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贡献
编者按:在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中,我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民主人士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同样发挥积极的作用。
党的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广大爱国民主人士欢欣鼓舞,纷纷表示愿为四个现代化竭尽才智,贡献毕生的精力。这里发表的华罗庚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三篇文章,表达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祖国兴旺发达贡献毕生精力的决心。这种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尤其值得年轻一代同志们学习。
向二十一世纪进军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 华罗庚
科学要发展,经济要繁荣,国家要强盛,人民要富足,一句话,要彻底改变我们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这是我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为了这个理想,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
为了这个理想,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高举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
为了这个理想,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指出:“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当我们回顾毛主席、周总理率领我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初进军的战斗历程时,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想万千!胜利的人民,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可恨林彪、“四人帮”倒行逆施,无恶不作,使好端端的社会主义江山遭到了一场洗劫。在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科学家、知识分子和革命老干部饱受摧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科学技术同世界上先进国家之间正在缩小的差距又被拉大了。教训,多么惨痛的教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全国人民将全力以赴搞四化。我们中国民主同盟全体成员,愿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继往开来,向四个现代化奋勇进军!
近十年来,我和同志们一起推广优选法、统筹法,足迹所至,达二十二个省市,一千多个地、市、县。去过的工厂和人民公社更不计其数。祖国自然资源之丰富和急待开发的紧迫形势,都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从前,有些外国人鄙薄我们中国“地大而物不博”,完全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现在不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闹能源危机,而我国的煤炭、石油、水力等资源之丰富,都是得天独厚的。
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用不长的时间,在偌大的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确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各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低下,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当前有必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
第一,要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学习自己和人家的成功经验。我们不能闭关锁国,妄自尊大。一切外国的好东西,我们都要学过来,以为己用。去年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又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好的国际条件。这些年我们发展应用数学,搞了优选法、统筹法,并把这些方法推广到工矿企业和人民公社,一定程度地改善了生产管理,加快了建设速度,得到了敬爱的周总理的肯定和支持。我们搞的优选法、统筹法,就是吸收了国外应用数学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试图解决现代化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科学实验当中的问题。今后,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做到“洋为中用”,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第二,要团结。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这个兄弟联盟要团结。还要团结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目前在台湾省的知识分子。那里有许多老朋友,我们曾在西欧和美国共过事,曾在西南联大共过事。想到这些老朋友,我不禁想起《琵琶记》里的两句唱词:“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扬作两处飞”。谁都知道,台湾自古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十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分离了,朋友之间音讯阻隔,无法来往了。我们相信,台湾的广大知识分子和我们一样,都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心,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都勇于承担自己对民族进步、繁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民盟全体盟员和我,殷切期望台湾的老朋友们,本着爱国一家的精神,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加速培养新一代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黄汲清
在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先行。如何迅速地促使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当前工作中重点的重点。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一个地质工作人员,应当在这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十多年来,在青年同志们的帮助下,我阐明了中国大地构造特点,划分了中国大地构造单元。这些成果得到很多地质工作者的采用。建国以来我提出并不断改进了地壳的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大量的普查、区域调查的实践证实了这一学说有强大的生命力,应当大力予以发展。最近我初步揭露板块构造的多旋回性,指出板块说应当和多旋回说密切结合,互相补充。要建立和发展一种学说,任务是艰巨的,决不是一两个人的精力所能完成的,必须动员大批科学工作者在多方面从事研究。我希望一部分地质工作人员能集中力量研究天山构造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和滨太平洋构造带的特点,结合深部构造研究,大大发展多旋回说和板块构造说,从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由于林彪、“四人帮”的严重干扰破坏,十多年来科研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在短期内把科研工作搞上去。问题的关键在于加速培养新一代接班人。我们有一批工农兵学员,还要招收一批研究生,这是我们培养接班人的基础。地质工作在野外必须爬山跑路,在室内必须看镜子和绘图件。我今年七十五岁,腿已经跑不动了,眼力也衰退了,要我担负“传、帮、带”的任务确有困难。不过我的脑子还好用,愿意和几位学力比较成熟的中年干部共同努力,当好这些青年同志的带路人。
