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速度
本报记者 田流
吉林省通榆县瞻榆公社昌盛大队第一生产队,座落在科尔沁草原深处。
在这个生产队里,去年每一个劳动力平均生产了一万零八百八十斤粮食,四百三十七斤肉,五十八斤油料,养家禽产蛋六百一十个……。如果按每人每年消费五百斤粮食,二十斤肉,三十斤蛋计算,这个生产队的一个劳动力,可养活二十个人以上。
在这个生产队里,去年每人平均向国家交售粮食一千三百八十一斤,肉六十二斤,蛋一百四十多个……。
在这个生产队里,去年每个劳动日值是四元零五分。今年计划达到五元,到八月份测算,由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加上国家对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可以达到六元。去年,全队大人孩子平均收入四百零二元,今年将大大超过此数。
在这个生产队里,去年社员口粮标准是七百零五斤,如果加上超额奖励的粮食,可达八九百斤,有的在千斤之上。去年,全队大人孩子平均每人吃了四十七斤肉,十五斤蛋……。
这个队不是从来就这样好,是最近六年才变成这个样子的。以前,这个队穷得丁当响,社员日子苦得不能提。那时,队的牲口挂个马掌、买条鞭鞘全得去信贷社借钱;劳动日值不到一元——还不能兑现,年终分配时,生产队上欠国家、下欠社员;社员劳动一年,收入买不回口粮,没法,就预借预支,又欠生产队的。这种人欠队、队欠人、大家欠国家的多边欠债关系,人们叫它“三角债”。当时,这种“三角债”加在一起有三万多元,平均每个劳动力负债五百多元,压得集体和个人喘不过气来。
从一九七三年起,这个队的各种生产事业,以从来没有过的速度,向前飞跑起来了:
六年,这个队的粮豆产量,在不扩大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增长了三倍。
六年,这个队的畜牧业,从一百二十头(只)马牛羊,增长到五百二十头(只),也是三倍多。猪的增长速度很快,从一户平均一点七头增长到十四头半。至于鸡鸭鹅,就不用说了,那发展速度就更加快了。
更令人钦佩的是队办企业也从无到有地蓬勃发展起来了,除农副产品加工,还办起了木工组、砖厂等等,企业收入从零到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了。
正因为生产全面发展,不但社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集体和个人对国家贡献一年比一年大,队里的公共积累也一年比一年多,现在已经由六年前的五万元增长到三十五万元了。
昌盛一队的事实,提出和解答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及整个农村经济,能不能发展得更快一些,能不能使我国农村高速度地走上全面昌盛,能不能在短时间内使我国广大农民富裕起来?能,完全可能,这就是昌盛一队的回答。
昌盛一队六年来为什么能够以这样的速度,飞跑般地向前发展呢?
县委和公社领导干部、昌盛一队的广大社员都认为是昌盛一队有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个好支书、好队长。支部书记、队长马明军同志自己说“是因为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没有全体社员的支持,我马明军能干什么呢?什么也干不成”。外地来昌盛一队参观访问的人,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认为:县社领导干部和社员们说的对,马明军说的也对,只要把这两个经验合成一个经验就更全面了。他们的结论是:“马明军同志的正确领导,加上全体社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努力,昌盛一队就在短时间里真正昌盛起来了。”
