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美国通讯

历史性的访问
本报记者 袁先禄 蒋元椿
一月二十九日上午十点,卡特总统在白宫南草坪为邓副总理访美举行欢迎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第一次对美国进行的历史性访问正式开始。
今晨华盛顿多云有风。九时前后,白宫里就热闹起来。政府官员,各国新闻记者,纷纷来到,进入预定位置。南草坪上,草色青青,生意盎然。草坪外面,有数千名群众围观。将近十时,卡特总统夫妇从白宫出来,走到南草坪上。十时正,邓副总理和卓琳同志来到,同卡特总统夫妇热烈握手,并一起从红地毯上走上检阅台。此时,云开日出,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景色如画的白宫,象征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美好的新时期。鸣放礼炮十九响、奏两国国歌后,卡特总统陪同邓副总理检阅了仪仗队,然后回到检阅台,发表讲话,欢迎邓副总理,邓副总理也发表了讲话。观礼群众对他们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讲话完毕,欢迎仪式结束,卡特总统夫妇陪同邓副总理和卓琳同志走上白宫接待厅前的阳台。卡特总统和邓副总理在栏杆前向观礼的来宾们招手致意,然后进入白宫,前往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进行第一次会谈。
在仪式前后,中国记者同美国记者进行了交谈。不少美国新闻界的朋友向中国记者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一位美国朋友充满信心地说,分处在太平洋两岸的中美两国的联系和交往,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发展起来。
一月二十八日上午,邓副总理乘坐的专机离开北京,途经上海之后不久,就飞临太平洋上空。浩渺的太平洋,从高空俯瞰,似乎平静无波,宛若一面巨大的明镜。但是太平洋并不太平。这些年来,太平洋周围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局势发展的事件,正是这些事件,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切地认识到需要共同为维护太平洋和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共同努力,这在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高龄的邓副总理,虽然即将开始紧张繁忙的访问活动,但是在飞机上仍象平日那样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在捧卷读书。
辽阔的太平洋,过去三十年来似乎是阻隔中美两国交往的障碍,今天又重新成为联系两国的通衢。
专机飞越太平洋后,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空军基地降落加油。安克雷奇是阿拉斯加最大的一个城市,人口二十万,占阿拉斯加人口的几乎一半。就在这样一个边远的城市,人们也感觉到美国人民欢迎中美建交的脉搏。
由于时差的关系,专机到达安克雷奇军用机场是在当地时间二十八日的凌晨。这里正下大雪。阿拉斯加的空军司令和基地空军军官,都和中美两国驻对方联络处主任柴泽民和伍德科克及他们的夫人一起,来机场迎接邓副总理一行。当地的不少记者,也冒着深夜的严寒,赶来机场采访。二十八日的《安克雷奇时报》,用特大号的通栏标题,在第一版和第四版整版,刊载了有关伍德科克、柴泽民来安克雷奇迎接邓副总理的长篇报道。
在基地的军官俱乐部,中国客人受到了友好热情的招待。大厅里点燃着十多盏红色的玻璃灯,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使中国客人产生欢度春节的感觉。邓副总理同伍德科克主任和阿拉斯加空军司令小斯科特将军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小斯科特将军告诉邓副总理,他在安克雷奇也能明显地感到中美关系的迅速发展;仅在最近短短的时间里,接连有六批美国国会议员经过此地去中国访问。邓副总理笑着说,他在最近就会见了数以百计的美国朋友。这次到美国访问,不但会见到很多老朋友,而且还会结识很多新朋友。
根据美国政府的安排,邓副总理的接待按照对外国政府首脑来访的接待规格,由国务卿万斯前往机场欢迎。但是,在原定的接待计划之外,副总统蒙代尔也赶到机场来欢迎,这是一种破格的安排。一些美国新闻界的朋友指出,为了接待邓副总理,美国政府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卡特总统几天来连续就发展中美关系发表谈话,包括专门对中国的春节表示祝贺。这表明美国政府对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视。
美国新闻界对邓副总理访问的重视同样是罕见的。连日来,美国各报刊都以大量篇幅刊登有关报道。在我们到达华盛顿住进旅馆以后,打开电视机,各大电视台反复播送邓副总理到达的实况。今天美国各报都从第一版开始显著登载邓副总理来到的新闻和照片。据了解,申请采访的美国记者和各国记者人数空前,但由于安排有困难,美国有关当局不得不严格限制参加采访活动的记者人数。对邓副总理去外地的访问活动,美国政府专门包了一架飞机,组织二百名记者随同采访;但还有更多的记者不能参加。
美国政府和新闻界对邓副总理来访的重视,反映了发展中美关系是美国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当邓副总理到达华盛顿时,很多普通美国人自发地聚集在机场外,隔着栏杆向中国贵宾欢呼。在邓副总理一行的车队驶向国宾馆的途中,沿路都有市民向车队热情地招手致意。
中美关系发展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日本共同社在评论邓副总理访美的电讯里写道:“继本月一日美中正式建交之后,这位副总理的美国之行,在加强美中关系和对世界政治产生的影响等方面,都会有历史意义。”这反映了国际舆论的普遍看法。
今天的世界很不安宁。就在太平洋地区,由于大小霸权主义相互勾结,胡作非为,出现了令人忧虑的动荡局面。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位于太平洋两岸的重要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的关系,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促进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必然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第4版()
专栏:

