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苏联扩充军事力量引起普遍警惕

苏联扩充军事力量引起普遍警惕
日军事评论家揭露苏在亚洲军事扩张
据新华社东京十月五日电 日本军事评论家管野博在十月号的《进路》杂志上撰文揭露苏联在亚洲进行军事扩张。
文章指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主战场是欧洲,但目前在世界上处于极其危险状态的地区是中东和印支半岛。而印支形势的问题所在,“是越南的霸权主义以及越南对老挝和柬埔寨的侵略”。
文章说:“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越南的霸权主义是受站在其背后的苏联霸权主义操纵的。”“苏联在越南拥有可以自由出入的港湾确实带有重要基地的性质”。“苏联太平洋舰队从太平洋向印度洋海域出动时,经常以海参崴为补给基地,必须忍受其漫长的距离所产生的不便。但一俟在越南获得基地,它在印度洋的活动就自由了。而且苏联舰队的活动将威胁从波斯湾、印度洋南下绕过好望角向大西洋运输石油的油轮以及从波斯湾和印度洋向太平洋运输石油的油轮。”文章指出,在经济方面,苏联也把一定的希望寄托于将来,那就是开发越南海域的海底油田。但是,可以认为,老挝和柬埔寨不会象越南所指望的那样轻而易举地被它殖民地化。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支持民主柬埔寨,而支持与往昔的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满州帝国”相似的韩桑林的,只是极少数。
文章说,对于苏联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域正在日益加强的军事威胁,日本国民必须充分认识苏联的霸权主义的本质。


第6版()
专栏:苏联扩充军事力量引起普遍警惕

美军官员指出苏增强海军是对美挑战
新华社北京十月六日电 纽约州布法罗消息:美国海军情报处处长萨姆纳·夏皮罗海军少将十月五日在布法罗指出,苏联正在大力加强的海军力量是对美国的一种挑战。
夏皮罗是在美国海军后备役军人协会大会上这样说的。他还说:“苏联海军力量所具体表现出来的威胁性是我们国家极为关切的一个问题。”
他指出,在过去的十五年内,苏联“在发展海上力量方面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了进步,在许多海域,它正在成为对美国海军的一种严重挑战”。他说,“如果我们不加紧发展海军,我们就会失去在海军方面的优势。苏联人清楚地表明他们想取代我们而成为头号海上力量”。
夏皮罗将军还指出,苏联海军除了防御的目的之外,也被用来维护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和显示它在海外的实力。他说,目前苏联有一百多艘舰只驻在其他国家的港口,并且在“传统上是(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包括地中海、印度洋、加勒比海和距西非海岸不远的海域内停靠和进行海上巡逻。


第6版()
专栏:苏联扩充军事力量引起普遍警惕

智利海军司令对苏联船队的活动表示关注
新华社圣地亚哥十月六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智利海军司令何塞·托里维奥·梅里诺十月五日说:“我们十分注意地和担心地注视着苏联及其包括古巴在内的卫星国的庞大渔船队在我们领海附近游弋的情况”。
据报道,梅里诺是在美国举行的第五次国际海洋讨论会的闭幕会议上讲这番话的。他指出,“这些船实质上并不总是渔船,它们在游弋时带有其它目的。”他说,苏联船只的活动范围包括南纬二十度至南纬四十七度,达到了智利的领海线。这位海军司令说:“这些船只的出现使苏联及其卫星国能够获取经济、科学和军事情报,并具备无可争辩的能力来支援过路的或在南太平洋活动的苏联海军舰只。”他说,智利将不会容忍在它的海域内发生这种事情。
梅里诺重申了智利维护二百海里海洋权的立场。他还指出,智利对美国政府最近宣布只承认各国领海为三海里一事感到惊讶。


