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党中央领导下,河南省揭批查斗争取得重大进展,开始出现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目前正在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迅速把工作着重点转上四化轨道。广大干部群众说:
我们有信心把河南工作搞上去
“河南正在变化,河南大有希望。”这是河南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反映。
河南省地处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林彪、“四人帮”同我们争夺的重点省之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终于彻底揭露了河南那几个推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主要人物,进一步分清了路线是非,中州大地的党政军民取得了胜利,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开始出现。他们正在抓紧揭批查斗争,做到既加快速度,又搞深搞透,既解决问题,又稳定大局,冲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重重“禁区”,彻底肃清其流毒和影响,把工作的着重点迅速转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
扫除了前进的障碍
河南那几个推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主要人物,真是“风、捂、溜、震”兼备。在“四害”横行时期,他们看风使舵,紧跟林彪、“四人帮”;粉碎“四人帮”以后,他们违背党中央的指示,捂盖子,压群众,保自己;当群众起来,冲破一个个障碍时,他们舍车马保将帅,趁机溜掉;当揭批查斗争刚刚走上轨道,取得一定进展时,他们又背后“一刀”,散布什么“扩大化”了,干扰揭批斗争,致使河南百孔千疮的落后局面,迟迟得不到改变,广大干部和群众怨声载道。
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十分关心河南,及时作了解决河南问题的重要指示,并派段君毅、刘杰同志加强河南省委领导。那种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为之一扫,广大干部和群众扬眉吐气,心情舒畅,积极揭发批判林彪、“四人帮”以及河南省那几个主要人物,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那几个主要人物恶毒攻击中央领导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九七六年三月,在北京的一次会议期间,江青向他们在河南的那几个主要人物进行了“路线交底”。三月二十七日,那几个主要人物借汇报河南工作之机,面对面地恶毒攻击邓副主席。此后,王洪文主动登门看望,谈了几个小时,并在一起喝酒、吃饭。王洪文撑腰打气地说:“中央(“四人帮”)支持你是没有问题的。”天安门事件以后,江青说:“他不比别人矮半截,腰杆要硬。”张春桥则说:“我们特意给他一把尚方宝剑,非杀一批不行。”在“四人帮”的指使下,那几个主要人物把郑州、洛阳、开封等地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定为“反革命事件”,进行了残酷镇压。
河南那几个主要人物玩弄种种卑劣手段,分裂干部、群众队伍,煽动武斗,大乱中原。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他们利用一篇假报道中提到河南一个群众组织,就造谣说:“中央表态了”,压制另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八月十一日,江青在北京一个座谈会上说:“我想了很久的一个问题,恰巧河南提出了‘文攻武守’这个口号,我改了一个字,叫‘文攻武卫’。”河南那几个主要人物立即在全省大肆煽动:“文攻武卫”。并提出:“枪换肩,由右肩换到左肩,要把枪发给‘造反派’。”由于他们煽动“文攻武卫”、“发枪”,使武斗步步升级。
那几个主要人物,大搞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制造了大量冤案、假案、错案,把大批革命领导干部打成“三反分子”、“黑帮”、“叛徒”、“特务”、“走资派”等等。一九六八年,他们发动了反所谓“三右一风”的运动,给大批干部戴上“右倾翻案”等帽子,进行残酷斗争;一九七三年,大搞所谓“刹妖风”运动,打击迫害抵制“四人帮”的干部和群众;一九七四年,制造了所谓“黑茶馆”、“黑酒馆”、“黑茶摊”等冤案,批斗了大批军队干部、地方干部和革命群众,又给不少人罗织了“右倾复辟势力的代表”、“文化革命的反对派”等罪名。不久,“四人帮”的黑干将迟群等窜到河南,捏造了一个全国闻名的“马振抚事件”。那几个主要人物,心领神会,紧步后尘,在全省教育战线蓄意制造了一百多起这样的“事件”,打击了大批坚持毛主席教育路线的教师和干部,严重挫伤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他们这样一批又一批地残酷迫害革命干部,竟欺上瞒下地说:“河南带出了百分之八十五的干部。”大量事实证明,那完全是捞取政治资本的谎言。据省有关部门统计,省委常委十四人,被打倒的有十一人;正副厅、局级干部二百八十一人,被打倒的二百四十六人;十所高等院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院长,全部被打倒;一百一十八个县、市的正副书记,在报刊上被点名批判的就有一百七十八人。
如今,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彻底揭开了河南省两条路线斗争的盖子,剥去了那几个主要人物一贯正确的画皮,一些被“四人帮”搞乱的路线、思想、理论是非,开始得到澄清;冤案、假案、错案开始平反昭雪;罪恶昭著的坏人,不查办不足以平民愤的开始惩办。人们高兴地说:河南有希望了。
