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加快林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
本报记者 田流
发展林区经济,包括林业生产和林区农业生产两个方面。最近,在长白山林区作了一次短暂的访问,看到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林地面积占全州面积百分之八十,但全州农副业总收入中,林业的收入占不到百分之一。
二、地处林区的人民公社,比一般公社穷得多,大部分是“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
三、次生林比重太大,长期得不到改造。这种次生林地一般占整个林地三分之一左右,不少地方高达一半以上,长的都是些不成材的灌杂木,人民叫它“胡子山”、“老头树”。据当地老年人说,这些次生林三十年前甚至五十年前就是这种样子,根本不往大里长。
四、生活烧柴浪费木材太严重,表面上说是烧枝丫梢头,实际上绝大部分是笔直无节的好元木。据省林业局同志说,吉林省一年要烧掉二百万立方米,相当于全年采伐量的三分之一。
五、森林火灾严重,损失惊人。去年,仅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发生大小火灾二百八十七起,损失木材四十三万八千多立米。
这些问题(当然不止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两个后果:林区人民的贫困和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如果不赶快解决,后果将会越来越严重。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但是,它的继续存在和延续,却不能怪历史,而是我们的体制、政策、作法有问题。
首先是把中央和地方对立起来了。一个林地面积占百分之八十的地方,为什么林业收入的比重,只占总收入的百分之零点九七?就是中央把那里的林业收入拿去了。地方只有供应国家林业工人粮食、蔬菜、肉、油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义务,而没有从林业生产中取得一点收益的权力。试想,林地面积越大的地方,不是会越穷越苦吗!退一步想,没有地方哪来中央,地方越来越穷越苦,中央怎能越来越富?其次是把全民和集体对立起来了。地处国营森林区的人民公社,为什么是最穷最苦的公社?就因为那里是国家森林,不许社员进入林区,利用林区的自然资源发展生产,致使生产门路越来越窄。林区的人民说,他们是“靠着摇钱树没钱花,守着金山讨饭吃。”
在这两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两种体制,当然就产生和制定了很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国家林业企业脱离了地方政府。延边地区总共八个县(市),国家林业局倒有九个,每个林业局都是“县级单位”,名义上受省和州“双重”领导,实际是“独立自主”,地方只有供应粮食等义务,对它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等都无权、无法过问。这种平起平坐的关系,产生了很多不该产生的问题,使不少本来不存在的矛盾,也变成了尖锐的矛盾。最突出的是步调不一致,党的方针政策不能顺利贯彻。
国家森林不能分给集体——这是森林法规定的,当然是对的。但问题是划国家森林区怎样才合适?现在,把一些荒山、几十年前的次生林地也划归国家森林区。这样就造成了:一,林区公社生产活动的范围太小,不能以林为主,不能林农牧综合发展,不能发展多种经营,只能单打一搞农业(实际是粮食)生产。长白山区,气候寒冷,无霜期只有一百天到一百二十天,农民单搞粮食生产,根本无法改善生活。延边共有一百一十个公社,有四十个公社在国家森林工业局的辖区范围内。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需要赶快解决。二,严重影响着森林更新——说得确切些,埋下了森林资源枯竭的祸根。把几十年来都长着不成材的灌杂木荒山划在国营林区范围里,自己无力改造,又不让群众改造,年复一年地在那里荒废着,怎能作到青山长在永续利用?据汪清林业局的同志说,把全局职工和家属统统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改造本局辖区内这种荒山,需要六十年!这还得了吗?现在,延边国营森林的木材蓄积量是两亿立米,每年采伐二百四十万立米。按目前的采伐量(当然还会日益增长),六十年就要采伐一亿五千万立米,到那时(或者稍后一点)再回过头来,还有什么木材可伐?
