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党的生活)
专栏:

共产党员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李晓林 赵国良
列宁说:“统一,这是伟大的事业和伟大的口号!”经过林彪、“四人帮”极力煽动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全国十年动乱以后,全党的工作中心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新长征中,必须严格党的纪律,统一全国人民的步伐,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否则,四化建设将受到极大的破坏。
党的纪律是以无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为基础的。共产党员能否遵守党的纪律,是阶级觉悟高低、党性锻炼好坏的重要表现。无产阶级铁军的整齐步伐,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民主革命时期,由于我党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全国解放以后,又是在实行严格的组织纪律的情况下,团结了全党,团结了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林彪、“四人帮”和他们那个“理论权威”,破坏党的纪律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竟把共产党员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议这种高度的党性,诬蔑为
“奴隶主义”、“驯服工具”,大批特批。他们还打出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反革命旗号,大搞无政府主义,使各级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我党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列宁根据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两年多的实践,明确地指出:“现在的任务是要把无产阶级所能集中的一切力量,把无产阶级的绝对统一的力量都投到经济建设的和平任务上去,都投到恢复被破坏了的生产的任务上去。这里需要有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组织,如果没有这种纪律和组织,我们不仅不能支持两年多,甚至连两个月也支持不了。”林彪、“四人帮”和他们那个“理论权威”,否认党性,否认党的纪律,他们的目的就是以此来涣散、瓦解党的组织,从而使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遭到失败。
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是同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绝对不能相容的。我们党是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党的各级组织,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决议。对党组织的决议,党员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在行动上必须坚决服从。为了革命的需要,党必须有统一的严格的组织纪律,它的成员必须服从这个纪律,否则,就不能有统一的行动。党组织没有这样铁的纪律,就不会有坚强的战斗力,就不能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伟大使命。当然,党的纪律必须建立在无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基础上,离开这个基本点,就不是革命的纪律。试问,这和那种屈服于强大的压力而逆来顺受,或者从私利出发而唯命是从的奴隶主义有什么相同之处?
延安整风运动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大会上作了一篇《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当时,党内存在着学风、党风、文风不正的毛病,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了使我们的一些同志从这些不正之风的蒙蔽中解放出来,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对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要加以抵制。他指出:“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林彪、“四人帮”不顾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里的完整思想,不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建党的完整学说,有意曲解这段话的原意,把党员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污蔑为什么“奴隶主义”。这是在进行恶意的煽动。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丝毫不意味着否认党的纪律,恰恰相反,它鼓励每个党员都要解放思想,要求每个党组织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力求做到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使党的纪律成为自觉的纪律。
林彪、“四人帮”反复强调“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大批“奴隶主义”、“驯服工具”,是有其险恶用心的。
第一,他们想搞垮我们的党,使团结统一的战斗堡垒变成一盘散沙,他们好在大乱中篡党夺权。那个“理论权威”不就说过我们这个党不行了,“要重建”吗?“重建”就是意味着要把一个好端端的无产阶级政党,变成封建法西斯的党。第二,他们宣扬所谓“造反有理”,不要组织纪律,是为了搞“斗、斗、斗”。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老干部是他们篡党夺权,建立封建法西斯统治的最大障碍,不打倒这些同志,他们的狼子野心就不能得逞。所以,他们公开喊出:“造他们的反”。第三,林彪、“四人帮”在批判无产阶级政党铁的纪律的同时,大肆制造现代迷信,宣扬真正的奴隶主义。他们懂得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要想篡党夺权,就得打着红旗反红旗。于是,他们就打着“高举”、“紧跟”的旗号,宣扬现代迷信。这种现代迷信,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而是封建法西斯统治的护身符。他们把那种惨无人道的封建法西斯专政,美化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纪律,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恶毒诬蔑。
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拨乱反正,严肃党纪国法,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国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可是,林彪、“四人帮”煽动的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流毒,还远没有肃清。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闹无政府主义、闹极端民主化的现象还很严重,妨碍着三中全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少数坏人和“四人帮”的残余势力还在拉帮结派,无视党纪国法,兴风作浪,无理取闹,影响安定团结,企图破坏四化建设。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共产党员尤其要加强党性锻炼,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同一切破坏党的纪律的不良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3版()
专栏:

新时期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天津一建一工区第二施工队党支部经过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认为新时期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就是带领群众向四化进军
本报讯 记者贾文英报道:在四化建设的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天津市第一建筑公司一工区第二施工队党支部,在开展真理标准讨论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重要问题。
最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多数同志认为,在工作着重点转移后,党支部应在带领群众奔四化的斗争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再不能象过去那样月月搞政治运动,天天抓阶级斗争了。但是,有的同志思想上有疑惑,总觉得党组织应是带领广大党员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组织,重点抓四化,岂不变成“生产党”了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在讨论中认真回顾了历史经验,认识到,党的中心任务,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规定的。解放前,党的战斗任务是打倒三大敌人,解放全国人民。全国解放后,党在努力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采取正确的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生产的发展。三大改造完成后,历史的发展要求我们党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在走过长达二十多年的曲折道路,特别是经过林彪、“四人帮”十年大破坏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贯彻执行这条路线,进行四化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党组织带领党员和群众向四化进军,搞好生产建设,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怎么会是“生产党”呢?
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拨乱反正,第二施工队党支部,从极左路线流毒影响中解放出来,深刻认识到新时期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就是带领群众向四化进军。与此同时,他们对下列问题加深了认识,工作上更加自觉了。
一、党的组织在向四化进军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通过党员在生产上的模范带头作用来发挥的。二队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和个别谈话,向党员、团员、群众宣传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教育党员在生产上,在学习掌握技术和进行技术改革上多作贡献,为群众作出榜样。在墙体改革中,这个队的许多党员和积极分子一起,到先进单位虚心学习,搞了十四项小改小革,保证大板住宅的施工由三天建一个单元,提高到一天建一个单元,质量一幢胜过一幢,显示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吸收新党员,再不是以能说会道和所谓“造反精神强”作为标准了,而是以真正拥护和贯彻执行三中全会的路线,为四化多作贡献,在生产上有实干精神为主要标准。原瓦工组长刘焕安,是技术能手,日砌砖一千块,超过定额一倍,从来没有为私事误过工。他多次申请入党,都因为他父亲有历史问题,支委会通不过。木工组的傅俊笼,脏活、累活、险活抢着干,是个无名英雄,多次要求入党,因为他对过去的整人运动不掺合,被看成政治上不开展,没有吸收他入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通过学习,批判了极左路线,打破了思想僵化,认为刘焕安、傅俊笼是经过考验的好同志,符合党员标准,先后吸收他俩入了党。
三、由大喊大叫所谓“突出政治”,动不动就抓“阶级斗争”,把人批一通的粗暴作法,转变为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过去,党支部把一个受过刑事处分的工人当作队里的主要矛盾,运动一来,就拉出来斗一阵。还有工人刘家琪,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干活松松垮垮,就经常在他身上抓阶级斗争新动向,压得他抬不起头来。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不只对刘家琪耐心帮助,对那个犯过刑事罪的工人,也注意了思想教育,使他们振作精神,看到光明前途,在生产上做出了成绩,刘家琪被群众选为副班长。党支部靠党的正确政治路线、政策和方法,依靠党员的模范作用,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积极分子,现在全队的积极分子已有二十多人。


第3版()
专栏:

“委曲求全”何罪之有?
焦永林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同志之间为一些小是小非而“委曲求全”,被认为是“投降派”、“折中调和”。“委曲求全”成为一个十分忌讳的贬词。一些闹派性的人这样作,目的是制造和激化矛盾,便于他们混水摸鱼。
“委曲求全”,顾名思义,是在受到误解和不应有的责备时,仍然能够心胸坦荡,宁肯自己受些委屈,也要顾全大局。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当前团结起来向前看,齐心协力干四化的新时期,领导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之间,都应该以大局为重,有委曲求全的精神。
当然,对敌人谈不上委曲求全,也求不了全;对人民内部的大是大非问题,也不能迁就,需要弄清思想、明辨曲直。但在工作中,同志之间产生了误会、摩擦以及其他隔阂和纠纷,如果双方都能够以团结为重,以革命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自觉为顾全大局承受一点个人的委屈,不正是一个革命者可贵的品德吗?古代尚有“宰相肚里能行船,将军额上跑得马”之说,对于一个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共产党人来说,有什么个人恩怨和委屈不能忘怀呢?从某种意义上讲,“委曲求全”实在是共产党人思想修养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对于“委曲求全”受到的冷遇,愿鸣不平。


