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记者的苦恼
——采访阳城县违法招工引来的麻烦
今年一月初,阳城县干部和群众给我们来信,揭发县委在招工工作中的问题:去年秋天,晋东南地区计委通知阳城县为集体所有制单位招收七十三个新工人,对象是符合条件的中学毕业生和临时工;不得招用农村劳动力。县计委也规定,招工年龄限制在十七至二十五岁。当时,全县有符合条件的知识青年九十多人,符合条件的临时工有不少。可是,阳城县没有从这些人中招收一个,七十三个新工人全部从农村招了。
招工前,县委书记赵振宏把分管招工的计委副主任赵克温找去,吩咐他“要照顾县社领导干部的子女”。这样一来,七十三个新工人中,就有二十九个是科局以上干部的子女,其余也多半是他们的亲属。赵振宏一个人就要了九个名额。自我标榜为“没有收过一盒烟、一瓶酒”的赵克温,招工那些天,家里象赶会一样。这些“照顾”对象中,有十六岁的小孩,还有生过几个孩子、年近半百的大婶子。
招工结束后,县里才通知这批新工人全部到磷肥厂。这个厂大部分工人在井下作业。招工通知单上写的是井下工,来的却有四十二个女工。这批新工人一来,厂里小汽车、自行车来往不绝,电话响个不停:“我儿子身体单薄,不能下井。”“×主任的女儿要安排个轻松工作。”原来由一部分一九七六年进厂的临时工担任井下工,他们绝大多数是男青年,熟悉业务,能吃苦。可是县里为了安排这批新工人,把他们全部打发走了。厂里领导干部纳闷:为什么招的井下工,却不下井?
厂领导想退回这批人,却没有胆量;给新工人安排轻闲工作吧,井上又没有那么大的容量。他们硬着头皮让十几个工人下井。可是人家三天两头不上班,四出活动找门路。结果,第一线劳力太少,生产瘫痪,使这个连续六年没有亏损的工厂,今年一至八月份亏损二万八千元。县委却一再批评这个厂“生产搞得不好,要尽快扭亏增盈”。厂领导干部气愤地对记者说:“我们有三头六臂,也难搞好这个企业!”
我们调查了这个问题,向县委常委作了汇报。我们说,只给县委汇报,不写内参,不公开报道,等县委纠正以后,从正面搞个报道。在场的八个常委都承认这次招工违反了政策,应该纠正。
今年三月,县革委会郭主任、李副主任和县委组织部长代表县委向我们说明:县委开过几次会,决定全部退回新招人员,然后按政策重新招工。还把县委的决议给了我们一份。
好几个月后,一天,我在太原街上碰见一个在省某医院工作的老同学。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胆子不小啊!听说你搅得阳城县委没法工作。咋回事呀?”我怔住了。老同学说明了真情:今年夏天,阳城县委书记赵振宏的爱人到这个医院看病,对人讲:阳城县原来形势很好,自从去年腊月去了两个记者,搅得全县不安宁,书记也无法工作了!隔了没几天,我们又收到一封群众来信,说:“原来我们以为你还能主持正义。看来人家用苹果和香烟把你的嘴堵住了。过去我们只知道官官相护,现在才知道还有个记者护官,官喂记者。”
为了弄清真相,九月中旬,我们第三次到阳城。
原来,我们第二次离开阳城后,省地劳资部门一次一次打电话,指示县里按政策规定迅速处理。县委主要负责人拖着不处理。他们是“自己不干净,怎么好去管别人”。有的同志主动要求退回自己的子女,某些领导人不仅不支持,反而说:“你带了头,我们咋办?”上级要求严肃处理主管人和受贿的人,县委不闻不问,只退了不够十七岁和超过二十五岁的十个工人。
群众议论很多。有的说:退工只按招工表上填的年龄算。其实,有些招工表上填的就不实。还是说真话的吃亏,说假话的沾光。有的说:一些干部搞特权,上边只说一句“下不为例”,就承认既成事实。其实他们是得寸进尺,一犯再犯。对这号人开绿灯,不正之风何时才能刹住!
记者在阳城处境难堪极了。前两次去,反映情况的人很多,这次很少有人找了。有的人拉住我的手说:“我们这里传说你犯了错误,在报社写检查,再不来了,是真的吗?”也有一些熟识的同志见了,半开玩笑半挖苦地说:“你是给县委总结经验来了吧?写吧,写得美美的,只要让县委某些人高兴就行了。如果有糖果香烟,让咱尝尝行不行?”
我们相信县委。谁知等了十个月,正面文章没做成,意见引来一大堆。真象耗子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前些时,《人民日报》报道《唐知县审诰命》公演的消息时,标题是:“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来,记者要不就随波逐流,要不只好回家卖红薯了!
《山西日报》记者 王宪斌


