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用话语指挥机器工作的梦想将逐步变成现实
俞铁城机器识别语言研究获可喜成果
计算机识别上百条口令,并按口令直接进行运算
本报讯 记者何黄彪报道: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俞铁城,在该所语言识别组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多年艰苦探索,用一台小容量的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识别上百条口令,并且用口令直接指挥计算机进行加、减、乘、除、方次五种运算。一年多来,他向来访的国内外学者、教授等成功地表演了一百次以上,获得了好评。
计算机学会听懂人的话,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人和机器用语言直接进行对话的一个重大飞跃,它开辟了实现高级自动化的一条新途径。人类用话语指挥机器工作的梦想将逐步变成现实。现在,俞铁城的这项语言识别工作,已达到世界上几个先进工业国家的同类水平,而且在信息处理方面,还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项机器识别语言的成果,将在自动分检邮包,产品检验,话音数控机床,话音检索情报,宇航员用话音发指令,话音指挥机械手、机器人,话音号码锁等方面,得到应用。它将大大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俞铁城等认为:用现有的系统还不可能实现大规模语言打字、语言翻译等更高级的自动化,因此,还必须做很多更为艰苦的努力。(附图片)
俞铁城在用口令指挥计算机进行运算。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第4版()
专栏:

在奇妙的声学世界里——记俞铁城在用口令指挥机器研究中取得的可喜成果
建国三十周年前夕,我们来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语言识别组的电子计算机房。一位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手拿一张算术题目单,对着电子计算机的话筒,下达口令:“请算题”。计算机的指示灯忽闪忽闪几下之后,电传打印机上回答:“行(OK)”。这位科学工作者接着下达口令:“开始”。计算机便打印出:“准备就绪(READY)”。接着,这位青年立即口授一道道题目,计算机在“等于”、“打印结果”的口令下,迅速将数学题目和结果打印出来……。
用口令指挥电子计算机的这位青年,是声学所的俞铁城。
奇妙,真是奇妙。《一千零一夜》不是有这么一段有趣的故事吗:有人走到山前,口呼:“芝麻,开开门来!”山前的石门就打开了。然而,这在当时,只是美妙的幻想,而现在,却已经变成了事实。
计算机到底是怎样听懂人的话的?它有些什么用途,前景怎样呢?我们采访了俞铁城和声学所的其他同志。
一九七○年三月,二十九岁的俞铁城参加首钢炼钢自动化渣化组工作,亲身经历了炉前高温条件下工作的艰苦和危险。他想:要是能用语音直接控制机器,用口令在远距离上自动控制机器人去操作,那有多好啊!
本来,声学研究所开展语言识别研究已有十年历史,成绩不少,也遇到很多困难。俞铁城是刚参加这方面工作的。当时组里没有电子计算机。后来,在郭沫若院长亲自支持下,他们四处奔走,八方求援,终于要到了一台小型通用计算机。但是,要使机器听懂人的话,必须要对话音进行大量的分析,揭示出它的规律性,然后将物理模型演变为数学模型,进一步变成计算机能够工作的程序。为此,他请了好多同志发音,积聚大批语音资料。一天,俞铁城坐在办公桌前,凝视窗外,柳树梢在随风摆动,一阵气笛声忽悠悠传来。他灵机一动:为什么一听就知道它是气笛声而不是人的话音?要是人喊一个啊——,一直啊下去,那听起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他进一步想:对了,人的话音主要靠声音有规律的变化,才能显示意义。好!我们不能照搬外国声学家通常用稳定音的信息来识别的方法,得抓住话音变化时的信息来进行识别。俞铁城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设计程序,教计算机如何去识别话音。一次次的失败,一点一滴的成功。为此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断思索着自己方案的优缺点。语言识别组的同志们向他提出很多积极的意见,并参加了工作。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著名物理学家汪德昭亲自关心和指导他的工作,所党委书记还亲自解决设备条件上存在的问题。俞铁城决心取诸家之长,走自己的路。外国一般用伸缩橡皮筋似的办法去解决发音快慢的变化,而他觉得这不如用语音的变化情况,因此采用了新的物理量,更好地解决了发音快慢的变化。外国有时强调强音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过渡音的作用,他则认为语音过渡是个完整过程,过渡音在语言中的作用不能忽视。经过千百次的反复实验,机器能听懂他的话了。接着,他又完成了一个“通用实时语言识别系统”,能听上百条口令。不管你用什么口音的话训练它,它都能听懂。现在,如果你应用俞铁城的口呼算题程序,只要张嘴报题,计算机就会做加、减、乘、除和方次运算。你一说多少加多少,多少乘多少……,机器马上照着打印,并立即打印出结果。错了,它可以纠正。你要它休息,它马上休息。你喊工作结束,它就停机。最近有位同志因为手头有大量的数据列在表格中,俞铁城编了一个用口令汇集数据的程序,可以将数据直接报给计算机,也可以叫它穿到纸带上,非常方便。一次实用,共呼音一千二百次,仅在一处“逗号”出错二次,正确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点八,其语言识别的正确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在语言信息处理方面,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德、日本、丹麦等国家的声学家和学者,参观后给予了良好的评价。有位同行的法国老教授说:“这是我所看到最好的。”
随着电子时代的展开,五光十色的现代化奇迹不断涌现,人工听觉智能将逐渐配备给机器人,无限美好的高级自动化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现有的系统还不适于无限扩展。往更高级的方面发展,广泛地用于人类的活动中和社会生产中,还需要做长期的努力,攻克很多的难关。俞铁城等同志决心再接再厉,攀登更高的科学高峰。
本报记者 何黄彪


