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揭阳县农业生产项项丰收的根本原因是:
政策落实人心齐 生产门路更宽广
据新华社广州十一月二十二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沪、翁作祥报道:广东省揭阳县今年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全面丰收,产量项项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全县城乡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经济活跃、市场兴旺的大好形势。
今年,揭阳全县四十二万七千多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八百一十三斤,单产和总产分别比历史最高水平的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六点六和百分之十三;五万三千多亩春花生,平均亩产三百斤,总产和单产分别增长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二十三点五。晚稻正在开镰收割,估计平均亩产可达七百六十斤,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四左右。截至十月底,全县生猪和家禽的饲养量也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五和百分之二十九;甘蔗、黄麻、红麻、水草等经济作物长势也都很好。
揭阳县今年农业生产项项丰收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落实政策带来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使农民心情舒畅,生产有劲。社员群众说,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能折腾了,没有安定团结,我们什么也没有。多年来,揭阳县的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一次比一次激烈。本来,一九五九年揭阳县就已成为粮食千斤县,可是由于连年搞政治运动,人为地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广大干部和群众吃尽了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苦头。
为了保证政治上有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中共揭阳县委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就领导全县人民坚决地批判极左思潮,大力拨乱反正,纠正了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落实了干部政策,重新起用了一批有经验的老干部。全县已有七百二十二名老干部回到了领导岗位上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领导力量得到了加强。有了这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大办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揭阳县过去不但是搞政治运动的“重点县”,而且在指挥生产上搞强迫命令、一刀切也是出了名的。这个县的农民对因地制宜培育和使用良种很有经验,不少老农是真正的水稻专家。可是前些年在林彪、“四人帮”“突出政治”的口号下,农民丰富的生产经验被斥之为“唯生产力论”和“技术挂帅”,生产搞得好的社员受到批判。后来一些人又大搞强迫命令,说什么要在揭阳县搞出一个“全省、全国、全世界的高产水平来”。他们不顾当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只准种一个水稻品种“科六”,并且规定了统一的插秧规格,事先插一丘田作“示范”,然后依样画葫芦,谁插的走了样就拔苗重插,甚至被批斗,闹得这个粤东地区有名的“米县”变成了穷县。
打倒“四人帮”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尤其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落实了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干部作风也有很大改变,现在揭阳县的情况大变了。生产队有了自主权,能够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种植水稻良种,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一九七八年比一九七六年增产一亿二千多万斤,今年早稻种植的“桂朝二号”良种,是经过多年的试验,取得经验后才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的。全县共种植二十多万亩,占早稻总面积的七成左右,单产比其他品种要增长一百多斤。
这个县过去在极左路线影响下搞“以粮唯一”,许多经济作物都被挤掉了。今年,在种好粮食作物的同时,县委还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各地发展社队企业,鼓励集体和社员大养家禽家畜,充分利用四旁五边地种瓜果、蔬菜、豆类、黄麻等,生产门路越来越宽,农村经济越来越活。农民高兴地说:现在生产顺心了,农业生产大有奔头。往后只要这样办,就会连年大丰收。