托恩首相一行离北京回国
新华社北京一月二十九日电 卢森堡首相加斯东·托恩和夫人一行今天晚上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在飞机舷梯旁,托恩首相请耿飚副总理向中国领导人和人民转达他的问候。
托恩首相由耿飚副总理陪同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到机场送行的还有外贸部长李强,外交部副部长仲曦东、部长助理宋之光,中国驻卢森堡大使康矛召等。
荷兰、比利时驻中国的外交使节也到机场送行。
托恩首相一行是今天下午从南京回到北京的。
新华社南京一月二十八日电 卢森堡首相加斯东·托恩今天在南京对当地一个钢铁厂的厂长说:“在钢铁工业生产上,我们两国可以进行密切的合作。”
托恩首相和夫人一行今天由唐克部长和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汪冰石陪同,参观了南京钢铁厂和梅山铁厂。托恩首相冒着寒冷细雨,看了这两个工厂的主要车间,询问了生产和管理情况。
首相在南京钢铁厂参观时对该厂厂长说:工厂的一些设备是陈旧了,但是基本上是好的,如果能在设备上做一些更新,在布局上做一些充实,工厂生产就会成倍增长。他表示,卢森堡愿意在这方面提供方便。这两个工厂的负责人表示,要学习卢森堡在钢铁生产上的先进经验。


第4版()
专栏:

康副总理会见美国铝业公司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一月二十九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今天上午会见了由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克罗姆·乔治率领的美国铝业公司代表团。
康副总理对美国客人说,中美两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是很长的。这次,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对中美友好关系的发展一定会有很大的促进。今后,我们两国不仅在政治关系方面,而且在经济贸易、科学文化交流方面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乔治董事长说,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一直是很友好的。今天,邓小平副总理就要在华盛顿同卡特总统会晤。他对美国的这次访问,是美中良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经济参赞唐伟廉参加了会见。
会见时在座的有冶金部副部长高扬文、刘学新等。
代表团是一月二十三日抵京的,他们于今天下午离京回国。


第4版()
专栏:

春节期间越南猖狂向我云南广西边境武装挑衅
新华社北京一月二十八日电 春节期间,越南当局派遣武装人员连续向我国云南、广西边境开枪开炮,猖狂进行武装挑衅,严重威胁我国边境群众生命安全,破坏我国广大群众欢度春节。
一月二十八日凌晨一时零五分,正当我国人民喜气洋洋地欢度除夕之夜的时候,越南老街方向突然升起两颗红色信号弹,紧接着驻守在南溪河、红河岸边的越南军队在几公里长的地段上,用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向我国云南省河口县疯狂扫射,一直持续到凌晨四时许。同一天上午七时五十分,老街公安屯一带的越南武装人员又向我国河口县射击,弹头射在县城内东方红旅社附近的建筑物上。不久,红河岸边的许多越南军人喧嚷一阵之后,又用步枪、冲锋枪、机枪向我河口县境内疯狂射击。九时许,我河口县民兵为了保卫当地人民群众欢度春节,被迫自卫还击,给予挑衅者以惩罚。但是,越南武装人员仍然继续进行挑衅和捣乱,直至下午七时许,越南军队仍在向我河口县境内开枪射击。
在我国广西边境,越南武装人员也猖狂向我防城县一些地区开枪开炮。一月二十七日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五十分,越南横模公安屯附近比劳村的武装人员,向我防城县峒中公社丈义大队那弄生产队开枪射击。下午五时至五时四十六分,越南武装人员又向我丈义大队向阳村开枪射击,连续发射子弹三十多发。这一天的下午二时三十分,越南武装人员还向我那弄生产队的牛棚开炮,炮弹爆炸后引起牛棚燃起熊熊大火,上万斤稻草被烧毁。下午七时零三分,越南武装人员又向我丈义大队向阳村开炮轰击。
同一天上午九时五十分,我防城县东兴中学对面的越南武装人员,向东兴中学连续开枪射击,学校学生被迫撤离到安全地方。
除夕夜里,从二十七日二十一时到零时,越方武装人员连续向我防城县峒中公社一带开枪射击。到二十八日凌晨一时,越南武装人员更加猖狂地进行挑衅,他们用步枪、冲锋枪、机枪从几处地方向我峒中公社、东兴公社、滩散公社同时开火,并不断地发射信号弹。越南武装人员疯狂射击了一个多小时,直至二时许,枪声才逐渐减弱。一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时二十分,越南武装人员用机枪向我防城县那良公社大河大队进行扫射。下午六时三十分,越南武装人员从比劳村又向我峒中公社丈义大队开枪射击,连续发射子弹五十多发。
越南武装人员在新春佳节期间,接连在中国边境进行军事挑衅,激起了中国边境军民的极大愤慨。


