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今日独怀董振堂
——学习叶剑英同志《高台》诗
赵 蔚
英雄战死错路上,
今日独怀董振堂。
悬眼城楼惊世换,
高台为你著荣光。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叶剑英同志视察甘肃河西走廊时,作了《西游杂咏》六首,其中的一首,就是路过高台县时写下的这首七绝。
这首诗思想深刻,朴实无华,凝聚着对革命先烈深厚的阶级感情。短短二十八字,用形象的语言,对工农红军西路军的西征和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烈士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评价。叶剑英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既肯定了西路军的烈士是革命的英雄,又指出了西征的路线错误。
一九三六年初冬,当时窃据红四方面军领导地位的野心家张国焘,擅自命令红军第五军、第九军和第三十军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进军河西走廊。西路军在冰天雪地的河西走廊和祁连山脉同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血战了六个月,终因路线错误而遭到失败,两万多指战员几乎全部毁灭。剩下的七百多战士,在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等同志的率领下,历尽千辛万苦,进入新疆,最后回到延安。
西征虽然失败了,但是,西路军的广大指战员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不怕牺牲,奋战到底,甚至使用刀矛和石头与敌人搏斗,充分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所具有的坚强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他们的英雄业绩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在西征中牺牲的烈士,用自己的热血浇灌了革命胜利的鲜花。从路线上看,西征是错误的。但是,西路军的烈士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西路军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是应该受到我们尊敬的。
应当怎样评价在错误路线下牺牲的烈士?这是一个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搞乱了的重大问题。叶剑英同志的诗句,为我们正确地解答这个问题树立了典范。
在林彪、“四人帮”一伙横行的日子里,几乎所有在“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时期为革命牺牲的烈士,都被扣上了“犯路线错误”的帽子,他们的形象被歪曲,家属遭到迫害。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斗争,并且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牺牲的共产党人,革命胜利以后竟然成了“罪人”,真是令人万分愤慨。林彪、“四人帮”一伙对于革命战争的幸存者也不放过。他们不仅残酷迫害西路军的幸存者,甚至连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幸存者同样扣上“犯路线错误”的帽子,予以残酷打击,其中一些同志,闯过了敌人的枪林弹雨,却遭到林彪、“四人帮”的阴谋陷害而含冤死去。林彪、“四人帮”确实干了国民党反动派想干而干不成的事情。
叶剑英同志对董振堂同志充满深切的怀念,感情真挚动人。董振堂同志是河北新河县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在江西宁都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宁都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的一万七千多名官兵,毅然撕毁了国民党的旗子,集体加入了工农红军。这次著名的士兵暴动,有力地促进了红军的壮大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在庆祝宁都起义成功的大会上,董振堂同志满怀革命的激情,把自己的全部财物献给了党,并将一床随身用的毛毯赠送给朱德总司令。这就是后来朱总司令与周恩来副主席互相转赠的那床被传为佳话的毛毯。
宁都暴动成功后,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同志任军团长。这支新的红军部队,在反“围剿”战斗和长征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长征后期,红五军团被缩编为红五军,董振堂同志任军长。一九三七年一月,董振堂同志率领红五军解放了高台,随即被十倍于我的敌军合围,浴血奋战七天七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而失利,董振堂同志为中国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董振堂同志牺牲后,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追悼会,毛主席称赞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国民党马步芳匪军极端残忍地割下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高台的城楼上“示众”。叶剑英同志在这里借用春秋时期伍子胥悬眼城楼的历史典故,揭示出革命事业必定要胜利的真理。烈士的眼睛终于惊喜地看到了高台的解放,看到了敌人的灭亡,看到了祖国大地换了人间。董振堂同志和全体红五军烈士们的热血洒在高台,染红了高台的土地,为高台增添了荣誉和光辉。烈士们的英灵,象巍峨的祁连山雪峰一样,永世长存!
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漫长而曲折的革命征途上,千千万万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所为何来?难道不正是为了把黑暗、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光明、进步、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重读叶帅《高台》诗,继承先烈未竟志。让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以告慰先烈于九泉之下。


第6版()
专栏:

自卑感与自信力
肖 惠
在有些人中间,每每谈及别国的尖端技术、高楼、小汽车,便赞不绝口,盲目地推崇一番;而一当转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话题时,脑袋却摇得拨浪鼓一般,连声叹曰:“望尘莫及,望尘莫及”。如果说这种情绪还有某一点可取之处,那倒称得上有自知之明,察觉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人家的某些长处。然而正视现实,承认自己落后的目的,是要振奋起精神,扬起远征的风帆,尽快改变落后局面,努力缩短差距,迎头赶上并超过去。这才是自知之明的可贵之所在。如果承认自己落后,又没有勇气奋起直追,以唉叹削弱斗志,以观望代替进军,那便会永远是望尘莫及。要知道人家的经济发达也并非骐骥一跃,马到功成。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道路坎坷而又深长,无捷径可行,理想境界的实现靠我们的勤劳和智慧。消沉颓废、无所作为,永远也不会换得幸福,反而会被美好未来所抛弃。这种虚无主义情绪,万万要不得!
鲁迅先生在说到我们民族的时候,写道: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正是依靠千千万万这样的有确信、不自欺的人们,三十年来埋头苦干、拚命硬干,干出一个初步繁荣的新中国来。我们不自卑而肯定成就,又不自欺而看到问题。由于林彪、“四人帮”这伙阴谋家、野心家的破坏和干扰,险些断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使我们荒废了光阴,落后了。然而,我们不甘拜下风,要撵上去,这确有压力,而这压力又可以成为动力,象冲破火山口的岩浆一般灼热、奔腾,它孕育着明天的胜利和富强。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的陈腐观念会束缚我们的手足,是我们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实现“洋为中用”的桎梏,诚然要砸碎;而自卑和自暴自弃也是要不得的。整个民族是这样,每一个人也如此。“一个国家要有民气,一个军队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迫切需要的正是这种“创业”精神,正是需要不断增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自信力,而决不是自卑感!


第6版()
专栏:

“沉舟”与“病树”
黄裳
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最早的赞赏者是他的诗友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里,白居易称许这两句诗
“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可以说是给了极高的评价。千余年来,人们大抵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只有王渔洋曾经跳出来骂街,认为这两句“最为下劣”,同时顺便还斥责白居易“悖谬甚矣”。王渔洋是专讲“神韵”的,他生活在清初那个时代,讲神韵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他的不能理解、欣赏刘禹锡诗,也是无足怪的。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两句诗又曾风行一时,频繁地出现于许多文章、特别是政论中。“千帆”与“ 木”是用来象征中国以至世界革命人民浩荡前进的步伐,而“沉舟”与
“病树”则指的是国内外的反动派。一直没有谁提出不同意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是刘禹锡多年流离贬斥之后,被征还京(长安),行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遇时所作,时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八二六年)。这首诗不象李商隐的《无题》,并不难理解。刘禹锡以名士身份,与柳宗元等一起,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企图推行一些改良封建政治的措施,这是值得赞赏的。他和他的朋友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受到多年的迫害,也是值得同情的。
刘禹锡的顽强斗争精神,倔强不屈性格,也是突出的。不过他到底是一个封建社会的诗人,在他身上即使有些“千帆”、“万木”的向往,却找不到什么“革命乐观主义”,恐怕也是事实。“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感怀身世,抑郁不平,这种心情到今天我们也还可以理解、同情。底下的悼念战友,抚今追昔,是很自然的发展。腹联“沉舟”、“病树”,无可争辩的是诗人的自况。刘禹锡此番进京,当然抱有改善自己政治处境的希望,但是当时朝廷上朝官与宦官的斗争闹得一塌糊涂,政局极不稳定。刘禹锡实在不可能看出“千帆过”、“万木春”那种鼓舞人心的兴旺发达的政治局面。如此看来,在这里我们也只能理解为一种牢骚,一种反话,约略近于杜甫“五陵裘马自轻肥”那样的话。最后“暂凭杯酒长精神”,也不免过于颓唐。很遗憾,倒似乎颇流露了一点看破红尘的味道。
我丝毫也没有责怪刘禹锡的意思。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诗人,即使是杰出的诗人,也只能写出这样的诗来,当然是一首杰出的诗。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样的句子,是只能出之于今天无产阶级革命家之口的,用来评价唐代的刘禹锡,恐怕是有些化古为今了吧。
名从主人,这原则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应该遵守的吧。“四人帮”的文痞们,一面给刘禹锡加上“法家”的桂冠,捧出了他的名句,一面,却又把他自况的“病树”与“沉舟”比作反动派,引伸发挥,嬉笑怒骂,看了也真使人不舒服、愤慨。他们是一群不学有术的家伙,一群反革命的实用主义者,他们是无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但在我们的同志,就不应该如此。


