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怎样加快农业发展?
把尊重自主权同加强领导统一起来
——江苏省泰兴县部分公社党委书记的体会
编者按:怎样把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同加强党对农业生产的领导统一起来?这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搞好当前春耕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是否就削弱了领导权?反对瞎指挥,是否就不要指挥了?怎样做到既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又正确实施指挥权?这些问题都需要统一认识,正确解决;否则将影响农村工作重点的顺利转移,影响农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妨碍今年农业生产计划和措施的落实。
这里发表的江苏省泰兴县四位公社党委书记的文章,联系生产实际,联系思想作风,谈论了如何正确处理自主权和领导权二者关系的体会,可供参考。
尊重自主权才能取得领导权
城东公社党委书记 栾玉芝
只有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才能取得正确的领导权。这是我从落实双季稻布局的实践中得来的体会。
一九七七年,县委下达我社后季稻种植面积一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我们基本上按照这个比例把任务分摊给大队和生产队。这“一刀切”引起了意见纷纷,有的队嫌少,有的队说多,特别是那些条件差、劳力少、水源缺的队意见大,说无法完成任务。当时,我不去调查分析,就批评他们计划观念不强,强行把种植面积落实了下去。结果适得其反,一些不宜栽水稻的田块勉强栽上了水稻,减了产,全公社后季稻单产仅三百三十一斤。凭“长官意志”办事的恶果,使我认识到一定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
去年,我们不再单纯按比例向下面交指标了,先调查各队土、水、肥、劳力、机电设备等情况,然后拿出布局草案,交生产队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东南片的三十七个生产队水源缺乏,要求多栽秋红薯;西南片的三十个生产队刚平整好土地,面积大、地力薄,只宜搞两熟,要求多栽中稻。这些意见趋利避害,切合实际,全社就按此落实了种植布局。去年虽然遇到大旱,晚稻单产比前年增产一百五十九斤。
事实说明,正确的指导方针来自实际,来自群众。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才能取得正确的领导权,道理不是很明白吗?
反对瞎指挥不是不要指挥分界
公社党委书记 何文章
在落实今年秋熟作物布局时,起初我们按统一比例把种植面积下达到队,遭到了一部分大队的反对,说我们搞瞎指挥。公社有的同志说:“管不了就不管,下面愿意搞多少就搞多少!”这对不对?我们回想了前几年推广红薯方墩栽插的一段曲折经历。
方墩红薯是一九七一年由我社团结大队创造出来的新的栽插方法。它比高垄双行具有五面腾空、熟土层较厚、昼夜温差大、排灌方便等优点,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两年功夫就在全公社推广了。后来,上级领导说还是搞高垄双行好,公社也跟着转,强令下面恢复老办法,甚至亲自动手毁墩改行。下面看到明顶不行,就来个暗抗,仍旧偷偷摸摸搞方墩。
我们看到指挥不动,就睁只眼闭只眼,不再过问。当时,方墩栽法五花八门,有的队由于栽插不得法,产量不高。看到这种情况,我们觉得撒手不管不行,需要帮助群众学会高产栽培技术。我们下去调查研究,发现肖桥五队方墩红薯连续增产,就分段开现场会,分片定队进行具体指导,从红薯品种、方墩规格、栽插质量和管理措施等方面,全面推广肖桥五队经验。去年,全社红薯增产近四成。
这说明不要瞎指挥,并不是不要指挥,而是要求我们提高领导水平,进行切合实际的正确领导。明白这一道理后,我们通过踏田查看,对水旱轮作,养地与用地,粮、油、肥、饲料的种植面积,作了统筹安排,调整了布局,并和生产队充分商量,因队制宜地落实了后季稻及其它秋熟作物的种植面积。
政治思想工作不能放松
许庄公社党委书记 程静芝
我社中心地带有一条河,既是沿途四十个生产队的四千亩粮田的排灌河道,又是全社粮煤肥等生产和生活资料运输的骨干河道。由于河道狭窄,河床塌陷,影响排灌和运输,急需治理疏通。去年冬季,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并报请县委批准,确定先将这条河道的南段拓宽浚深。但是,拓宽河道要挖毁沿线许西大队六个生产队的近三十亩粮田。有的生产队因为对本队不利,反对这样干。
