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上海四位大学负责人呼吁:
给高等学校一点自主权
编者按:学校(包括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应不应该有点自主权,应该有哪些自主权,教育体制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希望大家积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本报讯 记者肖关根报道:最近,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校长和党委书记,对办好大学,扩大高校自主权问题,谈了一些看法和意见,现整理如下:
复旦大学校长 苏步青:
应该相信校长能管好大学
学校自主权问题,是个教育体制问题。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权力都集中在教育部。学校要请外国学者讲学或者派人出国学习,招收多少学生,开设什么专业,等等,统统由教育部规定。这样一来,当校长的只要按照上面规定的办就是了。结果是,办出来的学校都是一模一样。拿综合性大学来说,复旦大学与北京大学没有什么区别。各个工科大学也是一个式样。外国人来参观时,每类学校只看一所大学就行了,因为各个大学没有自己的特色。
我想,中国这么大,学校这么多,什么事都由教育部管是管不好的。为什么不给大学一点自主权呢?其实,教育部对重点大学每年的人员进出、招生人数和教育经费订个计划,作出预算以后,就应放手让学校去做。如使用外汇问题,文科和理科情况不一样,上面规定总额后,把钱交给银行或财务部门保管,使用权交给系里,需要时由系主任批准就可到银行提取。但现在不是这样,规定使用经费超过一千元的都由校长批准。复旦大学十几个系,我怎么能具体了解每个系用钱的情况?这样的权可以放到系里,但我没有这个下放的权力。
我们是国务院任命当校长的,那就应该相信我们是会用好这个权的。现在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针政策,大的方向,党委会掌握,教学科研由校长负责。现在的大学校长一般都是学者、专家,又在一个学校工作多年,他们熟悉这个学校的情况,完全可以让他们发挥专长,把学校办得很有特色。如果让我这个校长在复旦大学作主的话,在招生考试和教学方面,就不一定完全按照全国统一规定来办。这样,说不定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效果。但是,由于学校没有自主权,现在行不通。我觉得,我们党和国家对学者和专家是很重视的,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和地位,但由于制度还有些缺陷,至今仍不能很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照现在这样的管理制度,校长的手脚被束缚住,是很难办好学校的。
同济大学校长 李国豪:
制度、政策要有利于出人材
现在学校没有什么主动权。我作为校长,只知道教师出差坐飞机要我签字才能报销,其他没有什么权。就以用人权来说,招聘或辞退一个教师或工作人员,都要由上级人事劳动部门批准。如我校有一位外语教师,由于本人有历史问题,肃反时被清除出学校。如今他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个教师教德语教得很好,我们就请他回来教书。上级人事部门不同意。学校人事部门与他们打过几次交道,他们先是说没有编制,我们说学校有编制,可他们就是不批准。这位教师已上了半年多课,但得不到承认。
再如招收研究生,今年我校物理系招收研究生时,有位考生五门功课中有四门成绩都在八十分以上,只有一门功课成绩比较差。物理系领导和指导教师都认为这个考生过去学习成绩一贯优秀,是有培养前途的,决定录取他。学校党委讨论了两次,表示尊重系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意见。但是,上海市招生部门一再不同意,最后还要学校打报告,由他们来批。一个大学的党委和校长都无权录取研究生,反而要由并不了解情况的上级机关来批,真是没有道理。
学校基建也是这样。设计方案要教育部点头,要上海市教育局批准,建造地点还要由市规划部门指定。最近,我们要造一个食堂,一定要按市规划部门选定的地点造。食堂在学校里又不牵涉到城市规划问题,可是硬要来管。我说,我们现在是“科员统治”,有些事部长、局长还好商量,就是一些办事人员难通过。什么事都由教育部规定,市里批准,科员把关,还要校长干什么?
这种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可以说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残余。重重叠叠的行政机构,有些不是帮助下面出主意,而是制造困难,卡你。这是制度上的问题。还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些同志总认为只有自己是聪明的,是能掌握原则的,下面的人统统是阿斗,是靠不住的,把权交给他们就会为非作歹。所以一定要管得死死的。在这种情况下,当校长的,可以什么事都不干也用不着检讨。
