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天津碱厂调整、加强领导班子
选拔专家内行当领导
大胆选拔具有各种专长的人,担任科研机构、学校、医院、工商企业等各个方面的领导职务,并保证他们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天津碱厂的做法,可供参考。
编者
(一)
天津碱厂是一个有八千多职工的大厂。今年三月,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加强,由懂技术、懂生产,熟悉业务和管理的专家、内行组成。现在的八名领导成员中,厂党委书记赵奎生是由“外行”变成“内行”的老干部,长期担任过化工厂的主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厂长等职。厂长兼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刘曾坤和分管生产、基建的三位副厂长,是“科班”出身的专家,是大学毕业后到化工厂,政治上进步,工作成绩显著而先后入党的工程师。党委副书记杨万荣和两名分管生产、生活的副厂长,是由操作工人、小组长和车间、科室干部逐级提拔上来的。他们熟悉化工生产,又同群众有密切联系,善于结合生产做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加强技术领导工作,这个厂还提拔了三名副总工程师:一名是化工专家,兼任技术科长;一名是机械专家,兼任设计科长;一名是土建专家,负责基本建设工作。全厂各主要车间、科室也都选拔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领导工作,而且有职有权。
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后,注意克服那种党委包揽一切的状况,使厂长真正有职有权。厂长不仅对企业的生产、技术、行政业务和职工生活福利实行全面领导和指挥,而且在关键时刻对重要的生产技术问题可以及时作出决断。各个副厂长在厂长领导下分管各方面的工作,并对厂长负责。厂党委一周开一次常委会议,厂长把生产技术和管理上的重大问题提交常委讨论,一经确定,就由厂长负责实施。党委书记对厂长的工作,一是支持,二是发动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委和厂长布置的工作得到落实。这样做的结果,增强了厂长的责任心,加强了生产技术工作的领导,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那种生产技术问题都由党委讨论,多头领导,效率低,很多事情无人负责,互相扯皮的状况已经改变。(二)
在调整以前,这个厂的领导班子是什么状况呢?党委书记(兼厂长)和两名副书记(都兼副厂长)是从上级领导机关调来的做党务和行政工作的干部。有三名副厂长是文化大革命中结合进领导班子的一般干部和群众,其中有的人参预迫害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制造冤、错、假案,犯有严重错误;一名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不懂生产技术,瞎指挥;这几个人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流毒影响很深,派性严重,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排斥革命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所以,尽管领导班子中有三名工程师兼副厂长,也是有职无权,发挥不了作用。
今年年初,化工部和中共天津市委派人来总结组织建设的经验教训,整顿领导班子。他们从这个厂存在的问题中看到,领导班子中有几个人争权夺利,闹派性,全厂就不得安宁;领导干部不懂生产,瞎指挥,企业管理肯定混乱;要使企业管理适应四化的要求,必须选拔拥护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党性强的专家、内行进领导班子。他们根据群众意见和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选拔干部的四条具体标准:(一)在实现四化和增产节约中有贡献的;(二)搞党性、不搞派性,作风正派的;(三)懂生产、懂技术、懂管理,勤学苦练的专家、内行;(四)身体好,干劲大,能胜任工作的。
根据这些条件和标准,上级党委在群众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调整、加强了天津碱厂的领导班子。原党委书记和两位副书记,根据工作需要,分别调到别的党、政领导部门工作。参预制造冤、错、假案,犯了严重错误的一名副厂长停职检查,其余两名副厂长,分别免职和调离本厂。与此同时,由化工部调来一位多年领导化工企业的老干部任党委书记;根据新建联碱工程需要,从外单位调来一位懂化学生产的工程师任副厂长。其他领导成员,都从本厂的专家和工人出身的干部中选拔。在酝酿厂长的人选时,很多同志积极支持具有管理化工企业丰富经验的文化大革命前的老厂长、工程师杨建献继续主持全面工作,但他感到自己年迈力衰,力不从心,从加强企业现代化建设着想,他推荐精力充沛、又有组织才能的原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刘曾坤任厂长。刘曾坤很谦虚,主动推荐对全厂人事、生产情况都熟悉,又有魄力的工人出身的原厂党委副书记杨万荣当厂长。杨万荣却说自己虽然对这个厂比较熟悉,但多年脱产搞群众工作,又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愿意为刘曾坤当助手。新的领导班子的成员互相支持,又懂业务、懂技术,全厂出现了同心同德搞四化的新局面。
(三)
天津碱厂选拔专家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是有干扰,有斗争的。这种干扰,主要来自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
有的人说,过去批判过的“专家治厂”那一套又“复辟”了。他们坚决排除这种干扰。究竟让什么人治厂好?这个厂是有经验教训的。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厂的厂长和主管生产的副厂长都是工程师,他们按化工生产的规律指挥生产,使这个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老厂生产发展,品种增加,质量提高,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可是前些年,这些专家被当作“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受到批斗,先后下放,而让一些不懂化工生产,不尊重专家意见,搞瞎指挥的人领导生产,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设备失修,造成严重事故;“质量检验科”被撤掉,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无人负责;全厂到处乱堆着原料、材料,外边来参观的人说是“废品公司”。工人们说:实践证明,就是要造就自己的专家,选拔他们来治厂。
有些人对专家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心服口服,但对一些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问题不放心,认为这些人当“配角”可以,当“主角”不行。针对这种思想,他们强调必须正确对待工程技术人员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问题。这个厂的很多专家受党的教育已经几十年,经受了严重的考验。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很多人虽然遭到残酷迫害,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心仍不动摇,粉碎“四人帮”以后,他们精神振奋,作出了新的贡献。他们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依靠力量,不能因为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问题影响对他们的使用,而应当重在表现,放手使用。可以当“主角”的,要大胆让他当“主角”,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非党专家,凡是符合党员条件的,要积极吸收他们参加党组织。最近,这个厂已发展了四名工程师、技术员入党。
× × × ×
这个厂调整、加强领导班子半年多来,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是发展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领导班子一个心眼搞四化,群众说这些领导成员“是实干的”,大伙也拧成了一股劲。