第6版()
专栏:苏联扩充军事力量引起普遍警惕

英将领说苏军事战略是要打一场世界战争
新华社伦敦电 英国外交事务研究所最近发表英国空军少将斯图尔特·梅瑙尔写的一篇文章说,苏联的军事战略是准备打一场使用所有各种武器的世界战争。
文章说,苏联军事战略的目的是要达到完全摧毁敌人这个政治目标,这包括“在军事上打败敌人,控制战略地区,占领领土,建立有利于苏联的政府,最终使人在意识形态方面改变信仰”。
文章指出,在六十年代期间,“苏联开始执行军事扩张计划,其目的是在军事力量的一切方面取得优势”。
文章说,“核战争只是苏联的庞大战略的一个方面”。
文章指出,“核武器是苏联打算在欧洲进行战争时使用的各种武器中的一种,在战争需要的时候加以使用”。
文章说,在和平时期,俄国人的全球战略明显地是要“在战略地区建立前进基地,从这些基地出发,他们的部队可以扼制住西方在战时取得重要战略物资的通道,他们甚至想在和平时期控制某些重要地区”。


第6版()
专栏:

许多代表在联大要求结束南部非洲白人统治
据新华社联合国十月五日电 最近,非洲和其它地区许多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要求结束南部非洲的少数白人统治和种族隔离制度。
赞比亚外长查库利亚指出,“在种族隔离统治下的南非是纳米比亚和罗得西亚非殖民化问题的核心。”他强烈谴责比勒陀利亚和索尔兹伯里政权对安哥拉、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和赞比亚这些前线国家采取的肆无忌惮的和残暴的侵略行径。他还严厉指责某些国家同南非勾结。他说,这种勾结是违反联合国的一系列决议的。
许多非洲国家的代表表示要继续支持津巴布韦爱国阵线的武装斗争。
利比里亚总统和本届非洲统一组织主席托尔伯特说,“我们一定要根除种族隔离这种丑恶的制度。”他要求国际社会加强支持前线国家为使南部非洲从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下解放出来而进行的斗争。
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索马里、埃及、加蓬、布隆迪、扎伊尔、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塞浦路斯、乌拉圭、澳大利亚、爱尔兰、奥地利、冰岛、菲律宾、日本、英国等国家的代表都在发言中谴责南非推行的非人道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并表示声援和支持南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斗争。
加蓬、索马里等国代表还对超级大国加紧争夺非洲大陆和干涉非洲事务表示遗憾。他们强调非洲问题必须由非洲人民自己解决。


第6版()
专栏:

莫斯科为何攻击好莱坞?
本报讯 苏联报纸近来加紧攻击美国电影业、特别是好莱坞及其一些影片、演员。这不是艺术上的争论,其政治色彩浓到无可再浓的程度,例如攻击美国演员是进行“可疑的冒险活动”的“美国军界统治集团的使者”等等。
不管还有什么其它不可告人的动机,但有一点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据美联社报道,苏联攻击好莱坞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西方影片影响越来越渗入苏联社会”,苏联制片厂“经常指望西方的指点”,最近还接连发生苏联著名艺术家在美国演出时要求政治避难的事件。这种情况,甚至使苏联当局不得不在派出国家交响乐队访美时要求美国保证送回再有要求政治避难的音乐家,因美方没有满足这个要求,苏联便取消了原订十月三日在纽约开始演出的出访计划。
用对别人的攻击,来转移视线,掩饰自己的窘态,这是人们常见的苏联的一种宣传手法。


第6版()
专栏:

波兰的住房问题
冬柏
宽阔的维斯瓦河畔的历史古城——华沙,展现出新的容貌。新建的高楼大厦一排排、一片片。典型的欧洲中世纪红色尖顶建筑群鳞次栉比。居民们年年不断地迁入了新居。据报道,一九四五年以来,波兰有一半的家庭住进了新房。住房建设在最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沙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百分之九十的工业建筑和百分之八十五的民房被毁。当时希特勒曾经狂叫:“华沙将仅仅是地图上的名称”。一些报刊也预言,“波兰人百年之内难于重建自己的首都”。
的确,解放后的波兰面临着严重的房荒。但是,到一九六五年的二十年,华沙的居民住房基本上恢复到战前水平,近十余年又进一步扩建。
特别是住房建造的更多。解放前从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三八年的二十年里,波兰新建住宅,平均每年不到三万五千套。而解放后,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七○年,波兰新建了二百七十万套住房,平均每年建造十三万多套,为解放前的四倍多。七十年代平均每年建筑二十七万多套。八十年代计划平均每年建筑四十八万套。目前,波兰按人口平均的居住面积已超过苏联。
在过去的三十五年中,波兰为建造住房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现在波兰除了国家投资建房外,还有合作社和个人建房。波兰农村的住房主要是靠私人投资建造的,国家只在提供建筑材料、设计施工方面给予方便。在城市中,也采取各种形式,吸引社会游资发展住宅建筑,鼓励个人投资。大工厂设有住宅建筑贷款基金。波兰现有一百六十家房屋工厂,其中十三个工厂是为农村生产建材的。
波兰政府对住房建设比较重视。一九七一年通过的五年计划(一九七一——一九七五年),把提高住房水平列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波兰还成立了有中央委员、经济工作者、建筑专家、住宅建筑合作社代表等组成的专门小组,负责对本五年(一九七六——一九八○年)的住房建筑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提出建议。
波兰的住房建设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市区扩建住房形成地皮紧张和劳力不足,工业难以进一步扩大。同时,为了使市区人口密度不致过高和保留一定数量的草地(平均每人二十平米),今后将控制市区内的民用住宅发展,计划在郊区分散建设几个居民点。
此外,尽管七十年代已新建不少房屋,但波兰仍感房屋缺少。因为七十年代大约有三百万年轻人结婚,这些问题都给政府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第6版()
专栏:述评