当时,公社有的同志认为拓宽河道对全局有利,管他们思想通不通,照样施工。我想,一道命令容易下,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可不好办。于是,我们找大队、生产队干部一起商量,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服工作,一方面引导大家认清局部服从全局、眼前利益要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的道理,同时尽量维护群众的眼前利益,研究出了三条措施:一是缩小废土区,减少毁田面积;二是帮助他们规划填好三条废沟死塘,增地四十多亩;三是完工后帮助他们把被压废和新造的土地及时种上晚麦,并给予肥料照顾。这样一来,原来反对的生产队也都积极支持,只用十二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这段工程。
由此可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并不意味着取消或削弱党委领导。恰恰相反,党委一定要加强合乎客观实际的正确领导。牢固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念,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加强党委领导的重要内容。
把正确意见变为群众自觉行动
广陵公社党委书记 李圣华
怎样把自主权和指挥权统一起来,特别是在正确意见遭到生产队抵制时,怎样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里举一个实例。前几年,我社从外地引进了良种红薯宿薯一号在农科站作晚茬试栽了两年,都获得了高产;接着又在两个生产队试种了三十多亩,比本地胜利百号红薯增产百分之五十以上。
一九七六年,我们决定扩种一千五百亩,计划下达后,有些生产队怕栽插季节晚、生长期短而影响产量,借口无薯苗拒不栽种。我便组织公社干部分头下去做工作,并帮助采集薯苗。尽管如此,有些生产队仍不想栽种,有个生产队队长还将已栽下地的薯苗全部拔掉,种上了其它作物。当时,我火冒三丈,认为生产队抵制上面的错误意见,无可非议;如果连正确的东西也抵制,这样下去就会削弱党的领导。于是,我便当众强令那个生产队长停职检查,用这种“杀一儆百”的办法,迫使下面完成了栽插面积。谁知事与愿违,由于有些干部群众没有栽培晚茬红薯的经验,又不懂得它的生长规律和栽培技术,不相信能够增产,栽下去也就不重视管理,造成了大减产。
这件事深深教育了我,使我懂得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发扬生产民主,都不能搞强迫命令,必须坚持群众自觉自愿的原则。即使是正确的意见,当群众主观上还不认识而不肯接受的时候,则要积极引导,做好工作,并且要善于耐心等待,通过实践来把领导的正确意见变为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前年落实作物布局时,我们对不愿种晚茬红薯的生产队不强求,而是分别到愿种晚茬红薯的大队、生产队去,跟群众一起摸索高产措施。这一年,公社干部蹲点的五十四个生产队,晚茬红薯都获得了高产。秋收时,党委开现场会,用生产成果来说服大家。那个拔苗抵制我们的生产队长感慨地说:“我抵制了一年,等待了一年,现在相信了。”一九七八年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赞同推广晚茬红薯,过去不想栽的争着要栽,栽得不多的要求多栽,面积一下子扩大到三千五百亩。当年晚红薯获得了丰收,比原计划增产一百多万斤。这事说明,一切对发展生产有利的正确意见,干部群众是能够接受的;一旦认识了,他们就会乐意去干,并且一定会干得很好。


第2版()
专栏:

我国废润滑油回收工作潜力很大
去年回收后再生的好油,可供全国使用一年。如各地的废油回收都达到国家规定比例,回收量可增加一倍以上,每年为国家节约资金二亿多元
据新华社北京电 我国回收废润滑油的工作潜力很大,去年各地废油回收后再生的好油,可供全国使用一年。最近商业部燃料局召开的润滑油回收、加工、利用座谈会上估计,如全国各地的废润滑油都达到国家规定的回收比例,润滑油的回收量就可以增加一倍以上,每年可为国家节约资金二亿多元。
润滑油是现代化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物资,它可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磨损、延长其寿命。但是,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黑、变脏或稀释,人们通常称这种用过的润滑油是“废油”。其实“废油”经过再生处理后,还可以重新成为好油。用废油再制润滑油需要的设备少、投资小、收效快,生产工艺也比较简单。据有关资料介绍,新建一座年产十五万吨到二十五万吨用原油炼制润滑油的车间,要投资近亿元,而建一座同样规模的润滑油再生车间只需要五百万元。因而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工业国家,都很重视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回收废润滑油的工作也有了发展。一九七七年四月国家计委和商业部发出进一步贯彻执行润滑油回收、加工、利用的通知后,全国润滑油的回收工作更加普遍开展起来。去年,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陕西等地的回收率已超过百分之二十。
