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林业部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制定调整方案
深入林区调查研究摸清主要问题
本报讯 林业部党组在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林业调整方案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今年六、七、八月间,他们先后派出干部一百多人,由领导干部带领,深入到东北、西南、南方林区和西北、华北少林地区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当前林区建设上存在的主要矛盾,为搞好三年调整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各地情况说明,自粉碎“四人帮”以来,林业战线总的形势在逐步好转。特别是人大常委会颁发《森林法》和国务院发布护林布告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问题普遍引起重视,许多地方加强了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党的林业方针政策逐步得到落实,林业生产建设有所发展。但是,林业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有的问题还很严重。
首先,乱砍滥伐、破坏森林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森林法》和护林布告公布后,有些地方贯彻很不得力,破坏山林、树木的歪风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在继续发展。群众形象地说,现在还是“一把锄头造林,几把斧头砍树”。许多非林业单位都直接插手林区经营木竹,助长了乱砍滥伐,破坏了森林资源。林权纠纷也很普遍,集体向国家争林子,集体与集体争林子,引起了对森林的破坏。有的林区社、队,片面理解生产队的“自主权”,只顾目前利益,无计划地大量砍伐林木出售。不少林区的资源消耗已达到惊人的程度。云南省森林资源每年消耗达二千五、六百万立方米,主要是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和用作烧柴造成的,国家计划安排砍伐的木材仅占总消耗量的七分之一。广东省去年以来,仅国营林场被盗砍的树木就有一百六十多万立方米,打伤护林人员五百六十多人,打死三人。因此,认真贯彻《森林法》和护林布告,依法治林,切实把现有森林保护好,是各地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和共同心愿。
其次,在国有林区开发上,多年来一直是以原木生产为中心,重采轻造,营林投资和物资没有保证,基本建设落后于生产经营。造成了林区道路欠账,后续林场欠账,更新造林欠账,综合利用欠账,职工住房欠账,森林集中过量采伐的严重局面。伊春林区每年采伐量超过了生长量的一点五倍;二十多年来,森林面积减少了十万多公顷,蓄积量减少三分之一,针叶树比重减少了近百分之二十。有些林业局资源枯竭,濒于无林可采的局面。各地普遍反映,必须加强林区道路和后续林场的建设,尽快改变集中过伐的现象;积极发展林区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营林工作,及时更新采伐迹地,使老林区得到恢复和发展。
第三,南方集体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着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但是,“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方针,大都没有彻底落实。许多林多田少的木、竹集中产区,林粮矛盾仍很突出,群众口粮不足,毁林开荒的情况相当普遍,林业、农业的发展都受到影响。同时,现行经济政策很不合理,对群众植树造林补助很少,木材收购价格偏低,奖售又少,特别是今年农副产品提价以后,问题更加突出。浙江省林区,一立方米杉木的收购价,五十年代可换六百多斤稻谷,六十年代可换四百多斤,目前只能换二百多斤,极大地影响了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第四,在造林工作中,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干扰,正确的造林政策未能全面彻底落实,社队和个人林木所有权、产品支配权得不到保障。林业生产周期长,收益慢,但目前对群众造林扶持很少。此外,在造林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还存在着重造轻管,忽视技术措施,不讲求造林质量,不注意长短结合等问题。各地普遍要求,国家应尽快调整现行造林政策,打破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放开手脚,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使造林事业来一个大发展。
目前,林业部党组正在针对林业的主要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与有关部门共同磋商,以便切实地提出林业的三年调整方案和长远奋斗目标,经过中央综合平衡后,逐步加以实施,使我国林业早日进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的发展轨道。


第1版()
专栏:

华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谈西欧之行
将“怀着促进了解、加强友谊、扩大合作、维护和平的愿望”对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国和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北京十月七日电 华国锋总理今天说,他将“怀着促进了解、加强友谊、扩大合作、维护和平的愿望”对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国和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
他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一次有这四国的记者和中国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说,他期待着分别同法国、西德、英国、意大利的领导人“讨论我们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商讨如何进一步加强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开展经济贸易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华总理说,他在访问过程中将亲自了解这些国家在工业、农业、文化和其他方面的经验,并接触各方面的人士。
华总理说,中国人民和西欧各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建交以来,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相互往来日益增多。
他说:“由于双方的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发展。”
谈到当前的国际形势时,他说:“在当今动荡的世界里,我认为,西欧在国际事务中应当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一个联合的、强大的西欧对于维护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表示深信,他对西欧四国的访问,不仅将有助于增进中国人民与这些国家的人民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而且必将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华总理接着回答了各国记者提出的问题。(附图片)
华国锋总理举行有法国、西德、英国、意大利记者和中国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五届政协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与会委员一致表示
拥护四中全会公报和叶剑英同志国庆讲话
会议通过了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公报和讲话的决议