蛮横和孤立
新华社记者 万光
以色列贝京政府顽固坚持侵略扩张政策,近几天来,引起了全世界的公愤。
尽管世界舆论强烈谴责以色列野蛮袭击黎巴嫩南部,但以色列却继续这样干。以色列国防部长魏茨曼和外交部长达扬九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继续叫嚣,以色列仍然要袭击黎巴嫩。
贝京政府拒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拒不同巴勒斯坦人民唯一的合法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打交道,并想永远霸占一九六七年“六·五”中东战争中占去的一部分阿拉伯领土。以色列不仅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不断建立居民点,它还在今年九月中旬作出决定,允许以色列的公司和个人购买这些地区的阿拉伯土地。
以色列所采取的一系列加紧侵略的措施,是对要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民族权利的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严重挑战。事态发展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以色列越是同世界舆论唱反调,越是逆潮流而动,它在世界上就越变得孤立。
美国《纽约时报》九月二十五日刊登的从以色列发出的一篇报道说:“以色列这几天感到象一只笼中之鸟”,
“以色列受到各方,甚至来自被认为是美国和欧洲的朋友们的政治上的打击,现在更强烈地感到孤立和虚弱。”
以色列的蛮横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阿拉伯各国的强烈谴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说,以色列每天都暴露出它的野心,作出一个又一个的“决定”,企图永远霸占它所强占的阿拉伯土地。埃、以、美就巴勒斯坦人自治问题举行第六轮会谈时,埃及总理兼外交部长穆斯塔法·哈利勒指出,以色列当局允许以色列居民购买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土地的决定,是“和平进程的一个障碍”。
在纽约举行的本届联合国大会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相继谴责以色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声援巴勒斯坦人民保卫神圣的民族权利的斗争。本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指出:“中东问题的核心是以色列继续拒绝承认巴勒斯坦人民实行自决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权利。”
爱尔兰外交部长奥肯尼迪九月二十六日在联合国大会上代表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宣布,必须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与中东和平的努力。
英国《卫报》最近说:“以色列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系处于低点”,“欧洲从同情以色列人转向同情巴勒斯坦人是从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机时开始的,这种转变也受到对以色列继续霸占约旦河西岸和在那里建立定居点的批评的影响,受到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采取军事行动的影响。西德和荷兰的舆论转变得最明显”。
尽管华盛顿政府继续每天向以色列提供大量的援助,美国公众的热情也象其他西方国家公众的感情那样在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黑人日益同情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权利。卡特政府也对以色列采取的某些措施表示不满。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九月十一日刊载约瑟夫·哈希的一篇文章指出:“在一九七九年夏末的这些日子里,以色列政府的所作所为恰恰是一种绝望的蛮干。”“以色列已经快要走到它走了三十年之久的老路的尽头,这条老路前面已无路可走。”
“绝望的蛮干”,这是一个恰当的写照。以色列当局三十年来靠侵略和战争过日子,现在真正陷入了窘境。贝京政府不仅在国际上四面楚歌,在国内对它的支持也一天比一天少。由于军费负担沉重(以色列一九七八年军事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八),以色列经济迅速恶化。以色列人口只有三百万,外债却超过一百亿美元,年通货膨胀率现在已猛增到几乎百分之一百。外国报纸已经开始议论贝京在定于一九八一年举行的下一次大选中的命运了。
中国有一句俗话:
“多行不义必自毙。”贝京政府倒行逆施,其结果只会使它在国内外越来越孤立。
(新华社开罗电)


