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罗马尼亚举行全国化学代表大会
用最新技术装备化学工业确保化工原料
南斯拉夫广播事业蓬勃发展,电台和电视台网遍及全国各地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中央化学研究所所长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化学代表大会上说:罗马尼亚每年为化学工业装备最新的技术,使化学部门在确保其他工业部门和农业所需原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说:罗马尼亚本五年计划中用于发展化学工业的投资,约占整个工业投资额的五分之一,从而使它每年以百分之十七的速度增长,高于为国民经济规定的平均速度。她指出,科研和设计为化学工业的迅速进步作了重大贡献。新投产的和扩建的生产能力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在本国科研和工艺的基础上建成的。
罗马尼亚化工部长米·弗洛雷斯库在会上作了题为《罗马尼亚化学工业的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贯彻执行了党和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制定的方针并获得了大量投资,化学工业的生产每个五年计划都有增长,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这一五年计划期间的产量,比前五个五年计划产量的总和还要多。
他说:目前罗马尼亚向一百多个国家出口化工产品。本五年计划特别重视扩大本国原料基地,合理使用原料、燃料和能源,引进先进技术,制造新的合成材料。
报告还指出,罗马尼亚化工部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主要化工产品按人口平均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接近欧洲工业发达国家。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九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中国、南斯拉夫、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派专家参加了大会。会上共作了四百八十项学术报告。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九月十三日电 南斯拉夫在发展广播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网已经遍及全国各地。据南斯拉夫联邦统计局的材料,一九四七年,南斯拉夫全国只有十三个广播电台,其发射能力仅为一百零一千瓦。到一九七七年,广播电台已增至一百九十个,相当于三十年前的十五倍;而发射能力已达到九千多千瓦,相当于三十年前的九十倍。现在即使在最偏僻的山区也都能收听到各种广播节目。
一九四七年,南斯拉夫全国居民拥有的收音机数量只有二十二万多架,一九七七年已增至四百八十万架,增加了二十多倍。现在平均每一点四个家庭就有一架收音机。
南斯拉夫是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发展电视的。一九六一年只有贝尔格莱德等三家电视台播送黑白电视节目。现在南斯拉夫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的首府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电视台,可以播送黑白和彩色两套节目。由于先后设立了五百多个转播站,现在全国各地都能收到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的播送时间从一九六一年的一千四百多小时增加到一九七七年的一万六千小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南斯拉夫全国居民拥有的电视机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一九六一年全国只有六万二千架电视机,平均每八十四个家庭才有一架。到一九七七年,电视机已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架,平均每一点七个家庭就有一架。
由于南斯拉夫是个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很注意使用居住在本地区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来播送节目。此外,“南斯拉夫广播电台”还用英、法等九种语言对外广播。(附图片)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化工学校的小型试验站。 罗通社稿(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乍得在团结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据新华社北京九月二十一日电 乍得共和国在马卢姆总统领导下,对内主张民族和解,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和文教事业,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坚持反帝、反殖,维护非洲团结,在民族独立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乍得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又有勤劳勇敢的人民;但是由于殖民主义者的长期经济剥削和政治挑拨,使它处于经济落后、民族不和的状态。独立后,特别是马卢姆将军一九七五年执政以来,乍得政府决心改造自己的国家。乍得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因此政府把农业和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逐步改变过分依靠棉花的单一经济的状况,并解决粮食自给问题,政府在乍得湖畔以及自然条件良好的南方平原地区积极发展水稻生产。目前已在邦戈尔水稻垦区种植了七百七十公顷水稻,其中五百公顷每年可收两造,全年可产稻谷四千多吨,平均亩产量达一千一百多斤。目前正在开垦的萨特吉、德雷西亚水稻种植区,计划种植一万公顷水稻,将成为一个新的粮食基地。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民增加经济作物的生产。传统经济作物棉花的产量(籽棉)一九七五——一九七六年度达到十七万五千多吨,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当年名列非洲第三位,仅次于埃及和苏丹。此外,正在乍得南部的萨尔附近兴建一个农工糖业联合企业,准备发展制糖业,以满足食糖需要。目前已开垦了蔗田八百公顷,其中三百公顷已经种上了甘蔗。这一糖业联合企业计划在一九八○年生产食糖二万吨,一九八四年将产糖四万吨。
近几年乍得旱灾严重,使畜牧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有关部门抓紧进行了牲畜繁殖和保健工作,并为牧民发展畜牧业生产创造了必要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畜牧业生产的恢复。目前,全国已有牛四百万头,羊四百五十万只。
为了防止撒哈拉沙漠南侵带来的危害,政府制定了防沙治沙的长远规划,每年雨季全国开展一次植树周的活动。在最近三年掀起的绿化运动中,已在首都以北种植了四百一十公顷的防护林。
独立前殖民主义者的分而治之政策造成了乍得不同部族、不同地区之间的严重对立与不和,马卢姆将军执政后,把实现民族和解作为国内政策的重要方面。最近以马卢姆为首的最高军事委员会和反对派之一——以哈布雷为首的乍得北方武装部队指挥委员会,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公布了国家“根本宪章”,组成了民族团结政府,从而使乍得在民族和解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乍得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尊重各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把非洲国家人为地划分为“进步”、“温和”或“保守”这种挑拨离间的作法。乍得维护非洲国家、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主张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通过对话来解决相互间的分歧。马卢姆将军多次访问邻国,改善和加强了同邻国间的关系。
乍得政府在国际活动中坚持反对种族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支持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人民的武装斗争,主张以色列撤出全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在这些共同斗争中,同有关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不断赢得新的胜利。