第3版()
专栏:新长征中的共产党员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去年八月,北京西单科技书籍门市部收到一封从千里之遥寄来的感谢信,里面特别附了一张周总理半身照的纪念邮票。信中写道:
“一○一营业员同志,您好!今天我收到了寄来的书《锻工手册》第九分册,我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我得到的不仅是一本我寻找许久的书,更重要的是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在我今天随信寄去的邮票中,有一张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照片,这张不是作为书款寄的,而是作为周总理的照片赠送给您的。这张邮票照片是我珍藏的四张(一套)之一,毫无疑问,您是能理解我选择这张照片邮票给您的用意。您看!周总理胸前佩带着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那是周总理毕生实践的座右铭。他老人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临到最后还把自己的骨灰献给了祖国,真正做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每当想到这些,我的眼眶便饱含了泪水。我们都要向周总理学习。我也要向您学习。”
这位受表扬的一○一营业员,就是西单科技书籍门市部的共产党员、全国图书发行先进工作者黄腊荣同志。去年七月,黄腊荣接待了一个从安徽合肥矿山机器厂来的读者,他说为了搞技术革新,需要买一套《锻工手册》,现在就缺第九分册,跑了全国很多地方都没买到。可是,不巧得很,门市部也没有这本书,这位读者大为扫兴。黄腊荣同志见这位读者要求急切,就热情地询问他的地址,表示愿意设法帮助他。为了尽快找到这本书,满足读者的要求,她多方联系,终于在发行所找到一本样书。她细心地把书包装好,很快地寄给了这位南方的读者。
黄腊荣同志从事图书发行工作以来,安心于平凡的工作岗位,二十几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已在许多顾客中传为佳话。她不仅服务热情,而且熟悉业务,对自己分管的书籍门类、书名、版别、作者、定价和陈放位置,心中有数,为顾客找起书来得心应手,向读者介绍书籍准确对路,计算开票又快又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读者对科技书籍的需求量增多,门市部每天顾客盈门。为了满足人们吮吸知识甘泉的渴望,黄腊荣热情当好顾客的“参谋”,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她对想买而又暂时买不到书的读者,主动把他们的地址记下来,等找到书后再通知读者来买或代买寄去。有的读者买的书多,必须亲自带走,她就和门市部的同志帮助把书送到车站。对专程来京选购大批书的顾客,黄腊荣常常主动搬椅子、倒水,打招呼,还向他们介绍用餐的饭馆,使他们感受到首都人民的温暖。
时间长了,黄腊荣同志与祖国四面八方的读者交上了“朋友”。她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许多感谢信,有的读者还在信的后面附上自己想买的新书目录。记者访问的时候,门市部办公室的同志,向记者展出了一大叠从祖国四面八方寄来的感谢信。写信者,有的是科研工作者,有的是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有的是青年学生、少先队员,他们都曾是黄腊荣同志接待过的读者。打开这些信,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赞语扑面飞来,每封信大都写着一段黄腊荣热情为读者服务的感人故事……。
本报记者 王 谨


第3版()
专栏:党史资料

风云聚会陶然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一批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知识青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决心“与劳工为伍”、“与群众打成一气”,以实现根本改造中国的革命理想。
一九二○年八月初,在“觉悟社”成立一周年的年会上,周恩来同志提出了“联合改造”中国社会的卓越主张。他认为:只有把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各种进步团体联合起来,并进而和劳动群众联合起来,才能挽救中国,改造社会。他提议邀集京、津两地各进步团体召开一次座谈会,交流革命经验,研究共同改造中国的问题。他的这一意见得到“觉悟社”社员的同意。于是,派了十一名代表赴京联络。八月十六日上午九时,“觉悟社”与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曙光社、青年互助团、人道社等五个团体共二十余人,在北京陶然亭公园聚会。并邀请了革命青年的导师李大钊同志出席指导。会上,“觉悟社”代表刘清扬同志报告了开会宗旨,邓颖超同志报告了“觉悟社”一年的活动,由周恩来同志发表了演说。李大钊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鼓励青年们的革命热情,同时强调了各团体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的主义,要求各团体会后应进一步加强革命的联系。
八月十八日,这五个团体的代表又集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拟定了《改造联合宣言》及《约章》。《宣言》公开声明:我们集合在“改造”赤旗之下的青年同志,……基于相爱互助的精神,组织一个打破一切界限的联合,到民间去,到群众中去,组织起来切切实实做点事,以实现社会改造。
此后,京津两地一批革命青年在“到民间去”口号的鼓舞下,纷纷奔赴农村,走向工厂,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为实现改造社会的“最高理想”而努力奋斗。
王学敏