二是科研和技术工作加强了。这个厂有三百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力量比较雄厚。他们经常召开技术讨论会,研究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半年多来已实现技术革新八十多项。
三是改进了管理。厂容和环境卫生有很大改变,设备管理和其它制度逐步健全起来,设备完好率提高了。
四是增产节约取得显著效果。全面超额完成了八项经济技术指标,纯碱、再制盐、碳酸镁等六种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主要产品“红三角”牌纯碱在化工部评审会议上被评为全国第一,在国家经委召开的“质量月”大会上荣获金牌奖状。
工人群众说:“这才象搞现代化的领导班子!”
本报记者 范银怀(附图片)
辽宁锦西化工机械厂党委书记兼厂长郝振贵,解放初从部队转业到工业战线以来,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从外行变成化工机械行业专家。
新华社记者 张小龙摄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内蒙古科学家的呼声
在最近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会议上,许多科学家、教授和工程师呼吁各级领导同志要真正重视科学家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人员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他们提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一)希望各级党委领导同志都能交几个科学家朋友,经常倾听他们对如何安排好内蒙古大好河山的意见,这是大有好处的。科学家们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去年制定的“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是经过了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才认识到的,它符合内蒙古的自然规律。但是如何因地制宜地贯彻这个方针,什么地方宜农,什么地方宜牧,什么地方宜林,问题并不那么简单。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党委让他们进行考察,拿出科学的规划来,他们非常乐于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厅局、地市和旗县这几层干部中,相当多的人不懂现代科学技术,不懂现代化经济管理,也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这种状况很不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有些科学家对此感触很深。他们说,现在我们做工作遇到重重阻力,领导不点头,什么技术都推广不了。生产搞不上去,而领导生产的人却照样升官,这怎么行?!科学家们说,我国农业每年约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受灾面积,而日本只有百分之二。为什么我们未能比较快地减少受灾面积?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有实权的领导干部不懂科学,而许多懂科学的人却没有权。
科学家建议,各级行政领导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要对他们进行考核,对那些不懂又不学,实在不称职的,要坚决调换工作,选拔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懂科学技术又热心科学技术的人,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里去,使他们有职有权。各级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应该是“管理工程师”。
(三)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一位有三十年党龄的遗传学副教授,曾在国外留学,得过副博士学位。文化大革命中被怀疑有“特嫌”,受审查,到现在仍没有做正式结论。但是这位同志不计较个人恩怨,为了研究玉米遗传,经常到他自己的试验田里观察玉米生长情况,在一间狭小阴暗的书房里埋头做研究工作。他表示可以多带些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人才。但是,他的工作和建议,没有被重视,也很少有人过问他的事。
(四)充分发挥各种专门学会的积极性,为科学家创造研究的条件。目前,内蒙古恢复组建了许多学会,集中了各方面的专家,但是,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科学家们介绍说,国外学会的理事长是有权的,如某公司要搞一项建筑工程,不经建筑学会理事长审查,当局官员是不敢签字的。我们能不能把各学会的理事长组织起来,在科学技术方面给自治区党委作个参谋,在可能的情况下,再给他们一些决定科技问题的权力呢?
本报记者 卜昭文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要允许专业人员合理流动
上海交通大学最近决定,允许教师按照自己的志愿与业务基础,申请校内调动或跨教研室、跨系兼任教学、科研工作;允许接受单位有同意或不同意的权利。系内调动要经系领导批准,跨系调动要经学校及有关系领导批准。这种做法为专业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受到校内外教师和科技人员的欢迎。
允许专业人员合理流动,有几个好处:
第一,有利于开拓、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允许专业人员流动,能使一部分同志去研究边缘学科。在国外,这种情况不乏其例。有一位美籍华裔学者,原来是研究流体力学的,在工学院当教授。后来,他发现生物运动中有很多力学现象,很值得研究。于是他从工学院转到医学院,一边学习,一边研究,终于创立了生物力学这一前景广阔的新兴边缘学科。我国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发展比较缓慢,除了基础薄弱,设备短缺以外,专业人员难以合理流动也是一个原因。
第二,有利于人尽其才,用长避短。每个人的学识都各有长短,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最近我们听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在大学造船专业学习时,在船模试验技术上显示出了一定的才能,但大学毕业以后却长期从事一般物理课的教学工作,未能用其所长。前些时候,有关部门调他从事船模试验技术工作,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做出了成绩,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第三,有利于开阔视野,增进学识。国外很多学者,在一个学校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一般都要出去讲学或工作。在培养研究生方面也是如此。即使是最优秀的研究生,毕业以后也先让他到其他高等学校去工作,若干年后再回本校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取各家各派之长,进行充实提高,使基础更加扎实,思路更加开阔。在我们国家里,专业人员很少交流。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相当一部分留在本校任教,容易因循守旧,不利于提高水平。
目前在专业人员的流动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上海一些理工科院校在实行理工结合的过程中,碰到一个问题:理科大学理科教师多,缺乏工科教师;工科大学工科教师较多,缺少理科教师。本来,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校际交换教师就行了,但往往行不通。于是,各校只好动员一部分教师改行。这类事情之所以难办,除了人事编制限制等客观原因外,还有思想上的阻力。有些单位的领导同志,眼睛只盯着本单位、本部门这块小天地,不把专业人才视为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因此,尽管人多事少,也不肯调出一个。结果大家挤在一起“窝工”,造成人才的浪费。
根据当前的条件,各省、市之间的专业人才还不可能普遍实行交流,但在省、市内,在大学与大学之间,大学与工厂、科研单位之间,订立合同,定期交换专业人员,编制、供给关系不变,是可行的。
当然,我们提倡专业人才合理流动,不是可以不顾国家计划,而是指把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兴趣、专长结合起来,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陈培余 张贻复


