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话剧为人民说了话
新华社记者述评
新华社北京十二月三十一日电 新华社记者韩舞燕评述我国话剧欣欣向荣的形势说:话剧为人民说了话,这是最近一个时期我国话剧最鲜明的特点。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话剧园地群英荟萃,百花竞艳。据不完全统计,到一九七八年年底止,新创作演出的大、中、小型剧目将近二百个。一大批优秀剧目已为观众所熟悉,如《枫叶红了的时候》、《曙光》、《秋收霹雳》、《杨开慧》、《报童》、《丹心谱》、《西安事变》、《东进!东进!》、《陈毅出山》、《于无声处》等。被“四人帮”诬蔑为毒草的《初升的太阳》、《豹子湾战斗》、《霓虹灯下的哨兵》、《针锋相对》,以及《蔡文姬》、《最后一幕》、《女店员》、《不准出生的人》等剧目,经过斗争风雨的洗炼,也重现舞台。许多剧目深受群众欢迎,很快就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反复上演,有的还被移植成各种地方戏曲。《于无声处》一剧,全国就有近百个剧团同时上演,盛况空前,影响极广。为什么一出戏能引起观众如此强烈的共鸣?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它道出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脉搏跳到一起了。
人民群众热爱自己的领袖,崇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渴望能在舞台上再现他们崇高的形象。这种愿望,由于对“四人帮”的憎恨和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怀念,而显得尤为强烈。话剧,首先是话剧,实现了人民群众的这一强烈愿望,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贺龙同志、陈毅同志等老一代革命家的艺术形象。这是我国文艺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有一些剧目,如《丹心谱》,周总理虽未出场,但全剧始终贯穿着对敬爱的周总理的强烈感情,使观众仿佛看到了周总理的身影,听到了周总理亲切的话语。这些话剧,深深地感染着观众,紧扣人们的心弦。台上,演员们在极其严肃认真地表演,台下,观众在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台上台下,感情交融,共鸣强烈。
人民群众痛恨“四人帮”,要求揭露他们,讨伐他们,无情地鞭挞他们。话剧工作者自觉地拿起艺术武器,同广大群众一起并肩战斗。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首先刺向
“四人帮”,把这一伙害人虫的丑态揭露得淋漓尽致。随着而来的更多剧目,从各个侧面越来越深刻地揭露“四人帮”,表达了亿万人民心中的愤怒,赞扬了人民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最近出现的《于无声处》,把这类题材的话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部话剧勇敢地冲破禁区,热情地歌颂了一九七六年天安门广场上爆发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喊出了人民的心声。它在艺术上也是成功的,剧中塑造的每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典型性,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为人民说话,就要了解人民,和人民群众共呼吸、同战斗。这个时期涌现的许多较好的剧目,就是作者自觉地深入生活,掌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情绪而创作出来的。在上海话剧会演中引起观众热烈反响的儿童剧《童心》的作者,曾深入到上海几所学校体验生活,并且到黑龙江、吉林等地同上海知识青年一起生活了两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老教师的形象,有强烈的感染力。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同志在剧院被迫解散,人员被迫下放的过程中,大量地接触了工人、农民,深切地感受到亿万群众的不满和反抗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鼓舞他们在粉碎“四人帮”后的很短时间内,便创作和演出了《市委书记》等话剧,参加了揭批“四人帮”的战斗。不少戏剧家认为,这个时期的话剧在塑造正面人物方面,在体现党的领导方面,更具体生动,更有血有肉,都有了新的突破。这和话剧工作者深入生活,亲身参加群众斗争是分不开的。它再一次说明,生活是文艺创作取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了解人民,表现人民,还有一个解放思想,敢于为人民说话的问题。这个时期我国话剧舞台的繁荣,就是话剧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创作和演出的结果。《于无声处》、《曙光》便是一些典型的例子。《曙光》的作者说得好:战斗的文学艺术,总是不怕提出和回答我们时代最尖锐的问题的。《曙光》这个话剧,就是在舞台上有力地清算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试图来回答今天人们正在思考的一些尖锐的问题。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也有个解放思想的过程。和开始的时候比,话剧作者和演员现在更放得开,更少拘泥《陈毅出山》成功地刻划了陈老总的性格,真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由于话剧工作者的努力,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一个一个被冲破。林彪、“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给人们心灵上造成的创伤敢写了,爱情题材敢写了,知识分子的典型敢写了,正在转变中的人物也敢写了。上海的话剧《彼岸》,还写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反霸斗争。在表现形式上,话剧工作者也在大胆创新,力求运用各种风格,更好地反映现实斗争生活。许多剧院都在努力恢复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使话剧舞台上,既有茉莉花的清秀,又有玫瑰花的娇艳,五彩缤纷,耀人眼目。一些青年作者和业余作者,思想更解放,他们创作的话剧给舞台吹来清新的空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目前,广大话剧工作者正在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心继续发扬话剧为人民说话的革命传统,参加新长征的战斗,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第4版()
专栏:

原国民党航空公司起义人员座谈《告台湾同胞书》
决心为祖国统一和同台湾通航作贡献
新华社北京一月三日电 原国民党“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人员、现为中国民航总局的干部,今天举行座谈会,热烈拥护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决心为台湾归回祖国,为尽快实现同台湾通航贡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是由中国民航总局举办的。会上发言的有十一位同志。
全国人大代表、民航总局科研所副所长华凤翔说: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说的是我们的心里话,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台湾和大陆的人民都是亲骨肉,台湾归回祖国是大势所趋。他希望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为台湾归回祖国作出贡献。华凤翔说,他在台湾还有不少老同学,老同事,希望他们能为祖国早日统一,为我国航空事业贡献自己的余年。
民航总局飞行检查员陈达礼说:我原是国民党“中国航空公司”的正驾驶,曾经常飞行于台北、台中、台南。每当我在空中看到台湾的秀丽山河,心里总想,饱受蹂躏的台湾岛啊!愿您今后和大陆永不分离。我愿为大陆和您的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我回到祖国,在将近三十年里,我驾驶飞机飞遍了祖国大陆各地,执行了各种飞行任务,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再到台湾去执行飞行任务,为台湾同胞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台湾归回祖国的大业,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我希望同在台湾工作的民航同事们,携起手来,为台湾归回祖国、为祖国民航事业发展壮大,作出贡献。
中国民航总局工程师袁祖龄和中国民航总局航行局资料员周炳在发言中说: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的地方,可是台湾的飞机不能到大陆来,大陆的飞机也不能到台湾去。几十年来,有多少离散在大陆和台湾两地的骨肉期望相见。我们民航只要几小时就可以把同胞们送到他们日夜想念的家乡,使分离的骨肉畅叙情怀。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的要和台湾通航,我们一千个赞成,希望台湾当局和台湾的民航界老同事们,为祖国统一拿出实际行动来。我们可以先从空中把台湾和祖国紧紧连在一起。
在座谈会上发言的还有“两航”起义人员林立仁、毛明初、徐克继、蔡东山、顾其行、汪省三以及原“中华航空公司”编译、现任中国民航总局科研处资料室副主任赵明哲,他们一致表示,决心与台湾航空界的老朋友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尽早建立祖国大陆和台湾间的航空线而作出努力。
“两航”是在敬爱的周总理的直接指挥下,在地下党的具体组织下,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九日在香港宣布起义的。五十五名飞行人员驾驶着十二架飞机,由“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和“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等同志带领,胜利地飞抵天津。其中的一架,带着“两航”宣布起义的通电,由香港直飞首都北京,向党中央和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周总理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沈图参加了座谈会,并讲了话 他说,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统一祖国的具体意见,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诚意。我们希望台湾当局也能出于诚意,认真研究这些具体意见,体谅人民的要求和心愿。我们民航随时准备为台湾同大陆通航提供条件。


第4版()
专栏:

应人大常委会邀请来我国访问
欧洲议会议长科隆博到达北京
姬鹏飞副委员长等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北京一月三日电 欧洲议会议长埃米利奥·科隆博今天晚上乘飞机到达北京,开始了他对我国为期六天的正式友好访问。这位议长是应人大常委会的邀请来我国访问的。他在这里将同我国领导人就国际形势和发展欧洲经济共同体同中国的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
前往机场迎接科隆博一行的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姬鹏飞、副秘书长武新宇,外交部部长助理宋之光等。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驻中国的外交使节也到机场迎接。


第4版()
专栏:

廖副委员长会见美国众议员比德尔一家
新华社北京一月三日电 廖承志副委员长今天上午会见美国众议员伯克利·比德尔和夫人及其家属。
廖副委员长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等问题同美国朋友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副总经理万复参加了会见。
比德尔先生一家是上月二十六日抵达我国的。(附图片)
图为会见时情形。 新华社记者
崔宝林 摄


第4版()
专栏:

葛琛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谷牧同志等参加了追悼会
新华社北京十二月三十一日电 交通部顾问葛琛同志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四岁。
葛琛同志追悼会昨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国务院、中共中央组织部、交通部、中共湖南省委和黔阳地委、中共张家口地委,以及吴德、黄克诚、王首道、季方、黄火青、周惠、段君毅、吕正操、马力等同志送了花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由交通部部长叶飞主持,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致悼词。
悼词说,葛琛同志于一九三三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七月加入共青团,一九三六年七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四十多年来,葛琛同志忠于党的事业,认真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平易近人,团结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深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逝世前不久,还深入港航运输第一线,调查研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葛琛同志生前友好以及有关部门群众代表,共六百多人。


第4版()
专栏:

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提高我国高校教学水平
教育部邀请外国教授专家来我国讲学
新华社北京一月三日电 去年,教育部共邀请了一百多名外国教授、专家来我国讲学。他们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墨西哥、新西兰、叙利亚、英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
邀请这些外国教授、专家前来讲学,主要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
这些外国教授、专家,有的是在我国外语师资训练班上讲授英、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语言学科的,有的是在报告会上讲授电子、电子计算机、物理学、化学、数学、心理学、电机等方面国外自然科学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情况的。许多外国教授、专家在讲学过程中,还同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师一起,讨论并回答了教学中的问题。他们授课时间大多是一个月到三个月左右。
来我国讲学的外国教授、专家,工作认真,热情友好,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和听课师生的称赞。一些高等院校师生反映,听外国教授、专家讲学,开阔了眼界,了解到了有关学科在国外的最新发展情况和前景,促进了我们更好地向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学习,也增进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同各国同行之间的友谊。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号召,教育部还准备从北欧、北美和日本等地邀请更多的科学技术和语言学科方面的教授、专家来我国讲学。目前,有关高等院校正在联系邀请的已有一百四十多人。


第4版()
专栏:

我国去年派遣一批人员出国留学
向二十八国派出了四百八十多人
新华社北京一月三日电 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加速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去年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向全世界二十八个国家派遣了四百八十多名留学人员。
这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还准备向更多的国家陆续大量派出留学人员。去年我国派出留学的二十八个国家是:比利时、孟加拉国、加拿大、丹麦、埃及、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意大利、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老挝、马耳他、墨西哥、新西兰、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斯里兰卡、苏丹、瑞士、叙利亚、英国、美国、南斯拉夫。
派出留学人员中有副研究员、讲师、工程师、主治大夫、高等院校肄业生、高中毕业生、国务院各部委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和在职翻译等。年龄从二十岁到四十五岁不等。他们当中有的是学习理工农医专业,有的是学习英、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语言专业,有的是学习经济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有的是到国外大学深造提高,有的是在国外有关学科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学习研究。留学时间是两年到三年。


第4版()
专栏:

江苏成立技术资料翻译复制公司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成立了技术资料翻译复制公司。半年多来,这个公司的二百多名工作人员,已经翻译技术资料六百多万字,复制了大量技术资料。
这个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翻译复制江苏省引进建设重点项目成套技术资料;负责这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技术资料的管理,包括资料的保存和积累,汇编资料索引,组织资料交流等。公司的翻译人员主要是抽调一些分散在各部门的外语干部,高等院校的外语毕业生,和吸收少数闲散在社会上的外语人员组成。这样,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了积极因素。


第4版()
专栏:

哈菲兹主席在京举行答谢宴会
新华社北京一月三日电 孟加拉国—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米尔扎·吴拉姆·哈菲兹今天晚上在这里举行答谢宴会。
应邀出席宴会的,有国务院一些部门和对外友协的负责人:李强、王子纲、林林、魏玉明、王常柏、王阑西、金照、杨家祥等。
孟加拉国驻中国大使莫明和夫人,由哈菲兹主席率领的孟中友协代表团团员,出席宴会作陪。
席间,中孟两国朋友畅叙友情,频频举杯祝愿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哈菲兹主席将于日内离京回国。孟中友协代表团团员将继续在我国参观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