最近,商业部燃料局召开了润滑油回收、加工、利用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部分地区石油经营部门的代表认为,我国润滑油的回收工作,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潜力还很大。商业部根据座谈会建议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石油经营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每个用油单位核定一个综合回收的比例,严格执行润滑油交旧供新的原则。对于完成或超额完成回收任务的地区和单位,除有一定物质奖励外,还可优先供应所需润滑油,凡完不成回收计划的,要在下季停止供应,或在供新油时扣除应回收的数量。


第2版()
专栏:

兰州炼油厂职工团结一致搞生产
为国家多炼油炼好油
据新华社兰州电 兰州炼油厂广大职工团结一致搞生产,千方百计为国家多炼油,炼好油,努力为现代化建设增加石油产品。全厂在去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今年一月份又胜利地完成了当月原油加工任务,原油加工量比去年头两个月的总和还多。进入二月以来,生产形势更喜人:到十八日,全厂生产的四大类石油产品中,汽油和煤油已分别超额百分之十四点二和百分之一点五提前完成了月计划;润滑油和柴油分别完成了当月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七和百分之六十七点九。今年以来的石油产品出厂合格率,全部保持百分之百。
这个厂的广大职工提出,国家什么时候要石油产品就什么时候给,要什么品种就给什么品种。最近,国家让这个厂生产一种急需的特种润滑油。但润滑油精制车间只有一套生产装置。怎么办?车间工人为了既保证国家急需产品,又保证日常加工任务的完成,夜以继日地检查抢修好了一套闲置装置,生产出了国家急需的特种润滑油。


第2版()
专栏:

组织专业化协作 挖掘生产潜力
上海今年安排生产小型女式手表、日历手表、小轮自行车、新式样的缝纫机和气压式暖水瓶各二十万只(辆)
据新华社上海三月二十一日电 长期以来人们只能在展览会和商店的橱窗里见到的小型女式手表、日历手表、小轮自行车、新式样的缝纫机和气压式暖水瓶五种新产品,上海今年将成批生产陆续供应市场。这是上海市轻工业局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组织生产带来的结果。
这个局今年安排生产小型女式手表、日历手表、小轮自行车、新式样的缝纫机和气压式暖水瓶各二十万只(辆),全是在老产品的产量不低于去年水平的基础上增产的。增产的条件从哪里来?除国家给予少量的投资、设备外,主要是靠本系统组织专业化协作、挖掘生产潜力,因此,上得很快。
深受群众喜爱的小型女式手表,上海手表厂在一九六五年便试制成功,但因为这个厂生产普通表的任务很重,长期只能在新产品试制车间少量生产,没有形成生产线。去年四月,上海市钟表工业公司决定所属各厂按产品系列分工组织专业生产,让上海手表三厂专门生产小型女式手表,这个厂原来生产普通手表的任务由上海手表厂承担。手表三厂没有要国家投资,没有增加工人,三个半月就把原来一条生产普通手表的流水线,改造成可以年产二十五万只小型女式手表的生产线。今年一、二月份,这个厂生产四万二千只小型女式手表。
除小型女式手表外,日历、双日历等机械手表以及电子手表等,现在也都有专门的工厂负责研制和生产。
小轮自行车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产品。但新建一个年产二十万辆小轮车的工厂,需要花上千万元投资,建设好几年。为了少花钱,多办事,早出产品,上海市自行车公司把一个原来生产自行车脚蹬、扳铃的自行车零件厂,改造成为专门生产小轮车的自行车四厂。所需的设备、技术力量等,都是在本行业内统筹解决的。这样做,比新建一个厂节省四分之三的投资。
生产一按开关便会自动出水的气压式暖水瓶和新式样的缝纫机的任务,分别落实给了上海保温瓶一厂和缝纫机二厂。这两个厂采用“金蝉脱壳”的办法,把比较容易生产的普通暖水瓶和部分缝纫机的零、部件,移交或扩散给其他工厂生产,自己腾出力量生产新产品。今年下半年,这两种新产品即将源源上市与消费者见面。
在以上“五个二十万”的带动下,上海轻工业系统各公司纷纷制定了本行业生产其他各种新产品的规划。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机器设备维修实行专业化势在必行
这几年,北京市许多工厂修一台旧设备比买一台同类型新设备花钱还要多。有的厂大修一台车床,花了七千元,而买一台新的才四千三百元;大修一台车床,竟要一万二千元,而一台新的定价才六千三百元。
为什么出现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呢?这是由分散经营的方式造成的,工厂企业的设备坏了都要由自己修,修理用的各种备件大都靠自己制造,造不了就得派采购员四出采购。这样,不仅给工厂企业增加了额外负担,而且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目前,北京市分散在各厂矿用于设备维修的机床近三万台,占机床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八,相当于一九六五年全市拥有的机床总量。据七个工厂调查,维修车间职工人数占全厂总人数的百分之十至二十不等,生产车间的维修人员还不计算在内。