第3版()
专栏:

重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
武汉大学为一批老教授配备工作班子,既出人才又出成果
本报讯 武汉大学为一批老教授配备工作班子或助手,充分发挥了这些老教授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提高了一班人的业务水平。
历史系唐长孺教授主持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由教学、科研和教辅人员组成,共十一人,其中有讲师五人,教师三人,日文翻译一人,资料员一人;三名是老将,八名是中年。研究室除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外,还培养研究生,担负大学普通班魏晋南北朝段历史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规划了长远和近期的奋斗目标,任务明确,分工具体,并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完成九项科研任务。
唐教授作为这个研究室学术上的带头人,特别注意在科研实践中提高一班人的水平。在接受教育部交给的编著魏晋南北朝史的任务以后,唐教授把这项工作作为全研究室的任务,组织班子里五名研究人员,分为五个专题进行研究。他除对每个专题具体指导外,还拟定了工作制度:全研究室每两周讨论一次,由研究人员轮流报告每个专题的研究情况,从组织措施上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展。在指导编写魏晋南北朝史专著的同时,唐教授还组织班子里另外四个研究人员,参加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工作。通过这些研究活动,全室成员的业务水平都有提高。
由吴纪先教授主持的北美经济研究室共十二人,计九位研究人员,两名资料员,一个行政干事,老中青都有。在吴纪先教授的指导下,这个班子从一九七二年恢复以来,已编写了三本书,撰写了三十九篇较有分量的文章和资料,共一百二十多万字,其中今年完成的项目有十个,约二十三万字。吴教授还参加了一个研究生指导小组的工作,认真为世界经济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专业课。
吴教授治学严谨,埋头苦干。他一方面认真完成自己的专著,另一方面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中青年同志,提高一班人的水平。他根据各个研究人员的特点、兴趣,采取集思广益的办法,妥善地商定研究题目。在大家从事研究写作的过程中,他总是热情、细致地进行个别指导,受到同志们的尊敬。


