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48)

培养地力很要紧
中共河北省三河县委书记 赵惠臣
随着复种面积的增加,土地利用率越来越高,培养地力,已成为能否继续稳产高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果地力瘠薄,有机质含量不高,肥料不足,就不能多打粮。
有人说,化肥加水等于粮食。这话不太科学。施用化肥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措施,但没有含有大量有机质的肥沃土壤,粮食稳产高产是不可能的。光施无机肥料,天长日久,就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地板结,既不利于植物根系伸展,又不能抗旱防涝。这是国内外早已证明了的事实。拿我县来说,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五年,每亩地施用化肥只有十来斤,多则二十几斤,种地主要靠有机肥料,加上对土壤的改良,农业连年丰收,粮食亩产由三百斤增加到五百二十九斤,一九七三和一九七四年都增产百来斤。后来,我们建起两个化肥厂,年产化肥六千吨,便把农业大上的希望单纯寄托在化肥上面,没有继续狠抓有机肥料,连养猪积肥工作也放松了。其实,化肥增长的比例并不等于粮食增长的比例。去年,全县平均每亩地施碳酸氢铵九十六斤、氨水四十五斤、磷肥七十斤,而粮食亩产三年来只增了三十五斤。这是什么原因呢?除了这三年沥涝为害之外,地力下降是个重要因素。我们对全县五十多万亩土地的肥力进行了普查。按要求,一季亩产达到四百斤以上的土地,有机质的含量必须在百分之一点一以上,氮、磷的含量也要分别达到万分之七和万分之八。我县达到这一要求的耕地仅十一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这就是用地不养地的严重后果。可见,两眼只盯在化肥上,要想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相当难的事。
培养地力主要靠增加有机肥料。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种田的知识,对改良土壤、培养地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农家肥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有时还搞形式主义,玩弄“黄土搬家”,效果很差。从我县具体情况看,要搞出更多的优质肥料,必须下力量从三个方面去想办法。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支持并鼓励社员大力养猪,发展家畜家禽,多积肥压肥。其次是要搞秸秆还田。过去,年年喊秸秆还田,年年落空,原因是社员烧柴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办好沼气。今春,白塔寺大队帮助每户社员建一个沼气池,将百分之五十的麦秸装进沼气池,既解决了社员的烧柴困难,又增加了六百多车优质肥。全县若有三分之一的大队达到这个水平,每年再搞一些秸秆高温堆肥和填坑沤肥,秸秆还田率就能由现在的百分之十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五以上,有机肥就能大大增加。第三,因地制宜,广辟肥源。土地较多的社队,可以种植田菁等绿肥,既能养田,又能造肥;靠山的地方可以“吃山”,割山草沤绿肥;近水的可以清坑塘,挖河底,以泥代肥;无山无水而又土地少的,可以适当扩大油料种植面积,搞好油坊、粉坊、豆腐坊和挂面坊,增加饼肥。我们还打算,在不影响国家计划的前提下,适当扩种一些芝麻和花生。这样,全县土壤中的有机质将会有所提高,粮食稳产高产也就更有希望。


第2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48)

要正确对待精耕细作传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 李笃仁 高绪科 汪德水
十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适当简化农业生产环节》一文,提出了一些问题。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此加以探讨,很有必要。
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经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改进得来的,决不能轻易否定。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发展不快,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距离,国内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两个相邻的大队,往往气候、土质等条件基本相同,产量却差别很大。为什么呢?用农民的话来说:“地是活宝,全在人搞”。这就是说增产与否,要看在种植、施肥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是否下功夫了,按科学要求精耕细作了。
当然,精耕细作并不是无目的的越细越好。在一切农业生产环节上所用的劳动,都要成为有效的劳动,都要在增加产量上起作用。过去,有的地方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片面追求“地平如镜,埂直如线,土细如面”等等,破坏了生态平衡,反而得不偿失,造成减产。这说明,农业生产环节上那些不合乎科学、不切实际的无效劳动,应该简化。如果只图提高生产效率,而得不到增产的实际成果,就不能算经济合理,这样的简化也是不可取的。
就说免耕法吧,它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效果,因作物、土壤、地形和降水量而各不相同。在丘陵地带或干旱地区种植大豆、玉米等作物,比常规的耕作法效果好些;在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的粘性土壤上,免耕法的产量低于一般耕作法。另外,实行免耕法还必须与免耕播种机、适宜的除草剂和抗病虫害良种同时使用才行。韩丁种植玉米的地属于丘陵旱地,有机质在百分之三以上,每年还有大量秸秆还田,肥力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在百分之一上下,土体沉实较快,如果不翻耕,通气、透水、保水性能不好,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结合施有机肥,精耕细作,定期深耕,深、浅、免相结合,就能协调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肥力状况,达到稳产高产。
至于棉花中耕问题,我们没有多作研究,但一九七八年曾在山东兖州进行过“懒汉棉”的试验,结果棉株小,果枝少,比传统的植棉方法产量低。俗话说:“锄头底下有水,锄头底下有火”,天气越旱,越要锄地保墒;土壤湿度过大,也要通过锄地来散墒通气。又比如在盐碱地上种植棉花能否稳产高产,主要取决于能不能防止碱害,保证全苗。群众的有效经验是灌水压盐,或者通过中耕松土来调节水分。如果免除中耕,盐分随着水分的蒸发聚积地面,就会造成大量死苗。
总之,中耕是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用机器中耕代替人力中耕。当然,在提高耕作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作业次数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第2版()
专栏:来信

