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周恩来同志生活和战斗的地方
江苏淮安周恩来同志故居。一八九八年三月五日,周恩来同志诞生在淮安县城,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十二岁离开家乡。
新华社记者 高梅及摄
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学校东楼上课的教室。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周恩来同志曾在这座楼房居住和办公,他当时担任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书记,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新华社记者 李治元摄
重庆曾家岩五十号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长期住在重庆,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遵义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一角。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周恩来同志在会上坚决站在毛泽东同志一边,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作了坚决的斗争,为挽救红军、挽救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
新华社稿
南京梅园新村三十号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一九四六年五月至一九四七年三月,周恩来同志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南京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委托的任务。
新华社记者 高梅及摄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一九四八年五月,周恩来同志随毛泽东同志来到西柏坡,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新华社记者 赵连升摄
北京中南海西华厅周恩来同志旧居。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同志一直在这里居住和办公,为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 张桂玉摄
延安杨家岭周恩来同志旧居。 新华社记者 张刘仁摄


第4版()
专栏:

周总理故乡淮安县淮剧团公演《新旅战歌》
据新华社南京三月四日电 周恩来总理故乡的淮安县淮剧团三月四日起公演的淮剧《新旅战歌》,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新安旅行团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历史真实,塑造了周恩来同志的光辉形象。
新安旅行团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江苏省淮安县新安小学部分师生发起的一个少年儿童抗日宣传组织。在敬爱的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新安旅行团的少年儿童为宣传抗日救国,长途跋涉四万五千余里,足迹遍及全国十八个省市。淮剧《新旅战歌》在创作过程中,先后走访了许多新安旅行团的老同志,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为了在剧中塑造好周总理的光辉形象,作者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力求使领袖人物的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剧中周副主席来到新旅驻地亲切而幽默地同小同乡交谈,兴致勃勃地同他们一起唱苏北家乡小调的场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剧中演员唱到“多少个晨曦里,文塔翘首盼他归,只见他赴国难不见他踏归途;多少个暮色临,鼓楼声声唤他还,只听他疾呼抗日无暇把离情叙”的时候,在剧场内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戏的最后,周恩来同志请新安旅行团的同志带信回苏北向老家人民问好时,场内掌声雷动,观众热泪盈眶。


第4版()
专栏:

英译本《周恩来诗选》在香港出版
新华社北京三月四日电 英译本《周恩来诗选》已经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译者是美籍林同端女士。
林同端曾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英语系,后赴美专门研究美国文学,获硕士学位。去年夏天,她和她的丈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化教授李耀滋回中国探亲访问期间,曾经会见过邓颖超同志。她的英译本扉页,刊有邓颖超同志那次会见他们夫妇的照片。
这个英译本同时刊载了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的十四首诗的原文,并载有宋庆龄副委员长为《中国建设》杂志英文版写的一篇文章《回忆周恩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