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来信

农民需要更多更好的工业品编辑同志: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省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当前农村经济活跃,农村购买力大幅度增长。仅据我省粮食、商业、供销、水产、森工等五个部门提供的十九种主要农副产品资料初步匡算,由于增产和国家提高收购价格,一九七九年全省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增加收入二十七元五角一分。平原地区农村购买力增加更大,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桐乡县预计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增加七十六元六角七分,余杭县预计每个农业人口增加五十一元。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之大是历史上所没有的。
农村购买力的大幅度增长,给农村市场的需求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广大农民对商品的需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了,对高档商品的需求尤为迫切。衢县是浙江一个中等水平的县,今年上半年就卖出缝纫机一千一百六十八架,手表一千九百四十四块。过去杭州产的自行车、缝纫机因质量较差,很少有人要,今年上半年全部卖光。去年滞销的涤纶混纺布、呢绒、绸缎、毛线等商品,今年以来销量猛增。即使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县,农民对日用工业品的需求也开始从低档转向中高档了。我们最近到浙东山区天台县调查,看到不少社员把银行存折放在供销社,等着买上海出产的自行车。
但是,目前农村市场日用工业品供应情况与这种需求的变化很不相适应。首先是数量不足,农村需要的涤纶混纺布、花锦纶袜、汗衫背心、塑料凉鞋、高档毛巾、枕巾、搪瓷痰盂、搪瓷盖杯、油漆等商品经常脱销。商品花色少、品种单调,群众反映也很强烈。有的商品货不对路,如供应农村的女式塑料鞋,只有高跟的,群众感叹:“担粪桶,高跟鞋,扭扭捏捏步难开。”民用灯泡,农村需要十五瓦、二十五瓦的,而供应的是一百瓦以上的大灯泡。
据了解,商品脱销断档主要原因,是轻纺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购买力增长的速度,城乡都感到货源不足。另一方面是商业部门内部分工协作不够,当地批发部门货源不足,又不准基层供销社到外地进货。有的县分配给农村的日用工业品数量太少,也增加了农村市场的紧张。
农村市场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饮食服务业远不能适应农民生活需要。农民外出吃不上饭,住不上旅店。青年结婚,学生毕业,照个相也很困难。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人口的增加,要求建房的也很多,亟需建筑材料。但是,现在八亿农民造房子的材料没有一个部门管。
我们认为,搞好农村市场供应,各级商业和供销部门固然责无旁贷。但是,商品的组织生产,原材料的安排落实,货源的分配调拨,涉及到计划、轻工、纺织、物资等部门,安排好农村市场是全党的任务,要大家关心,各行各业重视。现在广大农民对市场问题呼声强烈,我们作为农村商业工作者的一员,呼吁各级党委把秋后农村市场安排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浙江省供销社
陈宏硕 戴光彬