第3版()
专栏:

应该重视利用废次木竹加工产品
现在有些山区社队不重视利用废次木竹。有的社队认为山区木竹多,废次木竹“不值钱”,浪费了也不可惜。但主要是收购价格低,企业无利可图;加工后,又受到各种关卡阻拦,不准出境销售,或手续繁杂。社员说:“山区的木竹,放在山里烂得,水里泡得,做柴禾木炭烧得,就是加工不得。”我们认为,对废次材(包括运送困难的等外材和困山材),今后经有关林业、森工部门鉴定后,应准许社队企业加工成产品。供销社或社队企业供销公司要主动组织生产,积极帮助解决设备和技术力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收购价格要合理(应考虑山区运输条件),不要压级压价。供销社不收购的产品,应允许企业自己组织外销。这样将使废物变成社会财富,既满足城乡人民需要,又发展社队企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湖南桃源县一读者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要关怀中小学生的健康
目前,有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学生作业过重,考试名目繁多,学生疲于奔命,结果是体质普遍下降。
襄樊市卫生防疫站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对四所中学、二所小学的二千二百六十一名学生进行了体检:视力减退的有二百八十三人,平均视力减退率为百分之十二点五。年级越高,近视眼越多。这种趋势还在发展。脊柱弯曲的为百分之九点七七,砂眼为百分之七十二点九八,患龋齿的占百分之三十点四。一九七九年五月,市防疫站对四十六所小学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名学生采用驱虫净普治蛔虫。统计表明,蛔虫感染率为百分之五十七点九。从体检综合情况看,中小学各年级学生身体情况与一九六五年同年龄组比较,身高体重明显增加,但胸围、肺活量却降低。一九七九年,全市参加报考大、中专的学生,因身体不好,受专业限制和被淘汰的共一百零八人,占应录取人数的百分之十三点六七。
呼吁教育部门: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把体育和卫生保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为四化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湖北襄樊人民广播站 刘明璋


第3版()
专栏:

为孩子的眼睛呼救!
徐州市今年参加高考体检的三百五十八人,因身体不合格限考的二百零四人,其中视力不足的一百六十八人,占体检学生的百分之四十六点九,占限考学生的百分之八十二。
一九六八年底,中小学生视力普查时,近视眼发病率的情况是:小学毕业生为百分之十四点九,初中生为百分之二十三点一八,高中生为百分之二十八点四三。今年六七月对五十五所小学进行视力检查,毕业生的近视眼发病率上升为百分之二十八点零七。有五所学校的近视眼患者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
据徐州医学研究所分析,徐州中小学生视力减退现象有两个特点:一是小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超过中学;二是重度的视力减退超过轻度视力减退。
造成视力减退的原因主要是:
一些学校领导重智育,轻体育。
教室采光条件差。全市近百分之七十的教室采光不合要求。
学生负担过重,在校时间过长。
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对于眼保健知识不甚了解。
学生家长为了省钱,八瓦日光灯高悬,甚至几间屋合用一盏灯。
一九六五年,教育部、卫生部曾把徐州市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经验批转全国。现在,只要领导重视,把过去的经验、制度恢复起来,就能迅速把中小学生视力减退的现象扭转过来。
江苏《徐州报》社 杨世明


第3版()
专栏:

扩大发行孩子们看的刊物
我们苗族小学学生学习的是汉语。从去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跟乡邮员要求订《革命接班人》、《少年文艺》、《儿童时代》等刊物,得到的总是一句:“不行呀!那是定额发行!”我们直接和这些出版社联系,回答是:“对不起,我们只负责出版,不搞发行。”这样,学生回到家里只好玩泥巴。
要多为祖国的后代着想。为青少年服务的报刊,最好扩大订户,特别应尽可能满足少数民族青少年的需要。
湖南花垣县长乐公社纳一大队
苗族民办教师 杨明忠


第3版()
专栏:

孩子们需要字典
目前工具书如《新华字典》、《汉语成语小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出版供应十分紧张。省新华书店十月份分配给我县一千八百册《新华字典》,两天便被抢购一空。教育部在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要学会查字典”,但字典在哪里?
字典供应紧张,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版发行工作中的纸张浪费。
有些出版社片面追求出书品种,或不分主次,出版一些读者并不迫切需要的图书;有些书店单纯追求销货数字,盲目进书,造成积压。有些印刷厂认为印字典赔钱,不如印薄本书得利。结果加剧供需矛盾。建议有关出版社、印刷厂和发行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城乡做一番调查了解,摸清各界读者需求,然后修订出版、印刷、发行计划,集中一下人力物力,大量出版一批工具书,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
还建议:《新华字典》的供应,应同中小学生课本一样,做到开课前到书,需用者人手一册。
辽宁营口县新华书店 孟宪发