干部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河南是遭受林彪、“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的省份,斗争几经反复,牵涉到的人多,不少干部犯了错误。如何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是河南省能否实现安定团结,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关键问题之一。
中共河南省委全面地分析了犯错误干部的历史状况,坚信绝大多数干部的本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在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联系河南实际,批判那几个主要人物的斗争中,注意区分两种人的情况,划清两种是非界限:一种是违反毛主席教导的“三要三不要”的三项基本原则,参与了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的人,以及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人;一种是跟着那几个主要人物犯了错误的人。前一种人很少,问题主要在自己;后一种人较多,责任主要在那几个主要人物。在这两种人当中,每个人的错误大小、情节轻重、态度好坏又各不相同,也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广大干部对那几个主要人物搞的那一套是有抵制的,有斗争的。跟着犯了错误的同志,大多是执行问题,要坚持毛主席一贯教导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加强思想教育。既帮助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改正,取得群众谅解,又要鼓励他们继续大胆工作,不挫伤他们的革命积极性。
省委还明确提出,在揭批查斗争中,不要层层揪“代理人”,主要目的是分清路线是非,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和群众。对于粉碎“四人帮”以来停职、免职的干部,应在原单位向群众讲清楚自己的问题。问题基本讲清楚了,取得了群众的谅解,就要及时解脱,分配适当的工作。
这些做法深受干部和群众的拥护。一些犯错误的同志从中感到党的温暖,看到了出路,增强了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一些受迫害的同志表示:过去造成冤案、假案、错案的根子在林彪、“四人帮”,责任在我省那几个主要人物。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向前看,顾大局,搞团结,珍惜和发展当前的大好形势。
领导班子整顿不好,深入开展揭批查斗争,落实党的政策,大干快上等工作都搞不好。现在,省委在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的同时,正抓紧时间,分期分批地尽快整顿好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注意配备好一、二、三把手。他们按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条件,考查、识别和选拔干部,把那些经过三大革命运动锻炼,在路线斗争中表现好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政治上表现好,有能力,有贡献的知识分子,要大胆提拔。“软、散、懒”的班子要进行整顿。还在领导岗位上的“角刺”人物,要坚决拿下来,那里来回到那里去。对于犯有严重错误,不适宜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干部,或挂职下放,或免除职务,先让他们到基层去锻炼,过两三年后根据本人表现和新的情况作最后处理。
为重点转移创造条件
加强团结,在河南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河南省广大军民,通过揭批林彪、“四人帮”的“划线站队”论,控诉那几个主要人物破坏人民团结、军政团结、军民团结的反革命罪行,砸开了长期压在人们身上的沉重枷锁。大家认为,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河南一直占主导地位,河南省委和各级党组织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河南的绝大多数干部和群众是好的。文化大革命中,那几个主要人物把一部分群众说成是“革命”的,另一部分群众说成是“保守”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现在,所谓“老保”和“老造”、“站对队”和“站错队”的隔阂正在消除,团结战斗的新气象正在出现。
团结就是力量。河南广大干部群众充满信心地说,河南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有党的十一大路线的指引,有六千万勤劳勇敢的人民,有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有丰富的资源和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把河南工作搞上去。
为了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来创造有利条件,省委对农业、工业等各条战线的工作做了部署。他们认为,全省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尽快改变河南粮食生产不稳定的局面是有可能的。现在,以抗旱保麦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已经在全省广泛开展起来。各行各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农业,为夺取今年大丰收,特别是小麦丰收努力战斗。