第6版()
专栏:

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打交道
新华社记者综述
随着中东事态的发展,西方国家越来越认识到,要解决中东问题,必须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必须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打交道。
欧洲经济共同体部长理事会主席、爱尔兰外长奥肯尼迪九月二十五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发言表示,共同体认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解决中东冲突的有关一方。西方观察家认为,这是共同体九国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含蓄的承认”。
欧洲经济共同体在一九七三年就认为,巴勒斯坦人应有“合法权利”。它在一九七七年举行的最高级会议上进而表示,赞成巴勒斯坦人建立自己的“家园”。
九月中旬,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应邀对西欧第一个国家西班牙进行了首次正式访问。
奥地利总理克赖斯基最近对黎巴嫩《狩猎者》周刊发表谈话说,中东危机的现实和在国际舞台上发生的事情,都倾向于要全世界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恢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他说,欧洲已认识到这一现实,并将接受这一现实。
西德总理施密特最近在接见《耶路撒冷邮报》记者时表示,假如以色列坚持它目前的政策,它就“会失去自己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孤立”。
法国外长最近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说:“巴勒斯坦人民有权建立一个祖国。”新任意大利总理科西加认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与巴勒斯坦人民有关的一支政治力量”,它“在中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英国也表示要“让巴勒斯坦人建立家园”。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年来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私下接触也逐渐增多,美国公众要求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呼声日益高涨。九月下旬,由一批美国黑人领导人组成的美国黑人代表团应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邀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同阿拉法特会谈。另一位美国黑人民权领袖杰克逊应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邀请,九月二十九日在这个组织的贝鲁特办事处同阿拉法特主席进行了会谈。
现在拒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人民民族权利的,实际上只有死抱住侵略扩张政策不放的以色列当局。
从一九六四年五月在耶路撒冷城召开的第一次巴勒斯坦人国民大会宣告成立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至今已在世界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驻外代表机构。
一些西方观察家认为,巴勒斯坦问题涉及到整个中东局势,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危及美国和西欧国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和石油利益。西欧各国已在不同程度上支持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美国也希望能找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出路,但由于种种原因,它还没有放弃偏袒以色列的政策,这就是它的短视之处。
(本报有删节)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希腊总理访问苏联
十月二日,正在苏联访问的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莫斯科签署了苏联—希腊宣言。宣言的内容包括:苏联和希腊“将发展和扩大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合作”等等。同一天,双方还签署了一项关于经济和技术合作的协定。卡拉曼利斯是十月一日到达苏联的。这是希腊政府首脑第一次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
拉美最近几年粮食生产停滞
泛美开发银行发表的关于拉美地区粮食生产情况的报告说,拉美一九七八年按人口平均的粮食生产水平比一九六○——一九六五年时期的平均生产水平还低。
报告说,一九七八年的初步材料表明,全地区农牧业产值的增长率也明显下降。报告指出,生产停滞的原因之一是气候问题。
哥伦比亚咖啡出口创历史纪录
在九月三十日结束的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咖啡年度里,哥伦比亚的咖啡出口创造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最高纪录,达到一千一百四十三万多袋(每袋六十公斤)。已接近世界最大的咖啡出口国巴西的出口量——一千二百万袋,约占世界咖啡市场投放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外汇收入达到二十一亿美元,这使哥伦比亚今年头八个月的国际储备达到三十五亿六千五百万美元,创造了这个国家国际储备的历史最好水平。
泰国汽车装配工业发展迅速
泰国的汽车装配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全国共有十九家汽车装配厂,大多是近二、三年建起的,每年可装配十一万辆不同型号的汽车。泰国工业部最近宣布,由于过去两年自行装配的汽车数量增加,国内用车不必从国外进口。泰国政府去年即曾公布法令,禁止轿车、大型客车和跑车进口,以保护本国汽车装配业。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