解决这些妨碍林区生产发展的矛盾,需要从林业体制、林权划分和经营范围等方面入手,把那些不合理的规定改掉。
首先,改变森林工业局的隶属关系,由业务部门的垂直领导,改归地方政府领导。国家把任务、投资下达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国家负责。这样,一可以加强党和政府对企业的领导、监督;二可以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三可以密切地方和企业关系。三个好处合在一起,既有利于森林工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地方整个经济的全面发展。
其次,把森工企业根本无力经营的荒山、次生林地划归地方、公社和生产队。这样作好处很多,特别对次生林改造有利。据典型调查,把这种低产的灌杂木材,改造成速生、丰产的优质林,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可大见成效。汪清县十里坪公社,十年前把一块次生林地上的灌杂木伐掉,种上的优质速生的落叶松,都已经有热水瓶粗、两三丈高了。把一部分荒山、次生林地分给地方和人民公社,群众也有了柴烧。过去,吉林省为什么烧掉国家木材二百万立方米?就是因为群众没有自己的用柴林。
第三,要依靠林区广大农民办林业。现在的作法,大都是建立新的森林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从外面调入。这样作有很多害处,一是国家开支很大;二是全套的生活设施都要新起炉灶,不仅费工费时花费大,还很难满足职工起码的生活需要;三是林业生产上很多事没有人干,而广大农民又没事干,既影响林业生产,又影响农民收入。比如,过去一入冬季农民就赶上爬犁,为国家集运木材,一冬春可得不小一笔收入。现在不少林业局提高了机械化水平,用拖拉机集运木材了。不是说不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而是应该怎样提高,如果是人马闲起来无事干的那样“提高”,恐怕不是个好办法。何况不少林业局实行机械化作业后,相应的措施没跟上去,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损失。仍拿拖拉机集运木材为例,因没有修拖拉机道路,它只好在密林中横冲直闯,运一根木材要撞倒好多树木,轧毁好多幼树。汪清县委领导同志说:我们有一半的公社就在林区,按目前的采伐量,林区公社完全有力量把全部木材运出来,既不会损坏林木,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可是国家就是不用这个力量。
第四,取消林业部门对农民限制过严过死的不合理规定。比如,不许农民进入国营林区采收药材,搞小秋收,不许农民利用国营林区的倒木、站杆、朽木搞副业生产……。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每年生产木材的梢头、枝丫达五千万立方米,加上丢弃的陈材、倒木,数量就更大了。这样巨大的财富,如果允许公社、生产队利用,对林业部门本身没有损失,又能增加社会财富和农民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林业部门对农民采取种种限制的理由是:一、这是国家财产;二、农民进入林区会损害林木,发生火灾等等。国家财产农民当然不应侵犯,但丢弃扔掉的东西,例如多年的陈倒朽木,为什么不能拣回来加以利用变废为宝呢?至于农民进入林区,要造成林木损坏、易生火灾等等,恐怕正是不许群众进入林区造成的。你不许他来,但他生活困难,不能不来。怎么办呢?不能明着来,就暗中来,不能大大方方公开来,就慌慌张张偷着来,那还不碰倒、踩坏一些幼树吗?如果让他公开地堂堂正正地来,有组织有领导地来,例如划分责任地带,每个公社负责一定地段,那里的野生药材由他采、小秋收由他搞、朽倒木由他利用,护林防火也由他负责,不仅不会损毁国家林木,还能把护林防火的工作作得更好。过去森林火灾多,损失严重,恐怕没有依靠广大群众,只靠少数几个护林员是个主要原因。
现在,各个经济部门正在研究如何贯彻三中全会提出的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林业是我国需要大发展的重要部门,希望有关部门研究和解决一下林区如何贯彻八字方针,以推动林区经济高速度发展这个大问题。