第2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救鱼要紧
谈谈近海捕捞的高指标问题
在渔业生产方面,近年来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统计表上的产量年年增加,而市场上的鱼货供应却不见改善,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盲目追求近海捕捞高指标,不讲资源保护,不讲水产品质量,则是问题的关键之一。
拿一九七八年来说,全国水产品实际总产量是四百六十多万吨,海鱼和其他海产品占四分之三以上,可惜,除贝类、藻类外,幼鱼和低质鱼约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每年要拉好多到农田里作肥料。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捕鱼自然是为了吃鱼,不然捕它作甚?!这本来是很浅显易懂的道理,但是一联系到实际事,有些同志往往就不这样做了。他们不问资源情况,不问水产品的质量,不问群众是否欢迎,以为生产指标越高越好,自觉不自觉地陷于“为生产而生产”,于是乎年复一年,任凭滥鱼充数。
水产资源是有生命的、可以更新的,它有自己生长、繁殖的规律。只有资源保护得好,捕捞适度、合理,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酷渔滥捕,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水产资源就要衰退以至枯竭。一九七四年就因为过度捕捞了在东海越冬的大黄鱼群,虽然当年高产,第二年产量却下降了一半,以后几年更难捕到。这些年,经济鱼类衰退,已成为近海渔业生产的严重问题。许多水产科学家和水产工作者说,近几年来,不少地方盲目追求近海捕捞的高指标,渔船越增越多,马力越来越大,网眼越来越小,鱼的质量越来越低,而且越捕越少。以往捕捞经济鱼类比重一般占百分之四、五十,现在下降到百分之二、三十,甚至低到百分之十几。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即捕捞过度,资源破坏,单产减少,质量下降,市场供应紧张;市场一紧,又继续造船、添网,加大捕捞强度,资源进一步破坏,质量、单产继续下降,市场供应仍然得不到改善。这种恶性循环若不下决心打破,把近海捕捞指标实事求是地调下来,近海渔业资源就有面临枯竭的危险。
有人对调低指标接受不了,认为指标低了不光彩。要知道,对近海捕捞指标的调整和其他战线的调整一样,并不是消极的,而完全是积极的,是为了少打或不打幼鱼、小杂鱼,多打大鱼、好鱼。捕捞能力一定不能超过水产资源的再生能力,否则就要吃苦头。而这种苦头,我们已经吃到了。一位老水产局长对记者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一句话,叫做一定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瞎指挥,高指标,只能把生产搞糟!”再说,就渔业生产的全局来讲,调整也是有下有上,近海捕捞指标调下来,海水、淡水养殖生产则要大力调上去,外海捕捞则要尽快打出去,保鲜加工工作也要赶紧跟上来,所以,没有什么光彩不光彩的问题。
有人担心调下捕捞指标,市场供应会更紧张。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没有必要。我们要调整、压缩的是不利于资源保护和对市场供应没有好处的虚数,留下的是实数。一些渔业调整工作做得好的地方,正在力争海鱼下来,淡水鱼上去,幼鱼不捕,好鱼增加,吃鱼不减或有所增加。只要我们坚持合理调整,就能解决吃鱼问题。相反,不注意调整,竭泽而渔,就会没有鱼吃了。
调整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要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集体渔业,一定要安排好渔民的生产和生活,不能简单从事,搞一刀切。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好,鱼,这个目前副食品中的“短线”,是可以逐步拉长的,市场上缺鱼、餐桌上没鱼吃的局面一定可以改变过来。


第2版()
专栏:

不追求高指标 提高捕捞质量
长岛县调整渔业生产开始出现新局面
本报讯 山东省长岛县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渔业生产的方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今年虽然捕捞总产量比一九七五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二十七,但由于提高了质量,渔民纯收益却比一九七五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百。
长岛县渔民历来就有进行围网和流网生产的习惯。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这个县曾片面追求高产指标,普遍采取了以拖网为主的作业方式,一拖到底,一网打尽,形成了竭泽而渔的局面。群众心痛地说:“这等于开着船往海里倒银子”。
长岛县委认真总结教训,采取措施,坚决纠正盲目追求高指标的做法,改变过去那种“以拖为主”的单一作业方式,实行大机帆船以围网作业为主、小机帆船以流网作业为主的多种作业方式,并恢复近海钓钩生产。县委还组织渔民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布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和有关规定,做到船船明白,人人遵守。今春捕青鱼时,有两艘渔船发现低龄青鱼,尽管数量很多,他们还是自觉离开了渔场。今年秋汛生产,渔民自觉遵守禁渔区和开捕期及作业网目的有关规定,使海上生产开始出现了新局面。


第2版()
专栏:

浙江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水产资源
改变底拖网作业 严禁杀伤幼鱼
本报讯 浙江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水产资源,初步取得成效。今年这个省捕获的经济鱼比重开始上升,鱼货质量提高,生产产值和渔民收入增加。
浙江的著名舟山渔场,从七十年代以来近海捕捞能力超过资源再生能力,特别是推广了底拖网作业以后,大量幼鱼和产卵群体被捕捞,违背了鱼类正常的休养生息和繁殖的规律,造成产量直线下降。一九七四年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产量是一千多万担,到一九七八年降至六百多万担,而且鱼小质次,商品率低,严重影响市场供应。许多干部、渔民把这种盲目推广底拖网作业,片面追求高产量,严重破坏水产资源的作法称为“刮地穷”,认为这不但吃了子孙饭,连自己后半辈子的生活也保不住了!
今年,浙江省委和省革委会作出决定,规定七、八、九月(幼鱼生长期)为底拖网作业禁渔期。还规定舟山地委和五个渔区县委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渔业生产上;今年国家调拨的支渔资金和贷款,应当着重用到支持渔业队改变作业这方面来。六月初,浙江省革委会又作出了实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的补充规定。
为了做好工作,省、地、县各级领导深入渔区,发动群众算了一笔细账。每年底拖网作业杀伤带鱼、大黄鱼的幼鱼一百五十万担,如果让带鱼每条长到四两,黄鱼长到半斤,每年就能增加可捕量八百三十万担。这样一算,加深了大家对保护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在禁渔期间,各级领导积极帮助渔民广开生产门路。目前,全省已增加养殖面积四万多亩。为保证七、八、九月禁止底拖网作业规定的贯彻执行,全省组织渔政船进行海上巡逻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拖网作业渔船,认真作了处理。