第2版()
专栏:问题和建议

赶快抢救森林,防止森林火灾
编者按:这篇报道看了令人触目惊心,这么多的森林资源被火白白烧掉,我们能不感到心疼?有关方面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落实保护森林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止森林火灾。
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生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林业生产有个较大的发展,首先要重视现有森林的保护,不能让森林资源毁于火灾。如果现在还不注意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象周恩来同志生前批评的那样,“吃祖宗饭,造子孙孽”,成为后代所唾骂的罪人!
多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破坏十分严重,重要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灾。近三十年来,全国森林火灾烧林面积相当于解放以来造林保存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等于同期采伐面积;同时,由于扑火造成一部分人员伤亡以及扑火费用,就更难计算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已逐步走上正轨,但护林防火工作还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一些地区火灾不断发生,并有渐趋严重之势。今年,光春夏两季,全国火灾烧林面积就达一千七百多万亩,超过了近三十年来平均年烧林面积。今年,全国春季造林六千二百八十万亩,如成活率按百分之七十算,成林面积可达四千三百万亩。但春夏两季火灾烧林面积却占了这个估算的成活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多。况且,烧掉的是成材林,同新种的小树是不可比的。
造成如此严重的森林火灾,除有百分之十左右是天然雷击火引起的以外,其余百分之九十都是人为火引起的。这些年,有些地方片面地搞“以粮为纲”和强调“打农业翻身仗”,硬性地给林区分配粮食征购任务,迫使林区烧林、烧荒来种地。这样就会引起火灾。今年火灾最严重的云南省,春夏着火次数和烧林面积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和一半以上。其中百分之七、八十是由毁林开荒引起的。吉林省今年森林火灾的百分之七十是由社员开小片荒地引起的。再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区管理混乱,把以前林区逐步建立起的一套防火用火规章制度破坏殆尽。加之前些年,大批外流人员涌进林区打猎、采集山货、搞副业,使火灾大量增加。这些外流人员进入林区后,自由分散活动,而且缺乏用火防火知识,最容易引起火灾。黑龙江省合江地区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七年的十年中,由于林区管理严格,外来人员很少进入林区,火灾较少;而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七年这十年中,每年有三、四千外流人员进入林区,火灾不断发生,烧林面积等于前十年的十倍。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以来发生的森林火灾有百分之四十六是外流人员用火引起的。
现在是各级领导采取措施,加强预防,抢救森林、保护森林的时候了!记者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护林防火会议期间,访问了林业部的有关同志和林业工作者,他们对杜绝和减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首先,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克服重农轻林的思想,在林区坚决执行“以林为主”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制止毁林开荒等错误作法,同时才能把护林防火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当做大事来抓。
其次,要加强林区管理,严格规章制度,严明法纪。文化大革命前曾有过一套林区管理办法和防火用火的规章制度,要尽快修订和颁布。林区要划分责任区,实行领导负责制,发生火灾必须追究责任,依法惩处。对防火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流入林区的人员要认真清理,妥善处理。要严格控制火源,堵塞火源漏洞。整顿和加强护林防火专业队伍。
另外,目前我国的防火设施很差,监视火情、控制火灾的手段十分落后。世界上林业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已普遍采用红外线探火装置,而我们则靠人工了望,好多地方连个了望台也没有,这就使边远林区发生火灾很难及时发现,小火变成了大火。还有,我们的扑火灭火装备也不适应需要,基本还是靠“梢条、铁锹”两大件。希望有关部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防火扑火设施和装备的建设,同时要加快防火科学研究工作,使急需解决的预测预报、灭火机具、灭火药剂等项目早出成果。 本报记者 刘云山


第2版()
专栏:

工布江达县连续八年无森林火灾
林业部授予“护林防火先进县”光荣称号
新华社拉萨电 西藏工布江达县认真执行国家关于森林保护的政策规定,采取切实措施搞好护林防火工作,连续八年无森林火灾。最近林业部授予该县以“护林防火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工布江达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十五万六千公顷,林木总蓄积量约一千三百万立方米。八年前,这个县的森林资源管理很差,毁林开荒、烧林积肥、烧山驱野兽等现象相当普遍,火灾经常发生,每年有一二千亩森林资源遭受损失。一九七二年以来,县里加强了对森林保护的领导,县委由一名常委挂帅,成立了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林区各社队相应建立了护林防火小组,还设有半脱产护林员二十四人,各林区的采伐单位也设立了护林防火监督岗。每到防火季节前夕,县里都要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护林防火工作,林业部门组织人力深入重点林区和重点防火单位,进行检查,帮助落实。
工布江达县多年来建立和坚持了一套严格的护林防火的管理制度。他们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活动范围,把每片林区的防火任务都具体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他们还制定了严格的用火制度,并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这个县多年来还坚决执行“护林有功者奖、毁林者罚”的政策,使群众懂得了护林光荣,毁林可耻,增强了护林防火的自觉性。


第2版()
专栏:

发放农贷是为了支持生产
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干部认为,要管理好农村信贷工作,必须肃清极左路线流毒,注意讲求经济效果
新华社北京十月二十八日电 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干部最近在研究农村金融工作时一致认为,要搞好农村金融工作,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管理信贷,必须肃清极左路线的流毒,打破过去由于批判所谓“贷富不贷贫”而造成的思想禁区。
他们说,过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批判农村信贷工作“贷富不贷贫”,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农业贷款只有给穷队、穷户才是正确路线,贷给富队,支持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就是资本主义。由于这个错误观点至今没有澄清,仍在影响农村金融工作的正确开展。不少农村金融工作者不敢大胆地把农业贷款主要用于支持社队发展商品经济。穷队需要贷款,即使不符合政策,他们照样贷给,结果一些穷队靠贷款过日子。
许多地区发放农业贷款只强调钱物结合,不注意贷款的经济效果。有的人对于“有借有还”这一信贷基本原则,也看成是修正主义的东西,片面地认为发放贷款是支持生产,收回贷款就是不支持生产。许多银行、信用社干部讲贷款发放理直气壮,讲收回贷款顾虑重重,造成大批农业贷款无法发挥作用。
中国农业银行指出,农业贷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存款,必须归还;而要归还就要发展商品生产,卖了产品,有了收入,才能归还。如果把贷款用于赈济,没有商品生产,自己吃的还不够,靠贷款过日子,那就不能归还。因此,农业贷款不能用于赈济,必须到期收回,这是办银行、管贷款的最起码的条件。我们强调按照经济规律发放贷款,就是要讲求经济效果。凡是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实现了增产增收,创造了物质财富,扩大了资金的来源的,不论是穷队还是富队,农业银行、信用社都应该发给贷款。如果有的社队使用贷款不能做到增产增收,而是靠贷款过日子,银行、信用社就不应再给他们发放贷款。
农业银行还指出,我们应该明确地树立这样一个观点:发放贷款是为了支持生产。收回到期贷款,加速银行资金的周转,也是为了支持生产。“发”与“收”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偏废任何一面都是错误的。