马明军原来是个解放军战士,在解放天津战役中,身受八处重伤,并失掉了左手。一九五○年他带着二等甲级残废光荣证书,复员到通榆县。领导上看他只有一只手,生活自理有困难,就分配他到粮食仓库当看守员。因为他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以后又提拔他做区政府助理员、县法院审判员、县委宣传部干事。十多年的区、县工作,看的是农村,见的是农民,越看老马心里越不安:解放十几年了,农村还是这样穷,农民还是这样苦,他决心回乡务农,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尽快改善农民生活。县委很赞赏老马这种一心想着群众、能官能民的崇高思想,可是考虑到他是个只有一只手的荣誉军人,不肯批准他的要求。县委三次不批准,老马四次再请求,八次不批准,他就九次再请求。这种不批准再请求,再不批准再请求,拖到一九六三年,县委见马明军的决心已经实在无法挽回,只好勉强答应了他,但留了个活口:“暂时回乡试试,身体不行再回县来工作。”
那是一九六三年秋天的事。回乡第二天,马明军就投入到紧张繁重的农业劳动中去了。无论风沙弥漫的春天,还是烈日似火的夏日,无论蚊虫逐人的秋季,还是大雪纷飞的寒冬,马明军一对一样地和社员共同劳动。社员收割他收割,社员耕地他耕地,社员到白雪皑皑的草原上挖肥,他同样一次不落,总是出工比社员早,作的比社员多,收工比社员晚。请想想吧,一个一只手的人,作两手双全的人的活,那难劲,那苦劲,那累劲,需要多么大的毅力,需要克服多么难以克服的困难!可是马明军坚持着,而且是乐呵呵地坚持着,并且把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攻克了。社员人人赞佩老马不怕困难、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九六四年便选他当了生产队长。当队长后,老马除了利用工余和早晚时间,作好队里的工作外,白天还是象过去一样,和社员一对一样地下地劳动,社员干啥他干啥,总是出工比社员早,干活比社员多,收工比社员晚。经过三四年的努力,终于把全队的生产搞上来了。由原来的亩产五六十斤,提高到一百五十多斤,劳动日值由原来的三角钱提高到一元左右了,社员口粮由二百六七十斤增加到四百来斤了。可是也出了新问题:生产再也长不上去了。六八年六九年,产量有时高点有时低点,总是围着六七年的水平徘徊。
“得想新办法,没新办法,想使生产再上一层楼不行了。”老马正在为这个问题苦恼的时候,一九七○年北方农业会议给了他很大启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昌盛一队地处科尔沁草原,有三千三百亩耕地,二万五千亩草原。可全队只有三十八户人家,二百三十口人,六十个劳动力。凭这点人,光养种这三千三百亩地都忙的够呛,根本不能精耕细作——常言说,“二三亩地活神仙,四五亩地种不完”,一个人要耕种五十多亩地,哪能精耕细作呢!庄稼养种不好不算,更没有余力搞别的生产门路了,收入哪能增加,生活哪能提高?只有搞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地才能种好,人才有可能去搞别的生产门路。可是,当马明军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跟大家商量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青年人一听,很高兴:“用拖拉机种地早听说了,好得很,就得这么干!”
年岁大些的,心里有点犯嘀咕:“刚够温饱,哪有钱买机器呀!”
上了年岁的人,摇头说:“没有千顷地,难打万石粮,咱有的是草原,开它几垧(一垧十五亩),保准能多打它几石粮食。买拖拉机,一来没钱,二来那玩艺种地不保墒,还是摸石头过河,稳当点的好。”
这些意见好办,大家三说二说,归根到底人少地多,不机械化不行,就把他们说服了。可是,担任了多年队长,自从马明军当队长后,才当了副队长的老于头提出的意见,又把大家同意买拖拉机的兴头打掉了大半。老于头说:“国家的政策是大队买拖拉机,咱是小队,买拖拉机不合政策。”为证明自己的意见有根有据,还背了一段语录:“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那时候,人们都要念语录、背语录,老于头虽识字不多,毕竟是从一九五六年合作化起就当社长、队长的老干部,能背不少语录,人们一听他念的在行,都不吭声了;心里虽然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把眼睛看着马明军。
“政策上是有这个规定”,马明军说,“可我想,党的政策是为咱老百姓过好日子,为发展生产。咱这情况,人少地多光靠两只手、湾湾犁,能把生产干好,能使社员过上好日子吗?”
