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仙游县保持三年政策稳定
蔗粮生产形势越来越好
新华社福州十月十六日电 本社通讯员陈金添、记者肖辉家报道:福建省甘蔗主要产区仙游县,三年来由于蔗糖生产政策稳定,调动了广大蔗农的积极性,促进了蔗糖持续大幅度增产。一九七八年,全县十二万多亩甘蔗,产糖九万三千吨,比一九七五年增长一点三倍,平均每亩产糖一千五百斤,成为全国产糖量最高的县之一。粮食生产也得到发展,去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一千二百五十二斤,单产和总产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仙游县蔗糖生产由多年徘徊到三年翻一番,经历了政策多变到政策稳定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县早在一九六六年全县糖产量就达到五万四千多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全县平均每人本来只有五分地,却要摘掉“缺粮县”的帽子,做到“蔗农不吃商品粮”,因而就一个劲地“以粮挤蔗”。同时,对蔗区实行的甘蔗奖售政策,也是一变再变。例如,起初规定以原定甘蔗种植面积为基数,每扩种一亩甘蔗奖售粮食一千斤,后来降到六百斤,最后连六百斤也兑现不了。社员口粮得不到保证,种蔗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蔗糖产量掉了下去。从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五年,这个县蔗糖产量徘徊不前,每年都在四万多吨。
一九七六年,福建省革委会开始对蔗区实行蔗粮、蔗肥挂钩和返销糖的政策,规定每出售一担原料蔗奖售化肥一斤半(去年增加到二斤半),返销糖一斤,超产部分每担原料蔗奖售原粮十二斤半。甘蔗生产多年徘徊的教训使仙游县委认识到:发展农业,最大的动力就是党的政策,而要保持政策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是领导机关和每一个领导者的重大责任。因此,当这项蔗糖生产政策公布以后,县委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采取了许多措施,顶住了各种压力,保证这项政策的落实和兑现。
一九七七年春天,上面拨给这个县的甘蔗奖售粮搭配了百分之八十的甘薯干,蔗区社员吃不惯,对奖售政策产生了怀疑,打算缩减甘蔗面积,改种水稻。县委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深入蔗区做社员的思想工作;同时让城镇居民和机关干部也搭配一部分甘薯干,又设法从外地调进一些大米,蔗区奖售搭配的甘薯干减少到百分之二十,打消了群众怕政策变化的顾虑,保证了这一年甘蔗种植面积的落实。去年,仙游县甘蔗大丰收,原料蔗比前年增产三成多,总产达到七十六万吨。因糖厂压榨能力一时没有跟上,蔗糖生产受到了一些损失。今年,仙游县的四个糖厂正在改造和扩建,可是,上级有关部门仍以“压榨能力跟不上”为理由,下达文件限制这个县发展甘蔗,规定原料蔗产量不能超过七十九万吨,超过的不奖售化肥和粮食。县委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党的政策,不利于调动蔗农的积极性。他们对这个文件不向下面传达贯彻,同时向上面据理力争。最后,按国家计划落实了甘蔗种植面积,又一次维护了党的政策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由于政策稳定,大大调动了广大蔗农的积极性,三年来,全县的甘蔗种植面积始终按国家计划保持十二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社员的自留地上,也都种上了甘蔗。三年来,全县涌现出一大批蔗粮双高产的先进典型,有四个大队实现了亩产吨粮吨糖,十八个大队实现了平均亩产一吨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仙游县蔗粮生产形势越来越好,今年又将是一个全面丰收年。早稻平均亩产七百二十斤,比去年增加了一百一十二斤,甘蔗产量预计比去年将有新的增长。


第2版()
专栏:

以四化为己任的年轻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王秀琴和她的师傅韩涛
辽宁省旅大市瓦房店纺织厂的光荣榜上,并排挂着两个年轻人的照片,男的叫韩涛,女的叫王秀琴。
这师徒俩以四化为己任,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先后夺得辽宁省纺织战线万米无次布竞赛的冠军。他们都当选为劳动模范,被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破格晋级。
王秀琴这个在农村劳动过八年的姑娘,在粉碎“四人帮”后第一个春天进厂,是挡车工。她高高兴兴地去上班,不料想,师傅是个小伙子,叫韩涛,比她还小三岁。
开始,小王在韩涛负责的机台上,学习看十四台织布机。韩涛教她接头,换梭,检查布面,处理停台。她虚心好学,进步很快,不满三个月,就象师傅一样,独立看五十六台,达到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不久,织布车间开展了万米无次布竞赛。当时有人议论:“创万米,老师傅都难做到,何况小徒工。”王秀琴没管这些,抱着为四化多做贡献的决心,同师傅一起投入竞赛。可是,一台织布机一个工作班只能织三十五米左右,要连续织一万米不出一点次布,也真不容易。头半个月,小王接连碰了壁。韩涛在车间里首创万米无次布纪录,但第二天、第三天也出了次布。
他认真分析,发现几起穿错、断经造成的次布,是在交接班时检查不严,小疵点钻了空子变成连续疵点,以致没法修理,打成次布。于是,韩涛把提前十五分钟上班,改为提前三十分钟上班,以便做好班前准备工作。小王从师傅那里取了“经”,每天也提前三十分钟上班,对五十六台布机逐台检查,发现穿错、断经等疵点,在接班前全部处理好。为了不离机台,减少出次布的机会,她尽量少吃咸的,少喝稀的,避免工间喝水,上厕所。一上班,就集中精力织好布。凭着这股劲头,王秀琴入厂不过四个月,在徒工中第一个实现了万米无次布。
韩涛看小王追上来,劲头也更大了。在他差一天就可以实现五万米无次布的节骨眼上,神经性高血压发作了,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领导上和同志们要送他进医院,他坚决不肯。吃了点药,继续干下去,终于实现了五万米无次布。前年八月初,韩涛闯过十万米无次布大关,成了全省纺织工业的排头兵。
在车间庆功会上,韩涛提出挑战。会后,车间团总支召开座谈会,王秀琴出来应了战。从此,师徒俩比学赶帮更认真了。一九七八年一月,王秀琴和韩涛同时飞过二十万米无次布的难关。二月,韩涛到省里开会去了,小王开始超越韩涛。韩涛因为开会太多耽误了时间,加上生了几次病,开始落在徒弟后头。他没有强调客观原因,而是仔细分析小王的操作特点,虚心学习她的长处。小王也希望师傅能赶上来。两个人负责的织布机,紧挨在一起。每当小王巡回检查到二人交界的机台时,她总是先看左边师傅负责的机台,一旦发现有乱线等可能造成次布的现象,当即处理。韩涛在巡回当中也这样做。
去年九月,王秀琴创造了四十万米无次布的纪录。她出席了辽宁省工交战线质量月表彰大会,被评为优质高产标兵,由二级工破格晋升为四级工。今年初,她和韩涛一起,被共青团旅大市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
在荣誉面前,他们没有自满,决心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到八月底,王秀琴达到七十四万米无次布。韩涛在追赶,全厂在追赶,竞赛越来越红火。
最近,王秀琴出席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命名表彰大会,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的光荣称号。国庆前夕,她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国务院隆重嘉奖。同志们向她祝贺,她谦逊地说:新长征刚刚开始,我才迈出第一步。我要用“千里巡回不松一步,万丈布面不漏一疵”的精神,为人民多织布,织好布!
本报通讯员 王安海
本报记者 邢犁夫


第2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来信

城市住宅建设要少占耕地
记者在天津采访,看到郊区菜地和稻田里建起一幢幢新楼,而市内许多街道狭窄、房屋简陋的旧城区,多年来面貌依旧。这就使我们不由得联想到一个问题:在城市住宅建设中,为什么不能少占农田,多搞些旧区改造呢?
解放前,天津市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城市,城市建设杂乱无章,房屋严重失修。全市现有房屋中,四十年前盖的约占半数。解放后,全市新建了大批住房,但在人口密集的和平区、南开区、红桥区、河东区等,都还有成片的旧区没有得到改造。这些旧区房屋大都建在低洼处,室内潮湿阴暗,墙壁碱蚀开裂。还有大约二十四万平米的房屋,室内比院子低,院子比胡同低,胡同比马路低,每到雨季院内就几乎成了蓄水池。这些房屋,大部分已经无法维修,急需拆掉重建。
在天津市郊区,我们又看到了另一种情况:昔日的菜园和稻田里矗立起了一排排的宿舍楼。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去年建设住宅共征地一千四百亩。今年以来,由于开辟新住宅区,又征用了二十三个生产大队的一万四千多亩土地。使六个生产大队因无地可耕被取消了建制,四万多农业人口因此转入城市。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势必造成城市郊区耕地越来越少,市区规模越来越扩大,给国家在供应问题等方面增加负担。
天津市有关部门的同志对记者说,城市建设结合旧区改造来进行,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行的。这样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节省投资。结合着改造旧区建新房可以利用原有市政公用设施,一般不需要搞大量的填坑垫地等土方工程。据统计,在旧区拆建与开辟新区相比,每平方米可节约垫土费十八元,上下水道和道路铺设费十三元,而征用新地建住宅,每平方米要多投资五十元左右,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全市新建住宅区仅征地费就支付了一千六百八十一万元。
二,群众欢迎。城市居民一般都希望在原地住进新房,这样在生活和工作上都便利,而不愿迁到较为偏远的郊区住宅去住。
三,在旧区进行改造,有利于实现城市的总体规划。
由此可见,搞好城市旧区改造,确实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夏林 史博


