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发愤学习 献身四化
——记北京第一机床厂二一八车间的青年工人
编者按 读了《发愤学习,献身四化》这篇报道,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北京第一机床厂二一八车间的青工们那种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那种争着抢着去工作、学习的劲头,那种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境界,生动地说明:青年中蕴藏着一股极大的为实现四化献身的积极性,只待我们去引导、启发。一当车间党支部和团支部对青年工人加强了思想工作,提高了青工们的精神境界,他们就响亮地提出:为着现代化,发愤学习,努力工作!可见,思想工作大有可为,年轻一代大有希望。
四化的美好前景属于有志的青年,让我们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吧!
在北京第一机床厂二一八车间,有六十多名男女青年,都是一九七○年进厂的工人。去年,车间团支部在《入厂八年总结报告》中,写上了他们平时最喜爱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许多青年经常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中的这一名言激励自己: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们这一代人将亲身经历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到那时候,当我们再回首往事的时候,能不能自豪地说:我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望,我没有虚度了年华?
记者在同这些青年工人的接触和交谈中,深深感到他们有那种为社会主义祖国、为人民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在以“争”、“抢”的劲头去工作、学习。他们的工作十分紧张,但下班后谁也不愿意让时间白白流走。不是去工厂、车间的业余技校听课,就是赶回家去看书。许多人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爱好,在业余时间学习三、四门知识,有的甚至达到七门。这个车间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在全厂是数得着的。去年,北京市机械局和北京市分别举行了青工技术比武大会,二一八车间先后有七名青年参加比赛,都有人进入前四名和前两名。
车间团支部的同志说,打倒“四人帮”之后的一段时间,有些青年产生过“老大徒伤悲”的情绪。他们痛恨林彪、“四人帮”造成“一代文盲”的罪行,但又感到“青春已过,无可奈何”,对能不能迅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缺乏信心。有的人根本不想多学,但求能混下去就行了。车间党、团支部针对这种思想倾向,在青年工人中进行了“向林彪、‘四人帮’讨还青春,为四个现代化争做贡献”的思想教育。青年们学习了党中央、华主席有关搞四个现代化的文件和报告,讨论了国家实现四化的美好前景,分析了迅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有利因素,得出了结论:青年不学习就要落后,国家不进步就要挨打,实现四化,我们有责!他们响亮地提出:“为着现代化,发愤学习,努力工作!”
车间里一边进行思想教育,一边开展了技术学习活动。去年,车间团支部组织青年进行了四次技术练兵,两次技术表演现场观摩会,四次基础理论考试。通过这些活动,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废品率逐月下降。在学技术的热潮中,青年们还完成了八种刀具的革新,都收到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明显效果。
车间青年工人在攀登科学文化知识高峰的进程中,既有股子冲劲,又有股子韧劲。原因是他们把当一名向现代化进军的战士,看作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拿米峰来说吧,几年前,小米怀着满腔革命热情曾经向“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做过坚决斗争。在“四五”革命运动中,他愤怒地高呼“打倒奸臣孽贼”的口号。他被非法逮捕了。打倒“四人帮”以后,小米出了狱。他象全国人民一样,决心遵照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向四个现代化加速进军。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他还没有掌握必要的技术知识,甚至连机床都不能熟练操作。他很不安,很着急。车间团支部和同志们看出了他的心思,都热情地帮助他。有的借给他技术书籍看,有的向他传授技术知识,鼓励他奋发努力,迎头赶上。小米参加了车间办的业余技校,回到家,就拚命地背机床操作公式,翻阅技术书籍。有时候,为了钻研一个技术难题,他甚至通宵不睡觉。碰上同伴加工难度较大的零件,他常要凑上去看个明白。去年下半年,在车间举行的四次技术比武会上,他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受到车间同志们的好评。最近,小米正加强技术基础理论的学习,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目前,社会上有极少数青年把心思用在低级趣味的东西上。二一八车间的青年很不以为然,他们有自己的志趣,有自己的学习榜样。这个车间有个名叫柳小平的青年,每天早来晚走,坚持搞技术革新,他连续七年保持优质高产,去年获得北京市青年工人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的第一名、市机械局系统铣工比赛第一名。这小伙子平时沉默寡言,但是有一股认准道路就走到底的韧劲。“四人帮”横行时,他被诬蔑为“走白专道路”,现在,也有人说他“不懂生活”,是“呆子”。但他始终如一地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他的志向是为四化献身。在二一八车间,有这种崇高志趣的青年越来越多了。
车间团支部书记冀党生说:我们这些青年坚信马克思说的“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我们要和全国青年一起,实实在在地大干,争取早日把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创建起来。这话说得真好!
本报记者 张平力