各厂尽管都有相当多的维修设备,但因本身的维修任务有限,不需要大批量地生产备件,所以设备利用率普遍很低,一般一天只开一个班,约有三分之一的设备闲置不用。大型、高精度设备的利用率就更低了。价值十二万元一台的导轨磨床,一个班即可修理一台机床床面。各厂分散作维修机床使用的导轨磨床,一年只使用几个班至二、三十个班。由于修理任务不满,维修工人有活就干,没有活就呆着,劳动生产率很低。
维修用的各种备件也由工厂自行解决,这就更不合理了。维修备件的品种、规格有上万个,由工厂分散制造、分散储存,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重复储备,提高了维修设备的成本费用。这种自己维修设备、自己制造备件的做法,还带来另外一种后果,就是相当大的一批工厂没有对设备进行大修的能力,或者制造不了某些大修用的备件而又买不到这些备件,因而造成设备失修,带病运转,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的办法是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现有的维修力量,使设备维修和维修备件的生产专业化。
最近,北京市机械工业局已在筹备建立一个机电设备维修总站,实行独立核算。他们首先划出两个工厂作为维修备件专业厂,专门生产维修用的齿轮、轴、蜗轮等类备件;同时筹建维修备件库,集中储存和供应维修备件以及各种备件的技术资料。此外,这个局还在筹建一个精密设备修理队和一个变压器统管组,把本局所属各厂修理精密设备、统一管理和维修变压器的任务担当起来。全局所属各工业公司也都在筹建为本公司各厂服务的专业化机修厂。
这些措施是辅助生产专业化的第一步。在这个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各单位分散的修理力量集中起来,成立修理中心,势在必行。现在是下决心行动的时候了。
新华社记者 余辉音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河南省丝绸出口为什么越来越少?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素享盛誉。河南省栽桑、植柞和养蚕、缫丝织绸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柞蚕茧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可是,近十多年来,河南省的蚕茧产量大幅度下降,丝绸出口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
最近,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河南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公司的有关同志介绍说,蚕丝的经济价值很高,出口一吨白厂丝可换回小麦二百四十吨,或钢材一百一十吨。因此,大力发展蚕丝生产,既可增加农村社队和社员的收入,又可以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河南是我国生产柞蚕丝的重要基地之一,蚕桑资源极其丰富。历史上最高产量的年份,全省产蚕茧三十五万多担。可是近十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不断毁林开荒,砍树种粮,全省七百多万亩柞树坡大多遭到破坏和失养;全省原有五百多万株社员房前屋后的零星桑树,也因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而砍光了;原有十七万五千亩桑园,现在只剩八万亩。另外,蚕茧收购价格偏低,奖售政策不落实,蚕区社员口粮标准较低,影响群众养蚕积极性。全省七个缫丝厂,近几年来,常因原料不足而被迫停产。
河南省的外贸、农业、纺织等部门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强烈呼吁,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挽救河南的蚕桑资源,恢复发展蚕业生产。他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山区应当本着“宜林则林,宜桑则桑”的原则,凡是适合养蚕的柞坡荒山,已失养的应积极植柞、栽桑,发展养蚕。同时,根据自然条件和群众养植习惯集中地建立一批蚕业生产基地县,把蚕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并在经济上给以扶持。
二、认真落实经济政策,调动蚕农积极性。据南阳地区蚕农反映,蚕籽放养工值低,认为养蚕不合算,希望落实经济政策,促进蚕业发展。
三、加强蚕业科学研究工作,认真搞好原有蚕业技术人员归队,建议在高等农学院校中设蚕桑系,同时建立和恢复中等蚕业学校,以便培养大批蚕桑技术人员。同时,对现有蚕业站和蚕种场要进行整顿,充实技术力量,充分发挥作用。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