第4版()
专栏:

杨各庄公社农民学《刑法》带来新变化
新华社北京十月四日电 新华社通讯员方成志、记者李竹润、黄智敏报道:记者最近在北京市顺义县杨各庄公社采访,公社党委副书记刘松林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农民通过学习《刑法》所带来的变化。
刘松林说:头一个变化,就是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俺这里的农民,也是些“法盲”。老的没学过(法);年轻的没听过
(法);少数人也只知其名不知其义。过去有的人犯了法,甚至被判了刑,心里还糊里糊涂。这回大家学了《刑法》,遇事知道用法这把尺子去衡量,谁犯了什么法,谁该定什么罪,心里就明白得多了。
第二个变化,取消了“土政策”、“土法律”。过去,我们公社、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自立了一些“土政策”、“土法律”,例如对社员停工,乱罚工分、乱扣口粮等。这次通过学习,干部、群众一致同意取消那些不合理的章法。
第三个变化,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落实得更好了。结合这次学习,我们在群众中进一步宣传、鼓励和支持社员发展集体生产,同时也搞好家庭副业。
第四个变化,干部作风好转了。过去,有少数干部不但爱训人、骂人,甚至还打人,现在认识到侵犯公民权利是犯法的事,不能做。有个生产队干部学习《刑法》后主动对社员说:“法律规定不准收受贿赂。过去我们有吃请受贿的现象,今后要改正。”
第五个变化,违章的少了。我们这里非司机开车的现象很严重。这次他们学习了《刑法》中有关交通肇事的条款,有些人表示不再非法开车了。总之,通过学习《刑法》,全公社的社会秩序、生活秩序更安定了;干群、党群的关系更密切了;干部群众大干四化的劲头更足了。
刘松林说,这次组织农民学习《刑法》,县人民法院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和具体指导,他们帮助公社培训了八十多个学习骨干和辅导员,作了学习《刑法》的辅导报告等。


第4版()
专栏:

刘集公社四大队运用多种形式
联系实际开展法制教育
据新华社武汉十月四日电 湖北省新洲县刘集公社四大队联系实际,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干部、社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这个大队特别注意联系本地实际进行法制教育。他们的做法是“三个结合”,一是把法制教育同揭批林彪、“四人帮”践踏社会主义民主,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罪行结合起来。引导干部、社员认清过去那种动不动就对基层干部和社员实行“一批、二斗、三罚款”的作法是违法的,说明没有法制,群众的民主权利就得不到保障。二是把法制教育同剖析本队典型事件结合起来。如第十一生产队有个饲养员,过去利用外出打捞猪草的时间,顺便在新洲县城为其他社员买了十四张电影票,结果不到放工时间,这些社员就去看电影了。这本来是一般的违反劳动纪律,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是应该的,但由于队干部不懂得什么是违法,竟给扣上了“破坏生产”的大帽子,帮人买票的饲养员竟被戴上高帽子游街示众。这样一边摆队干部违法事例,一边对照法律进行议论,使一些原来不关心法律的人也看到了法制建设和广大社员的民主生活的确息息相关。
三是把法制教育同整顿党风结合起来,对党员和党的干部进行一次遵纪守法的教育,使大家认清,那种拉关系,走后门,搞特权,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是违反党纪国法的,从而自觉地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第4版()
专栏:

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盲文单行本出版
新华社北京十月五日电 叶剑英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已由北京盲文出版社译成盲文单行本出版,自十月六日起在北京新华书店东单盲文书刊门市部发行,并陆续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


第4版()
专栏:

卢森堡大公让和夫人离开广州
康世恩副总理等到机场送行
新华社北京十月五日电 卢森堡大公让和夫人殿下结束了在我国的正式访问,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广州。随同来访的卢森堡其他贵宾同机离开广州。
到机场欢送的有康世恩副总理,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刘田夫和夫人,副主任梁威林,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梁湘等。
登上飞机前,大公让殿下请康世恩副总理向华国锋总理转达他和夫人的谢意。
卢森堡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卡洛·凯特和夫人也到机场送行。
新华社广州十月四日电 卢森堡大公让和夫人殿下一行今天上午参观了以生产水稻为主的广州郊区人和人民公社。
贵宾们由康世恩副总理、广州市革委会副主任梁湘等陪同来到公社时,受到社员们的热情欢迎。大公让和夫人向这个公社赠送了一台“丰收—35型拖拉机”。大公让在赠送仪式上说,我们希望向你们赠送的这台拖拉机,能对你们的生产有用,并成为卢中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公社革委会主任孙茂仁表示要为中卢友好做出贡献。随后,大公让和夫人殿下等贵宾到社员家里作客,品尝了公社的特产荔枝干、花生等。贵宾们还参观了公社的拦河坝工程、农机修造厂和一所学校。
今天下午,卢森堡贵宾参观了广州博物馆和华南植物园。


第4版()
专栏:

方毅会见美籍教授吴家玮
新华社北京十月五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今天上午会见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热斐尔学院院长吴家玮教授。会见时,方毅副总理赞扬吴家玮教授对增进中美学术交流所作出的努力。
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郁文等参加了会见。
吴家玮教授是九月二十八日抵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艾尔沙德少将举行答谢宴会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四日电 孟加拉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团长、陆军参谋长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少将今天晚上在这里举行答谢宴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才千、海军副司令员孔照年、空军副司令员吴富善,以及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武官王健等应邀出席了宴会。
孟加拉国驻中国大使莫明出席了宴会。


第4版()
专栏:

余秋里会见芬中协会友好访华团
新华社北京十月五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今天上午会见了由芬兰—中国协会主席乌尔霍·凯赫宁率领的芬中协会友好访华团。
会见时,余秋里副总理热情赞扬芬中协会为增进芬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的贡献,并向凯赫宁先生等介绍了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情况。凯赫宁先生说,我们芬中协会自一九五一年成立以来对促进芬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作出了努力。他说,从一九五五年起,我已五次访华。我为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并祝愿中国人民在新的长征中取得新的胜利。
芬兰驻中国大使苏奥梅拉参加了会见。
会见时在座的有对外友协副会长谢邦定等。
芬中协会友好访华团是于九月十八日到达北京的。在中国期间,访华团访问了上海、西安、乌鲁木齐、大同,并将于近日离京回国。


第4版()
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 日本总理府派遣的青年访华团团长冈本敬二教授十月三日晚在京举行答谢宴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胡启立、副主席刘维明等,应邀同访华团的朋友们欢聚一堂。席间,宾主举杯祝愿中日两国青年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断发展。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参赞泉孝健也参加了宴会。
△ 由进藤一马市长率领的日本福冈市友好访问团一行四十人,结束了在广州的友好访问,十月二日乘飞机前往桂林等地访问。
△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宁一十月三日会见并宴请了由秘书长丽塔·蔡勒尔—凯尔夫人率领的奥地利中国协会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奥中协会代表团是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于九月十三日到达北京的。他们曾访问了西安、成都、上海等地,将于近日回国。
△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穆青一行三人,应意大利安莎通讯社和西班牙埃菲通讯社邀请,十月四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意大利和西班牙访问。新华社社长曾涛以及安莎社驻京记者皮埃尔·陆意志·扎纳塔和埃菲社驻京记者曼努埃尔·莫拉雷斯·多瓦尔前往机场送行。
△ 为庆祝中日通航五周年和北京——上海——长崎通航,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狄景襄为团长、中国民航上海管理局局长王亚民为副团长、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靖任秋为顾问的中国友好访问团一行二十九人,应邀前往日本长崎、京都、东京等地参观访问,十月四日中午乘班机离开上海。
△ 以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焦玉莲为领队的中国田径队十月四日离开北京去埃及参加开罗第六届国际田径锦标赛。
(据新华社)
本报讯 应罗马尼亚《火花报》的邀请,以副总编辑王若水为团长的《人民日报》代表团,于十月四日上午乘飞机离京赴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
到机场送行的有《人民日报》秘书长郭渭,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杜米特列斯库。