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邓旭初:
该统的没有统 不该统的统得太死
有人说,大学办不好,该打校长、书记的屁股。其实打不着。目前事无巨细,唯上面的意旨是从,校长、书记没有多少自主权,屁股何从打起?
拿教学来说,统一教材、统一大纲,乃至统一习题,要求各校办成一个样;拿经费来说,专款专用,不准机动;拿人事来说,上级不批准,优者进不来,劣者送不走。
要想把大学办好,得给大学以适当的自主权。全面铺开,容易搞乱,可否先试点?我不是反对统一,有些大事应该统一。现在的情况是,该统的没有统,不该统的反而统得死死的。交大有个专业,某工业部不管,教育部不问,另一个工业部想投资而缺乏相应的资金。结果这个专业搞得半死不活。又如起重机专业,是个老专业,师资力量强,潜力大,早在一九六二年,就是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先进集体,但至今科研任务拿不到,有关业务会议也无权参加,对这些专业该统而又为什么不统?
我主张,对大学的规模、专业设置、教职工编制、学生质量的最低要求等,应由国家统一规定。根据学校规模,拨给学校相应经费指标(包括外汇),交给学校包干使用。领导机关可监督检查。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同国外直接取得联系,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辟国际学术交流,并可接受国外的设计、科研、实验等任务。
现在大家都公认,教师比同工龄的工人实际工资低两级以上。如果给大学适当的自主权,就能在不增加国家负担,不减少国家收入的前提下,利用大学现有设备、人力、技术,实行奖金奖励制度。但是,目前有些制度象紧箍咒一样把学校限制得死死的。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刘佛年:
教育部门不要只用行政手段管学校
教育管理权有三层,中央、地方、学校。三方面的关系要解决好。从各国的情况看,由于历史发展的关系,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中央集权的如法国,大学基本上是直接受中央管的;另一类是地方分权的如美国,宪法规定教育是各州的事,各州也管得不细,大学自主权比较大。现在发展趋向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始给地方和学校多一点自主权,如法国,在一九六八年闹学潮以后,就开始大学体制改革,第一条就是给学校一些自主权。而地方分权的国家,则加强了一些中央集权,中央给学校经费补助,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方向。现在大家有一个看法,集权与自主,要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有的东西要统一,有的事情要给下面一点权力,没有绝对的自主权和集权。
从我们的情况来说,问题是集权太多,自主权太少。这容易束缚下面的手脚,不能发挥下面的积极性,不利于迅速解决问题。近来自主权有所增加,但是还不够。另一方面,在某些事情上也有集权不够的情况。
所谓自主权,包括用人权、财权和教学科研方面的管理权。用人权方面,现在学校行政领导是上级直接任命,其实最好是学校选举产生,报上级批准任命。教育主管机关应该规定学校的人员编制。统一分配的制度也还是必要的,但教职工即使是统一分配进来的,也应该允许学校考核、选择、试用,不合格的可以不要;虽然工作了相当时间但仍不称职的,可以要求人事、劳动部门另行分配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该允许学校招聘人员。今年上半年,我们学校试了一下,从社会上没有正式工作的人当中招考录用了一些外语人员,为外语资料和教学工作补充了一些力量。某些单位有个别的人确有专长,但又无法用其所长,而大学却很需要,应该允许把他们调进大学。总之,教职工要有进有出,才能流水不腐。
在财务方面,经费如何具体使用,可以让各校自作主张。主管机关可以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年终没有用完的经费不要上缴,这样可以促使学校精打细算,不突击花钱。关于奖金、加班费等,应该作一些统一的规定。过去有些不合理的财务制度应该修改。
再看教学、科研的管理权。我看,全国统一的计划、大纲、教材只能是参考性的,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这样教学才能多样化,各有特点。再如招生制度,入学考试除用统考外,是否可以让某些学校自行招生,或允许他们自招一部分学生,这样可以让某些专业更加认真地挑选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学生。要允许学校对优秀学生进行特殊培养,如提早毕业,招进研究班,或送到他校进修。要允许校院间互换优秀毕业生,留作助教。教师出国,可以让各校自行掌握。总之,教育部门要多用建议、帮助之类的方法来管学校,不要只靠行政手段来管学校。国外有的教育部门主要是到下面搞调查研究,提出建议,组织交流和给学校提供帮助。我们的教育部门能在这方面多做些工作,大家肯定是欢迎的。


