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诽谤者有罪
顾明
在报上看到一篇谈“诬告必须反坐”的文章,很有同感。不实行这条法律,社会主义法制就有重要的缺陷。
在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那些日子里,居然提倡大字报不一定事事都有根据,光凭印象就可以写,道听途说也行,转抄他人以讹传讹也无妨。总之,为了“搞臭”别人,可以完全不负责任。这样,“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叛徒”、“特务”、“阶级异己分子”、“假党员”等等,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吓人帽子,可以轻易地戴到任何一个人的头上。林彪、“四人帮”那伙党内大奸,正是借此来达到他们篡党夺权的目的的。上行下效,下面也有他们的帮派体系人物、御用文痞,挥舞棍棒,靠今天揪这个,明天打那个而起家。他们信口雌黄,肆意给别人罗织罪名,或者挟嫌诬告,动不动就勒令停职审查。昨日还是好端端的领导干部,对革命有功之人,今日忽地成为历史罪人、专政对象,被剥夺了一切做人的权利。诽谤和诬告实在可恶,危害极大。
人民有大鸣大放写大字报的自由,这是我们的宪法上规定了的。但是宪法并没有给谁以诽谤和诬告的自由。诽谤和诬告,不论在任何时候,不论以任何方式,都是绝对不能容许的,是犯罪的。秦桧当年诬害岳飞,韩世忠尚且可以用“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来质问他。中国从秦代到清代的法律,都有诬告反坐的规定。而在林彪、“四人帮”一伙横行无忌时,搞诽谤和诬告的好汉们,不仅谈不上什么反坐罪,反而被认为“路线斗争觉悟高”。“莫须有”竟然成为公开合法的了。
两年多来,党根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给一大批冤案、错案、假案平反昭雪,这是最得人心的德政。但也要看到,千方百计地阻碍、破坏这项工作的,也还大有人在。特别是有些受内伤严重的人,现在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仿“四人帮”故伎,舌头打个滚,便给别人扣上一些帽子,然后扬长而去,似乎可以毫无责任。不!这是不行的!不负责任地乱说是完全错误的,存心诽谤诬陷更是有罪的。有罪就得受到法律制裁,诬告就要反坐,甚至还要加等治罪。
我真想向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提一个建议:制定一条诬告必须反坐的法律,使得个别以诬陷他人为业者,从危险的边缘走回来,懂得不管是谁,都是要受宪法和法律的制约的。


第6版()
专栏:

樱花和日本艺术
李连庆
正当姹紫嫣红的樱花笑靥迎客的时候,我们敬爱的邓大姐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踏上了日本国土。多少日本朋友专程给邓大姐送来含苞欲放的樱花;多少日本故交,期待与邓大姐在樱花树下合影。樱花啊,樱花!在这一簇簇灿烂如霞的樱花里,倾注了日本友人对周总理的深切思念,对邓大姐的无限尊敬,对中国人民的兄弟情谊。樱花,自古以来,日本人民就把她当作民族的象征。樱花一开放,人们就知道春天来临了,携男带女,欣赏这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樱花,在樱花树下唱歌跳舞,喝酒谈笑,赞美这明媚的春天。
日本人起先用诗歌、散文、戏剧赞美樱花,进而又用各种工艺美术品来完美地表现樱花。
在日本著名古典文学作品《源氏物语》、《古诗集》、《万叶集》中,都有描写和歌颂樱花的情节和诗句。此后,许许多多的诗集中收集了大量歌颂樱花的诗和歌。“我愿死在鲜花簇拥的阳春三月”,“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等诗句,至今仍广为传诵。樱花在日本已成为作家、诗人、歌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主题,有的还把它同当前的现实生活、现实斗争密切结合起来。记得在我访问北海道时,亲耳听到日本姑娘歌唱《千岛樱》的歌曲:“千岛樱哟!开了开了,一瞬地开了,染遍了千岛,一瞬地开了,北海暴风刮断云,是谁定的那条线,唉,那条线……今天在朝阳里出航,快快推进到千岛,唉,到千岛……燃烧吧、吼叫吧,继续到四岛的归还,唉,直到归还!……”
日本人以樱花作图案,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茶具、用具、漆器、染织品等,非常普遍,也非常精美。以樱花为题材的绘画、雕刻等艺术品,更是优美动人,有不少已列为国宝,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是日本文化艺术的瑰丽花朵。
樱花何时成为画家的题材,已无法考证。从日本现存的文献记载看,最早的是在公元八九一年,日本宇多天皇宽平三年阳成母后五十寿辰时,贞保亲王献上三尺屏风一块,上面画有坐在樱花树下赏花的人们。自此以后,以樱花为题材的画逐渐多了起来,成了大和画的重要部分。一般的画法是把各种各样景色的樱花同各种各样的人物结合起来。有重峦叠翠的樱花,绿波涟漪的樱花,清幽雅致的樱花。在这些樱花树旁都有或站或坐或在折枝的各种形态的人物在观赏樱花。现在,仅举收集在《樱大鉴》、《日本美术名品选》、《古色,大和路》中几幅名画,看看日本历代名画家们是如何维妙维肖地表现美丽的樱花的。
日本平安朝时代十二世纪初,根据日本著名小说《源氏物语》绘制的《源化绘卷》,其中的《竹河》之二一幅,描绘院子里盛开的樱花。玉鬘和姬君两位公主在屋檐下一面下围棋,一面观赏着樱花,恋慕大公主玉鬘的藏人少保来访,他站在走廊的门口朝里张望,见大公主穿着红颜色的衣裳,婷婷玉立,美丽多姿。这儿巧妙地把樱花和爱情紧紧地结合起来。画里一张帘子却把二公主姬君的脸给遮住了。帘子上映着象征黄昏时分、绚丽多彩的晚霞。在这一片簇锦的画面中,雪白的樱花衬托得清清楚楚,它散落在院子里若隐若现,荡漾着一刻千金的春宵气氛。樱花边开边落,一开就落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小说《寝觉物语》(又名《夜半的寝觉》)绘制的画卷中,有一个画面,描绘三个美女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吹着横笛或拿着扇子打拍子,表现宽敞的院子前面的樱花和它的自然景色。
到了镰仓时代,以樱花为题材的绘画同平安朝时代一样。象《天狗草纸》一幅,画的是醍醐樱花会的场面,描写人们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唱歌、跳舞的情景。室町时代的《日次风俗屏风》里的京都市民赏花的场面,和秋天赏红叶一样,春天赏樱花也是市民们极大的乐趣之一。幕帐里摆着茶和酒,在樱花树下,神态不一的大群男女在赏春观花。这幅画是日本盛行起来的风俗画的先驱性的作品。
到了近代,樱花绘画的特点是大画面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如京都智积院里的《壁贴付绘》屏风,描绘出强壮的樱花树的枝头上开满了鲜花,孕含着桃山上的风光。这与平安朝时代的作品是大不相同了。
《源化绘卷》中《竹河》的樱花,是以院子里的银白色的樱花为背景,描绘幽静的景色,而在《壁贴付绘》里,它的背景是金色的,因此显得特别绚丽华美,使人眼花缭乱。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里的《花下游乐图》屏风,描绘了贵公子在花下休息,侍候他的武士们跳舞来慰劳他。
到了现代绘画中以樱花为题材的就更多了。如日本著名画家川合玉堂的《春图》,描绘的是山峡中的流溪,春雨戏弄着散落的樱花的美丽景色。日本著名的画家横山大观的《夜樱》,描绘的是一团团篝火映照的樱花,十分美丽,奇观。
陶瓷器上的图案,以樱花为题材的也很多。如《色绘吉野山图茶壶》,描绘了吉野山上漫山遍野的樱花景色,重峦叠嶂的吉野山上盛开着望不到尽头的樱花。日本江户时代瓷器技术达到高峰的锅岛烧,以雪白的瓷衬底配着鲜艳的边线,烘托出鲜红欲滴的樱花,晶莹有光,分外动人。伊万里的《彩绘元禄美人图大皿》,画有樱花和元禄式的美女,反映了江户时期的时代面貌,精美地刻画出一般市民的绚丽多姿。
日本人民喜爱以樱花为题材的艺术品,樱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和艺术鉴赏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了。我在许许多多的日本朋友家中,都看到悬挂和摆设的各式各样的樱花绘画和手工艺品。
随着日本人民喜爱樱花的兴趣日益浓烈,人们就更加用各种艺术手段来歌颂樱花,表现樱花,樱花也就成了各种艺术品的主要题材之一了。
樱花和樱花艺术品,早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例如日本浮世绘的杰出画师安藤广重在一八四三年至一八五八年间创作的《江户观樱图》,很早传入中国,至今仍保存在我国故宫博物院里。同时,随着中日友好的日益发展,樱花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艺术作品的题材,此次邓大姐赠日本友人的礼品中就有老舍夫人胡絜青的樱花画。
日本的樱花正怒放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的樱花画又回到了樱花的故乡,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比那云蒸霞蔚,绯云白雪的樱花更皎洁、更美丽。我衷心祝愿中日两国人民永结金兰、世为芳邻。