第2版()
专栏:小常识

经济鱼类 是指经济价值比较高,受群众欢迎的鱼类,海鱼包括黄花鱼、带鱼、鲳鱼、鲅鱼、鳓鱼(即快鱼)、鲐鱼、鲷鱼等,淡水鱼包括青、草、鲢、鳙和鲥鱼等。


第2版()
专栏:小常识

近海捕捞工具 我国沿海渔民经常使用的捕捞工具,有底拖网、围网、流刺网和钓具。底拖网,主要是捕捞底层鱼类。作业时两船保持一定间隔,利用船上的机器动力或风力,牵动曳纲拖着网前进。这种网具虽然产量较高,但在海底拖来拖去,大量伤害幼鱼,对资源破坏很大。渔民称为“刮地穷”。围网,一般都用来围捕大群鱼类,可以一船作业或多船作业。由于两端网眼较大,幼鱼可以逃走。流刺网,是渔船在水中将网放成一条直线,截断鱼群通路来刺捕鱼类。“有风顺风,无风顺流”,任凭网具和渔船漂动,多捕鲐、鳓等鱼类,不伤害幼鱼。钓具,是捕获散群鱼类和海底多礁地方鱼类的好渔具,产品质量好,不伤害资源。


第2版()
专栏:

天津市河东区何兴庄大队,积极供应城市活鱼和出口观赏鱼。去年渔业收入占大队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五。
新华社记者 杨宝坤摄


第2版()
专栏:

青海油料作物今年增产近一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青海省委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尊重生产队在安排作物种植上的自主权。今年全省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由去年的九十一万亩扩大到一百多万亩,有关部门根据一些地区的收打情况估计,全省今年油料总产量可比去年增产近一成。仅这一项,可使油料产区的社员增加四百多万元的收入。


第2版()
专栏:

北疆建成一条饮水新牧道
座落在新疆北部乌伦古河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漫长的南戈壁,这个每年春秋季节有近百万头牲畜转场路过的牧道,沿途第一次配备了七个大口井、三个蓄水窖和两个新开的水泉。它将从此结束大规模的牲畜转移牧场中,因为缺水造成牲畜成批死亡的历史。现在,正是向冬季牧场转移的季节,上百万头牲畜正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牧道,进入冬季牧场。


第2版()
专栏:

甘肃超额完成发菜收购任务
我国发菜重要产区之一的甘肃省,截止十月中旬已收购发菜八万五千多斤,超额完成了全年的收购计划和出口任务。发菜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名菜,营养丰富,质地细嫩,味美可口,是我国向东南亚各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指导农业生产
——四川省两年增产粮食一百亿斤的调查
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川省迅速扭转了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下降的局面,出现了持续增产、全面丰收的大好形势。一九七七年粮食总产达到五百五十亿斤,比一九七六年增产五十三亿斤,比历史最高的一九七五年增产四十五亿斤;一九七八年战胜严重干旱,在上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又增产五十亿斤。两年共增产一百零三亿斤,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七,亩产增加六十斤,增长百分之十八,一跃成为全国粮食增产幅度最大的一个省。今年各级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战胜了严重干旱和低温,农村形势更好。全年粮食总产预计比去年增产十五到二十亿斤。
为什么四川省近两年能够增产粮食一百亿斤?这与各级党委清除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影响,解放思想,认真落实农村的各项政策,改变作风,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和现有生产条件出发,因地制宜指导农业生产,是分不开的。
为了改变四川农业的落后面貌,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四川的农业问题、生产条件、自然气候等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既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发展农业生产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注意研究自然规律,严格地按照自然气候特点和现有生产条件确定各项生产技术措施,不放过任何一个增产因素。省委领导同志的这种好作风对地、县委起了榜样作用。各级干部调查研究蔚然成风,积极找寻生产中的主要矛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了进一步了解四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这样快的原因,我们到温江、大邑、仁寿、广安、巴县、大足等增产幅度比较大的县进行了调查访问,同县、社的一些干部举行座谈会,并把恢复和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些关键措施,归纳于下:
一、立足于抗灾夺丰收,采取一套以调整作物布局为中心的“趋利避害”的积极措施。做到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避过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调整:
1、扩大小春面积。利用冬春热量充沛的有利条件,改造冬水田,利用冬闲土,大力发展小春生产,增加复种指数。四川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屏障,寒流影响比较少,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高二到四度,有利于小麦、油菜安全越冬;春季雨水比长江中、下游少,有利于小麦、油菜成熟收获。种植小麦、油菜,比较稳产高产。省委分析了四川冬春热量充沛的有利条件,认为“小春不小,大有潜力”,强调在水源充足的地方,要放干冬水田,增种小春作物。全省两年改造冬水田和利用冬闲土扩大小春粮食四百五十万亩、油菜五十万亩,共增产小春粮食二十七亿斤,增产油菜籽三百三十多万担,分别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八和百分之六十。
2、调整水稻布局,主攻中稻。四川盆地全年积温在五千度以上,比长江下游多五百度到一千度,无霜期多两个月,从总热量看,种植双季稻是可以的。主要问题是热量分布不匀,特别是九月以后气温下降快,秋雨多,日照少,对水稻扬花结实影响很大,加上水肥等条件未过关,栽培技术跟不上,双季晚稻产量因而长期不高不稳。而中稻生长期间,温度、光照条件都比较好,产量既稳又高。过去由于对这样的气候特点认识不足,片面强调发展双季稻而不抓中稻。一九七七年省委分析了气候特点,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主攻中稻,因地制宜发展双季稻”的方针,调整了水稻布局。两年来双季稻种植面积减少八百多万亩,中稻种植面积增加二百多万亩,水稻播种总面积虽然减少六百七十多万亩,但由于中稻单产大幅度提高,仅这一项一九七八年就增产四十四亿斤,加上调整后早晚稻单产也相应提高,合计因提高单产增产六十二亿斤,除去减少面积少收三十亿斤外,还净增三十二亿斤。
3、提早栽插玉米、红薯,千方百计躲过伏旱。干旱是四川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川东伏旱为害尤重。为了躲过伏旱,这两年大力提倡套种,改夏玉米为春玉米,改晚栽红薯为早栽红薯。一九七六年全省春播玉米只有二百多万亩,一九七八年已扩大到一千二百多万亩。一九七六年早栽红薯只有百分之三十,现已扩大到百分之七十五。去年川东七个地区遭到五、六十天的严重伏旱,由于采取这一措施,绝大多数地方都获得增产。
4、水路不通走旱路。全省约有四、五百万亩望天田、高塝田,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年年等雨插中稻,产量低而不稳,搞得好亩产也只有三、四百斤。近两年省委采取果断措施,要求各地在水利条件没有改善前,在这类田上改种旱作物,实行小麦、玉米、红薯一年三熟,一般亩产可达八、九百斤,比一季中稻的产量高一倍多。
二、狠抓科学种田。四川这两年各种作物单产大幅度提高,同大力开展科学种田活动分不开。特别是在推广良种、改革栽培技术上收到显著效果。一九七六年以前各种作物的低产品种特别多,这两年水稻普遍采用了矮秆良种,杂交稻也已扩大到七百多万亩,亩产一般比常规稻增加二百斤。杂交玉米面积已占到一半,一般亩产比老品种增加三成以上。小麦推广高产、抗锈良种,亩产也比原来的品种高。各种作物的落后栽培技术也有了很大改革,对提高单产起了重要作用。
三、大力发展化肥生产。一九七六年全省施化肥二百万吨,每亩耕地平均四十斤。一九七八年化肥施用量猛增到三百八十万吨以上,每亩耕地平均七十六斤,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九十一,增长幅度之大为全国第三位。同时,养猪积肥和沼气积肥也有很大发展。这就为调整作物布局、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我们去的大邑、广安、大足三个县,粮食产量两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左右,同期化肥施用量的增长都在一点二倍到一点八倍。
四川省农业恢复和发展很快,但从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来看,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影响四川农业高产稳产的“干旱、土薄、林少”等几个要害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和工作中的缺点,农业基本建设很差,现有灌溉面积不到耕地的一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产稳产农田只占耕地的百分之二十多,低产田却占百分之四十多;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频率大大增加。因此,加快水利建设速度,大力改造低产田,大搞植树造林,是进一步加快四川农业发展速度的关键所在。今后,如果能抓住这个关键,就能进一步调整好农作物布局,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使农业生产上得更快。
农业部粮油生产局
王甘杭 曹庆农 焦世纯 张美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