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本报评论员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资金来源同建设需要之间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从根本上说来,解决的办法无非两个:一个是发展生产,一个是厉行节约。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节约行政、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非生产性开支,就是积累资金的一项重要措施。
有些人把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这项工作看成是小事,认为抓这项工作是“抓小不抓大”,是“多此一举”,这显然是错误的。建国初期的一九五○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六十五亿元。现在全国一年用于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开支,相当一九五○年国家财政收入的两倍!可见,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绝对不是什么小事。
另一种说法是,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是国家财政困难、市场供应不足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是权宜之计。这种理解当然也是不对的。做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工作,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约和积累资金,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而且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提倡良好的社会风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对于需要购买、应该购买的东西,要尽量给予保证,但对那些可买可不买和根本不应该买的东西,则要实行严格的控制。更不能不顾群众的需要,在市场抢购紧俏商品。现在有不少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带头,发动群众,清仓挖潜,修旧利废,在节约社会集团购买力上做出了成绩,这是值得称赞的,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我国人民目前的生活水平还很低,这就要求一切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和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以便腾出较多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即使将来社会产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仍然要勤俭节约。“民富公不奢”,我们就是要通过做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工作来提倡这样的社会风气。
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些年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一些人的头脑里淡薄了;铺张浪费、贪图享受,摆阔气、讲排场的不正之风在一些地区和部门相当严重。例如,有些单位违犯财经纪律,大搞楼堂馆所;有的违反财务制度,弄虚作假,大量购置高级消费品;有的地方和单位挪用公款请客送礼成风,一人被请,陪客几桌,群众称之为“罗汉请观音”。这些严重违犯财经纪律、破坏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制度的行为,在一些地区引起群众的愤慨。有些单位请客成风,工人群众说:“我们大干累得流汗,他们大吃吃得流汗。”象这样的领导,怎么能指望他们搞好生产,怎么能不予以党纪国法的制裁?!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干这些不得人心的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说什么勤俭节约是“小手小脚,小里小气”,他们要搞一点“社会主义气派”。什么“社会主义气派”?说穿了,就是毫无顾忌地挥霍人民的血汗!这同我们党的传统和作风毫无共同之处,是十足的社会主义“败家子”习气。我们绝对不能听任那些“败家子”去挥霍劳动人民用血汗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坚决打掉这种“败家子”习气,我们的建设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起来。
做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工作,一定要加强专业管理,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各级计划、财政、银行、商业、物资等有关部门都要在党委领导下,严格制度,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工作。既要不断地改进管理制度和简化手续,又要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和办法:凡是社会集团购买商品违反管理制度和规定的,财政、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报销,银行有权拒绝付款、转账,商业部门有权拒绝出售,财政部门有权没收乱购的商品。各单位都要向职工群众宣传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发动群众参加管理;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遵守财经纪律,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认真地把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工作做好。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北京市四季青公社干部、社员认为:
社队自产自销蔬菜可以试行
任小轩同志提出《改革城市蔬菜供应体制的几点建议》,我们多次到北京市四季青公社召开座谈会征询意见。大家认为任小轩同志的建议可以考虑试行,但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在试行中逐步解决。座谈会主要围绕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社队自产自销蔬菜有好处。
这些年,由于国家采取了对大城市蔬菜包产包销的办法,产销矛盾很大,而且越来越尖锐。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社队自产自销,一般可以采取包片定点的供应办法,这样就可以使种植计划建立在周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蔬菜的均衡上市创造了条件。社队直接销售蔬菜,商业利润归社队所有,使得菜农在生产、运输和销售中,必然力求节约,避免浪费。社队自产自销,减少了经营环节,市民可以吃到新鲜蔬菜。
(二)社队自产自销与国营蔬菜公司的关系。
大家认为,蔬菜改为社队自产自销后,并不等于国营蔬菜公司可以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了;相反,蔬菜的生产和销售还必须在国家的统筹安排和监督下进行,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地支持和协助社队把产、供、销组织好,使之形成“一条龙”,有成效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国营蔬菜公司今后的主要任务似应抓好以下几项:在不妨害社队自主权的原则下,协助他们安排种植和销售;实行价格监督;同外地和市郊社队挂钩,按市场需求调剂品种和数量上的余缺;可指定几个较大的蔬菜市场主要经营小宗的时鲜菜和各地名贵菜蔬,使首都的蔬菜供应尽量丰富多样;大力协助社队搞好科研工作,引进和推广国内外的良种和先进种植技术,促进社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三)关于社队自产自销后,蔬菜的价格问题。
农村社队实行自产自销以后,价格是否上涨?这在我国职工目前收入还不高的情况下,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般说,社队自产自销蔬菜,要在国家的价格监督下,做到有适当的利益可图,这是实现自产自销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农村社队自产自销蔬菜无利可图,国家应考虑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办法似可考虑有以下几点:降低蔬菜生产资料的价格,以降低蔬菜的生产成本;在保证市场菜价不变的情况下,是否考虑按实际情况,由国家给社队适当的补贴费用;如果不采取上述办法,也可以考虑允许社队提高蔬菜的出售价格,国营蔬菜公司可按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和质量,研究制订一个比较灵活的价格幅度,并严格实行价格监督。但实行这一办法,在目前职工工资偏低的情况下,国家似应发给职工菜金补贴。
(四)先搞试点,逐步推广。
参加座谈的同志们一致认为,对于北京、上海、天津这一类大城市推行上述办法,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四季青公社是北京蔬菜的主要产地,公社干部和社员表示愿意采取积极的态度,先搞试点,取得经验再全面推广;公社有关人员正在着手制定一个试行的方案。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来信

改革城市蔬菜供应体制的几点建议编辑同志:
蔬菜易于腐烂变质,集中保管和运输都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某些人责任心不强,加上经营管理上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每年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把蔬菜的产、供、销三个环节加以改善呢?我认为办法是有的,那就是要考虑把现行的蔬菜供应体制加以彻底的改革。具体建议如下:
一、大力发展蔬菜生产,这是保证供应的根本环节。必须贯彻按等论价,多劳多得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菜农生产的积极性。蔬菜生产多了,供应市场就好办了。
要鼓励社员充分利用自留地、庭院、房前、屋后的闲地种菜种豆,社员除自己吃用以外,剩余的部分允许拿到市场出售,其结果是既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又减轻了国家对蔬菜供应的负担。
二、由国家包下来供应城市蔬菜的办法,改为由人民公社集体经营和社员个体经营供应的办法。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公社生产的蔬菜,不要经过中间环节,而由社、队直接运到市场出售。产销之间有统一的领导和计划安排,经营好的要有物质奖励,经营不好的要受批评,甚至法律制裁。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证市场供应。
