万亩,鲤鱼产卵场八处被破坏,十一处受影响。一些地方不但围湖造田,毁鱼塘种粮的也很多。浙江全省毁鱼塘种粮五万多亩。上海市郊区原有养鱼水面二十八万多亩,现在不到二十万亩。一些单位为扩大地盘运土填鱼塘,甚至把垃圾、工业“三废”和碎石等也倒入鱼塘中。
湖泊水草浅滩,一般水草繁茂,饵料丰富,是鱼类产卵和幼苗索取饵料的理想场所,又能发展莲藕、芦苇等水生植物。盲目围湖造田的结果,使湖泊面积逐年缩小,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毁掉了水生植物,影响了鲤鱼、鲫鱼等定居性鱼类的产卵场所和饵料来源,损失的经济价值是很大的。再说,湖泊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据水文科学工作者考证,安徽省巢湖可使湖周围地区每年无霜期延长二十到四十天,围湖造田后,湖泊水面减少了,严重地削弱了湖泊的水体对四周环境的调节作用,引起气候恶化,危害农业生产。针对白洋淀水面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一九七二年周总理曾专门召集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的同志开会,讨论保护白洋淀水利资源问题,提出了一定要保持白洋淀一米七的水位,这对调节整个华北地区气候产生了有利影响。盲目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蓄水能力,结果天旱时使湖泊高处水田无水浇灌,水田慢慢变成了旱田;雨多时,围造的田又内涝成灾,全靠机械排水,增加社队生产费用,出现一些“高产穷队”,增产不增收。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
以上事例说明,盲目围湖造田、毁塘种粮危及国计民生,后果十分严重。如不及时制止,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就有被毁灭的危险。国家、集体、个人的经济将会蒙受更大的损失。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各级干部的重视,一定要完整地、正确地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切实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全面安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采取积极措施制止围湖造田、毁塘种粮,保护水产资源,发展渔业生产。对破坏水产资源和渔业生产的行为,要按法制规定,追究责任,赔偿损失,严肃处理。滨湖地区可充分利用沼泽地、浅水湖泊、废河道和滩地等,建设高产稳产精养鱼塘,这不但能为人民提供大量的鱼类,改善生活,还可以改变环境条件。有些地方认识到围湖造田、毁塘种粮的危害性后,觉醒过来,采取退田还湖的办法,既发展了渔业,又促进了农业。江苏省无锡西五里湖,前几年围湖造田一万多亩,其中有六千亩属风景区。现在,这里已部分退田还湖了,一部分建设成了高产稳产鱼塘,美化了环境,修复了风景游览区,受到国内外游人的欢迎。太湖地区采取在湖泊内多放养鱼种,保护鱼类产卵和索取饵料场所等办法后,鱼产量由四千吨提高到一万吨左右。这些保护水产资源,发展渔业生产的措施,值得大力提倡。


第2版()
专栏:农业科技简讯

广西用甘蔗心叶培育蔗苗
一片嫩蔗叶放进试管培育,可以得到成百上千株蔗苗。这种培养蔗苗的新技术已在广西获得成功。它是由广西农学院和几个县的农科所等科研单位共同研究出来的。去年,他们首次把采用新法培养的蔗苗移植到大田里。从大田种植试验的情况看,新蔗苗分蘖多,节位低,生长整齐,有效茎多,中后期生长速度快,蔗茎产量和蔗糖分都略高于用种茎种植的甘蔗。


第2版()
专栏:农业科技简讯

福建培育甘蔗良种
一种用美国甘蔗品种与“台糖134”杂交的甘蔗良种“闽糖70/611”已在福建省农科院蔗麻研究所培育成功。它的主要特性是植株高大,蔗茎生长快,萌芽率高,节间较长,抗旱,很适宜在丘陵地种植。
采用此良种平均亩产一般在一万六千斤以上,高的可达二万七千斤,比当前福建省种植的“台糖134”增产一成多。


第2版()
专栏:农业科技简讯

浙江引种细绿萍成功
浙江省已经成功地引种了美国细绿萍。据六个试验点的验收材料证明,在稻田里养细绿萍作肥料,比养本地萍作肥料有着明显的增产效果,一般增产百分之八到二十四,每亩多收稻谷五十七斤至一百一十五斤。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农业科技简讯

西藏高原胡黄莲、贝母生长良好
新华社拉萨电 西藏高原人工种植的胡黄莲、贝母生长良好。
雅鲁藏布江南部高寒地区的野生胡黄莲是国内药用胡黄莲的一个重要药源。这种药材系玄参科多年生高寒草本植物,生长缓慢。为了满足对这种药材的需要,一九七五年以来在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山南地区洛扎县等地进行人工栽培,成活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并且比野生胡黄莲生长快。目前,西藏全区人工种植胡黄莲已有二十多亩,根苗粗壮,长势喜人。
西藏高原上的贝母畅销全国。西藏自治区医药公司除了利用野生贝母资源外,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组织试种。山南地区桑日县真纠公社试种的几种贝母,已越过四个寒冬。藏北比如县、昌都地区丁青县等地试种的贝母的成活率也很高。


第2版()
专栏:农业科技简讯

湖北兴建“武昌鱼”生产基地
新华社武汉电 一处大型的“武昌鱼”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最近在湖北“武昌鱼”产地梁子湖西北部的牛山湖动工。这项工程竣工后,每年可为市场和外贸提供成鱼三百多万斤。“武昌鱼”又名“团头鲂”,是比较好的食用鱼类。牛山湖水草丛生,浮游生物多,很适宜“武昌鱼”繁育生长。


第2版()
专栏:农业科技简讯

高陵县积极繁育、推广棉花良种
新华社西安电 陕西省高陵县积极繁育和推广棉花良种,为今年棉花丰收创造条件。现在,全县十万零二千亩棉田,已备足自繁的“陕四○一”良种三百二十多万斤,保证今年全部使用良种。
高陵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重点产棉县之一,多年来,由于棉花黄枯萎病危害严重,影响棉花增产。从一九七○年开始,这个县推广了抗黄枯萎病的“陕棉四号”。但这个品种产量低、易早衰。为了选择推广适合当地棉花增产的优良品种,近两年,他们又引进了陕西省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陕四○一”良种。生产实践证明,这个品种适应性强,具有桃大、产量高、绒长、衣分率高、质量好、抗黄枯萎病等优点。


第2版()
专栏:农业科技简讯

福建省泉州湾生产的紫菜,具有细嫩、色泽好、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这是东海公社临海大队社员在加工紫菜饼。
新华社记者
周浩荣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