第6版()
专栏:

召唤〔木刻〕 程勉


第6版()
专栏:


——寄台湾骨肉同胞
杨献瑶盼月儿圆,盼月儿圆,盼金瓯全,盼跟台湾的骨肉同胞同饮一杯酒,同吃一桌饭——联欢舞通宵达旦!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思亲人,佳节盼——花儿草儿,鱼儿鸟儿,一笑一颦,举手投足,尽向东南!盼秋天,鸿雁南飞,捎个信,默默祝愿;盼春天,鸿雁北来,问一声可有书信报平安?天茫茫,水茫茫,云烟望穿——兄弟呀,姐妹呀,乡愁几时白了少年头?归心可似弦上箭?日悠悠,月悠悠,一年又一年——泰山梦见阿里山,北海约会日月潭,三弦呼唤琵琶弹!趁风势,放个风筝——不牵线,带去吧——菊花问候蝴蝶兰,红杏喷香想龙眼,百灵啼叫为杜鹃!趁潮落,放只小船——去探看,送去吧——秦淮的明月开颜笑,金水桥下水声潺,送去吧——海誓山盟相会在明天!盼月儿圆,盼金瓯全,盼跟台湾的骨肉同胞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奔向祖国的四化挥洒着雷鸣电闪!


第6版()
专栏:

春耕图〔剪纸〕
谢志成


第6版()
专栏:

征求刊头设计
本刊征求刊头设计,“战地”两字用毛主席手书体。应征稿件力求简洁朴素,美观大方。来稿请寄人民日报文艺部《战地》组。


第6版()
专栏:

诉衷情
寄台湾亲友
青岛木器厂工人 王晓梵年年岁岁叹西东,佳节念重重。离人执手何处?尽在梦乡中。抬望眼,唤飞鸿,慰亲宗。冰融雪化,大好河山,满目春浓!


第6版()
专栏:科学小品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潘文昭
春天,百花争妍,千红万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它那万紫千红的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原来花瓣中含有一种纯白无色的花青素,而各种花含的色素不同,有的含红色素,有的含紫色素,这种花青素和某种色素结合后,就变成为某种颜色。但是,花中的黄色,本身不含花青素,而是由胡萝卜素所造成。有些黄花中含有极淡的花青素,就变成橙色。因此,花的万紫千红,完全是由花青素和色素的化合,以及所含花青素的浓淡来决定的。
花儿怎么会发出阵阵幽香呢?这是由于在花瓣里含有一种芳香的挥发油。花儿盛开之后,花瓣里的芳香油不断挥发,因而洋溢出幽香。我们知道,花香的浓淡,是同花的种类、花的颜色和开花时间有关的。一般来说,白花和淡黄色花的香气最浓,其次是紫花、黄花,红花又次之,浅蓝色的花香最淡。山东玫瑰、红芍药、红牡丹等一般香气较淡,在白天开放,黄花、白花香气浓郁,如夜来香、晚香玉等,一般在日落后放香。但有的花,如白芍药就不如紫玫瑰香。开花的时间对花香也很重要,一般在下午三时左右放香,桂花、月季等也在白天放香。
花香是工业上提取高级香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名贵的玫瑰油就是从玫瑰花的花瓣中提炼出来的。
此外,作为中药应用的花约有数十种之多。例如,菊花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明目和降血压的作用,金银花对脑膜炎、肺炎、痢疾、伤寒等病的致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槐花的止血,芙蓉花的消肿排脓,款冬花的止咳化痰,千日红的平喘止咳等,也有一定作用。
欧洲有一句俗话说,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我国的花卉种类之多可居世界之冠。单说世界有名的杜鹃花、报春花和龙胆花吧,全世界共约有八百种杜鹃花,其中有六百五十多种就生长在中国;全世界的报春花共约四百五十多种,我国占了三百九十多种;全世界的龙胆花共约四百种,我国就占了二百三十种。有趣的是,这三种名花大都群集于四川峨嵋山和云南玉龙山。
我热爱这美好的百花,更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