三、建立蔬菜销售市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指定地点建立蔬菜销售市场,公社集体生产的蔬菜和社员自己生产的蔬菜都可拿到市场出售。国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和质量,订出一个幅度比较灵活的价格,按质论价成交。当然还要建立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外国的好经验可以借鉴。据我个人看到的听到的,南斯拉夫蔬菜供应情况是好的。南斯拉夫没有采取由国营企业保证市场供应的办法,而主要靠农工联合企业和个体农民生产的菜拿到市场出售。从现象上看,这是分散的销售,实际上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正常交易活动。据了解,农工联合企业和个体农民的销售价格并不能为所欲为,他们的出售价格也不比国营企业的贵。当然,有时也会出现投机倒把活动,但只要加以管理,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商务处
任小轩


第2版()
专栏:来信

看看“穷过渡”给我们造成的灾难编辑同志:
去年春天,突然又刮来了“穷过渡”风。不顾客观条件,不经群众讨论,强制我们这里的生产队搞
“过渡”。这一“过渡”,带来了许多问题:
第一,富队不干了,穷队等“共产”。第三生产队在这里算是“富队”,实际上也是较穷的队,队上没有什么积累。只是因为社员心齐,劳动积极,前年的劳动日值比其他队高一些。第二生产队前年的劳动日值不到三队的一半。一宣布大队核算,二队有人说:“三队好好干,我们去‘共产’。”大队也收缴生产队的各种财产,准备统一管理。三队的许多社员看到这个局面,心劲没有了,干劲不大了。二队本来就是“老大难”队,因为搞“过渡”,更滋长了依赖思想。
第二,给较好的队加重征购任务,多劳不能多得。去年夏季预分口粮,三队比二队多不了多少,国家公购粮任务下来时,却要三队承担两万斤,占全大队的百分之四十,二队只承担九千斤。三队干部、社员对这种不合理的摊派极为不满。
第三,牲畜、农具大量损失,副业生产管理混乱。牲畜是生产队的半爿家当,大队核算,牲畜成了没娘的儿,争着使,拚命用,没人关心。三队听说要“过渡”,悄悄地把几头牲畜卖掉了。队上的大农具也损坏了不少。生产队的各项副业收归大队经营,结果,白灰窑烧石灰卖不出去,砖瓦窑没挣下钱。
第四,大队干部领导不力,生产队领导得过且过。长期以来,我们大队的干部有的假公济私,多吃多占,有的怕负责任,当“老好人”。搞大队核算以后,领导班子没整顿,大队干部说话不灵,生产队的干部又无权管。群众说这是个“扶不起来”的领导班子。
第五,生产受到严重损失,社员生活无法保障。由于生产队没有了自主权,副业又被收归大队,生产资金没着落。去年夏收,三队由于没钱买席囤,麦子碾好无处放,又遇几场雨,光是麦场上霉坏的麦子达二十五石。大队穷得连每月几百元的电费也交不起,电管部门不给送电,社员吃水、磨面都困难。
这就是“穷过渡”给生产队和社员带来的七灾八难。
后来,广播、报纸揭发强行“过渡”是林彪、“四人帮”搞的鬼名堂。然而,我们大队的干部却“鼓励”人们“维持现状”,说什么“已经过渡了,就要安心,扎下根地搞”。群众有意见,敢怒不敢言。这种搞法,在陕西关中一带相当普遍,危害很大。
我们建议:刹住这种“穷过渡”的不正之风!对已经搞过“穷过渡”的地方,赶快落实党的政策,凡条件不具备、群众不愿意过渡的地方,一律按照“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实行生产队核算,并给生产队应有的自主权。坚决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纠正强迫命令、“一平二调”等错误做法。陕西省富平县老庙公社东刘大队
刘兴杰


第2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张小泉”恢复名誉了
剪刀是家家户户离不了的一种日用品。如果有谁去杭州出差或探亲,街坊亲友往往会托他代买几把远近驰名的张小泉剪刀。但是,在“四害”横行的前几年,这种为人们所喜爱的用品几乎绝迹。如今,张小泉剪刀又以它那精美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了。
三百多年前,手艺高超的张小泉来到杭州大井巷打剪刀。他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制作的剪刀锋利耐用,精巧美观,受到人们的赞赏。在一九一○年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张小泉剪刀获得银牌奖;在一九一九年的巴拿马赛会和一九一三年的国货展览会上,也分别获了奖,从此,张小泉剪刀驰名于国内外。
一九五六年,毛主席曾指出:“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这以后,杭州市很快建立了张小泉剪刀厂。工人们继承和发展了张小泉剪刀的传统特色,使剪刀的花色品种由十几种发展到八十多种,产量比解放前增加十几倍。
但是,在“四害”横行时,张小泉的牌子被砍了。以张小泉命名的剪刀厂被污蔑为“替资本家树碑立传”,致使工厂瘫痪。
“四人帮”覆灭后,张小泉剪刀厂的工人们精神振奋。他们大搞技术革新,自力更生地制造了三百多台专用设备,使剪刀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如今的张小泉剪刀厂,各种用途的剪刀大小成套,一应俱全,且有了新的发展。大的料剪,一把有三尺六寸长,七斤多重;小的绣花剪只有一寸来长,重量四钱。现在,这个厂的刀剪品种已由历史上最多的八十五种,增加到九十一种,去年已提前四十二天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人们风趣地说:打倒了“四人帮”,张小泉也恢复名誉了。
新华社记者 章庆荣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大力支持、帮助穷社穷队发展生产
——江苏、湖北宜昌县、黑龙江海伦县海兴公社帮助穷队的一些做法
新华社编者按:江苏省拨出专款支持困难社队兴办企业;湖北省宜昌县和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兴公社帮助穷队发展生产,这些做法很好,很必要。目前,我国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穷社穷队。如何帮助这些社队尽快改变面貌,这是关系到尽快把我国农业搞上去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力帮助这些社队迅速改变面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凡是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紧迫感和高度责任感的同志,决不会坐视这些社队生产落后和群众生活困难而无动于衷。