一些揭批查斗争基本完成的工矿企业,已经把主要精力倾注在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上,制订了赶超先进的规划,生产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省委还研究了解决群众生活方面的问题。对社队的分配、一九七五年遭受水灾地区的灾民住房问题等,都作了具体安排。关于城市吃水、住宅问题和服务工作等,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力争早日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为重点转移创造条件,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已经成为河南人民的强烈愿望。他们决心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做好各方面工作,把河南的事情办好,迅速赶上全国前进的步伐。
本报记者 石德连 翟启运


第2版()
专栏:来信

不能擅自降低产品质量标准
有些工业部门擅自降低产品质量标准,是不合法的,有损群众的利益。建议国家标准计量部门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清理和整顿,迅速纠正这种错误做法,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质量标准检验产品
最近,记者在南京市采访,了解到有些工业部门擅自降低产品质量标准。有关部门认为,这样做是不合法的。他们举了火柴和电视机两个例子。
一些基层商店的售货员、采购员和管理干部告诉我们,有些顾客买了南京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先摇一摇,听到有响声就责问:“为什么不装满?”不少火柴不但装盒支数不足,而且火柴质量也很差。群众使用这种火柴,有时发生这样的情况:擦一根不着火,擦第二根只冒一股烟,擦第三根往往火柴梗又断了,越擦越着急,越擦越有气,只好两根并在一起用力擦。一盒火柴在黄梅季节只能顶半盒用,平时也要打八折。因为火柴支数不足,质量不好,商业部门不愿意收购,而南京火柴厂的同志却说,火柴质量基本符合轻工业部新修订的标准,应该收购。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国家科委早在一九六五年就颁布了火柴的国家质量标准,可是,轻工业部一九七七年擅自修改了这个标准,把其中的一些指标降低了。以每盒火柴应装的支数为例,原标准规定是一百支,不得少于九十七支,其中废支不能超过二支到四支半。而轻工业部则改为不包括废支的有效支数,根据不同木料,每盒不得少于九十支和九十二支。检查方法是从每一百盒火柴中抽出二十盒,计算出每盒的平均支数,达到上述数目即为合格品,因此,顾客买到的火柴有时一盒只有八十多支,甚至七十多支,群众怎么能没有意见呢?商业部门的同志认为,轻工业部修订的这个低标准,有损群众的利益,不应当再执行下去。有人说:小小火柴两分钱,要求何必那么严?顾客说,小小火柴两分钱,千家万户紧相连,它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啊!商业部门的同志一致认为,应立即恢复一九六五年国家科委颁布的火柴质量标准,然后加以修订,逐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弄清火柴质量标准问题,记者又找国家标准总局和江苏省、南京市标准计量局的同志了解。他们也都认为,国家既然已有火柴质量标准,轻工业部就无权自行降低。轻工业部这样做是不合法的。
记者还了解到,即使从工业生产的角度看,轻工业部组织的火柴质量标准修改小组一九七七年提出的降低标准的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就以每盒火柴的应装支数来说,他们认为国家标准“显然偏高于实际水平”的根据,是一九七五年一月到十月全国四十八个厂的统计,平均每盒火柴达不到九十七支以上的有二十一个厂,占百分之四十三点八。人们不禁要问:既然达到国家标准的火柴厂占多数,为什么不采取措施提高落后厂的产品质量,反而迁就落后厂,降低国家标准呢?这不成了落后有理、低标准合理了吗?真是咄咄怪事!记者还到南京火柴厂访问,这个厂的干部、工人也认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不高,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前一段降低了质量,主要是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造成的。目前他们正在想方设法提高火柴质量。
江苏省标准计量局的同志告诉记者,象火柴这样降低质量标准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的,如江苏省有关部门就自行降低了第四机械工业部颁布的电视机的质量标准,影响很不好。
四机部在一九七五年颁布了黑白电视机质量标准,而南京市计委在一九七六年又另订了一个九英寸电视机的验收标准,比部里规定的标准还低。南京电视机厂按这个低标准检验青松牌九英寸电视机,一九七七年参加全国电视机质量评比,得了个倒数第一。这个厂一九七七年年底发到北京出售的一批电视机,由于商业部门按部颁标准检验不合格,被全部退回。全国各地用户也纷纷来信,对该厂电视机的质量提出严厉的批评。厂里把一九七八年一月到九月的批评信称了一下,竟然有三十三斤重!问题这样严重,江苏省电子工业局和商业局在去年七月发的一个关于十二英寸电视机质量标准的通知中,竟然仍旧坚持降低了的质量标准。
江苏省标准计量管理部门和商业部门的一些同志认为,我国现行的质量标准同国际标准相比,本来就是很落后的,在实际工作中又存在不少擅自降低质量标准的现象,这样,产品质量怎么能有保证呢?他们建议国家标准计量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质量标准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清理和整顿,迅速纠正降低质量标准的错误做法,今后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质量标准检验产品,以推动工厂尽快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新华社记者
徐占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阎慎明


第2版()
专栏:

吴兴县养羊四十六万多头,平湖县却只养五千多头。这是为什么?