第3版()
专栏:

破除反动“血统论”的禁锢
辽宁抚顺矿务局工程处党委吸收七名已具备党员条件,但家庭出身不好或社会关系、本人历史比较复杂的同志入党
本报讯 辽宁抚顺矿务局工程处党委解放思想,破除林彪、“四人帮”鼓吹的反动“血统论”的禁锢,把已具备入党条件的七名家庭出身不好或社会关系、本人历史比较复杂的同志吸收到党内来,体现了发展党员重在表现的原则。
由于受林彪、“四人帮”流毒影响,这个处党委过去在发展党员时曾偏重于死材料,把档案里记载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或历史上曾否有过一时一事的错误,作为发展党员的决定性标准。因此,有些经过多年考验,确已具备入党条件的同志长期被拒之于党外。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使一部分同志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使一些自认为“根正苗红”的同志产生盲目的优越感,也束缚了不少干部和党员的思想,生怕发展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的同志入党,会落个“把坏人拉入党内”、“不讲阶级路线”的罪名。
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个处的广大党员、干部认清了反动“血统论”给党的建设带来的危害。他们认为,只有真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冲破“血统论”的禁锢,坚持重在表现的原则,才能使我们党不断增加新鲜血液,更加朝气蓬勃,富有战斗力。
三工区有个老工人,参加工作二十来年,一直兢兢业业,积极靠近组织,就是因为父亲和哥哥有政治历史问题,入不了党。处党委在讨论他的入党问题时,组织党员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分析他的情况。许多同志说,尽管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比较复杂,但经过长期考验,他忠实于党的事业,能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次立功受奖,已具备党员条件,同意他入党。
工程处机关有个干部,一九五○年入团时,就向组织上交代了土改时犯的错误。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艰苦的劳动岗位,或是在受极左路线迫害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改变跟党走的决心,任劳任怨地为党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但因为他在土改时犯过错误,一直不能入党。这次机关党支部在讨论他的入党问题时,打破了把一时的错误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决定吸收他参加党组织。这些同志入党后,精神更加振奋,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夏奎民 崔慕军


第3版()
专栏:短评

正确掌握发展党员的标准
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在发展党员上的流毒之一是反动的“血统论”,把家庭出身、政治历史和社会关系当作入党、用人的唯一标准,忽视一个同志的现实表现。一个人出身好,社会关系不复杂,“敢冲敢斗”,就说他“根正苗红,立场坚定,路线觉悟高”,可以入党;另一个社会关系复杂,家庭出身、政治历史多少有点问题,即使一贯表现很好,问题也搞清楚了,也被长期关在党的大门之外。这种现象,在科研、教育、卫生等知识分子较多的单位尤为突出,至今在一些单位仍然没有完全解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吸收党员,对于家庭出身、政治历史和社会关系,不是不应当考虑,而是一定要作具体分析,不能认为凡属有这类问题的,就一概不能入党。在这个问题上,最为重要的,是看本人的政治表现。如果本人一贯表现很好,确已具备党员条件,政治历史和社会关系等问题又已查清,并不违反我们党有关吸收党员的规定,就应当本着积极、慎重的方针,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一定要认真执行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方针,坚决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在发展党员的问题上,不按党的政策办事,不作具体分析,任意给别人扣上“立场不稳”、“招降纳叛”等大帽子,这种坏作风一定要坚决根除。
实现四化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各条战线各方面的工作,都应当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都应当为这个中心服务,党的组织工作也不能例外。按照党的政策,本着积极、慎重的方针,有计划地把那些多年来积极靠拢党、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决心献身四化、有真才实学、已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这是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做,才有利于增强党的战斗力,有利于四化的实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