第6版()
专栏:

樱花咏
彭龄
天坛月季园的樱花正含苞,
一簇簇红骨朵迎人笑,
谁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啊,
分明它今春格外娇!
樱花呀,樱花——
中日人民新佳话,
可是春风说与你知道?……
一簇簇红骨朵迎人笑:
知道!知道!早知道!
周总理赋诗咏岚山,
一方诗碑快刻好。
待那时,岚山下——
千万株樱花拥诗碑,
象丹云拥着总理笑。
谁说那诗句石上刻?
不!句句都在心上描!
樱花盼望周总理,
恨不能一夜尽放苞!
哈!盼哪,盼哪,盼到了——
周总理生前许下愿,
今天由邓大姐实现了!
一簇簇红骨朵迎人笑,
天坛月季园的樱花正含苞!
看着樱花想东邻呀,
春风送暖旭日高。
听!一阵阵,春风里——
隔海又传多少新佳话?
一霎时,红樱齐变彩云飘!


第6版()
专栏:闻者足戒

不走更好
林江
某药店大门口挂起一块“替顾客煎药免费代送”的牌子,患支气管炎的王师傅喜上眉梢,把刚抓的七帖中药送交营业员后,十分感激地说:
“太好了!太好了!”一连五天,营业员每天把煎好的中药送到老王宿舍里。第六天,老王左等右等也没见送药来,就气喘吁吁地跑到药店去问。营业员冷冷地说:“从今天起,我们不再代煎,也不代送了!”“为什么?”旁边一个病人轻声地说:“老师傅,你也不抬头看一看?!”王师傅抬头一看,只见药店正中墙壁上贴着一幅“热烈欢送上级医药卫生‘双学’检查团!”的大标语。王师傅这才“唔”了一声,面对着营业员丢还给他剩下的两帖药,自言自语地说:“检查团要是不走就更好了!”


第6版()
专栏:闻者足戒

一百零一天
赵怀德
一位老大娘到百货商店,笑着招呼营业员:“同志,俺要买双雨鞋!”年轻女营业员理也不理,只顾埋头看书。老大娘又喊了一声:“姑娘,俺要买这双雨鞋!”这一下有反应了:“咋呼啥?等一等!”旁边一位顾客指着“深入开展‘百日红’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标语,对营业员说:“同志,你咋对老大娘这态度!”那位营业员才站起身来,漫不经心地说:“今天是一百零一天了!”


第6版()
专栏:

凤凰之歌
——看唐山陶瓷展览
管桦
这陈列着雕塑绘画浑然一体的艺术大厅,
象童话里春天河流反映出来的天空,
微风吹开云霞帷幕现出梦幻般仙境:
凌空追风的飞天女,
思念着人世的月里嫦娥,
碧水上飘然站立的洛神,
烟波中戏水的游龙,
……
都在玉石般陶瓷上显现了身影。
可是,一切艺术不是都毁灭了吗?
“四人帮”一伙来自地狱的恶魔,
凶暴地摧残了人民创造的一切,
把人民也抛进了灾难的深渊;
大地都承受不住沉重的罪恶,
在一声惊魂动魄的轰响中塌陷了,
将被世代人民诅咒的“四人帮”恐怖时代,
已被历史长河的汹涌波涛卷没。
光荣的唐山人民消灭恶魔带给他们的苦难,
以智慧和双手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于是,象神奇的梦境一样,
瓦砾堆上腾空飞起一只美丽的凤凰,
这伟大的艺术之神以不可战胜的力量,
在大地天空之间勇敢飞翔,
把首都人民带进这花园的艺术殿堂!