第2版()
专栏:

农机部召开座谈会总结经验研究措施
集中力量生产和推广小麦收获机械
新华社济南十月十六日电 最近,农机部在济南召开了全国小麦收获机械座谈会,会议提出,在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期间,集中力量抓好小麦收获机械的生产和推广,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我国每年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我国小麦机械收获水平相当低,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而且现有的收获机械,还存在着质量差、效率低、型号杂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小麦收割季节,正值“三夏”大忙,农活集中,劳力紧张,往往因为收获不及时,使小麦增产不增收,或者因为顾了收,顾不了种和管,早秋作物管理粗糙,晚秋作物达不到适时播种,时常出现夏增秋减的情况。因此,加速实现小麦收获机械化,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大问题。
会议围绕小麦收获机械的生产、推广、使用等问题,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研究了提高收获机械质量、加速收获机械化的措施。会议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除继续搞好联合收割机的生产外,要重点搞好小型简易收割机的生产和推广,配备脱粒机和必要的烘干机,这是实现小麦收获机械化的中心环节。会议要求各地农机部门做好选型、定型工作,整理好产品图纸,逐步选择出那些质量优良的、适合本地特点的产品作为定型产品,要有经过严格审查、验证的图纸,进行大批量生产。


第2版()
专栏:

青田县严肃处理强行收购社员家禽事件
有关人员作了检查,并向社员赔礼道歉,补偿了损失
新华社杭州十月十六日电 最近,中共浙江省青田县委严肃处理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强行收购社员家禽事件。
有关人员已向当地公社、大队作了检查,并向饲养、出售家禽的社员赔礼道歉,按当地贸易市场价格补偿了社员损失。
今年七月十一日清晨,青田县祯埠公社祯埠大队的社员朱可章、朱锡琪、徐荣国,携带社队证明,将他们自养的九十三只鹅运往邻近城镇出售。县检查站负责人以长途贩销的罪名强行收购。朱可章哀求不成,就把此事向正在县里开会的祯埠公社党委书记汤后水作了汇报。汤后水证明朱可章等人的鹅实属自养,按政策应允许在市场销售。但是,检查站有关人员仍然坚持,非由国家收购不可。结果,被强行收购鹅八十只。
中共青田县委知道这件事后,委派了县财办主任和副主任,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干部重新学习党的三中全会公报和有关文件,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澄清了政策是非,对这件事作了严肃处理。


第2版()
专栏:

农机工业部门开展“质量信得过”活动
主要农机产品质量出现稳定提高的趋势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六日电 去年以来,我国农机工业部门开展“质量信得过”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农机产品质量出现稳定提高的趋势。最近,农机部重点考核的三十九个农机企业中,有三十四个企业的代表产品的质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常州拖拉机厂、无锡县拖拉机厂、沈阳小型拖拉机厂生产的十二马力手扶拖拉机;常州柴油机厂、无锡县柴油机厂生产的S一九五型柴油机;无锡动力机厂生产的二六一P型废气涡轮增压器;承德曲轴连杆厂生产的曲轴;黑龙江农机厂生产的重型五铧犁;西安农机厂生产的二十四行播种机等产品,已经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章。
农机产品质量差,是一个长期未得到解决的问题,用户反映很强烈。去年,我国农机工业系统开展了“质量信得过”活动,许多企业的领导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他们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产品质量,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效果。今年三月份,辽宁省农机公司组织了二十一个厂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共六十五人,编成六个服务队,分赴省内外二十九个县的一百七十个公社,开座谈会,听取用户意见,深受社员欢迎。在走访中,他们发现本公司所属厂生产的一种拖拉机的液压油泵密封圈质量不好,便研究改用了新型密封圈,提高了拖拉机液压装置的质量。湖北省随县插秧机厂生产的插秧机质量不好,产品严重“滞销”。今年,这个厂组织了一百二十多人参加的机插服务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一边为社队服务,一边听取社员群众对插秧机的意见,认真改进产品质量,受到社员的信任和好评,产品由滞销变为畅销。
狠抓产品质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今年一月至八月,全国农机工业的总产值完成了年计划的百分之六十九。十六种主要农机产品,有两种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预计,今年全国农机工业可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第2版()
专栏:

为了把“死信”变成“活信”
一九七一年,敬爱的周总理曾亲切地对一位邮递员说:你把“死信”变成“活信”,很不容易,这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多年来,广大邮电职工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千方百计地为用户投送了不少疑难信件,使许多“死信”变成“活信”。下面的几则小故事,是他们为有些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寻找亲人的事迹。
走街串巷找到侨胞的亲属
不久前,广西梧州市邮电局收到一封从日本寄来的信,信上写着:“梧州市大东下路初级小学对面27号黄官永收”。投递员认真查找,大东下路没有叫黄官永的。
怎么办?投递班为此开会作了研究。副班长方恒祥说:“从信封上看,寄信人可能是一个离别祖国多年的侨胞,希望找到自己的亲人。我们一定要设法找到收信人。”于是,他走遍了大东下路的大街小巷,访问老住户,了解到曾有两个姓黄的,已分别搬到学德路和广仁路。他马上又到这两个地方去询问,但都没有结果。
后来,方恒祥从公安局得知:平民路100号有个叫黄官永的,此人已于一九六二年去世。他连忙赶到那里,找到了黄官永的妻子路秀英,可是路秀英说她家没有亲属在日本。老方坐下来和她拉家常。路秀英说,她丈夫有个弟弟在抗战前外出读书,后来下落不明。正说着,路秀英的儿子黄可勤回来了。他拆开来信,读到了一连串熟悉的亲人名字,这时他兴奋地说:“真是我叔父的来信!”
茶摊巧遇收信人
今年二月,安徽宣城县邮电局业务检查员王华峰发现一封香港来信,因地址不详,无法投送,已被批注“退回原处”。
老王将这封信拿出来,决心根据信封上写的一点线索,凭着自己多年的投递经验,设法查访。
一次,老王来到南门岔路口,看见一位摆茶摊子的老大娘。他想,老大娘是这一带的老住户,也许了解一些情况,便走进去买了一碗茶,一边喝,一边和老大娘攀谈起来。凑巧得很,原来老大娘有个儿子,已经失散了三十多年,一直杳无音讯。老王立即拿出来信,向她打听收信人是谁。大娘一听不由得惊了,原来收信人正是她已去世的丈夫的名字。她连忙让老王打开信念给她听。听完信十分感激地对老王说:“来信的正是我的亲儿子,我做梦也没想到他会来信。”当天,她便请人给儿子写了回信。她儿子很快来信,表示争取尽快回国探望母亲,并向投递员一再表示感谢。
让失散三十年的亲人又联系上了
有一天,福建省建瓯县邮电局接到一封从美国寄来的信,信封上写着:“建瓯县中山路曹家锋收。”可是,在中山路查无此人。各段投递员四处打听,也无结果。
投递组长陈瑞麟心里很着急。他带着这封信,亲自跑遍了城关各个居委会,都没有收获。是将信退回去,还是继续查找?投递组的同志们一致认为,随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旅美侨胞来信寻找亲人是件好事情,不能把信退回去。于是,他们又分头走访了曹厝、林厝、郑厝等许多地方。
这一天,陈瑞麟来到仓长路,拜访了一位姓曹的住户。经他指点,又找到了一位姓曹的老人。这位老人说:“可到航运公司去查一查,那里有个姓曹的。”老陈马上赶到航运公司,果然找到了收信人。
原来,曹家锋现已改名为曹警非,已六十开外了。这封信是他的一位亲属寄来的。他收到这封来信时,紧紧握住陈瑞麟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邮递员,使我们中断联系三十年的亲人又联系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