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南共联盟机关报《共产主义者》评华主席访南
两国领导人开创南中关系发展的新阶段
双方确立自主平等的原则推动南中两党关系顺利发展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九月三日电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机关报《共产主义者》周报九月一日以《确立自主和平等的原则》为题发表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对南斯拉夫的访问,是近十年来国际政治舆论所注视的一个重要事件。”
评论写道:“对我们南斯拉夫来说,华国锋同志的访问具有真正的重要意义,首先是在继续奉行相互接近、更好地相互了解和谅解、加强有益于我们两国人民的进步和繁荣,有益于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全面合作的方针方面。在这方面,华国锋主席的访问以及他同铁托总统在开诚布公和互相尊重的最好气氛中进行的四次会谈,再次表明,铁托同志去年对中国的访问是具有重大的,也可以大胆地说是历史性的意义。”
评论说:“自那时以来,仅仅一年时间,就在发展南中相互关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动行动迅速取得极其丰硕的成果。其中之一无疑是华主席访南本身。今天可以说,这次访问将同铁托同志去年访华一起成为南中友好关系发展新阶段的基石。”
评论说:“南斯拉夫和中国一致认为,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应该以它们的独立、平等和自主为基础,以不干涉内部事务和尊重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权利为基础,双方还致力于以自己的相互关系为建立国际关系新制度做出尽可能有意义的贡献,同时注意使相互关系与合作的发展有助于两国的双方利益,并且不损害同任何其他国家和人民的良好关系与合作。”
评论写道:“在总结华国锋主席访南成果的时候,还必须强调指出它的另一个方面。无论是在铁托总统和华主席的会谈中,还是在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书记斯塔奈·多兰茨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纪登奎另外进行的会谈中,都满意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南共联盟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贺电结束了南共联盟和中国共产党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从铁托总统访华以来,两党关系的发展是迅速的和顺利的,其特点是双方都努力尽量增进相互了解和谅解,以便消除两党关系处于停滞状态时期遗留下来的消极因素和保证这一关系稳定地和富有内容地发展所需要的条件。这一过程是通过开诚布公的对话和在信任与相互尊重的气氛中进行的。在会谈中强调指出,过去一个时期两党关系的迅速和顺利发展,证明双方有决心进一步加深和促进这种关系,证明双方尊重如下原则是这种关系继续富有成果发展的基础。这些原则是自主、平等,各党和运动对本国工人阶级和本国人民负责,尊重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国际地位方面的差别。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南共联盟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顺利发展是两国整个关系和全面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这一发展符合广泛的国际谅解、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际工运和共运中关系的积极发展的真正的和长远的利益。”
评论指出,铁托和华国锋的会谈再次证实了双方对南斯拉夫和中国的整个社会和物质发展的成果,有着广泛的兴趣。“这种兴趣的相互吻合是如下事实的自然而然的反映:中国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性使两国社会、经济和政治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它们应该相互了解和得到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评论指出:“双方决心加强旨在发展经济合作方面的努力,也是南中会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成果。”
评论还说:“双方就重大的国际问题、危机温床、争取和平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的迫切问题、联合国的作用和任务等,十分详细地和富有内容地交换了意见,这使双方对各自关于国际局势和争取和平、独立与平等的斗争的最重要任务的评价、观点和立场加强了相互了解。”
评论最后说:“正是由于所有这一切,双方在南中会谈中强调对发展相互关系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并坚定不移地认为,华国锋主席的访问是对继续全面地、稳定地和长期地发展这一关系的新的有力的推动,是发展上述关系的具有广阔的光明前景的新阶段的开始。两国和两党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的开放性和决心,南中对话的建设性和友好性质,肯定不仅将意味着是发展两个独立社会主义国家友好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对普遍的国际谅解和世界和平合作的宝贵贡献。”


第5版()
专栏:

伊朗《复兴报》发表评论
华主席访伊成为两国关系的新开端
驳斥某些国家报纸干涉内政攻击伊中关系
新华社德黑兰九月三日电 伊朗《复兴报》九月三日就华国锋主席对伊朗的访问发表署名评论。评论说:“在伊中过去和现代的历史中,中国领袖第一次访问我国,这本身就可以成为两国关系的新的开端。”
评论在回顾伊中两国友好关系时写道:“两国在悠久的历史中,没有发生过任何敌视的冲突,即中国从未进攻过我国,从未肢解过我国的领土。”
评论接着说,“两国尽管相距遥远,在过去交通很困难,但是却有着密切的文化交往。这在两国的文学、绘画、哲学和思想方法中都是显而易见的。”
评论指出,伊中两国都是发展中的国家,“需要先进技术、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评论说,这些“可以成为相互合作,交流改善生活、战胜困难的经验和知识的良好条件”。
评论强调说:“伊中两国新的关系,通过华主席对我国的访问而正在形成;这种关系只是为了维护和保持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没有任何其他政治目的。”
评论还驳斥了某些国家的报纸对华主席访问伊朗和中国同伊朗发展关系的攻击。评论指出,“在这方面,其他人对(伊中)这种关系主观地发表的任何攻击性的看法,都被看作是对内政的干涉”。


第5版()
专栏:

尼泊尔首相比斯塔赞扬中日缔约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有助于亚洲的稳定和安全
日本北海道等地集会示威强烈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
新华社加德满都九月二日电 据尼泊尔民族通讯社报道,尼泊尔首相基尔提·尼提·比斯塔九月一日在视察博克拉的一次集会上说,尼泊尔认为最近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有助于亚洲这一部分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并导致一种互相合作的气氛。
比斯塔首相在讲话中指出,比兰德拉国王提出的尼泊尔和平区的建议反映了全民族的愿望和态度,全世界许多国家都表示支持这一建议。他表示希望印度也必将愿意支持和平区的建议。
他说,在国王的领导下,尼泊尔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在不结盟和现实基础上的积极的政策。
比斯塔首相说,尼泊尔同世界所有国家,特别是同邻国的友好关系一直是亲切和谐的。
他说,正由于同邻国的这种友好关系,尼泊尔赞赏印度和中国为走向关系正常化而作出的努力。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七日电 据东方通讯社报道,日本北海道各界人士约四百人,八月二十六日下午在扎幌市主要街道上游行,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
日本外务省政务次官爱野兴一郎、北海道知事堂垣内尚弘、扎幌市长板垣武四等参加了游行。
八月十七日,北海道各界人士约四百人曾在小樽市举行集会,庆祝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并决定今后要更加有力地开展要求归还北方四岛的斗争。
新华社东京八月三十日电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工人、学生等各界人士三百余人八月二十九日在名古屋市举行集会,强烈要求苏联归还日本北方领土。
这次集会是由要求归还北方领土爱知实行委员会主持举行的。
集会上宣读的一份报告指出,“苏联正在北方领土上不断建设军事基地”。对于苏联“推行的使占领北方领土固定化,特别是将北方领土变成军事要塞的霸权主义的勾当,我们感到无比愤怒”。
报告说,要求归还北方领土运动“是反对苏联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霸权主义,是同全世界人民一道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斗争”。报告呼吁全体日本国民一致团结起来,全力以赴,为反对苏联这种阴谋而斗争。
日本社会党中央执行委员曾我祐次在会上讲述了苏联强占日本的北方领土的历史,强调日本工人阶级要重新认识苏联这个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在列举苏联霸占日本领土,侵犯日本领海,在世界各地建立军事基地,不断扩充和发展侵略性的进攻武器,利用古巴替他打先锋等大量事实之后说:“说苏联是霸权主义,就是说他干了霸权主义的勾当”。他说,“苏联根本违反了列宁有关领土问题的教导”。
日本的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全国集会实行委员会会长佐佐木更三等人给大会发来贺电。贺电强调说,日本全国人民要联合起来为积极开展收复北方领土而斗争。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一致通过了一项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的决议。