新华社北京十月七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十月五日至七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主要是学习和讨论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公报和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到会委员在会上一致表示拥护公报和讲话,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共中央的周围,做解放思想的促进派,做安定团结的促进派,做四化建设的促进派,做统一祖国的促进派。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乌兰夫主持了会议。胡厥文、荣毅仁、王昆仑、史良、周建人、季方、黄鼎臣、蔡啸、许德珩、韩英、康克清、胡子昂、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程思远、李淑英、吴亮平、董其武、缪云台、汪德昭等先后在会上发了言。
他们在发言中指出,叶剑英同志的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光辉的历史性文献。这个讲话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他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林彪、“四人帮”的滔天罪行及其推行的极左路线,指出了全国人民向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前进的努力方向和任务,它对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促进全国的安定团结和四个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各位委员在发言中认为,叶剑英同志的讲话正式发表前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而且在各界人士中广泛征求过意见,这是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充分发扬民主的一个具体例证,也是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大家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叶剑英同志讲话的精神实质,积极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台湾早日归回祖国贡献力量。
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公报和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决议》。
决议指出,叶剑英同志的讲话是我国新时期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努力完成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光荣任务,是锐利的思想武器,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各级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一切爱国人士以及所有委员,要迅速掀起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执行叶剑英同志的重要讲话的热潮。各级政协的学习委员会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委员和各界人士,把学习这个重要讲话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学习的主要内容。
决议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叶剑英同志讲话所指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对人民政协的今后工作,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紧密联系政协三十年的历史,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吸取教训,进一步分清路线是非,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党和毛泽东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与政策。各级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要普遍深入地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和讨论,端正思想路线,粉碎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精神枷锁,彻底批判他们蓄意制造和推行的极左路线,坚决肃清他们的流毒和影响,打破两个“凡是”的禁区,认真解决实际问题,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服务。
决议说,叶剑英同志的讲话科学地评价了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三十年的光辉成就,正确地指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光荣任务。我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政治联盟。我们要继续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加强各级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工作,在维护祖国统一、增强人民团结和促进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开展民主协商,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调动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发挥对实施宪法、法律和贯彻执行政策的监督作用;要发扬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传统,帮助委员和各界人士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前进。人民政协应当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努力贡献力量。
会议还听取了关于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提案处理情况的汇报和关于宗教界人士在国外访问并参加国际宗教活动的情况汇报。
会议任命刘宁一、史永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第1版()
专栏:

在调整中发展林业
本报评论员
在三年国民经济调整中,把农业搞上去是第一项任务。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根本性的农业基本建设,对于促进农牧业的高产稳产、抗御自然灾害和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都有重要的作用。调整农业内部农、林、牧的比例关系,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是把农业搞上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解放后,发展林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十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加上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森林遭到很大的破坏。目前我国每年森林资源的社会消耗量,远远超过国家计划采伐量;国家计划采伐量在一些老林区又超过林木生长量。颁布森林法以来,有些地方乱砍滥伐森林的歪风并没有刹住,绝大多数林区继续处于越采越少、越采越坏的状况。很多科学家发出了警告:松花江水已经浑浊,海南岛气候恶化,很多地方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再过几十年,长江有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我国不少地方有可能变得干旱荒漠、风沙弥漫。林业问题如不解决,势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大隐患,后果是很严重的。我们必须大声疾呼:赶快保护我们的森林!