第3版()
专栏:读者评报

重在防止
粉碎“四人帮”以来,经常看到你报对自己出现的差错,在报上公开作自我批评,这是可贵的。但是,仅仅满足于此是不够的,还应采取措施,防止出错,尽量做到不出错或少出错。有些差错,只要稍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今年十月七日你报第五版一文中,把李大钊同志诞辰九十周年错为逝世九十周年。今年十月二十八日第一版刊登的《摒弃政治空谈,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消息中写道:“怎样才能从政治空谈中解放出来呢?这个团的党委成员通过学习讨论,决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可是,找遍全文,也只有“第一”、“第二”、“第三”三个方面,根本没有“第四”方面。
要防止差错,报社的记者、编辑、校对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要细而又细,要多学一些业务知识;对来稿中的数字和事实,重要的要反复核实;对不懂或理解不清楚的,要向来稿单位或有关业务部门请教、询问,不要随意删改,贸然发表。
广东韶关驻军
吴学斌


第3版()
专栏:

希望多听一些回声
《读者来信》专页办得很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回声”不多。一个表扬、一项建议、一种批评发表以后,反响如何,效果怎样?很少看到有关的“回声”报道。希望涉及到的单位或个人及时答复;也希望报纸多登这方面的稿件。
黑龙江省青冈县
红旗公社中甫大队
阎国山


第3版()
专栏:

舟山各县没完成鱼货派购任务
你报十一月三日第一版发表的《主要农产品提高收购价格后,舟山地区渔民勤出海夺高产》的消息,其中讲到“到十月下旬,全区所属各县已提前完成全年国家的鱼货派购任务。”这与事实不符。到九月底止,舟山全区各县水产供销公司只完成全年派购任务的百分之六十一点六。十月份是海洋渔业生产淡季,生产、收购量都不多。
浙江省水产供销公司 赵忠德


第3版()
专栏:

标题要准确易懂
十月九日头版刊登的一条新闻《……刘廷吉陈述宇人均生产小麦三十四万多斤》,我看了好几遍也没看懂。后来看了内容,才知道刘、陈二人每人平均生产小麦三十四万多斤。事后,我找了十几位同志,请他们讲讲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结果没有一个讲对的。有的说:“刘廷吉、陈述、宇人均,三人生产小麦三十四万多斤。”有的说:“刘廷吉、陈述宇、人均三同志生产小麦三十四万多斤。”还有的说:“刘廷吉、陈述、宇人三人都生产小麦三十四万多斤。”
希望编辑同志注意,标题用语要通俗、准确、鲜明、易懂。
通县驻军战士 严清泉


第3版()
专栏:读者论坛

要扫一下“法盲”
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加速四个现代化,“文盲”和“科盲”当然是在扫除之列;但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也应该扫除一下“法盲”。
所谓“法盲”,是指那些不懂法、没有法制观念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法盲”为数不少。
一个享受自由权利的公民,必须是一个遵法守纪的公民。人人都要遵守法律,这本来是大家容易理解的。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林彪、“四人帮”鼓吹法律虚无主义,煽动无政府主义,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法盲”。许多事实说明,不少老的没学过法,年轻的没听说过法,一些身居领导岗位的同志,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搞以言代法。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缺乏起码的法律常识,不知道怎样是守法,怎样是违法,甚至有些人违法犯罪被判了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种状况再不应该继续下去了!
毫无疑问,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触犯了刑律,就要依法制裁。任何人胆敢违法犯罪,以身试法,法律是决不宽容的。当然,我们不是搞单纯的“惩办主义”,不是“不教而诛”。因此,广泛深入地宣传法律,加强法律教育,扫一下“法盲”,是当务之急。
广东海南行政区公安局 苏诺言