第5版()
专栏:

日本爱媛和埼玉等地集会庆祝日中条约缔结
日中条约开拓了加强两国友好的广阔前景
只有互不谋求霸权也反对第三国谋求霸权才有和平的基础
据新华社东京九月二十一日电 日本爱媛、埼玉等地举行集会,表示决心以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为基础,积极开展日中友好活动。
爱媛县政界、经济界、教育界等三百五十个团体的近四百名代表九月二十日在松山市举行集会。县知事白石春树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认为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为两国人民的友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日中友好相处的广阔前程。他说,我们要常常温习日中两国间的悠久历史,着眼于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让子子孙孙千秋万代永远友好相处。
白石强调说,只有互相不谋求霸权,也不允许第三国谋求霸权才有和平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国会早日批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促进日中友好爱媛县议员联盟会长山崎福马、爱媛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石水伴清、爱媛县商工会议所联合会会长新野进一郎、日中友好协会全国本部理事长官崎世民等都在会上讲了话。
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前首相田中角荣、自由民主党干事长大平正芳、自由民主党政调会长江崎真澄以及十几名国会议员给大会发了贺电。日本外务大臣园田直和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滨野清吾派代表在会上宣读了他们的贺词。
埼玉县各界人士发起的庆祝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埼玉县民大会,九月十三日在浦和市举行。约四百人参加了大会。埼玉县知事畑和首先在集会上讲了话。他说,我们必须以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两国间的交流。
日中经济协会常任顾问冈崎嘉平太应邀在集会上作了讲演。他通过回忆日中近代史指出,条约中写进反霸权条款有着重要意义。他强调说,没有日中友好,没有亚洲的繁荣,也就不会有日本的繁荣。
日中友好协会埼玉县本部会长新井宝雄也在会上讲了话。
日本神奈川县青年集会实行委员会,于九月二十日在横滨举行了庆祝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大会。


第5版()
专栏:

黄华外长到希腊进行访问
希腊外长拉利斯到机场热烈欢迎
新华社雅典九月二十一日电 应希腊外交部长乔治·拉利斯的邀请,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九月二十一日上午到达雅典对希腊进行正式访问。
陪同黄华访问希腊的外交部部长助理宋之光等同机到达。
黄华在机场受到希腊外交部长乔治·拉利斯、外交部秘书长塞奥佐罗普洛斯、希腊驻中国大使季米德里奥斯·韦利萨罗普洛斯和其他官员的热烈欢迎。
黄华在机场发表讲话说,他这次访问的任务是签订中国—希腊文化协定,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拉利斯外长交换意见。
黄华说:“中国和希腊两国人民是相互友好的,我们两国关系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我相信我们这次访问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促进我们两国之间的了解和良好关系。”


第5版()
专栏:

张才千副总长离墨回国
新华社墨西哥城九月二十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才千一行,在参加了墨西哥独立一百六十八周年庆祝活动后,今天下午离开墨西哥城回国。
到机场送行的有:墨西哥陆军总监阿尔弗雷多·努涅斯·阿克略上将、墨西哥驻中国大使馆前武官曼努埃尔·安德烈斯·阿基雷上校等。中国驻墨西哥大使刘溥和大使馆武官廖生辉也到机场送行。
张才千在今天上午会见了墨西哥海军部长里卡多·查萨罗·拉腊海军上将。十九日晚他还在中国大使馆举行告别招待会。


第5版()
专栏:

我驻黎巴嫩大使任满离贝鲁特
据新华社贝鲁特九月十五日电 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徐明任期已满,于九月十五日离开贝鲁特。
在离开贝鲁特前,徐明大使分别拜会了萨尔基斯总统、阿萨德议长、胡斯总理和布特罗斯副总理兼外交和国防部长,同他们进行了友好谈话。
徐明大使还拜访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同他进行了友好谈话。


第5版()
专栏:

我新任大使向桑戈尔总统递交国书
据新华社达喀尔九月二十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塞内加尔特命全权大使宗克文,九月二十日在达喀尔向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总统递交国书。在递交国书仪式结束后,桑戈尔总统同宗克文大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他说:“我密切地注视了华国锋主席对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伊朗的访问。我对他的访问所取得的成果感到十分高兴。”


第5版()
专栏:

久拉诺维奇主席接见张劲夫团长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九月二十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韦·久拉诺维奇今天上午在联邦执委会大厦接见了中国财政经济考察团团长、财政部部长张劲夫,并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张劲夫部长转达了华主席对久拉诺维奇主席的问候。双方表示将努力贯彻两国最高领导人有关发展两国经济关系的会谈精神,并希望两国财政部门对此作出贡献。
接见时南斯拉夫联邦财政部副部长博·拉杜诺维奇和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周秋野在座。


第5版()
专栏:

马来西亚外长里陶丁谈外交政策
在巩固加强东盟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
据新华社北京电 吉隆坡消息:据马来西亚报纸报道,马来西亚外交部长里陶丁说,马来西亚今后将竭尽所能,在巩固和加强东南亚国家联盟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里陶丁是九月九日在马来西亚经济学会主办的世界事务讨论会上说这番话的。
他说,东盟国家在致力于区域性经济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马来西亚今后将继续与所有愿意同马来西亚友好的国家建立友好联系,对于干预马来西亚内部事务的任何事情,马来西亚将保持警惕,同时采取坚决的立场。他强调说,马来西亚将与其他东盟国家一起致力于使东南亚成为“和平、自由与中立区”,以利于这一地区人民的经济与社会福利。