为什么破坏森林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制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还没有被各级领导所充分认识,全面发展农业的方针得不到落实,林业常被看成是一种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林业内部比例失调,在方针、政策和体制上,或者得不到落实,或者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这些根本问题,林业才有可能有一个大的发展。
林区要实行以林为主的生产方针,是党中央制定的,完全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但是,从全国大多数林区县、社、队的现状看,这一方针至今还是停留在会议上和书面上。不少地方继续对林区县、社、队层层压粮食任务,使得林区的干部和群众,不但没有精力抓林业,甚至继续毁林开荒。林区干部说:“林业上不去没人找,粮食上不去挨批评。”林区群众说:“粮不够,山上凑。”粮食问题压力太大,在林区特别在集体林区,是当前贯彻以林为主方针的主要障碍。
这是一个多年得不到解决的老问题,似乎很难解决,又非解决不可。由于我国农业长期单打一抓粮食,忽视林业、牧业,甚至毁林开荒,毁牧种粮,一时粮食增产了一点,但是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自然条件恶化,灾害增多,结果是粮、林、牧俱伤,形成恶性循环。目前要国家拿出足够的粮食给非产粮区,确有一定的困难,非产粮区暂时还要自己努力生产一部分粮食;但是,领导部门一定要下大决心积极地解决这个问题。要按照不同情况,对林区县、社、队的粮食生产和征购任务作适当的调整。要保证林区社员的口粮标准不低于附近产粮区的水平。总之,一定要把林区生产方针切实转到以林为主的轨道上来。否则,所谓全面发展农业,所谓林区以林为主,就成为一句空话。我国林区基本上在山区,在那里毁林种粮,违反自然规律,林木被毁了,粮食产量也没有上去,山区经济被破坏了,农民减少了收入。这种蠢事我们不能再干了。我们要从宜林山区的实际出发,以林业为主体,围绕林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靠山养山,靠山吃山,把山区经济真正搞活。这不仅有利于山区人民,也有利于大范围内的生态平衡,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树木是一种生物,象庄稼一样,有种才有收。森林不仅能为社会提供木材,还能改造自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这种防护意义远比用材意义为大。因此,林业生产建设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采伐要合理。这一方针我们已经喊了一、二十年,但是未能落实。有些领导只顾向林区要木材,要大木材,要大量的大木材,而对更新造林,抚育管理,或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措施不具体。在这种单纯取材思想的指导下,目前绝大多数林业局,更新抚育工作薄弱,营林机构不健全,采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森林资源越采越少、越采越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林业的特点,全面认识森林的作用,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解决好当前生产建设需要木材和充分发挥森林的防护作用的关系,不能只顾一头。
当前,林业内部要尽快调整采育比例失调的问题,做到采育结合,造管并举,造多于伐,彻底改变单纯生产木材的现状。要把营林事业纳入计划,放在林业企业的首位。林业生产周期长,国家对营林的投资,实际上是一种“储蓄”,不应要求在短期内得到收益。从当前全局看,为了保护和合理采伐森林资源,木材生产指标应适当调低。要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减轻对原木生产的压力。在集体林区,生产队的自主权应当尊重,但集体所有林的采伐量,必须按照森林法中有关规定进行。违反森林法的乱砍滥伐,有关部门应予劝阻,直至依法禁止和惩办。
当前,破坏森林资源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外,还有不少行业擅自进入林区收购木材的问题,山林权的纠纷问题,森林火灾问题,等等。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应该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从整体利益出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期间,按照客观规律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破坏森林资源的状况就能有效地制止,同时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积极开展林业科技工作,我国林业就一定能够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的发展轨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