第2版()
专栏:

扬中县从实际出发指导生产
连年实现大幅度增产,近两年三麦单产跃为全省第一位
本报讯 中共江苏省扬中县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在全县基本上普及了科学种田,使农业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去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五百多斤,成为全省的高产县之一。今年三麦(大麦、小麦、元麦)平均亩产达到七百八十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二。近两年,这个县三麦单产已跃升为全省第一位。今年全县早稻平均亩产七百斤,比去年增产近一成。晚稻在气候条件不利、影响按时插秧的情况下,由于科学技术措施得当,收成也较好,据部分公社统计,亩产仍在七百斤以上。扬中县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抓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使很多闲散的坡地和坑塘水面得到开发利用。
扬中县委总结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深体会到:要把农业搞上去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扬中县是地处长江下游的一个江中沙洲,四面环江,怕水不怕旱,历史性的洪、涝、渍三大水害,多少年得不到根治,严重阻碍农业发展。为什么多年抓水利建设制服不了水害?主要是不从实际出发,违反自然规律,搞形式主义。每年修水利,总是算土方,算人数,从数字看成绩,不讲实效;整治河道求直裁弯,整齐划一,以致毁竹林,拆房屋,还说“不能让小农经济挡住社会主义”;再加工程无全盘规划,修修补补,零打碎敲。结果,有些地方不仅没治好水,而且还破坏了生产。近两年,县委认真总结了多年治水的教训,针对洪、涝、渍三大水害,制定了挡、排、降三项措施,修筑了一百多公里的防洪大堤,疏通了十条大干渠,建筑了十座大排灌站,并修建了能降低水位的地下暗沟,做到洪水挡得住,沥涝排得出,高水位降得下,基本制服了三大害,实现了全县水利排灌机械化。
扬中县委接受过去的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生产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去年年初,有些人见三麦单产已达五百多斤,有高产到顶再难突破的保守思想,说:“三麦三麦难过六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县委书记周成明亲自到三麦先进点新胜大队进行调查,发现这个队三麦单产早已超过七百斤,原因是科学种田搞得好,积累了一整套用科学方法管理三麦的经验。县委从这里得到启示,认识到,要力争粮食高产快上,必须研究和利用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大搞科学种田。近两年,扬中县把科学种田当作加快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县委领导班子带头学习科学种田,对作物种植和管理技术的改革一抓到底。今年低温多雨,早稻收割期推迟十天左右,影响晚稻插秧,面临减产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全县普遍推广秧田“抽条留苗”的技术措施,不仅节省了大量劳力,而且按季节抢种晚稻,保证了晚稻丰收。
扬中县能够很快地实现大幅度增产,还因为特别注意改造低产田。去年以来,县委要求各队搞十亩丰产田,各大队搞百亩丰产田,各公社搞千亩丰产田,县委亲自抓万亩丰产田,定期评比,总结交流经验。这些丰产田很大一部分原来是低产田。这样既有利于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种田的本领,又基本上消灭了全县的低产田。大批后进队、低产田上来了,扬中农业出现了大幅度增产的新局面。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对农民有利的好事为什么要下“禁令”?