最后我要向现在台湾省的地质工作人员讲几句话。有一批老一辈的地质人员,在大陆解放之前就被派去台湾,他们为蒋政权工作并非由自己选择。他们是我的老朋友、老同事。从地质学角度看,台湾太小了,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地质复杂多样,矿产丰富多采。我期待着在有生之年,见到台湾归回祖国怀抱,能够和你们研究祖国的地质矿产,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出贡献。
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四化尽力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 范 权
红旗迎风飘,心潮逐浪高,老骥不伏枥,风流看今朝。——这是我们农工民主党广大成员,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以来的共同心情。
四个现代化,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这种愿望,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只是一种幻想,全国解放以后,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实现它的可能性。但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妨碍了工作重心的转移。看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比我国先进,实在于心不安,于心不甘。现在,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了,全国人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方面来,万众一心,全力以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农工民主党的绝大多数成员是年岁较大的医卫、文教、科技人员,尽管年逾花甲,还可以大有作为。许多同志表示:对党中央、华主席完全相信,对困难阻力无所畏惧,对个人名利决不追求,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作出贡献。
最近,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明确指出,来自旧社会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这种实事求是的估计,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极大的促进。我们现在居于工人阶级内部从事脑力劳动的地位,是党的依靠力量,就更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来对待社会主义事业。我作为来自旧社会的非党知识分子,被委任为一个较大医院的院长,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体现了党对非党知识分子的信任。我应该发扬主人翁精神,按照党委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负责制,把工作抓起来。自然,现在医院工作,困难很多。有人劝我,年纪这么大了,搞搞科研就行了。但我认为,领导上信任我,让我当院长,职责所在,怎能贪图省事、明哲保身?整个医院工作搞不好,被林彪、“四人帮”破坏的规章制度没有恢复起来,医疗质量不高,诊断不明确,病历不完整,在这样的基础上想搞好科研,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的态度是,要抓工作,要提意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整顿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同时积极恢复筹建科研班子,深入钻研科研课题,促进中西医团结和中西医结合。总之,要使我的所作所为,同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称号相适应。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中,我们会遇到关山激流、艰难险阻。当前来说,林彪、“四人帮”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没有完全砸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平均主义,形式主义等等,都影响办事效率,影响前进的步伐。但我们信心十足,相信新时期的总任务一定能够实现。有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为前导,有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又有什么障碍不能消除?因此我们决心同全国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一起,同各党派和无党派的爱国民主人士一起,解放思想,奋勇前进,一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勇攀科学和技术的高峰!
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原常委、七十七岁的退休教授王恒守(左二),目前正致力于翻译《理论物理学》。
新华社记者 吴元柳摄(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可爱的边疆可爱的人
——陇川、河口农场访问记
三月上旬北京下雪的时候,我们正在边陲滇南的陇川、河口农场采访,那里小麦金黄、秧苗青青,颇有夏天的景象。更可爱的是大片的甘蔗和随着山势起伏的橡胶林。陇川农场所处的陇川坝,年平均气温在零上十九度左右,年降雨量在一千三百毫米到一千五百毫米之间,适合甘蔗生长,是我国理想的甘蔗生产基地之一。我们看到,农场职工们正在把又高又粗的甘蔗割下,运往农场榨糖厂。糖厂机声隆隆,白花花的甘蔗糖正装袋待运。河口农场比陇川的气温高,雨量更充沛,我国宝贵的橡胶林的一部分,就栽培在这里。再有个把月就要开割了,洁白的胶汁将会成百吨成千吨地流出来,支援国家建设。伟大祖国的南疆,四季常青,物产丰富,确是一块宝地。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是什么力量使这边疆的开发者、建设者、保卫者们不怕艰苦,扎根边疆,大有作为的呢?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在这两个农场,我们看到许多从部队转业的老战士。他们大都是内地人,东北的,山西的,山东的,各地都有。当年,毛主席挥师大西南,他们不怕牺牲,英勇作战,为解放这块土地出过力,流过血;当党和人民需要他们就地留下,屯垦戍边的时候,他们无条件地服从革命需要,安营扎寨,做了普通的农垦战士。二十多年来,他们饱尝了拓荒者的艰辛,胜利的喜悦,为边疆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陇川农场,就是一百零八个转业军人,凭着一把锄头,两只手,在茅草过人的烂泥塘上创建起来的。第一任场长、当年带着“一百零八将”办农场的张国珍同志,现任场长杨树才同志,都是艰苦创业的带头人。他们说,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六日进陇川,在现在场部这棵大青树底下搭的帐篷,这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时的陇川坝,路没有一条,房没有一间,虎狼出没,残匪骚扰,疟疾流行,确实是艰苦。当时有的同志也想,全国解放了,该回老家过好日子了。那时思想政治工作抓得紧,党支部把这种思想摆出来,叫大家讨论。同志们说,这块土地,是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舍不得。有的说,只有边疆开发起来,保卫住了,内地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为了这,我们吃点苦,算得了什么!就这样,大家心甘情愿地做了新中国第一代边疆建设者。
张国珍同志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了当年艰苦奋斗的情景,接着说:“同志们看到自己动手盖起一幢幢‘无缝钢管’(竹子)房子,开出一块块平展展的田地,心里那个高兴劲,就甭说了。”是的,经过二十几个春秋的奋战,农场面貌大变,这些农场的建设者们,那一个没脱几层皮,没掉几斤肉啊!正因为这样,他们对农场一草一木的感情更深了,根扎得更牢了,可说是风吹不走,棒打不散。张国珍在战场上负过伤,以后又因公失掉了一条腿,现在仍然闲不住,坚持在农场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他的老家在黑龙江安达县,家里的人写信要他回去度晚年,在北京工作的侄子也请他到北京,他都婉言谢绝。他的儿子已是农场第二代工人了,他告诉儿子说:“我活一天干一天,死了埋在青山上。”
在农场科研实验站,我们看到七名科技人员。他们都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大专毕业生,响应祖国的召唤,到边疆已经一、二十年了。他们结合农场的生产实际,进行科学实验,引进、培育和推广了甘蔗、水稻、花生的优良品种;还利用当地出的草煤,加工制作腐殖酸肥料,在全省成绩优异,对发展这个地区的生产作出了贡献。他们谦虚地说,我们进行的这些工作只是个开头,再干上十年、二十年,或许会对边疆建设作点贡献。我们问:边疆条件艰苦,为什么甘心在农场一辈子?回答是:祖国需要,事业需要。他们说,我们是学农业科学的,农场的田地是我们的实验基地,也是我们为四化作贡献的基地,离开这里,我们所学的专业就发挥不了作用。农场地处祖国边疆,技术力量薄弱,正需要我们在这里大显身手,不然党培养我们干什么?