第6版()
专栏:革命文物

在“石器时代”的教室里
——介绍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址
陕西志丹县革命纪念馆 段明轩
一九三五年十月,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十二月初进驻到瓦窑堡,决定把中央红军的干部营和陕北红军学校合并为工农红军学校。一九三六年初又改为西北红军大学。当时我国的政治形势正处在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关头。毛主席指出:“这种转变是不容易的,需要重新学习。重新训练干部,成为主要的一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就是为了适应这个转变,为党迅速培养大批有马列主义水平的干部,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在陕北的瓦窑堡创办的。
同年七月初,红大随同党中央机关移驻保安(今志丹县)。校部和第一科教室就设在城南门外周河东侧寨子山的半山坡上,二科、三科设在南边三里路外的几个村庄里。校舍室内外一切设备都是学员自己动手建设起来的。那时保安这个城镇穷困不堪,仅有几幢木房和一些破窑庙宇,住着几十户人家。红军大学选择在半山坡上的校舍,荆棘杂草丛生,连条路也没有,一排排依山凿石而成的石窑洞,大多是老百姓过去作过猪圈马厩的地方,还堆积着大量的牛屎马粪。红军战士们打着赤脚,挽起袖子清除牛屎马粪、垃圾杂草,垒墙填坑。大部分窑洞没有门窗,他们就用砖头垒起间隔的窗子,用谷草秆打成门帘子。不几天就建造成了简陋的校舍,还修了几条较宽的通向校部和教室的道路,群众称它为“红军路”。校舍建成后,当地群众敲锣打鼓赠给他们一幅匾,上面写着“劳动者可以创造世界”九个大字,赞扬红大学员的革命精神。
学员们把潮湿的石窑串洞整理得干干净净作宿舍,一孔较大的作教室。砖石垒起,石板铺面的是“讲桌”,涂上墨灰的石壁当黑板,地面上垒起一排排的石墩当坐凳,双膝当课桌。因为学员住石洞、坐石凳、用石黑板、石讲桌,有一次毛主席就很风趣地说:你们是石器时代的人,学最先进的科学——马列主义。学员们也说:“将来革命成功以后,住了繁华的都市,可千万不要忘记保安的石洞,那是锻炼我们的熔炉啊!”
红大一科学员有三十多人,大都是军师级干部,有少数团级的。年龄大约在二、三十岁上下。二科是团、营干部,三科人数最多,是连排级和班长。学习的科目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政治经济学,兵团战术,哲学《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国革命运动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理论。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都给红大学员作过报告。这里成了中国革命的最高学府。尽管讲义是红、绿废纸背面印的,有的甚至看不清楚,他们还是如饥似渴地刻苦学下去。白天学习、整理笔记,夜晚,因一根蜡烛规定点三个晚上,常常摸黑讨论。距离教室前三百米远的周河滩上,是学员们清理出来的草坪,中间长着一棵参天的背搭树(一种杨树),这就是红大的“露天课堂”,也是学员们锻炼身体的操场。朱总司令来到保安后,更加活跃了红大的篮球体育活动。
毛主席那时工作十分繁忙,还经常根据国内外形势亲自给红大学员作报告,有时晚上还提着马灯来讲课。《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主席给红大讲的主要课程。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毛主席还抽出一定的时间了解干部和学员的思想情况,然后把讲课提纲发给大家。学员们在“石器时代”的教室里,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刻苦学习,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增长了本领。后来,毛主席诙谐地给学员们开玩笑说:你们是原始天尊的子弟,什么时候下山啊?天下大乱下山。“西安事变”爆发后,大家就下山了。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一九三七年迁到延安,同年六月改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简称“抗大”)。抗大从小到大,到一九四五年共办了八期,扩建了十二个分校,为我党输送了十多万优秀干部。(附图片)
教室外景
教室内景


第6版()
专栏:

中日人民世代友好〔年画〕
那启明 张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