“至于说咱是小队,可咱有三千三百亩耕地,二万五千多亩草原,总面积快三万亩了,这比关里一个公社的面积还大,为啥要被‘小队’这个名号卡住呢?”马明军把多少天来想的理由尽量说的明白些,看见大家在微微点头,又补充说,“政策是人订的,人也应该能改,根据咱这实际情况,我看就该小队买拖拉机,毛主席教导说,共产党作工作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嘛!”他虽没照原文背语录,可大家一听是毛主席的意思,思想又活跃起来,主张买拖拉机的人又多起来了。马明军见大家同意了,又说,“咱干事,就干个彻底,别一只脚采两只船。干脆,咱挑车卖马,一来凑钱,二来没马分心思了,咱也好专心一意的管好用好拖拉机……。”就这样,他们挑了四挂车,又在畜群里牵出九匹马,共二十五匹,卖了三万多块钱,买来了拖拉机。
一九七二年用拖拉机耕地、种地,这是昌盛一队的人们向天老爷第一次“将军”。往年,全队人马,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光春天把庄稼种下去,就得五七十天,早种的天气冷,种子冻死发出不齐;晚种的误了季节到秋来结不了籽。用拖拉机后,只十天左右就种完了,不早不迟正合节令不算,还腾出了三分之二的劳力搞牧业、造林、发展队办企业。用拖拉机耕种的第二年——一九七三年,不说别的,光农业生产就一下子猛增了一倍半。
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是会遇到暗礁的。有时甚至需要花出极大的代价,克服严重的困难,才能继续前进。昌盛一队在马明军的领导下,正在扎扎实实轰轰烈烈地向农业的广度深度进军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那是一九七五年,县委打电话,要在耕地上每隔六尺挖一条六尺宽的沟,把从沟里挖出的土,填到六尺宽的那条田上,“加厚土层”,造“海绵田”。深知本地土性,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马明军接到通知后,仔细地琢磨了好久,没声没响,就把通知压在炕席底下了——“怎么能这样干呢?大寨是山区,咱是平原,哪能把平展展的平原地挖成一条条沟呢,拖拉机还怎么干?”但县委这么提难道就没一点道理吗?办事认真的马明军又从另一方面考虑县委的指示:“对,加厚土层是个好主意,能增产。咱这里土层实在薄,只有十厘米左右,该加厚。但怎样加厚?十厘米下面就是碱土,把它挖起来填到好土上不光起不了好作用,还会造成长不出庄稼的后果。”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这事不能干”,一直顶着。县委、公社党委,左催右催,他不动。找他谈话,小会批评大会批评,也无效。你想,在那个时候——“四人帮”横行,帽子满天飞,棍子满地打,封建法西斯专政猖獗,现代迷信漫溢的时候,一个党员,一个队长,尤其是一个支部书记,不听“党”的话,不执行上级指示,怎么得了呢!果然,帽子飞来了,棍子打来了:“马明军目无组织,狂妄自大,不服从领导,抗上……”都加到老马头上来了。甚至在全县先进生产单位和模范代表大会上,也公开地出他的洋相。论生产,昌盛一队在马明军领导下,一年一个样,不光在公社,在全县也是拔尖的。论社员生活,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不光在公社,在全县也数头份。开这样的会,无法不让马明军参加。可是,会上只叫他介绍成就和“经验”——在文化大革命推动下,在党委领导下获得丰产高产的“经验”。更滑稽的是虽然马明军的成就最大,他的发言最受欢迎。可是发奖旗奖状的时候却偏偏没有他。使参加会的人议论纷纷,马明军也闹的啼笑皆非,无所措手足。就在这种种压力下,他还是不动,不搞那样的“海绵田”。他对当时的县委说,“党可以处分我,上级可以撤销我的职,叫我干破坏生产、违背群众利益的事我不能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谁是谁非第二年就见分晓了。和昌盛一队田连田垄接垄的向阳大队造的“海绵田”颗粒没收,一直到现在——四年后的一九七九年还没种上庄稼。马明军这块地呢,亩产达到了六百二十多斤。在寒冷的只有一百二十来天无霜期的北满草原,在六百亩这样的大面积上,平均亩产六百多斤可是个值得赞扬的产量啊!如今,县委、公社党委的同志们谈起那年造“海绵田”的事,还感触至深,他们说:“不是马明军同志目无组织不服从领导,是我们主观主义瞎指挥,不是马明军同志狂妄自大抗上,是我们依仗职权压下,如果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都象马明军同志那样有坚强的党性,用不怕挨批评,不怕受处分,不怕被撤职的精神维护群众利益,四个现代化一定会更快实现。”
八月的北满草原,正是农事大忙季节,麦子要收割,大秋作物要铲趟,牛羊要抓膘……可是,说也怪,整个昌盛一队却静悄悄的。早上没有人敲钟催人下地,场院里没有人拥在一起等队长派工——用不着敲钟,人们早已出工了;不用队长派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因为他们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昌盛一队这几年生产大发展,跟他们实行科学的定额管理、严格的按劳计酬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在昌盛一队,不管是农业、牧业、林业、队办工业,都有具体明确的定额管理,什么时候完成什么任务,数量多少质量怎样,超额以后有多少奖励,完不成定额受什么处罚,都规定得一清二楚详详细细。生产队有队的“一年早知道”,每个人完成和超额完成自己的任务,收入多少,也有自己的“一年早知道”。所以,人人都主动自觉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人人都积极努力地超过规定的定额。昌盛一队逢年过节放假,每月还有两天休息,算起来全年才有三百天多一点集体劳动时间,可去年每个劳动力却平均作了四百四十个劳动日,秘密就在这里。