农机科研机构要尽快调整
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机科研机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哄而起的,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科研方向不明,任务不清,既没有真正的科研内容,又没有相应的推广项目,而且要钱无钱,要物没物,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其次,机构重叠,资金、材料和技术力量分散,人力、物力、财力严重浪费,名曰科研单位,实则开展不了科研工作。研究所大都属农机局领导,实行的是行政管理办法,科研人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主动从事科研活动。
拿唐山地区来说,十二个县和一个市的农机研究所,大都只有十几人,其中行政人员和工人占绝大多数,技术力量相当薄弱。每年的经费一半以上用于开工资了,再除去管理和其它费用,哪里还有搞科研的钱?就地区级研究所来说,也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和试验研究设备差的问题。老产品不适应,新产品又没有,定型工作无人抓,推广工作只能盲目进行。目前,很多农业技术人员思想不稳定,坐等上级安排。
为此,我认为农机科研机构应当尽快调整,减少不必要的机构,集中使用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真正承担起当地和国家的农机科研课题,尽快出成果。河北省丰润县
宋崇贤


第2版()
专栏:农村工作小议

莫再“不买缰绳丢了牛”
河北省肥乡县有个大队,自一九六五年以来,辛辛苦苦打了十八眼机井,由于不注意及时盖机井房,保护不善,如今能用的只有九眼,剩下一眼待修,八眼报废,损失八千三百多元。
打一眼机井花钱成千上万,盖个井房只要百把十元,为什么不办呢?这好比牛都买了,却不去买根缰绳,其结果会因小失大,造成浪费。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搞农田水利工程,往往重主体工程,轻配套工程;造机器重主机,轻配件,……
当然,干任何事都应该分主和次,但决不能重此轻彼,要主丢次。一台机器是一个整体,没有配件,主机不能单独运转;没有配套工程,主体工程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办事得有个通盘安排,应该是办一件成一件,确保及时发挥最大的效益。假使力量不够,宁肯少干一点,也不要贪多求大,有头无尾,以至功亏一篑。这是多年的经验教训了。
现在正值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今冬明春的农业基本建设已陆续开始。希望领导上注意贯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原则,压缩力所不及的基本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原有工程的配套和收尾工作,争取早见效、早受益,莫再办“不买缰绳丢了牛”的事了。 河北 李日山


第2版()
专栏:农村工作小议

“水路”畅通为何让“走旱路”?
今年,我们在落实种植计划的时候,从上面传下一道命令,要社社队队都学习外地“走旱路”的经验,甚至派人将一些地里的水放掉,强行改水田为旱田。
是“走水路”还是“走旱路”,得看具体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在天气干旱、水源不足的情况下,改“走水路”为“走旱路”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办事。可我们这里地处长江之滨,水源不乏,具备“走水路”的条件;虽干旱一点,也能借长江之水,基本解决水田的用水问题。何况我们这里素有“走水路”的习惯,种水稻较有把握。如果舍此求彼,盲目地
“走旱路”,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种“水路”通着却非要“走旱路”的现象,和那种“水路”不通而硬着头皮走下去的情况,表现形式虽然不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脱离实际的做法,不利于生产的发展。防止这种瞎指挥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领导上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群众也要起来维护自主权。 四川 木火