第4版()
专栏:

美《号角》周刊和华侨报纸发表社论
美国人民热烈欢迎邓副总理访美
新华社北京一月二十八日电 美国共产党(马列)机关刊物《号角》在一月二十二日一期中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发表社论指出,美国绝大多数人民都欢迎这次访问。
社论说:“邓小平的访问表明,美中两国之间开始了文化交流、扩大贸易和旅游事业。它将增加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接触并使两国能够吸收和学习彼此的长处。最后,这次访问对特别来自苏联的霸权主义和侵略,将是一次打击。”
社论指出,邓小平的访问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欢迎。然而,一小撮反动派极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来加紧他们的反华宣传,反对这次访问。这些集团既不能代表美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不代表台湾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新华社联合国一月二十九日电 在纽约出版的《美洲华侨日报》一月二十九日发表社论指出:华侨期待这一天已久。华侨们看见美国朝野以二十年来仅见的隆重、盛大欢迎外宾的场面欢迎中国领导人,更加亲身体会到祖国的强盛与华侨的关系。华侨们感到自豪和光彩!
社论强调指出:“中国政府及领导过去一个多月来发表的有关台湾问题的声明和谈话,既是合情,又是合理,得到美国绝大多数华侨的支持和赞许。我们深信,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将促使台湾问题早日和平解决!祖国政府光明磊落、言出必行的政策,定会赢得台湾人民的欢呼!”