农场的第二代建设者们,英姿勃勃地成长起来了。我们见到了劳动模范王文女。她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创造了一天插秧五亩六分五的纪录。她说,毛主席、周总理和华主席都十分关心我们农垦战士,我们丝毫不感到低人一等,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只是对党的事业的贡献太小,还要好好干。下乡知识青年为农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农场火热的生活里,一些知识青年树立了志在边疆的革命理想。女知识青年戴淑平,一九六五年从成都来到陇川农场,一九七○年从事教师工作。她热爱自己的工作,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受到家长和领导的好评。去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对我们说: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能力不强,在边疆发挥的作用就比在城市大;边疆需要我,我能为四个现代化多做点工作,感到幸福。
边疆的建设要保卫。这次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显示了农场职工保卫祖国的巨大作用。河口农场的民兵处在与越南“小霸”作斗争的第一线。敌人挑衅的枪弹杀伤过农场的职工,农场职工也狠狠地教训过敌人。在自卫还击作战中,农场全力以赴,要物有物,要人有人,给我边防部队很大的支持。他们组织一个民兵营,和部队一起作战,表现很好,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个场六分场的高洪初,是十多年前从湖南支边来的青年。他负责养猪场的工作,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们的猪场在河边上,与越南一水相隔。二月十七日,自卫还击战打响之后,我军某部的突破点就选在猪场对面的山头上。战斗进行得很激烈,我军伤员在河对岸一时抬不下来。高洪初非常焦急,主动组织几个民兵,到河对岸去抬伤员。第一个伤员刚抬过河,敌人的炮弹就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高洪初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全部献给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壮丽事业。他这种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的献身精神多么值得学习,令人敬佩!
职工们的英雄模范事迹很多,这里介绍的仅仅是一小点。这些高尚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象南疆的大青树一样崇高,象翠竹一样纯洁,是青年们学习的榜样。
本报记者 鲁南 于国厚


第3版()
专栏:

满怀建设边疆的强烈愿望,决心把农业搞上去
杨永青回到石河子垦区
新华社乌鲁木齐四月十日电 本社记者宋政厚报道:四月九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副书记、上海知识青年杨永青,向前来送行的同志们告别,喜气洋洋地带着行李,登车离开乌鲁木齐市,回到她当年辛勤劳动过整整十四年的石河子垦区一四五团场去了。
杨永青重返农业建设岗位的要求,是她前不久参加全国青年造林大会时提出来的。她表示要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改造戈壁沙漠,建设稳产高产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绿洲。她的这一要求,得到了团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批准。
四月七日,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为杨永青重返农业建设岗位举行了欢送会,二百多名各民族的团干部和青年先进模范人物,欢聚一堂,同她话别。杨永青说:最近,我收到全国各地青年同志许多热情洋溢的信件,不少同志来信问我:是什么思想指导自己奔赴农业第一线的?我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想法。第一,我务农的理想是一九六四年到新疆之前确立的。当时,经过三年自然灾害,深刻体会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它对改善人民生活,有着何等重要的关系。因此,我决心选择了务农的道路。在农场十四年的实践,又不断充实和坚定了这个理想。第二,一九六五年七月五日,敬爱的周总理亲切接见我们上海知识青年,谆谆教导我们说:“你们是搞农业的,要把农业搞好。”十多年来,农场建设受到严重破坏,这笔帐固然是林彪、“四人帮”欠下的,但自己建设边疆的强烈愿望怎能就此抛弃呢?周总理交给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必须回到农业第一线去,为实现周总理的遗愿而奋斗。第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然而,粉碎“四人帮”后,各条战线虽然出现了新气象,但终究是百废待举,困难很多。我觉得自己应该为党分担忧愁,把农业这副重担给自己肩上搁一部分。
杨永青同志这些感人的肺腑之言,激励着到会的各民族青年朋友。他们用不同的语言纷纷表示,要向杨永青同志学习,团结广大青年,把党交给的任务完成好。


第3版()
专栏:

云南河口农场民兵营三连的二十三名北京、上海、重庆知识青年,在自卫还击战中,出色地完成了运弹药、救伤员的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个个立功受奖,其中七人火线入党。这是他们回场后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的情景。
新华社记者 周重要摄
(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