昌盛一队的全体社员从心眼里热爱他们的马队长、马书记,异口同声地说:“咱老马从来没满足过已有的成绩,两眼总是朝前看,脑筋总是朝前想。”
事实也真是这样,粉碎“四人帮”后,老马的心思都放在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来了。老马仔细地回顾了几年来走过的路程:敢挣脱不合本地情况的一些条条框框,能咬紧牙关顶住瞎指挥,真正贯彻按劳分配,以及自力更生不要国家一分钱贷款买拖拉机,建立岗位责任制,培养技术力量,降低机耕费用……,这些都是对的,但这一切都是在“多种些庄稼多打些粮食”的框框里打圈子,生产虽然有了些发展,今后还能更快前进么?
“在新长征中,我应该作些什么,我必须作些什么?”
“在实现四化的伟大事业中,昌盛一队应该作出什么贡献,应该怎样前进?”
在粉碎“四人帮”后那些欢乐和激动的日子里,老马想的是这些问题,开队委会研究的是这些问题,向社员作调查问的还是这些问题。
“在旧框框里搞机械化,只能是小农经济加拖拉机”,慢慢地,一个思想先是在老马心中,又通过老马的宣传也在社员心中逐渐明确了:“必须从大草原这个实际情况出发,改变生产方向,从以农为主的旧框框老思想里解放出来,实行以牧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把草原深处的昌盛一队建设成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昌盛生产队。”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两年来老马带领社员围建了七千二百亩“草库伦”,人工改良了一千五百亩草原,种了四百亩聚合草和紫花苜蓿,栽了三百四十亩防护林;把三千多亩耕地规整成了八块方田,今年已经有一部分耕地实行轮作休耕;修了十七公里公路,挖了十八条干渠,在草原上打了六眼水井……这一切都为经营方向的转变创造着条件。社员们说,我们有两万五六千亩草原,把它管好养好种好,可以把我们的畜群从现在的五百多头,增加到五千多头,甚至更多。那时,我们向国家交售的就不是每人每年一千多斤粮食,而是更多的肉、奶、蛋了。


第2版()
专栏:

兴办独立核算场队是安置上山下乡知青好形式
国务院知青办在本溪和湘潭召开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经验交流会。代表们认为,兴办知青场队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艰苦创业,发展生产,把知青场队办成农、工、商联合企业,逐步发展成小城镇
据新华社湘潭十月二十二日电 出席全国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经验交流会的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认为,兴办独立核算的知青场、队,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是一项大有前途的事业。
这次经验交流会是由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九月二十日至十月十二日先后在辽宁省本溪市和湖南省湘潭市召开的。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本溪和湘潭两市办的一些知青场、队,交流了各地办知青场、队的经验。实践证明,办独立核算的知青场、队,是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一种好形式。
各地兴办知青场、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党委重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办知青场、队当作一项革命事业来抓。本溪、湘潭、牡丹江等市委都把兴办知青场、队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和推广办知青场、队的经验,并督促城市各部门、各单位大力扶持知青场、队发展生产,搞好建设。目前,本溪市已办起一百七十多个独立核算的知青场、队。湘潭市办的一些知青农场正朝着农、工、商联合企业方向发展。
第二,兴办知青场、队必须有个长远规划,要同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副食品基地和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湘潭市结合安置下乡知识青年兴办的一批综合农林场,在改造市郊区的荒山荒坡,开发利用水面,发展农、工、林、牧、副、渔各业,建设小城镇方面,已取得初步成绩。二十五个知青场已造林五千亩,种植蜜桔三千七百亩、茶树一千三百亩,发展养鱼水面一千一百亩。知识青年们还办起了千头猪场、有十万只鸡的养鸡场,兴建了三十二个工厂等。这些知青场已经成为湘潭市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
第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知青场、队是以知识青年为主体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经济上必须真正独立,收支既不能和挂钩单位搅在一起,也不能和农村社、队混在一块。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要使青年的收入逐年增加,才能使他们关心农场建设。
第四,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生产和管理骨干必须稳定。