第3版()
专栏:

“龟龄集”是怎样获得国家质量奖的
山西中药厂厂长 杨巨奎
我们山西中药厂生产的中药传统产品“龟龄集”,由于疗效卓越,声誉很高,畅销全国,并远销二十一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国家质量奖。这是全厂职工和科技人员勇攀高峰,坚持传统工艺,大搞科学研究的结果。
“龟龄集”是我国最早的复方升炼剂,是古代医药科学家们精心研制的健脑强身药。它处方严谨,用料珍奇,炮制独特,工艺精湛,具有补脑、滋肾、增进食欲、调整神经、消除心肌疲劳、促进新陈代谢等功能。“龟龄集”的制作工艺,有九十九道工序,要经过十七昼夜不同温度的炉鼎升炼,达到色、香、味独具一格,久存不变质。为了继承、发展和提高这一传统珍品的质量,我们对传统工艺进行了审定,编写了数万字的工艺史料。对每道工序订了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执行专职质量检验和群众性的监督制度。原料炮制精益求精,配方比例一丝不苟,严密复核。对炮制和升炼工实行终身职业制,以不断提高工人的药物知识和操作技术。
我们在太原工学院、山西仪表厂的帮助下,近几年来采用了数控复核恒温电升炼的新工艺,改变了过去人工测温、木炭火源的手工工艺,大大提高了升炼质量,使“龟龄集”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质量标准。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要使传统的“龟龄集”盛名不衰,向前发展,还必须大搞科学研究。我们邀请老中医谈疗效,从服用“龟龄集”的大量人民来信中搜集反映,并逐一加以研究,使“龟龄集”的生产更加符合群众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们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山西医学院、山西中医研究所等单位的配合与支持下,展开了“龟龄集”的药理研究,获得了大量科学数据,证明“龟龄集”还具有增强肌体体液免疫、抗疲劳、御寒、抗衰老、强心、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识别力、记忆力和延长寿命等作用。
我厂生产的“龟龄集”得到了国家的奖励,对我们鼓舞很大。我们要继续搞好科研,为人民的健康作出新贡献。


第3版()
专栏:来信

要求解决南京电机二厂的污染问题
南京电机二厂的喷漆车间离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办公楼和南京大学宿舍仅数米,大股很浓的香蕉水、苯、硝基苯的气味不断袭来,使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头痛、眩晕、喉咙痛、腹痛。经检查,不少人白血球减少,有的神经系统受到了损害。尤其在高温季节,东南风一吹,毒气弥漫,受害者痛苦不堪。
这个厂热处理车间距南京大学另一宿舍仅四米远,七个排风扇每天排出的污浊气体直冲这些住室。十几台几十吨力的冲床从早上七点半开到晚上十二点,冲一下就象一次小地震,连床都抖动。
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我们要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现在又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我们要求省、市环境保护局、防疫站、城市规划局积极调查处理,迅速解决南京电机二厂的噪音和空气污染问题。
南京大学、江苏建筑科学研究所职工二百零四人


第3版()
专栏:来信

建工出版社应解决污染问题
去年冬天,国家建委所属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北京南礼士路北口南营房建筑了四层楼的出版社印刷厂。这里是人口稠密区,机器一转,噪声很大。这座大楼和北面的居民楼只隔一条五米宽的小胡同,和南面的居民楼紧挨着,烟囱只比居民楼高一点,大量含有铅毒的气体排放出来,污染了周围环境。炎热的夏天,大家都不敢开窗户。短短的几个月,已经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今年八月,我们几十户居民联名写信呼吁国家建委等单位采取措施,消除环境污染,但至今没有动静。
我们认为,在居民稠密的地区不应建设这样的工厂。如果非要在这里建厂不可,应该首先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北京阜外大街城市设计院
宿舍六十户居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