“土政策”使平湖县养羊量大降
浙江省的平湖县和吴兴县,同在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上。一九五六年,这两个县羊只的年终存栏数相差不多,平湖县是七万二千余头,吴兴县是八万头。可是,到了一九七七年,吴兴县养羊四十六万三千多头,平湖县却只养羊五千八百头。两个县养羊的头数为什么相差这么大?记者最近到这里采访得悉,问题就出在不合理的“土政策”上。
吴兴县养羊事业所以能够大幅度地发展,关键是这个县各级党委注意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认真落实养羊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平湖县恰恰相反,各级领导对养羊不够重视,特别是前几年,在林彪、“四人帮”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反动思潮的影响下,规定了一些“土政策”,比如,禁止社员私人割草,各社、队还把河面水草全部收归集体。对交队的羊肥也不按质论价。羊是靠吃草活的,地里的草不准私人割,河面的水草又归集体,社员拿什么来养羊呢?全县羊的饲养量自然大大减少。
在平湖县采访时,记者听到社员反映,这个县禁止社员私人割草的花样很多,不仅庄稼地里的草不准割,连河岸边的草也不能割。谁要是割了草,不仅草篮被夺走,还得罚工分或肥料。白马公社在禁止社员割草之前,养羊最多时曾达到五千多头,现在下降到三百头。这个县有些大队还把河面水草运到江苏省和上海郊区去出卖,就是不养羊。社员说,养羊可以积肥,这种卖水草的做法实际上是把肥料也卖掉了。平湖县广大社员对禁止割草的“土政策”意见很大。他们认为,割草养羊本来是老少辅助劳动力可以做的事。在禁止割草以前,小孩放学后割的草,每户养两三头羊基本上够了。禁止私人割草以后,不能养羊,老少辅助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社员的经济收入也减少了。
事实说明,尽管平湖县水田多、旱地少,河面水草也不及吴兴县丰富,但只要废除阻碍养羊事业发展的“土政策”,取消禁止私人割草的规定,并把一部分河面水草分给社员,每户养一两头羊是完全可以的,按这个县现有九万农户算,就能发展到一、二十万头羊。这样,既养了羊,又积了肥,社员也能增加经济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新华社记者 林利兴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地处青藏高原羌塘草原的措勤县,加强草场建设,牧业生产发展迅速。这是刁青公社的牧民在放牧。
新华社记者 代纪明摄


第2版()
专栏:

养牛能手古日吉德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达尔汗乌公社芒来大队女牧民古日吉德十二年为集体发展牛八百零二头,平均每年创造财富一万多元。
去年七月,在苏尼特左旗召开的劳模大会上,古日吉德被评为全旗畜牧业战线上的先进标兵,旗委给她发了奖状和奖品,并号召全旗牧民向古日吉德学习,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多养羊、多养牛。
古日吉德是苏尼特左旗著名的劳动模范。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下,她努力发展牲畜却遭受批判。但是,她坚持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决心毫不动摇。
一九六六年冬天,苏尼特草原上遭到了大雪灾,牲畜成批死亡。芒来大队有一群老弱牛,瘦得皮包骨头,谁也不愿意放,古日吉德毅然接下了这群牛,千方百计地护理喂养。为了选择好的草场,她有时一昼夜奔跑一百多里地。由于古日吉德的精心饲养,这群弱牛逐渐恢复健康,安全度过了灾情严重的冬春关。第二年大队进行牲畜调查时,古日吉德的牛群获得了大丰收,成绩名列全大队第一。自此以后,她一直放牧这群牛,责任心更强了。她根据不同季节为牛群选择草场,使牛能够经常吃到有营养价值的牧草。她钻研兽医知识,预防牲畜疾病。她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放牛的规律,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管理方法,因而,牛的繁殖年年获得大丰收。十二年来,大畜保育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六,母畜怀胎率、保胎率、繁殖率、仔畜成活率四项年年都是百分之百。前年,内蒙古草原遭到了百年罕见的大雪灾,而古日吉德的牛群仍然保持了上述四个百分之百的纪录。现在,牲畜由十二年前的九十五头发展到八百九十七头。十二年来,古日吉德的牛群繁殖的牛在全大队五个牛群繁殖总数中占百分之五十七。
在实现畜牧业生产现代化的征途中,古日吉德积极从事改良畜种的工作,用从国外引进的良种公牛与本地母畜交配,培育出适合本地自然特点的新良种牛。这种新的品种牛叫“草原红牛”,它个大、体壮,对于草原的自然环境适应性强。目前,这个大队的良种公牛,都由古日吉德的牛群提供。(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