第5版()
专栏:

前往朝鲜和中国友好访问
罗马尼亚总理曼内斯库启程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九月三日电 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政府总理马尼亚·曼内斯库九月三日下午乘飞机离开罗马尼亚前往朝鲜和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到机场送行的有,罗共中央政治执委、政府第一副总理格奥尔基·奥普雷亚,罗共中央政治执委、政府副总理维尔吉尔·卡执库,罗共中央政治执委、政府副总理格奥尔基·乔亚拉,政府副总理安杰洛·米库列斯库等。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李庭荃,朝鲜驻罗马尼亚大使申仁河也到机场送行。


第5版()
专栏:

速度及其他
——罗马尼亚访问记之四
《人民日报》代表团
百分之十二点九
罗马尼亚的工业发展速度很快。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七六年,工业产值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九,一九七七年又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五。通常,工业产值的基数越大,增长的百分比就会相应地降低。罗马尼亚的工业发展却打破了这种常规,在持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这在全世界都是引人注目的。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一百多年来罗马尼亚人民的宿愿。但是在很长的年代里,这些理想都没有能实现。在漫长的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年代里,罗马尼亚的工业发展缓慢。在它的所谓“黄金时代”,工业的增长率不过百分之四。在它的“顶峰年代”——一九三八年,钢产量不过二十八万吨。
这一切同今天的罗马尼亚比较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的。罗马尼亚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克林迪阿努告诉我们:一九三八年的钢产量,我们现在不用十天就完成了,发电量只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
在谈到工业发展速度时,罗马尼亚的同志特别强调“最近十几年”,即一九六五年罗共九大选举齐奥塞斯库同志为总书记以后的成就。加拉茨市市委第一书记伊原·贝杰恩就跟我们说过:“加拉茨的工业,是在战后,特别是最近十几年里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罗马尼亚从一个不太发达的农业国,变成一个拥有现代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农业国,主要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这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启示。我们为罗马尼亚的成就感到高兴,同时也想到我们的国家。看来,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本世纪末、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完全可能的。
技术和管理
罗马尼亚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的。我们在各个工业城市访问,到处都听到主人向我们介绍齐奥塞斯库同志关于“自己装备自己”的指示。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同时,罗马尼亚也很注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一九七六年罗马尼亚进口国外先进设备达九十六亿外汇列依,比一九五○年增加了三十二倍,其中一九六五年以后几乎是每五年翻一番。对于引进的设备,罗马尼亚同志很注意加以研究,逐步过渡到自己设计制造,并有所改进。
但是,在罗马尼亚更能引起我们兴趣的,不是它的工业技术装备,而是它对企业的管理。一九六七年以来,为了加强对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罗马尼亚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就是把中央各部的工业管理局改组为“工业中心”。过去的管理局是行政机构,它对企业完成计划的好坏,只有行政上的责任,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改为“工业中心”以后,一方面它继续接受党和国家的领导,对中央有关的部负责;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它必须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这项重大的改革,把过去用行政的办法来领导经济,变为用经济的办法来领导经济。它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工业发展的速度,起了显著的作用。
“工业中心”通常都设在同行业中最重要的企业里,实行面对面的领导,这同过去“坐在部里领导”,又是一个很大的改进。我们在布拉索夫访问红旗汽车制造厂时,就遇到了汽车工业中心的负责人。原来,汽车工业中心就设在红旗汽车制造厂。这个工业中心管辖十四个汽车工厂,其中红旗汽车制造厂主要生产载重卡车和底盘,其他兄弟工厂则用红旗厂的底盘生产自动装卸车、油罐车、五吨至二十吨的冷藏车、混凝土搅拌车、消防车、起重车等各种车辆。而红旗厂需要的零部件,属于自己厂制造的,也只占百分之五十,其余靠协作解决。可以看得出来,罗马尼亚的汽车制造工业是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工业中心就是它的组织者。除了组织协作以外,工业中心还管各个厂的生产计划、投资、供产销以及技术上的重大问题。