第2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来信

四化需要什么样的实干家?
编者按:厂矿企业的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劳动是好的,是必要的,比那些不参加劳动、脱离实际、光坐在办公室指挥的干部要好得多。但是,必须明确,干部深入实际,参加劳动,还要把自己锻炼成为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会组织生产、指挥生产的实干家。
辽宁发电厂一个向来被人们认为是带头干、肯吃苦的好干部,近年来却连续受到新来的党委书记兼厂长梁来新的批评。这件事在厂内引起了震动。人们在议论,在深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干部是辽宁发电厂汽轮机分场的副主任杜潮海,主管机器维修工作。他常常白天黑夜吃在现场,住在现场。每逢汽轮机大修时,他更是一连好多天不回家,一个人顶几个人干,从不叫苦叫累。因此,他经常受到领导表扬和群众赞扬。可是,自从两年前梁来新调到这个厂工作后,杜潮海虽然还是那样埋头苦干,却连吃了好几次批评。主要是批评他不抓组织管理工作,有些机组的大修质量不好。今年初,一台汽轮机大修,就没有做到一次启动成功。
梁来新严肃地对老杜说:“你是个好劳力,但不是一个好领导。作为分场副主任,你是失职的。过去考察、选拔干部,主要看干部身上出多少汗,有多少泥,这不行。四化需要的不是光会埋头干活的实干家,而是要能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会组织生产、指挥生产的实干家。”
“工人身上出多少汗,干部身上也出多少汗;工人身上有多少泥,干部身上也有多少泥”,这是多年来衡量企业干部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因此,过去辽宁发电厂各职能科室经常是“三人工作两人干,抽出一人去大干”。生产忙时干部、技术人员统统到现场干活。
“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这也是过去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一条要求。每逢大修后机组启动,或者设备发生了故障,厂里有关无关的大小头头都必须亲临现场,结果,既妨碍操作,也浪费人力。
现在,厂领导明确规定,机组启动或发生事故的时候,该去的人一定得去,无关的一个不要去。梁来新说:“管理好企业应当深入生产第一线。但不能为深入而深入,深入下去的目的是为了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种走形式、图虚名的事必须坚决摒弃。”这样,就把各级领导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了。现在,这个厂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明确,各安其位,各尽其责,生产面貌很快改变。干部工作主动了,也轻松一些了,不但不用连轴转,不少人每天还可以抽出时间学外文,学管理技术。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可以腾出主要精力考虑生产中的大事。
辽宁发电厂由于加强了管理,目前主要设备完好率已从去年初的百分之七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今年以来,全厂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到十一月九日,已经连续安全运行了二百天。厂内多少年来灰成山、水成河的现象没有了。
梁来新办事不图形式,不讲究表面,而是埋头干实事。他来到辽宁发电厂两年来,组织有关部门扎扎实实地为工人们办了几件好事,为日夜三班倒的工人建立了干净、整洁的休息室,办好夜餐;派车接送住家离工厂远的带孩子的女职工;今年新盖了近七千平方米宿舍,是这个厂投产以来建房最多的一年。工人们也在琢磨:过去领导干部天天来看我们,但问题没有解决多少,现在领导干部虽然不是天天来,倒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听到这些反映,梁厂长笑着说:“正因为我们没有天天去陪着工人,所以才能腾出手来真正为工人办点事。”
闵凡路 王启星


第2版()
专栏:

为发展海水养殖业争位置
在海洋渔业生产中改变“重捕轻养”的作法,从单纯采捕天然资源逐步转移到进行人工养殖,这是发展海洋渔业生产的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眼下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广东省濒临南海,海岸线长,江河出海口多,港湾、浅滩面积辽阔,又处于亚热带,四季常青,雨量充沛,浮游生物多,各种鱼虾蟹、贝类、藻类品种多,繁殖生长快,为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据初步统计,广东省沿海可以利用来发展海水养殖的滩涂、浅海水面,达一百七十三万亩以上。广东省沿海地区人民经营海水养殖业历史悠久,并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然而,广东省沿海的这一优越条件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一九五九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三十七万六千亩,总产量二万二千一百四十五吨,以后每况愈下,到一九七八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只有二十五万五千亩,总产量下跌到八千四百吨,从过去占全国的第二位下降为第六位。
发展海水养殖业势在必行。但是,一提起这件事,有的同志就觉得困难重重,信心不足。为什么呢?一、海水养殖业在生产方针上长期占不上位置,资金、物资上得不到保证。有的渔民反映说,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但有的地方目前还存在这样的倾向,重视农业,忽视其他各业;在渔业内部则重视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忽视海水养殖。发展海水养殖业既无位置,又无资金。二、盲目围海造田,严重影响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三、滩涂、浅海的经营使用权不落实,政策不稳定,社员怕“变”。
南海养殖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成堆,百废待兴。但是,只要各级领导重视,在依靠社队自力更生的原则下,从资金、物资上给予应有的扶持,认真落实政策,稳定人心,养殖业是能够迅速得到恢复、发展的。湛江地区各级领导把养殖业摆上位置,今年海水养殖业的恢复较快。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坚持大、中、小结合,兴办养殖场(队),采取国家投资建立基地、与社队签订合同、民办公助、社队联办、生产队组织专业队管养等多种形式;稳定体制,落实政策,对原有养殖场(队)和滩涂水面,按照传统习惯,原则上由那一级使用,就由那一级经营;对已围垦造田而又缺乏淡水水源或已种植但收益很少的,则重新恢复为海水养殖;对社队新发展的养殖场(队),国家在五年内不给予派购任务,允许产品上农贸市场出售,也可以用换购或奖售等方式卖给国家;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养殖场(队),则采取派购的办法,所需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给予供应。
湛江地区发展海水养殖业的这些措施,是可以借鉴的。
新华社记者 李 沪