我国“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荒沙荒坡面积很大,可以划给社员一定数量造薪炭林,既可解决社员多年来烧柴用木的困难,又可以促进荒坡荒沙地的绿化工作,这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件好事。遗憾的是,这件好事在陕西却不“合法”。十月,记者到陕北农村调查,和干部、社员谈及此事,不少人抱怨上面思想不解放,下面工作不好办。仔细了解,原来这里划给社员荒沙荒坡地造薪炭林的做法,在今年头几个月就被省里有关领导下令禁止了,直到记者离开陕北,还没有“解冻”。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延安、榆林地区的十几个县,地广人稀,植被很差,驰车上千里,眼前尽是大片大片的荒沙荒坡。居住在这里的农民,大多数在荒沙荒坡的围困中,生活艰难。这里烧柴奇缺,多数农民靠烧粪做饭取暖,到远处买炭,既费劳力又要多花钱。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以来,延安、榆林地委考虑到这些地方农民烧柴用木艰难,根据群众的要求和一些社队的经验,同意适当划给社员一些荒沙荒坡造薪炭林。有些县社很快就把这个措施落实到户。许多社员一分到荒沙荒坡地,第二三天就栽上了沙柳、柠条和杨树。
正当社员欢欢喜喜种树管树的时候,一道道禁令传下来了。省里有的领导干部质问延安地委:为什么集体不造要个人造?延安为什么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有的领导干部批评榆林地委:这是单干,是助长资本主义,不能这样干!地委对这些批评尽管思想不通,也只好组织上服从,通知下面停止给社员划荒沙荒坡造薪炭林。社员对此很有意见,有的说:“叫不让我们干的‘大人物’和我们一样赶毛驴拉拉炭,就会理解农民为什么想分点荒坡荒沙地造薪炭林了!”
划给社员一些荒沙荒坡地造薪炭林,会不会“助长资本主义”呢?记者对此作了一些调查。文化大革命前,这里曾经根据党的政策和群众的普遍要求,给社员划过薪炭林,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了,很多地方把薪炭林没收了。但是,也有的社队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把社员自留柴山和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保存下来。志丹县金厂公社,一千五百三十多户,九千四百多人,一九六四年划的自留柴山,现已成林七千一百多亩,每户平均四亩六分,全社百分之四十五的农户烧柴基本可以自给,百分之三十七的农户,可以解决全年烧柴的一半以上。这个公社的金汤大队芋子湾生产队队长王树升,十多年来坚持植树造林,现有成林面积上十亩,成材树木二千余棵。春夏,整个生产队花果满山,社员房前屋后郁郁葱葱,烧柴、用材都不缺。他们说:“这是解决烧柴困难的好办法。”榆林县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个县的巴拉素公社马家兔大队,八十二户,居住在沙漠地带。一九五八年以前,林木很少,社员连找点引火柴都很难。一九五八年以后,他们决定集体造林。因为社员烧的柴,圈牲畜、扎篱笆、编筐所需要的柳条都没有着落,集体一边造,社员一边砍,造林几年,保存下来的并不多。一九六六年,这个大队把社员房前屋后的荒沙划归社员种薪炭林。从此,集体的林木好管多了。这个大队一九六六年前,粮食最高产量不过六万来斤,现在粮食产量达到二十五万斤,集体有林面积达五万亩。每年,集体分一部分柳条,加上自留林地的枝条,社员烧柴问题基本解决。不少的户一年下来,还要节余一二千斤干柳条。同时,还解决了社员平时用来盖房、扎篱笆、圈牲畜、编筐编篮用木材的困难。
实践证明,给烧柴困难地区的社员划点荒沙荒坡地造薪炭林,不仅没有损害集体经济,助长资本主义,相反,促进了集体造林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那种担心助长资本主义的想法,其实是不关心群众疾苦的表现。许多社员说,如果能把一些荒沙荒坡划给大家种薪炭林,七八年时间就可以改变这里烧柴艰难的局面。这两个地区的不少地县领导干部,准备继续向上级请示报告,催促早点“解冻”,以利于这个办法的实行。
本报记者江绍高