会议就今后如何大力兴办知青场、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兴办知青场、队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有长远的观点,创业的观点,全局的观点,要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不能只满足于安置下乡知识青年,要通过艰苦创业,发展生产,把知青场、队办成农、工、商联合企业,逐步发展成小城镇。目前,一些有条件办场的地方要认真学习别地的办场经验,因地制宜地办起来。只要党委重视,各方支持,办场中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知青场、队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天津工交战线领导干部积极学习科学管理
本报讯 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个学习管理科学的热潮,正在天津市兴起。从年初到现在,有近四万名公司正、副经理,正、副厂长,车间主任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现代化管理知识短期训练班。
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些经济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据有关部门对十二个区、县、局的调查,在四千一百一十八名领导干部中,对自己所分管的业务比较熟悉,懂得一些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占百分之三十点三,不太熟悉业务,缺乏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占百分之五十八点八,基本上不懂业务,管理外行的占百分之十点九。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这个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的重视。很多单位开始把提高干部管理水平作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一项重要措施。天津市委主管经济工作的书记经常过问这项工作,各级党委开始把它列入议事日程,做到“思想上有位置,组织上有班子,工作上有部署”。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市、局、公司、工厂层层动手,上下一起抓。市一级的工交干校,工、交各局的党校或干校都把教授管理知识作为主要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各区、县、局直接举办的二百六十四期学习班中,有一百三十九期是学习管理知识的。工厂、公司举办学习班的次数就更多了。天津市交通局上半年举办了计划管理、运务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七个专业学习班,有二百一十七个副厂长以上的干部参加了学习。这个局的第二运输公司,过去只管理马车和机动三轮车,现在用汽车运输,技术管理很不适应。这个公司的领导干部参加了“技术管理”学习班以后,提出了加强技术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运输效率。


第2版()
专栏:

农业部举办农业干部培训班和农产品成本核算试点训练班
本报讯 农业部从今年起分别在全国举办七个农业干部培训班。北京农业大学班于十月十五日在北京开学。这期学习班的学员绝大部分来自农业生产第一线,包括一些省、市、地、县农业领导干部及农业部机关部分干部共九十多人。学习期限四个月,将有计划地学习党的政策,农业经济、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十一门课程,还将举行一些专题讲座。
本报讯 农业部在河南省巩县举办经营管理干部和试点大队会计参加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试点训练班,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农学院、湖北财经学院的老师讲课、辅导。中国农业银行也派有关同志协助。通过学习,学员提高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水平。他们表示回去后,立即着手试点,一定要把农产品核算搞出成绩来。


第2版()
专栏:

广东省轮训农业经营管理干部
本报讯 今年六月底,广东省正式成立农业经营管理干部学校。轮流培训县农村工作部长、副部长以上的经营管理干部。每期学习时间一个月左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三中全会的文件和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概况;第二阶段学习经营管理业务,如计划管理、劳动管理、收益分配等。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互教互学的办法。除有专职教员讲课外,有些课目还请省农委的领导、政治学院的教员讲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员普遍反映提高了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增加了业务知识。目前,第一期学员已经毕业,第二期一百多位学员正在学校里认真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