汽车工业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不仅管理所属生产单位,而且设有科学研究所和对外贸易公司,很注重科学研究,努力把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使自己的产品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改善经济—财政体制
今年三月,罗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又实行一项改善经济—财政体制的新措施。这项措施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重点是权力下放,在国家统一计划领导下扩大企业的财经自主权,使企业的集体利益,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同企业对国家所作的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经济效能,加强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新措施规定,在工业、国营农业、建筑和运输业中,以净产值代替总产值作为经济计划的基本指标,职工的收入也同企业的净产值联系起来,根据净产值完成的情况来计划和发放工资基金。我们访问罗马尼亚期间,各个工业部门已经开始实行这项新措施了,广大职工都以极大的热情欢迎这项重大的改革。
这项新措施,是在几年前就开始试点的。我们访问的尼亚姆茨人造纤维厂,四年前就用净产值代替总产值作为经济计划的基本指标。厂里的同志告诉我们:总产值常常造成假象,因为它把原材料的消耗等生产成本计算在产值之内。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总产值,故意使用贵重材料,或者只生产成本高、产值高的产品。有些产品因为质量不好压在仓库里,但也要算产值。这样,表面看来,产值增加了,实际上经济收益不大,甚至反而造成浪费。净产值是扣除生产成本以后计算的,是在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用净产值作为基本指标,大大推动了企业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的同志,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新措施是怎样把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同企业的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的。他们拿出两幅宣传图表,指着说:完成净产值计划后的超额利润,百分之六十上缴国家,百分之四十留在企业里。以这百分之四十的超额利润为一百,其中百分之八十五直接分配给职工,百分之五作为先进工人的奖金,百分之五奖给对出口产品有贡献的人,作为出国旅行费用,还有百分之五作为社会福利费。
工厂的行政管理人员对工厂是否盈利不仅要负政治的责任,也要负经济的责任。厂长、书记、总工程师等脱产干部每月发工资时,扣发百分之十五,到年底结算时,如果工厂没有盈利,这一年百分之十五的工资全部不发,如果盈利,则全部补发,而且还按规定发奖金。
劳动人民委员会
罗马尼亚很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把它作为加快工业发展速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罗马尼亚的工厂里,都设有劳动人民委员会,它是工厂的最高领导机构。劳动人民委员会的主席是工厂的党委书记兼任,第一副主席由厂长兼任。厂里的工会主席、青年团书记,如果女工多的话还有妇联主任,都兼任劳动人民委员会的副主席。此外,还必须有一名副主席是工人代表。劳动人民委员会的委员,则由工厂的劳动人民大会选举产生,他们特别强调,劳动人民委员会的候选人必须事先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而且候选人数一定要超过当选人数一半以上,在选举时有选择的余地。他们通常都是些熟悉生产情况,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工长和工人。劳动人民委员会每月至少开一次会,讨论生产和工人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每半年要向全体工人报告一次自己的工作。劳动人民委员会还设有常设委员会,由厂长任常设委员会主任,它是劳动人民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每周开会一次,研究贯彻实施劳动人民委员会的各项决议。近年来,劳动人民委员会里工人委员的比重有很大的增加,一般占三分之一以上。
不仅工厂设有劳动人民委员会,中央各部也设有劳动人民委员会,有时也叫领导委员会。这种委员会,过去是由部长、副部长和工业中心的负责人组成,现在则规定必须有工人代表参加,以便直接把基层的情况反映到部一级的领导机关中来。在全国,则有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和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执行局,齐奥塞斯库同志亲自担任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主席。
在罗马尼亚的参观访问,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工业速度问题,决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同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民主生活等一系列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华主席说过:“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从罗马尼亚归来,使我们更加认识清楚,华主席的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附图片)
加拉茨市一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