第2版()
专栏:

眼光要看得远 步子要走得实
——辽宁省部分县委书记谈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问题
记者在辽宁接触了许多县委书记,他们谈到:通过两年来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特别是最近传达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整个农村呈现一派多年没有过的生机勃勃的局面。如何珍惜、巩固和发展这种大好形势?县委书记们的看法是,眼光要看得远,步子要走得实,少说空话,要认真细致地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不能松劲,不能一阵风
县委书记们说,过去一年由于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民的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了,广大社员是很满意的。但是,贯彻农村经济政策是长期的事,决不能有一点成绩,就松了劲,搞一阵风。落实中央转发的湘乡县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经验已经很长时间了,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辽宁,落实这个经验最好的是公社这一级,退赔已近一半;其次是县一级,再次是地、市,最差的是省级单位。省级单位本来应该是带头执行政策的模范,但实际上却落在后面,这不能不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千万不要再搞官僚主义,伤害农民的积极性
县委书记们谈到,现在农村工作有许多不适应,领导不适应,机构不适应,工作作风不适应。不适应什么?不适应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这个好的形势,各级机关官僚主义太多。这种情况不改变,会给农民的干劲泼冷水。他们说,在这方面存在着五个问题:
一是现在的机构是“庙”太多,“神”太多,办事效率太低。有个县委书记说,他那个县有五十七个部、委、办、局。文化大革命前县直机关三百八十多人,现在五百六十多人。人不够,就从公社抽,公社不够,就抽“吃”工分的干部,加重了农民负担。上面“庙”多,“神”多,扯皮的事就多。农民上来办事,因为“庙”多,要去“烧香”的地方就多,出了这个“局”的门,进了那个“办”的门,推来拖去办不成事。锦西县畜牧局,原来是农业局的一个畜牧股,有四名干部管业务。现在变成了局,配了六名干部,因为是“自成体系”,一人搞政工,一人当会计,一个犯错误受审查,一人搞专案,一人抽去修水库,实际上只一个人管畜牧业务。但是扒了“庙”还不行。机构没有了或小了,经费就少了,因为没这个“庙”的牌子,去上面办事也不灵。这样一个衙门,实在是压在群众身上的一个大负担,又是拦在农业迅速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大障碍。
二是形式主义的事太多。首先是检查团太多。春耕检查团、夏锄检查团、养猪检查团、卫生检查团、计划生育检查团、运动检查团、档案检查团……如此等等,名目繁多。有些检查团成员不懂实际工作,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其次是“拉练”(相当于开现场会,辽宁叫“拉练”)太多。县委书记们说,“农业部门按‘字’(指粮、棉、油、麻、糖等十二个字)拉,其它部门按‘事’拉,把下面拉得稀里哗拉。”有的县委书记说,这种“拉练”,“把人拉光了,业务拉荒了,群众拉烦了,干部的嘴拉馋了。”
三是不兑现的空表态太多。这些年来,有些领导今天说为了把农业搞上去舍得“掉几斤肉”,明天说搞不上去“死不瞑目”,农民都听烦了。以后,明知办不到的事,就不要喊,喊了就要扎扎实实去做,取信于民。
四是下乡工作队太多。一些县委书记说:有些个别地方,有特殊情况,有时难免要派人下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但是过去县直机关,年年要抽三分之一的人下去搞工作队,还有省的、地的。他们建议,以后应主要加强公社来做好农村工作。