第3版()
专栏:

石门县皂市公社做好四项工作
加强幼儿保健 促进计划生育
本报讯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公社加强幼儿保健工作,促进了计划生育。去年,全社人口净增率降到千分之三点九八,今年上半年又降到千分之三。
为了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皂市公社坚持做好四项保健工作:
一、抓好妇女围产期的保健。妇女怀孕六个月至婴儿出生后二十八天,称围产期。皂市公社坚持实行孕妇登记、体检制度。由于围产期的保健工作抓得好,全社连续三年没有发生孕妇早产、难产。
二、推广新法接生。公社卫生院配备了新法接生专职医生,每个大队都有一至两名新法接生员。现在,全社新法接生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六,婴儿破伤风、脐带风等疾病完全根除。全社已有两年没有新生婴儿死亡。
三、开展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普查普治。公社每年组织卫生院医生和大队赤脚医生,对七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幼儿体检档案。今年上半年,全社二千八百多个七岁以下的幼儿,没有一个患麻疹等传染病。
四、办好托儿组、幼儿园。全社二十二个大队,有十个大队办起了常年托儿组、幼儿园,有八个办起了农忙托儿组、幼儿园。常年和季节性入托入园的幼儿已占学龄前儿童的百分之七十。


第3版()
专栏:

重视儿童音乐教育 丰富儿童文化生活
各大城市少年儿童音乐表演会评选结束
本报讯 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发起的全国各大城市少年儿童音乐表演会,已经评选结束。有三十四个城市参加的少年儿童表演会,共选送了儿童合唱、独唱、表演唱、合奏、独奏等四百八十四个优秀节目的录音,参加全国评选。经由著名教育家、音乐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评选,选出了优秀节目一百零八个。
评选委员会的同志认为,这次儿童音乐会的演唱、演奏,表现了各种题材,既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又有少年儿童的特点,出现了一批比较好的作品。参加评选的同志说:有些学校用砍掉音、体、美课程的办法来多讲授数、理、化是不对的。歌声反映出社会风气、民族情绪。应该用更多更好的歌曲,鼓舞青少年朝气蓬勃地健康成长,通过各种艺术形象培养孩子的革命情操,还要加强学校的课外小组活动,提倡美育,丰富儿童的文化生活。


第3版()
专栏:短评

重在启发引导
天津市昆明路小学为什么能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很快形成了受人称赞的好校风?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个学校的教师懂得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善于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
如何根据少年儿童求知欲高、向上心强、思想活泼、可塑性大等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是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些同志认为,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对学生就是要“严”。严格要求,无疑是对的。但怎样才算科学的严格却大有文章。如果不从少年儿童的特点出发,简单地靠加大教学量和作业量来把孩子“管住”,发现孩子们的缺点错误后一味训斥指责,直至变相体罚,这样的严格弊多利少,效果适得其反。昆明路小学对孩子的要求不可谓不严。但他们的严,是立足于少年儿童特点的严,积极启发,耐心引导。这样的严,虽严犹亲,孩子们很容易接受。正是由于坚持了这种科学的严格要求,不仅孩子们学得生动活泼,学校也形成了好的风气。
中、小学生守则已经颁发试行。希望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结合贯彻学生守则的实际,都来认真研究:如何在启发引导青少年上下功夫,很快取得显著成绩。


第3版()
专栏:

校园新风
——记天津市昆明路小学
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小学的好校风誉满全市。
文明整洁
走进昆明路小学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校园。教室里窗明几净,找不到一块纸屑、一丝痰迹,几年前刷过浆的墙壁,至今没有一点涂抹的痕迹。
过去,在林彪、“四人帮”胡作非为之日,这里是又乱又脏。教室只有门框没有门板,窗户玻璃残缺不全,校园的围墙被拆成了月牙形,可以随便进出。这样的环境,怎能培养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校长于秀媛一到学校上任,就决定要创造一个文明整洁的环境。她带领教师,利用一个暑假,粉刷了墙壁,修理了桌椅、门窗,垒好了墙头,清扫了垃圾,擦洗了地面……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开学了,孩子们看到学校变样了,都很高兴。教师就抓紧向学生进行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的教育,制订了卫生公约和评比检查制度。几年来,一直坚持得很好,保持了环境的整洁,成为天津市的一个先进卫生单位。
现在,个个学生服装整洁,到校上课都带着手绢和水碗,在教室里削了铅笔,马上小心地把木屑扔在纸篓里。水泥地面被他们擦得光亮。每逢雨后,孩子们立即把玻璃窗上的水迹擦掉,使玻璃窗总是那么明净。孩子们不仅个人搞好卫生,还主动地向成年人宣传。修建房屋的工人和来接孩子的家长,有的扔个烟头,有的吐口痰,这时,学生看到,就去劝阻,并立即打扫干净。孩子们到校外参加集体活动,也自觉地注意环境卫生。今年“六一”儿童节,三十名学生到市体育馆参加联欢活动,他们每人买了一根冰棍,由于场内没有果皮箱,就把冰棍棒和包装纸攥在手里,直到散场才扔进室外果皮箱。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是,正是从这些小事中,看到学校的好风气,孩子们的好品德。
好好学习
昆明路小学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在和平区小学统考中,算术成绩连续四次获得第一名,算术和语文总成绩两次获得全区第一名。学生之间学习成绩悬殊不大,同年级各班总平均分数仅相差一两分。
教师们对自己定了一个教学标准:对学生既要高质量,又要轻负担。他们有个口号,叫做“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向每一堂课要高质量!”为了上好一堂课,他们精心准备,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搞电化教学,需要美工技巧,有的教师就自学美术;为了制作教具,一些教师就设计制作许多符合儿童爱好的教具。例如,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了解“坐井观天”这句成语,语文教师田晓秋就制作活动教具,让“青蛙”不仅坐在井底观天,而且“蹦”到井沿观天,使孩子们很快理解了“坐井观天”是比喻眼光狭小。为了让孩子对作业感兴趣,许多教师作了彩色剪纸,贴在获得优秀成绩的练习本上,有的教师还在印制的习题单页上,刻上栩栩如生的小猫和小熊,小猫、小熊向孩子们“询问”着答案,使孩子们很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年级语文教师张家琪,平时和学生谈话,也注意自己语言逻辑的准确和词汇的丰富。
在教师的悉心教育下,孩子们不仅上课全神贯注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而且积极主动地学习。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备有《词汇记录》本,把课外读物中动人的词句记录下来,扩大自己的词汇知识。算术老师搞的“智力小测验”,以及半导体、航模、舰模等课外小组,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四、五年级还有部分学生自学英语和代数、物理。
团结友爱
对那些智力差的儿童和调皮的学生,教师们同样爱护,带动全体学生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
五年级学生赵非,天性活泼,一会儿爬树去“歼灭”敌人,刹那间又躲在衣柜里捉迷藏。班主任吴梅英细致观察他的生活,发现他很钦佩陈景润,就启发他想想陈景润叔叔是怎样取得科学成就的,又教育他懂得现在的学习生活是将来为四化贡献力量的第一阶。“啊,第一阶!”老师形象的比喻,深深铭刻在赵非的心中,他渐渐地把充沛的精力转到学习上来,连续一个多月,作业没有差错。不幸,他患麻疹病倒了。但是他仍然生活在班集体之中,同学们发来慰问信,并给他抄写了语文笔记;算术老师孙翠苹冒着凛冽的寒风登门为他补课;当他体质尚未完全恢复就到校上课时,班主任吴梅英用自行车推着他回家。这一切,使赵非深深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期望。他把全副精力用于学习,考试成绩从良好上升为优秀,并自学了英语和代数。去年,他考入市重点中学后,被评为“三好”学生。
五年级是毕业班,学习比较紧张,但是这个年级的团结互助,却一直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榜样。女生吴湘,看到同学谷春霞很用功,但学习方法不灵活,做较难的算术应用题就掉眼泪。她就和谷春霞一起做练习题,教给谷春霞解题的思路。一次,两次,谷春霞还是不会。吴湘并不灰心,坚持下去,几个月后,终于打开了谷春霞的心窍,使谷春霞的算术考试成绩由二十多分跃至八十多分。有的学生病了,其他孩子就主动帮助补课。五年级一班班主任陈蕙茹不止一次地遇到这样的事:当她到病愈的学生家里补课时,却发现有些学生走在她的前面,已为患病的同学补齐了功课。
孩子们对有生理缺陷的同学,不歧视,不嘲笑,而是关心帮助:按时接送瘫痪的同学来校;帮助有的同学纠正口吃的毛病。孩子们对师长彬彬有礼,清晨到校,看见老师就说:“老师早!”对来校的客人也主动问候。
本报记者 虞锡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