第4版()
专栏:

中秋佳节话友情
记邓颖超副委员长会见、宴请日本新制作座友好访华团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我是特地选定这个日子同大家见面的。中国有句古话:‘天上月圆,人间秋半’,现在我要在下面再加上一句:中日两国亲密的朋友今天重新团圆。”这是邓颖超副委员长今天中午在会见和宴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日本新制作座创始人真山美保和由她率领的友好访华团时讲的一席话。
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秋菊盛开。日本朋友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同邓副委员长亲切会见。邓大姐十分愉快地迎上前去,同他们紧紧握手,合影留念,随即围坐下来共叙友情。
今年四月,邓颖超同志访问日本,出席了周恩来总理《雨中岚山》诗碑的揭幕典礼。当时,真山美保率领新制作座的朋友们特地从东京赶到风景宜人的京都岚山,参加这一有意义的活动,为大家演唱了《歌唱敬爱的周总理》等歌曲。
今天,邓大姐一见到真山美保等日本朋友,就谈起了这段难忘的记忆。她说,我们在岚山愉快相见,也在岚山依依惜别,今天重逢,我特别高兴。
日本新制作座友好访华团在华期间,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今天,宾主们在谈到这不平凡的三十年时,真山美保团长说,每当新制作座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曲折和困难时,我们总感到有一种力量在鼓励我们,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周总理的激励和中国人民的支持。她深情地讲到二十三年前她来中国访问时周总理同她的一次长时间谈话。周总理热情赞扬他们坚持到群众中去创作和演出的正确方向,鼓励他们永远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二十多年来,他们就是按照这个方向,满怀激情地深入群众,从火热的斗争中吸取营养,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日本各地的城镇、工厂、农村、渔港,受到了日本人民热烈欢迎。邓副委员长高兴地赞扬说,你们坚持到群众中去,和群众一起创作的实践,值得我国文艺工作者学习。
在洋溢着家庭式团聚的亲切气氛中,宾主品尝着月饼等节日食品,畅叙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友情。当邓颖超同志向日本朋友讲述周恩来总理和她自己青年时代为宣传革命思想而开展文艺演出的情况时,真山美保团长敬仰地站起来拉着邓副委员长的手说:“请允许我叫你一声邓大姐!”邓大姐接着说:“让我叫你一声好朋友!”日本艺术家们含着热泪深情地演唱了《歌唱敬爱的周总理》。这时,在场的中国同志纷纷离开座位,参加到日本朋友的合唱中去。邓大姐和真山美保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击拍和唱。真挚的感情,深情的歌声,把大家带到深深的怀念之中。
邓副委员长向日本朋友赠送了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邮票、核桃等礼品。邓副委员长指着一袋核桃说,一颗核桃一颗心,我向新制作座的艺术家们每人送一颗核桃,表表我的心意。
新制作座朋友们带来了两个绢制的日本女娃娃,送给邓副委员长和为促进中日友谊作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邓大姐愉快地收下并表示感谢。
新华社记者 周慈朴 李德润


第4版()
专栏:

杜米特列斯库大使和夫人举行招待会
庆祝罗中建交三十周年
新华社北京十月五日电 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杜米特列斯库和夫人今晚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热烈庆祝罗中建交三十周年。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和夫人许寒冰,外交部部长黄华、副部长张海峰,中联部副部长刘新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迟浩田等,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招待会洋溢着亲切友好的气氛。杜米特列斯库大使和黄华外长在祝酒时满意地回顾了建交三十年来罗中两党、两国、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和友好合作的发展。他们共同祝愿这种友谊和合作与日俱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