第5版()
专栏:罗马尼亚通讯

培养技术人材的苗圃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有许多全国闻名的机器制造厂。走进厂区,到处是一派紧张而热烈的生产景象。复杂的生产过程组织得井井有条,工人的操作技术又是那样娴熟自如,看后使人由衷地赞佩。在罗马尼亚,这么多熟练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是从哪里培训出来的?又是怎样得到提高的呢?记者怀着迫切寻求答案的心情,访问了布加勒斯特机床厂。
布加勒斯特机床厂有四千名职工。为了让工人更好地掌握技术知识,今年这个厂办了一所有一千六百名学生的工业中学。在这里,你可以感到浓厚的求知空气。布加勒斯特机床厂的一位负责同志对记者说,把工人组织起来,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操作中锻炼,同时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一批批熟练工人、生产组长、工长就培养出来了。人们知道,罗马尼亚的高等学校每年培养出三万多名专业人员;中等专业学校更是向工厂企业输送大批技术人材。但是当你参观这家工厂时,你就会承认,工厂本身也在培养大批技术力量。
在罗马尼亚,象布加勒斯特机床厂这样注重培养技术力量的工厂很多。著名的“八·二三”工厂是个有一万七千多职工的大厂。它办的工业中学也是规模最大的。来自城乡普通中学的三千四百名知识青年在这里学习。经过二至四年的专业学习,一部分考入大学继续深造,大部分分配到各车间当工人。记者参观了这所工业中学。它的实习车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车间里排满了由本厂制造的各种机床,墙壁上挂着教学用的各种图表。可以说,这里既是课堂又是车间。学生在校期间已在专职教师和工程师的指导下参加生产活动。贴在车床旁的一张张表格,说明给每个学生都规定了不同的生产定额。这是一所工厂办的学校,也是一所学校办的工厂。
谈到厂办工业中学,布加勒斯特电机厂的同志感到格外自豪。因为正是这个工厂根据齐奥塞斯库同志的建议,把五十年代初创办的职业学校改名为工业中学。从此,工业中学就在罗马尼亚全国遍地开花。现在,这个厂在办校方面迈开了更大的步子,一九七六年他们创办了一所工业大学,培养副工程师级的技术干部。新的经验今天又在其它一些工厂里推广开来。正是由于长期坚持办校,使这个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华国锋主席访问罗马尼亚的时候,曾经参观过布加勒斯特重型机械厂。这个厂在培养技术人材方面有它的特色。这个厂拥有八百名技术管理人员,工人进厂前都受过十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工厂领导仍然非常重视职工的技术学习。这里建立了一个工厂里的“学校群”,它包括职业学校、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夜校等。光是各种培训小组就有九十七个之多。
罗马尼亚工厂企业如此重视技术人材的培养并不是偶然的。以齐奥塞斯库同志为首的罗共中央就十分强调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在群众中普及和宣传科学知识。齐奥塞斯库同志几个月前在一次大会上指出,教育应“建立在各类科学知识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
记者在采访时曾经访问过许多职工。尼亚古是布加勒斯特机床厂新提拔的一名年轻工长,入厂前的文化程度不算高,但他勤奋好学,进步很快,最近经过厂里工长训练班的学习,当上了一名合格的工长。就在这个小伙子的指挥下,五十多名工人熟练地装配着各种精密机床。
年纪稍大一点的工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同样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尼·拉萨尔是布加勒斯特重型机械厂的铣工,是车间基层党组织的书记,又是培训青年工人的模范。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最近被选派去工长学校进修。拉萨尔风趣地说:“大家都在学习,我也要进学校了,跟我的儿子一样当学生,而且还要同年轻人比个高低呢。”
普通工人需要学习,工厂各级领导干部就更需要学习。布加勒斯特机床厂的厂长、车间主任经常参加不同内容的学习班,学习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以提高指挥和管理现代化生产的能力。他们清楚地懂得,今天世界上正在进行一场科技革命,各种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因此,要想生产出代表现代技术的产品,要想在世界上占有先进的地位,就必须刻苦地学习和掌握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并迅速地把它们用到生产中去。谁不学习,谁就会落后,就会赶不上时代的行列,生产也管理不好。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布加勒斯特的许多厂办学校、训练班,象雨后春笋般地兴办起来,成为培养技术人材的生机勃勃的“苗圃”。现在,爱科学技术,学科学技术,在罗马尼亚已经蔚然成风,遍及全国。
本报记者 张启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