第3版()
专栏:读者论坛

迎接、保卫、改革
几个月前,我们出差住某县招待所。一天,传来省里一位书记晚上也要住这个招待所的消息。招待所的接待工作就忙开了:通知园艺场冒雨摘苹果,调来救护车运苹果,要求旅客迅速搬迁……。
领导人来了,搞好清洁卫生,让领导人吃好、休息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把原来住在楼上的旅客全部撵下楼,或撵到外面去住,却未必恰当。不知他们这样做是担心领导人和普通旅客同在一个楼住,同在一个食堂吃饭,有失领导尊严呢,还是担心旅客都是“危险分子”?
我们并不反对保卫工作。领导人外出,不能丧失应有的革命警惕。但是,保卫工作要依靠群众。那种领导人未到,就到处布置巡查、设岗,领导人一到便关上大门戒备森严的做法,大可不必。至于公安人员亲到房间询问我们留住的旅客是“干什么的?”以至警告我们“等小车子进来后,不要走动”等等,便近乎限制人身自由,更属过分了。难道这种把领导人和群众隔绝的“保卫”,还不值得改革吗?
也许这种特别的“迎接”和“保卫”是下面搞的,书记本人并不知道。倘若不知,那就是不察下情,要改;倘若“享受”这般迎接和保卫,还心安理得,泰然处之,更要改。随行的办事人员事先通知沿途准备食宿,这样的作风,也应该改。领导人不论检查工作或路过一个地方,都以不事前通知为好,这样便于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也减少地方上迎送的麻烦。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 史群剑


第3版()
专栏:读者论坛

请到乡下来住住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不分事情急缓,凡下基层去工作,就得有车。有的一天跑一个县,或者跑两个县。小车一到,基层干部就得汇报。基层同志话没说完,想留他们住下,他们说:“天晚了,不给下面添麻烦了。”发动起小车,便回去了。
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领导人到基层住几天,有什么麻烦呢?“有我们吃的,就有你们吃的;有我们住的,就有你们住的。”过去那些老革命不都是吃住在群众当中,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吗?今天,这样来去匆匆,能有什么收获呢?这不仅真的给群众添了麻烦,还白白烧掉了国家的大量汽油。 辽宁丹东市 革委会农办 田晓文


第3版()
专栏:

回祖国旅游感受
今年九月,我们有幸回祖国参观。怀着爱之深,责之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心情,谈谈在祖国看到的一些不十分令人满意的地方。
一些接待外宾的单位,以及旅馆的服务员、旅行社的陪同等,在对待国内的人及外宾的态度上,常常对前者很不礼貌,对后者则礼遇有加。有好几次,我们看到外籍旅游团一到,国内的人就被不客气地赶开。有的国内人在不干扰旅游团的情况下听陪同外宾的人讲解,也被陪同凶狠地斥责开。
一般说,在接待团体游客时,旅行社的各项安排都非常好。但是单独旅游时,接待人员往往不告诉游客各种可能的游法及花费。外来游客对中国的情况不熟悉,往往一切都听从旅行社的安排,结果常有花费太多的情形。例如在桂林,同样的玩法,由旅行社安排和当地的航运公司安排,费用相差五十元之多。应该事先让游客很清楚地知道两种玩法的利弊,尤其是金钱上的利弊,让游客自己决定。
这次我们走遍全国各地,以广州的白云宾馆服务最不令人满意。每天打扫,换洗床单、手巾,几乎都没有做。服务人员的态度非常不好。
美国南加州华人科工会访华团


第3版()
专栏:海外来信

建议发行名胜古迹幻灯片
应中华医学会之邀,我率美国医学讲学团来华作学术交流。除到各地访问,还参观了四川省的成都及重庆,并乘船游了长江,欣赏了三峡风光。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各地都有风景照片陈列,并可购买,但是,全国都没有幻灯片。希望国内最好也发行。因为外宾,尤其是美国旅客,都喜欢购买彩色幻灯片,既可留作纪念,又可在返美后再向亲友们介绍中国名胜古迹,比用黑白照片宣传效果更大。建议祖国赶快试办。所费不多,却可以得到很大收益,还可以增进和外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美国医学讲学团团长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
郑宗锷


第3版()
专栏:答复·反应

耒阳县社关心农村文化生活
你报十月二十七日《读者来信》专页发表了我的《请关心农民的文化生活》一信,对耒阳县公平公社来说,已经有点过时了。十月初县里便在该公社设置了一个电影放映点,放映场次大大增多(略嫌不足的是对边远大队的巡回放映仍然不多)。公社党委对民间艺术也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得到了社员的赞许。
湖南郴州师专 刘来


第3版()
专栏:答复·反应

闽侯电影站及时解决问题
你报十月二十七日刊登了来信《电影放映队哟,下乡来!》以后,闽侯县电影站的领导同志立即来到洋里公社,说:小箬片的看电影问题十一月份给予解决。并决定分配一架放映机,给小箬附近的三个山区大队放映。这种及时解决问题的精神值得表扬。
福建闽侯县洋里公社工作队 林新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