五是会议太多。层层开会,把上上下下的大小领导的大量精力消耗在会上,县里领导受不了,基层干部也受不了。有些省级单位到县里开会,实际上是把经济负担加到下面去。少到下面开这种会,不是能省些钱用在农业上吗?
一些县委书记说,这些官僚主义表现,有些已经开始在克服,但有些地方至今仍然没有解决。改一点,农民就高兴一点,改得越多,农民就越高兴。
要实实在在地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一些县委书记说,农民最实际,你给他们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比表一百个态顶事。现在农民的积极性起来了,他们在前进中有些实际困难需要我们及时帮助解决。县委书记说了以下一些问题:
农业机械的配件问题。新民县委书记说,一九七八年,这个县的拖拉机增加了一百台,可是作业亩数却比过去减少了。原因是拖拉机的配件不足,有十几种配件没处买。一些县委书记说,农机配件问题,讲了几年了,就是光打雷不下雨。农民花上几十万斤粮食的钱,买了一台拖拉机,用不上,多气愤!有了一套拖拉机,还得有一套耕畜;井上有了电动机,还得备上柴油机,两套锣鼓一台戏。这样的机械化,农民受不了。
不要啃农业经费和农用物资的问题。现在中央定了,国家对农业的投资要增加了。县(区)委书记们又高兴,又担心,怕上面给的钱和物,半路上给啃了。
困难队问题。康平县委书记说,他们县有困难队,欠几万元贷款,怎么能使这些队休养生息,缓口气呢?鼓励他们艰苦奋斗是一回事,国家应该扶持一下。县委书记们反映,凡是这样困难队多的县,县里也都穷,拿不出钱来,这个问题需要统筹解决。
县委书记们说,这类具体问题很多,不可能一下马上都解决得好,但是解决一个问题,农民就会得到一点实惠,对办好农业信心就会高一点。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从生产需要出发
积极开展技术教育 提高职工科技水平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从生产需要出发,开展初、中、高三级技术教育,提高了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现有职工八千多名,其中文化大革命中入厂的新工人有二千多名。这些新工人在上学时,正是“四人帮”对教育战线干扰破坏十分严重的时候,虽然都是初中、高中毕业,但实际的文化水平很低。针对这种情况,工厂从一九七三年开始分批组织新工人参加初级技术教育。通过初级教育,使这些新工人具有三级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到去年五月,前几年入厂的新工人经过教育和考核,已全部达到了这一要求。
这个厂还开办了中级和高级技术教育。中级教育对已达到三级技术理论水平的工人,继续进行四至六级的技术理论教育,使他们达到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程度。现在,全厂已有二十六个车间、科室办起了三十四个中级技术理论学习班,参加学习的二千一百人,占应参加中级技术理论学习职工人数的一半以上。高级技术教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七·二一大学,另一种是业余大学。参加学习的是具有六级以上技术理论水平的工人和中专毕业生。他们规划在七年之内,通过这两种大学,培养出一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领导干部。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开展三级技术理论教育,提高了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一九七七年年底,厂里对一千八百名工人进行了三至六级技术理论考核,及格人数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去年年初,抽查了十三个工种的四百八十七名工人的基本功,全部合格。现在,这个厂前几年入厂的新工人都能独立操作。由于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全厂涌现出一批产品信得过的集体和工人。