第4版()
专栏:小资料

白宫
白宫是美国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位于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是一座白色墙壁的二层楼房。白宫始建于一七九二年,后经多次改建和扩充。从一八○○年美国第二届总统亚当斯起,历届总统均以此为官邸。人们因而往往用“白宫”来代表美国政府。“白宫”是在一九○一年由第二十六届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命名的。
白宫有主楼和东西两翼。主楼底层的大厅,是总统接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大厅正前方是南草坪,国宾来访时,在这里举行正式欢迎仪式。主楼还设有举行酒会、文艺演出和记者招待会的东大厅以及举行国宴的宴会厅。主楼的西翼为办公区,总统椭圆形办公室就设在西翼内侧。东翼供游客参观,人们可以看到白宫的一些著名历史建筑物和收藏的古物、艺术品。参观白宫的游客每年多达一百五十万人以上。(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柬埔寨革命军解放西南大区大部分地区
在金边、马德望等城市和各号公路地区打击敌人
新华社北京一月二十九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柬埔寨革命军已经解放了从基里翁到茶胶、从巴萨河西岸到达克茂附近以及除金边的干多以外的二号和三号公路的广大地区。革命军并已控制了四号公路。目前,除了贡布市和白马市外,柬埔寨革命军已经解放了西南大区。革命军正在包围和打击驻扎在贡布市和白马市的越寇。
在金边周围战场上,柬埔寨革命军正在猛烈打击金边周围的越南侵略军,并已从南面、西面和西北面靠近金边。革命军正在打击驻扎在金边周围的达克茂、瓦斯莱、昂斯诺、贝占和拉三隆的越寇。
在磅清扬战场上,革命军紧紧地包围了驻扎在磅清扬市的越寇。
在戈公战场上,革命军每天都在打击驻扎在戈公的越寇。
在磅逊、菩萨、马德望、暹粒、上丁、桔井等战场上,越寇正处在革命军的包围和打击中,越寇的有生力量每天都被消灭很多。
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发表的一篇评论说:“不管会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和斗争将进行多么长,具有同各种敌人斗争传统的柬埔寨民族和人民将坚决反击越南侵略者。”
新华社曼谷一月二十八日电 柬埔寨革命军最近频频反击入侵的越南侵略军,取得新战果。
据悉,柬埔寨革命军最近在茶胶省的一次战斗中,把越南侵略军的两个团打得狼狈不堪,使其失去了同指挥部的联系,敌人不得不急忙派出援军前往解救。
在磅清扬,革命军一支小部队几天前奇袭了磅清扬机场,直逼设在该机场的敌人空军指挥部,打死打伤一批正在值勤的敌人。
革命军配合金边外围的反击战,三天前还派出一支小部队化装进入金边市内骚扰敌人,使金边的敌人惊恐万状。
柬埔寨革命军还在贡布以北、磅逊港外和菩萨市打死打伤一批敌人,击毁和缴获了敌人的一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越南侵略军侵占地区的交通线,大部分已被革命军切断。越南侵略者不得不向暹粒、菩萨一带甚至金边空投粮食。
新华社北京一月二十八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柬埔寨军民在一些战场上继续歼灭越南侵略军。
柬埔寨革命军紧紧包围了驻扎在贡布市的越南侵略军。一月二十四日,他们猛烈袭击了企图逃出贡布市场的敌人,打死敌人一百人,缴获一批武器。
四号公路也在柬埔寨革命军的控制中,越南侵略军只龟缩在一些据点里。一月二十四日,革命军全歼了驻扎在奥三丹的越南侵略军,击毁坦克十二辆,缴获坦克四辆,歼灭敌人近二百人。
一月二十五日,革命军沉重打击了企图从磅士卑市场到磅士卑西面和北面去活动的敌人,打死打伤敌人数百名,缴获一批武器。
一月二十四日,柬埔寨革命军袭击在马德望市场的越南侵略军,消灭敌人一百多人,击毁坦克二辆,缴获许多武器。
在暹粒—吴哥战场上,柬埔寨革命军正在打击驻扎在暹粒市的越寇,使敌人胆战心惊。在吴哥地区,敌人曾在一月二十日一度闯进吴哥窟,抢走了吴哥窟中的许多石雕和古物。目前,革命军已经夺回了吴哥窟,完全控制吴哥地区。


第4版()
专栏:

中美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友声
“由于美中两国人民多年的努力,一座友谊的金桥已在太平洋上架起。我们为这一历史性的成就而欢欣鼓舞。它激励着我们以更大的决心为进一步保持和平与发展友谊而奋斗。”
这是中美建交的消息公布后,象雪片一样飞到中国的无数美国朋友的贺电中的一段话。这些热情洋溢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情。
患难之交 永志不忘
提起美国的老朋友,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史沫特莱这几个大家十分熟悉的名字。
早在二十年代,他们就长途跋涉来到了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并毅然决然地站在中国人民的一边,站在进步事业的一边。他们不但在白区不避艰险地掩护我国的革命者和爱国青年,而且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来到解放区,同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结下了永垂青史的友谊。作为记者、作家和战士,他们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战斗的笔触,以深切的同情描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以无比的义愤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又以满腔热情赞颂了人民的斗争,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真相。在他们的笔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许多革命领导人至今仍栩栩如生;解放区军民的英雄业绩和蓬勃景象有声有色,这些篇章至今烩炙人口。斯诺的《西行漫记》、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朱德传)以及斯特朗向全世界传播毛主席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谈话的报道,都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史沫特莱女士不但用笔作宣传工作,而且亲身参加了中国革命的实践。她曾在城市中为中国革命奔走,募集捐款和药品,动员中外人士到解放区去;她也曾参加到新四军、八路军的队伍里,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一九四九年,她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马上给朱德同志写了一封长信说:“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中国。但无论如何,我知道一个新的中国政府终于成为现实,从此世界再也不会和过去一样。我活着看到了我最大的希望得以实现。人生有此,于愿已足。如果我能再来中国,一定要亲吻它的大地。”这是多么深挚的感情啊!遗憾的是,她终于没能再来中国。一九五○年,她在伦敦逝世。康克清同志在北京机场迎来了她的骨灰,后来,中国人民把史沫特莱的骨灰葬在八宝山,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她的墓碑。
斯特朗则经过种种曲折,冲破重重障碍,终于在一九五八年以七十二岁的高龄重来中国,度其晚年。直到她一九七○年逝世前的十二年中,以惊人的精力勤奋地工作,写了大量介绍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文章、通讯和书籍。在此期间,她又不止一次地见到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同志都多次亲自参加她的生日晚会,并同她畅谈天下大事,回答她提出的问题。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在她病重期间,周总理不但到医院探望,并且无微不至地过问她的医疗措施。她也葬在北京的八宝山,墓碑是郭沫若同志写的。
斯诺从六十年代以来三次访华。一九七○年,他最后一次来中国,见到了毛主席。回国后,他如实地报道了毛主席的谈话,传达了中美关系将有一个重大发展的信息,再一次在关键时刻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沟通两国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可惜就在一九七二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前夕,他不幸病逝。根据他生前遗愿,骨灰一半撒在美国的哈德逊河,一半留在中国。他的骨灰是邓颖超同志到机场迎接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个绿荫环绕的小丘上,竖立着叶剑英同志题词的墓碑。一九七三年,周恩来同志就在那里亲自出席了斯诺的骨灰安放仪式。
安息吧,三位美国朋友,你们是中国人民的患难之交,你们的友谊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缅怀。
青山不老 绿水长流
其实,与我们友情深厚的美国老朋友又何止他们三位。象年已八十二岁的格兰尼奇,曾在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来我国办起《中国之声》杂志,让世界人民听到中国人民的声音。现在他每年风尘仆仆,亲自带领一批新朋友来中国访问。还有一位陆慕德女士,年已八十五岁,她也是在三十年代同中国人民结下了友谊。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她就以宣传新中国为己任,独力创办刊物,亲自驾驶汽车周游美国发表讲演。每年春秋两次,风雨无阻。直到不久以前,因年事太高,才听从朋友的劝告而停止这种活动。一位已经九十八岁的著名教育家费希尔夫人,去年还坚持来我国进行访问。她一九○六年就在我国创办了江西省第一所女子中学。现在,她很快就要满百岁了,还常常亲笔写来信件,无限怀念她重游中国之行。当年曾在太行山区参加土改复查工作的韩丁,现在也已白发苍苍。他描写中国土改的名著《翻身》,已在美国朋友中被列入了解中国的必读书目。今天,他又以帮助我国农业机械化而为广大中国人民所熟悉。抗日战争时期来到我国大后方的美国军政人员中也有许多有识之士,后来成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谢伟思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到许许多多长期在中国定居的美国朋友。他们在各种岗位上贡献他们的专长。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他们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休戚与共,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把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而同时,他们又是友好的使者,起着沟通两国人民的媒介作用。
涓涓细流 汇成江河
一九七二年,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上海公报》发表后,中美两国人民中长期蕴藏着的友好情谊一下子迸发出来。自那时以来,美国朋友争先恐后地接踵访华,学习中文的人数骤然增加。许多老朋友以怀乡的心情旧地重游。许多新朋友起先只从报刊书本了解中国,来华后都感到百闻不如一见。他们回国后到处讲述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吸引着更多的人对中国发生浓厚的兴趣。就这样,老朋友带动新朋友,这一代传给下一代,同中国友好的美国朋友越来越多。
在这种形势下,美中人民友好协会水到渠成地诞生了。开始是在一九七一年,朋友们在一些大城市自发地组织起了地方性的美中友协,以后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一九七四年成立了全国性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工作更加开展。到目前为止,已有遍及美国全国的一百多个分会。为了让美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他们组织报告会,放映幻灯、电影,出版刊物,组织访华团。美中友协的朋友们绝大多数都是业余从事这项工作,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有的放弃了待遇优厚的职业,还有的拿出自己的积蓄。但是,他们始终充满了热情。近年来,我国访美的代表团也日益增多。无论是展览、艺术、体育、杂技、考察团等,美中友协尽管不一定是接待单位,但都对我们的代表团亲切关怀,热情照料。
人们不禁要问:美中友协和美国朋友们对中美友好事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热情?美国朋友向我们吐露过心曲。有的说,他们爱人民中国,因为这是一个正在焕发出新的希望和光彩的古老国家。也有人说,在中国有热爱和平、勤劳智慧的伟大的人民;还有的说,同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和人民友好,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符合世界和平的利益,也符合人类进步事业的利益。当今之世,面对着虎视眈眈的霸权主义者,东西半球的两个伟大的人民必须加强团结和友好。正因为如此,美国朋友们衷心希望我国繁荣富强。他们对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十分关心,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想方设法愿意为此做出贡献。
我们仿佛又看见了无数个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的身影,他们是成千上万个无名英雄,在新的、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正在以同样的赤诚和热情为中美人民友好的事业辛勤地工作。我国人民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进行的新长征中,有许多地方可以向美国人民学习。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事业前途是广阔的,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