改变穷社穷队面貌,当然要靠当地群众自力更生,但国家从物质上、资金上、技术上给予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高速度发展农业,需要正确的政策措施,也需要切实有效的经济措施。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国家的支持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国家加强了支持,农民的积极性也就会更加高涨。
拨出专款扶助社队企业
江苏省去年拨出专款五千万元,重点支持那些资金困难的公社发展社队企业。这笔专款归县周转使用,省里不再收回。
在五千万元专款中,有一半发给困难较多、社队工业发展较慢的徐州、淮阴、盐城三个地区。徐州地区用八百万元帮助一批穷社办起一些采矿、水泥、砖瓦、榨油、磷肥等企业,使这些公社都有了一、二个骨干企业。淮阴地区结合厂社挂钩项目,安排一千多万元支持社队兴办了五百五十多个项目,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已在去年投产。
沿海一百多个公社去年用拨下来的专款办了盐场,生产了三万四千多吨海盐,增加了七百万元收入。首先让群众安下心来抓生产
中共湖北省宜昌县委采取得力措施,帮助山区穷队发展生产,力争尽快改变面貌。
宜昌县的大多数社、队,地处高山峻岭之中,生产条件较差。全县一九七七年有一百多个大队粮食平均亩产在八百斤以上,但有一部分低产队粮食平均亩产还不到三百斤。五届人大召开以后,宜昌县委决心扎扎实实解决山区穷队的问题。县委十一名常委带领县直属各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公社党委成员,深入到全县生产水平最低的二十六个大队进行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当年土改时访贫问苦那种革命精神,同这些队的贫下中农、基层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听到大量的在办公室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情况。县委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些大队之所以长期处于穷困状态,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破坏了农村经济政策,但是县委也有责任。如何帮助这些穷队迅速改变落后面貌?首先,他们从物资、资金上给予这些穷队大力支持,让这些山区的群众生活有保障,安下心来抓好当年生产。一九七八年春天,他们拨款给这些大队购买化肥三百多吨、农业机械三十台套,还给了炸药、钢钎、铁锤等物资,帮助他们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同时,鼓励他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山区。
宜昌县委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些大队穷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队的自主权没有受到尊重。现在县委明确宣布:今后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坚决纠正过去的错误做法。在劳动计酬上,实行按定额记工;大力鼓励社员经营正当的家庭副业,多养家禽家畜。社员房前屋后的果木、竹子,过去收归集体的,一律退还给社员。对群众利用节假日和工余时间上山挖野生药材,采集零星山货,做到收入归己。县委还根据这二十六个大队生产水平低,粮食不宽裕的实际情况,决定在近几年内不征购这些队的粮食。
如今,这些山区穷队的面貌开始发生变化,粮食产量比往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各种经济作物获得丰收,社员的家庭副业也得到发展。
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力措施
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兴公社党委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穷队改变面貌,取得了显著效果。
海兴公社有十二个生产队多年来处于贫困状态。前些年,公社党委对这些穷队用了一定的领导力量和物资帮助他们改变面貌,可是效果不大。一九七七年冬季公社党委在整风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识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委没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没有尊重这些生产队的自主权。主要表现:在落实种植计划上,不根据穷队的实际情况,搞“一刀切”;在搞农田基本建设上,不分析穷队的基础条件,照样和富队一样抽人、抽物、抽钱,搞“一平二调”;在下达生产任务时,不考虑穷队的困难,也和富队一样,要求限期完成等等。
通过摆表现,找原因,公社党委进一步认识到,要尽快改变这些穷队的面貌,必须在继续提供人力、物质支持的同时,彻底转变领导作风,实事求是地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他们从穷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穷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在落实种植计划上,让一些穷队适当增加一些经济作物面积;在搞农田基本建设上,对不受益的穷队不下达任务,不抽调人力和物资;在农忙季节,组织公社事企业单位的职工和运输力量支援穷队。
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一九七八年以来这些穷队的面貌有了改变。育民二队是全公社有名的穷队,一九七八年,党委书记王杰到这里蹲点,帮助这个队发展多种经营,种植了烤烟、葵花籽,还适当地增加了甜菜、亚麻和土豆的种植面积,使这个生产队的收入大大增加。全社原来的十二个穷队,一九七八年已有八个改变了面貌,其中有两个队成了富裕队,有两个队成为先进队。(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