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受群众欢迎的包队干部——张仝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县、社干部还要不要蹲点包队?有的认为,干部下乡弊多利少,不派为好;有的则说,干部下乡仍有必要,不能简单否定。山西省临猗县七级公社农科站站长张仝,包队四年来,深受群众欢迎,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很好回答。
一九七五年春,张仝来到七级大队第六生产队包队。这里的粮棉产量很低。他想,要高产就必须引导农民搞好科学种田。但是,对于搞科学种田,群众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开始,有两件事让他碰了钉子。一件事是,他发现这里土壤严重缺磷,建议队里给土地普施磷肥。群众却说:那些石头面面下到地里顶啥用,还不是白撂钱。第二件事是,他看到这个队种的玉米都是多代的农家种子,提出引进杂交优种,又有许多人反对说:种庄稼没巧,只要水多肥饱,种啥种子还不是一样!群众思想不通怎么办?他和队长商量,挑了一块最赖的地做试验田。每亩施进了一百斤氮磷混合肥料,然后种上引进的武单早杂交玉米品种。秋收后,亩产达七百七十斤,比其它田里的玉米亩产几乎高出一倍。群众终于信服了。
张仝在包队中,坚持对群众负责,敢于抵制各种违背客观规律、损害群众利益的瞎指挥。这里每年秋季给社员分玉米都是分玉米棒子。上级要求出籽率按百分之六十计算,实际上由于玉米成熟有迟有早,因而出籽率最高的达百分之六十,最低的只有百分之四十九。如果照规定办,不仅社员吃亏,而且产量不落实。于是每当给社员分玉米时,张仝都提出认真晾晒,按照实际结果计算,保证社员分到应得的口粮。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是包队干部,又不分这里半斤粮,何必那样认真。他却严肃地回答:我们共产党人,办事的准绳就是对党对群众负责。
一九七七年冬,正值“三九”,公社忽然下令要给麦田追施化肥,群众意见很大。张仝也认为,冬浇已过,大地封冻,肥料只能施在表层,起不到增产效果。虽然公社多次强调,张仝所在六队一亩麦田也没追。公社领导便在一次会上提出批评。会后,有人对他说:你多少追上几亩,不然要吃家伙!张仝坚定地说:我宁愿挨批评,受处分,也不去干劳民伤财违背客观规律的事!结果,这个队的小麦第二年获得了丰收。
张仝包队四年来,和六队的干部、群众同心协力,使这个队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多,社员生活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说:我们多么需要他这样懂政策,讲科学,会生产,能给群众带来经济实惠的包队干部啊!
本报通讯员 昝志信 王玉民


第2版()
专栏:

李敬亭不徇私情
一天,山东省益都县郑母公社山前刘大队党支部书记李敬亭的四叔刚买来的两头猪崽跑到地里糟踏集体的庄稼,被社员逮住了。按队里的规章制度是要赔偿损失的,可是有人说:制度也要灵活点嘛,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呢!也有人说:刚买来的猪崽不恋圈,他家又是头一回跑出猪来,下不为例,这回算了吧!有个队干部悄悄地把猪崽儿送回李敬亭的四叔家。
李敬亭开会回来知道这件事后,立即找队里的干部们问明了原由,说:在一个人身上留了情面,就在千百人身上失去了说服力,以后怎么领着群众同心同德奔四化呢?再说,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规定支部书记的叔就例外啊!他坚持按原则办事,领着干部和他四叔到地里查明损失,当场罚款十元。干部和社员称赞说:按章办事顺民意,不徇私情称人心!
郑母公社 程兴元


第2版()
专栏:

草尾公社党委不用原则作交易
湖南省沅江县草尾公社党委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那些用原则作交易的行为,敢于坚决抵制。去年,公社企业需要几吨钢材,采购员了解到外地一个工厂有货。但是,厂里主管业务的人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把他乡下的一个女儿先安排在社办企业里,等有了机会还要负责推荐到国营工厂去。如果答应这个条件,就给钢材,否则,生意就谈不成。公社党委认为:这个条件是违反招工规定的歪门邪道,决不能用出卖原则来换取所需要的物资,于是立即给这个工厂复了信,并且对这种不正之风提出了严肃批评。
公社党委所以能这样坚决抵制用原则作交易的不良倾向,主要是党委本身能不断整顿自己的思想,按党的原则办事。今年四月,区造纸厂要从草尾公社招收一批学徒。当时,区委个别人向公社党委打招呼,指定了一名招收对象。经过调查,这个人不符合招收条件。多数同志不同意招,但有的同志动摇,说:这是领导打了招呼的,现在领导有求我们,求不应;将来我们有求领导,怎么办?要知道,现在放点春风,今后必有夏雨。公社党委抓住这种思想,展开讨论。大家认为:这是革命工作,不是商店里的交易。如果把革命工作搞成商品交易,今天我给你办一点事,明天你给我一点利,利多多办,利少少办,无利不办,这样,我们还象什么共产党人,不就变成一些谋私利的“奸商”了吗?最后党委决定:坚决按原则办事,符合条件的就招,不符合条件的不招,保证了招收学徒的质量。
湖南省沅江县通讯组 吴羡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