第2版()
专栏:

武汉市举办大规模的三类物资交流会
据新华社武汉十月二十七日电 武汉市最近举办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三类物资交流会,七天之内成交金额达到两亿多元。
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七千多代表参加了这次交流会。会上交流的物资有土产日杂、生产资料、废旧物资、中西药品、百货文具、针纺织品、五金交电、服装鞋帽等二十四类。在交流会上,三级店、基层商店、供销社可以随意向一级批发站、二级批发站、工厂进货,二级站之间、二级站和工厂间也可进货。这么一来,许多“死”商品,一下子就变“活”了。矿山灯在武汉积压了二十多年,这次内蒙古代表说他们正需要,一次成交一百多台。
交流会上各地还签订了许多长期供销业务合同。


第2版()
专栏:

宁夏一些农场开发利用荒地的新措施
试验成功少耕开沟种植法
据新华社银川十月二十六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红文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些国营农场,把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同自己的独创结合起来,在荒原上试验成功了少耕开沟种植法。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多快好省地开发利用荒地、提高农牧业劳动生产率的新措施。
宁夏农垦局总结以往正规开荒、传统种植的经验,参照外国先进技术,设计出适合本地特点的少耕开沟种植法,并在贺兰山农牧场和长山头、黄羊滩、玉泉营等农场进行试验。这些农场经过近一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少耕开沟种植法效果较好。生荒地上第一次种植的一万五千多亩玉米、黄豆、糜谷、向日葵等作物,获得了好收成。
在收获季节,宁夏垦区各试验农场初步总结了少耕开沟种植法的四大好处:一、宜农宜牧宜生息。在同一块地上,粮食作物与牧草带状间种,有粮有草,农牧结合。二、防风防碱防流失。开荒不翻土,保留了自然植被,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实行井水沟灌,排灌循环,可以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三、省水省肥省劳力。改漫灌为沟灌,大大节约了灌溉用水。肥料集中条播深施,便于作物吸收,提高了肥效。田间作业程序大大简化,不需要犁、耙、耥、耱。四、产量高,成本低,收益快。粮草带状种植,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种植幅宽垄大,利于通风透光,促进粮丰草茂。


第2版()
专栏:

江苏利用生物和农业微生物防治病虫害
全省治虫面积达二千三百多万亩,促进了农业增产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利用生物和农业微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面积达二千三百多万亩,对农业增产起了积极作用。
以虫治虫搞得最有成效的是东台县。这个县从一九七二年开始,连续八年应用赤眼蜂防治棉花害虫,防治面积累计二百多万亩次。这个县的富安公社高原大队,连续八年放蜂灭虫,节省了大量农药和劳动力。一九七八年棉铃虫危害严重时,全大队五百多亩放蜂棉田没有用一两农药,成功地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节约农药费用二千多元,皮棉单产比一九七七年翻了一番。
除以虫治虫外,江苏各地还试验推广以菌治虫,以菌治病和以病毒治虫。如井岗霉素是一种农用抗菌素,对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的纹枯病有特效,在全省推广后已基本取代化学农药,成为防治纹枯病的当家品种。
使用微生物菌肥、激素提高土壤肥力,助长促壮,转化弱苗,抗病除害夺高产,也是江苏省各地广泛推广的重要内容。目前全省已大面积推广了“五四○六”菌肥、根瘤菌、“九二○”、“七○二”等十多个品种。


第2版()
专栏:

为牧业现代化的长远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省完成草场资源勘察任务
据新华社西宁十月二十五日电 青海省的草原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已完成了全省五亿多亩草场资源的勘察任务,为合理利用天然草场资源,开展草原基本建设,加速发展畜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青海省草原工作者本着紧密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的精神,从一九七○年以来,着重调整并揭示了天然草场的自然发展规律,掌握各类型草场的自然特点、经济价值和生产能力,提出用其利、革其弊,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开展草原基本建设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他们把全省天然草场划分为六大类型、三大片。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多为高山草甸和沼泽草场,面积辽阔,水源充足,适合于放牧牦牛、藏系羊;柴达木盆地气候干燥、牧草稀疏、灌丛多,适合于放牧蒙古羊和骆驼;环青海湖周围牧区气候较好,水草丰美,并有大片适于人工种植饲料的低暖河谷、盆地,可以建设成为我国优良的半细毛羊基地。全省草场资源勘察的各类统计数字,都落实到县一级范围,为牧区各州、县制定畜牧业生产布局和规划,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另外,草原工作者还调查了全省缺水草场、鼠虫害面积和草原退化情况,提出了各地开展草原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这些勘察成果,不仅对当前畜牧业生产和草原基本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而且为牧业现代化的长远建设,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第2版()
专栏:

我国第一个水禽综合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哈尔滨十月二十六日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南郊的一片六十多万亩的芦苇沼泽地带,已经被确定为我国第一个水禽综合自然保护区。
这里水禽资源很丰富,是著名的丹顶鹤的故乡。体长一米二以上的丹顶鹤,披着洁白的羽毛,戴着鲜红头冠,时而悠然漫步、时而翩翩起舞,很逗人喜爱。
在这个自然保护区里,还有白鹤、灰鹤、白头鹤,以及天鹅、鸳鸯等珍贵禽类和鸣雁、白鹭等各种经济水禽。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缓和我国木材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最近翻报,看到几则反映我国各地木材供应奇缺的报道,北京,规定售给新婚夫妇的家具,推迟到明年以后,令许多青年人大失所望;上海,一百二十万台缝纫机,因为没有台板配套,不能出厂,造成四十万美元的损失;宁波,许多人家为购买两张胶合板而伫立街头,排队通宵……。这绝非个别现象。如果不立即着手改变我国的板材结构,大力发展人造板工业,这种木材紧张状况将日趋严重。
人造板,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简称“三板”,是用采伐和加工木材的剩余物做原料,经过工业处理而成的,它使小材变成大材,把次材变成好材,把无用之材变成有用之材。人造板工业由于原料来源多,生产成本低,产品用途广,所以成为世界现代工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一九七八年,美国的人造板产量达到一千六百多万立方米,日本也达到七百多万立方米,在板材的构成中,人造板一般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尽管这些国家的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社会用材却绰绰有余。我国在一九五八年建立起人造板工业,到文化大革命前,已初具规模。但是,后来,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严重地阻碍了人造板工业的发展,直到去年,人造板总产量才六十多万立方米,在我国的板材结构中只占百分之四左右,对木材剩余物的利用仅达百分之九。全国每年有一千二百多万立方米的采伐和加工木材剩余物,或被弃之山林烂掉,或被填进炉膛焚烧。一方面是资源匮乏,一方面是资源浪费,这种怪事令人痛心疾首。
最近,林业部召开了全国人造板工业挖潜革新改造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代表纷纷要求有关领导、有关部门重视我国木材的综合利用,采取有效措施,把我国的人造板工业尽快发展起来。
首先,要全面规划,统一领导。现在人造板工业是多头领导,分散经营,各自为政,造成很多不良后果。有一个省,本来缺少林业资源,却一下子建起七十多个人造板小厂,结果原料不足,互相争抢,竟把一块两万亩的成材松树林当作“废物”利用了。北京、上海等省、市的人造板工业,也是由十几个“婆婆”管着,弄得工厂无所适从。但是设备陈旧,管理混乱的状况,却无人过问,使得产品方向定不了,质量提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工厂还在生产五十年代的产品。国民经济要调整,人造板工业首先要把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这一条调整好。
其次,国家要改变林业的投资方向,适当增加人造板工业的投资。这些年来,国家给林业的资金,每年五亿多元,其中给人造板工业的投资约四千万元,仅占百分之七、八。即使这点钱,也被一些省、市东挪西扣,真正用到人造板工业上的寥寥无几。我国现有三百八十多个人造板工厂,一般都是建成两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资。多年以来,这类企业没有一个亏损单位,每年都向国家上交大量利润,真可谓投资其半,功实倍之,我们何乐不为呢?
第三,加速机器设备的生产和研制,用现代化的设备把我国的人造板工业武装起来。
新华社记者 周国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