第2版()
专栏:

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做到买卖公平
合肥光明小吃部被誉为“放心店”
新华社合肥十一月十二日电 新华社记者姚燕戈、新华社通讯员李华报道:座落在合肥市二孝口闹市的光明小吃部,是一个被群众誉为分毫不差的“放心店”。从一九七五年到现在他们从未有过擅自提价、变相涨价和克扣斤两的现象。有的顾客说:工厂优质产品可以免验,我看光明小吃店的小吃也可以免检了。由于他们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买卖公平,连年被评为先进门市部。
在这个小店里,有两把自检专用的精确小秤。每天早上一上班,店里负责人就把各种食品的半成品或成品过一下秤。营业高峰时,他们怕职工忙中有错,也总要抽查几次。经过天天检查和反复教育,日久天长,货真价实,足斤够两,成了光明小吃部的店风。青年职工吴定邦开始做油饼总是大小拿不稳。在店里负责人多次帮助下,吴定邦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做一会,就用秤自检一下。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把稳每个油饼的份量。一个班做数百个油饼,大小全都合乎规定的标准。一次,市饮食服务公司检查组到店检查,随便拿起他做的几个油饼,重量完全符合规定标准。从此吴定邦的“一杆没星的标准秤”称号就在店内外传开了。
光明小吃部职工为了保持店的信誉,不断根据顾客意见改进工作。一次,门市部一位副主任听人反映,店里卖的油酥烧饼没有过去好吃了。他回来后立即召开会议,检查原因。并马上研究改进用料配方,使烧饼很快恢复了原来的味道。


第2版()
专栏:

北京东直门外副食品商店采取措施
把商品变价单交给群众认真查核
据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电 在主要副食品销售价格提高后,北京市东直门外副食品商店主动把商品变价单交给附近的居民代表,请他们共同审查调价执行情况。居民们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好。我们真正有了物价监督权了!过去我们对牌价不摸底,价格对不对心里无数。现在我们拿到变价单,底码清楚、检查有准儿了。
居民代表们检查物价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们拿着变价单,对这次调价的各类商品一个品种一个品种地进行查核。在下关门市部,当检查到糕点柜台时,一位街道女干部发现,柜台摆的素油牛舌饼标价比原来提价六分。她立即提出质问,在场的商店和门市部的经理很快进行检查,发现是有关人员工作不细致,把素油点心当作荤油点心错调了价,及时作了改正。


第2版()
专栏:

分析市场形势 满足农村需要
宜城县商业部门积极组织货源
本报讯 七月以来,湖北宜城县市场购销两旺。许多日用工业品的销售量,一月比一月增长。这种繁荣景象,凝结着广大商业职工的热忱和汗水。他们说:让农民买到称心的商品,就是为四化尽职尽心。
今年上半年,全县商品供应量比去年同期增多,但是,市场上的供需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县商业局分析和讨论市场形势,认识到:今年,全县农业增产,副业增收,加上农副产品提价收购,社员收入要比去年增加一千三百多万元。这笔钱能不能用得好,就看我们的工作了。许多同志说,形势发展这么快,我们必须把工作搞得更好。他们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积极组织货源。商业局长带领采购组到外地购回适销商品三百七十多种,价值一百二十三万元;纺织品公司从省内调回针棉织品八十多种,棉布、混纺布十一万米,服装一万三千件,还帮助地方工业生产毛巾五十万条,满足农村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机关食堂为帮助解决在小学读书的双职工子女的吃午饭问题,每天中午派人送饭到学校,使几百名小孩不出校就吃上了热饭热菜。新华社记者 黄田宝摄


第2版()
专栏:

沈阳恢复旧物交易市场
沈阳市恢复开放了五个旧物交易市场,广大群众称赞:这种市场开放得好,给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旧物交易市场,是群众互相调剂余缺的传统交易形式,十多年前当作
“资本主义”被批判取缔。最近,沈阳市工商管理部门根据群众要求,决定市内五个区里的旧物交易市场重新恢复开放。北行旧物交易市场开放十三天,上市旧物有七十多个品种,一千三百七十多份,成交额达三万一千九百多元。居民们在这里可以出售家具、木料、估衣、自行车等物件,买卖双方都比较满意。


第2版()
专栏:

望奎县举办社队企业产品展销
黑龙江省望奎县社队企业局举办社队企业产品展销门市部,积极为社队企业的产品开辟销路。目前,全县社队企业产品展销门市部已发展到十五个,经营的品种有三百四十多个,还兼营省内外三十多个县的社队企业产品。最近各个展销门市部还建立了用户需要产品登记册,实行产品预购、商品退换等制度,使门市部业务越办越活。(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