第2版()
专栏:

在青岛第一海水养殖场,人工养殖的鲍鱼长得又快又好。鲍鱼幼体在育苗室长到肉眼可见时,即开始附着在人工架设的塑料网片上,待幼体长到半毫米大小的幼苗时,即投放到海水养殖区,在那里养殖成为珍品。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威海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有成绩
山东省威海市水产部门在今年渔业生产中,采取措施,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增加渔民收入,取得较好成绩。今年一至十月份,全市捕捞鱼虾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千一百吨,但总产值却比去年增加了一百八十一万元。其中,因为大鱼和好鱼增多、小杂鱼减少而增加的收入占百分之六十八点五。


第2版()
专栏:

广东罐头厂鲮鱼罐头产量激增
广东省顺德、南海等县今年鲮鱼获得丰收,给广东罐头厂提供了大量原料。据统计,今年到十一月十五日止,广东罐头厂已生产豆豉鲮鱼和鲜炸鲮鱼罐头一千一百多吨,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一种板栗树一年结三次果
湖南省汝城县益将林场培育出一种板栗树,一年开花结果三次。这种板栗树单株产量高、抗病虫害的能力强、营养也很丰富。它的特点是,结果早,产量高,年年丰产稳产。这个林场一九五九年栽种的实生苗,一九六四年开始开花、结果,每年开花、结果三次。第一次开花于五月初,第二次在八月上旬,然后花连续开放到十月初。果实第一次成熟于九月中旬,球包内坚果一般有一至三粒,最大的一粒达十九克,每公斤有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粒;第二次成熟于十月下旬,球包内坚果有一至二粒,最大的一粒达二十八克,每公斤有五十至一百粒;第三次成熟于十一月,由于营养不足,球包内只结一粒,最大的达十克。林场场部十三株这种板栗,每株平均产板栗一百斤左右。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中华猕猴桃,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野生水果,每百克鲜果中含有维生素丙一百至四百二十毫克,比柑桔高五至十倍。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新疆也有了发菜
新疆今年收购的土特产中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发菜。全区今年第一次收购的发菜有四吨多。
发菜是一种名贵菜肴配料。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华侨每逢年节多食发菜。它形似乱发,是藻菌植物,主要产于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区。近几年天山北部发现野生的发菜,分布的地方比较广。
新疆今年收购的发菜丝细长,色黑似发而有光泽,质量比较好。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利川县水杉种籽增产
地处川鄂交界的湖北省利川县,是世界稀有珍贵树种——水杉之乡。近几年来,由于重视保护水杉母树,不断改进采摘方法,今年收获种子一千八百多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水杉
水杉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期,曾广布于东亚、北美和欧洲等地,到第四纪冰川时期,其他地区的水杉全被冰川毁灭,如今只能见到化石,唯独在我国川鄂湘一带幸存了小片的水杉林或零星树。
水杉生长快、材质好,不仅是好建筑材料,同时是良好的庭园树种。一九四三年,我国林业工作者第一次在利川县小河公社水杉坝发现它,于一九四五年定名,并开始引种于北京、南京、庐山、广州、成都等地。一九四七年引入美国。解放后,水杉得到大量发展,广泛引种于中外。
水杉为单性花,雌雄同株,但雌花出现较早,而雄花出现较迟。出现雌花一般要在二十年以后;大量出现雄花约在四十年以上。因此,能否得到有发育能力的种子,关键在雄花的多少。水杉果球成熟后开裂,种子形状扁平,具有薄翅,能自行飞散。
涂前禹 杨必定 黄发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