第2版()
专栏:

植树造林 由穷变富
郭道大队从“四旁”植树发展到农田林网化的调查
编者按: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是发展林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夏县郭道大队从搞“四旁”植树到实现农田林网化,前后仅十余年时间,农业生产条件就有很大改善,粮食增产,用材自给有余,群众生活不断提高。“四旁”植树好处甚多,何乐而不为!郭道大队的经验早已在全县推广,一九五八年以来,全县不仅实现“四旁”绿化,并向农田林网化发展,使全县面貌大变。
然而,至今我国许多社队多灾低产的落后面貌仍未彻底改变。那里的领导同志应当认真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下决心象郭道大队那样,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大力植树,尽快改变农业低产和农村落后面貌。
郭道大队是山西省“四旁”绿化最早的先进单位之一。
这个大队,位于夏县城北。过去,这里是“傍山临河津水滩,沙石碱地不打粮”的穷地方。解放后,从一九五二年开始,大搞“四旁”绿化,林业生产大发展,农业生产、社员生活显著变化。
粮食稳步上升。过去,全村有四百五十亩盐碱滩,三百七十多亩沙石滩,四百多亩荒坡田,亩产不过百斤。继“四旁”绿化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以后,降低了风速,固定了流沙,减少了干热风和霜冻危害,全村耕地受到了林网的保护;同时,由于植树还减轻了碱化程度,沙石滩和荒坡变成了良田,大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稳步上升。在植树后的十年,即一九六二年,粮食总产达到二十八万斤,一九七五年总产上升到八十八万斤,亩产超《纲要》,一九七八年虽遭严重的旱灾,粮食仍获得丰收,总产突破百万斤,亩产达到六百多斤。其中小麦五十万斤以上,平均亩产五百一十多斤。
木材自给有余。二十六年来,全大队集体先后植树四十八万多株,从一九六四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采伐更新,十四年来共采伐树木二十六万多株,生产木材五千多立方米,平均每年采伐树木一万八千多株,产材三百多立方米。一九六四年,在一条路上植树六百九十株,一九七五年全部采伐,产材三百立方米。大队采伐的木材,除集体盖房四百五十一间、社员盖房一千多间以及其它用材外,还支援了兄弟社、队和国家建设用材三千多立方米。现在,全大队集体保存“四旁”树二十一万多株,人均有树一百三十多株;另外,社员个人还有树二万株。
集体经济壮大,社员生活水平提高。二十六年来,全大队生产木材收入八十二万多元;培育苗木一千四百万株,除本队栽植外,支援兄弟县、社、队一千多万株,收入五十万元;出售果品等收入一万七千元,总计收入一百三十四万多元,平均每年收入五万多元,占全大队年平均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为集体提供了大量资金,先后购买了拖拉机、脱粒机、粉碎机、榨油轧花机、磨面机和电器设备、深井配套等机械以及大量的农药、化肥,扩大了再生产,使集体经济大发展,社员生活大提高。全大队早在十年前就建设了新农村,户户都是新瓦房。集体存款四万多元,社员存款一万九千多元。
郭道大队现有集体林木价值一百多万元,占全大队所有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四。社员们深有体会地说,植树大有好处,树木就是我们的“活银行”。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北郊木材厂职工采取多种形式学习文化知识和技术理论。这是八车间工人在业余时间学习技术理论。 新华社记者 郑书福摄


第2版()
专栏:

甘肃华家岭建成百余公里的水土保持林带
新华社兰州三月二十二日电 在甘肃中部定西、会宁、通渭、静宁四县接壤的华家岭上,初步建成一条蜿蜒百余公里的水土保持林带。昔日三万多亩荒山秃岭,如今已被成片林木所覆盖。
华家岭林带位于甘肃中部干旱地区。长期来这一带山峦裸露,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的“三料”
(燃料、肥料、木料)很缺。大力植树造林,是改变这一地区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之一。华家岭林带的初步建成,不仅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将带来好处,而且对于干旱地区发展造林事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第2版()
专栏:

广西人工培植银杉获得成功
新华社南宁三月二十二日电 被人们称为“活化石”的古生稀有珍贵树种银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花坪自然保护区点播培植成功。
这个区管理处的科技人员在一九六三年春,用木盒点播在海拔九百多米处的七棵银杉,现在生长得枝繁叶茂。最大的一株身围有七市寸,株高七市尺。
亿万年以前,银杉曾在地球上丰茂生长。后来经过冰川时期的洗劫,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已经绝迹。至今,只在我国的四川省和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临桂县交界的花坪林区内有多处生长。古银杉的生存对于考古学、古生物学、植物地理学和地质学的研究,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现在点播培育银杉成功,为大面积栽培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第2版()
专栏:

安徽省全椒县草庵公社洪塘大队林场,引种的美国优良速生树种——湿地松,经过育苗、移植,茁壮成长。 贾 绘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建阳地区发动群众上山种植油茶
新华社福州三月二十二日电 立春以来,福建省建阳地区广大社员纷纷上山种植油茶。到二月底,全地区已营造油茶林二十一万一千多亩,育油茶苗三千七百多亩,超额完成原订计划。
建阳地区平均每个农民有十六亩山地,但种植油茶不多,加上管理不善,产量低,群众吃油很困难,去年五月,建阳地委根据全国油茶生产会议的精神,决定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用三年时间,新造一百三十一万亩油茶林,做到平均每个农民有一亩油茶,实现食油自给有余。
去年秋收前后,这个地区就发动群众上山整地挖穴,为今春营造油茶林作好准备。造林季节到来时,地区林业部门为了解决苗木不足,从湖南省浏阳县购回三百六十多万株油茶苗。地区粮食部门还从福安、闽侯等县调进油茶种子四十二万多斤,供各县育苗。最近,地区林业局又召开会议,部署了油茶幼林的抚育和油茶苗圃管理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