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农业要大上 必须揭批“四人帮”
——龙海县抓纲治县的经验
新华社编者按:在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下,多年来,农村中的许多是非完全颠倒了,党的各项政策搞乱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搞坏了。这些严重的“内伤”不医治,流毒不肃清,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能调动起来吗?龙海县抓纲治县的经验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确实抓到了农村问题的关键,击中了要害。各地如果都能象龙海县那样,从本县的实际出发,在全县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查“内伤”、批假左、肃流毒、拨乱反正,使多年被搞乱了的是非得到澄清,推动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促进干部作风的改变,就能从根本上调动广大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国农业高速度发展就大有希望。
龙海县早在一九五七年粮食单产就上了千斤。但从一九七二年以后的五年中,一直停滞不前,总产在四、五亿斤徘徊。林、牧、副、渔发展也缓慢。
龙海县一九七七年粮食总产比一九七六年增产四千二百多万斤,单产第一次达到一千四百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一九七七年的成绩给了县委很大的启示:大治龙海必须抓到纲上。福建省是“重灾区”,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时间长,流毒深,影响大,不能低估。
在政治路线上,林彪、“四人帮”一伙全盘否定龙海县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农村工作,把龙海打成修正主义路线的“黑样板”、“试验田”,把大批领导干部、老劳模当作“三反分子”、“民主派”、“走资派”、“叛徒特务”残酷揪斗。
在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上,他们恣意践踏、破坏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提出“果树让路,蔬菜靠边,地瓜改种,瓦窑砸烂,花木判死刑”的口号,大砍经济作物和集体副业。社员经营的正当家庭副业,自留地、自留果也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制度同样遭到全面破坏,评工记分以“四好五好”为标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被取消了,财物管理机构取消,人员解散,使不少社、队无章可循,有章不循,造成了严重的人力、物力浪费,给贪污盗窃开了方便之门。
在干部作风上,弄虚作假,谎报成绩,强迫命令严重。在生产上不顾客观条件,搞瞎指挥,“一刀切”,强行推广生产措施。
大量事实使龙海县委清醒地看到,要高速度发展农业,必须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分清是非,根治“内伤”,拨乱反正,落实党的政策,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干部和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认识统一后,龙海县委把拨乱反正作为揭批“四人帮”第三战役的重要内容来抓。县委召开了三级干部会。会上,由县委书记周顺明代表县委作了一个旗帜鲜明的揭批报告,彻底冲破种种“禁区”,把由于受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在路线、政策、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盘托出,表现了县委的态度。同时,对全县拨乱反正作了具体部署。
龙海县委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十分注意从实际出发,抓住全县影响最大、流毒最深的一些问题,采用解剖一个典型,分清一个是非,肃清一个流毒的方法批判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实质。
在龙海,长时间内对林彪、“四人帮”大搞“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残害革命干部,打击贫下中农的问题,没有分清是非。过去,只要谁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看法,马上就被扣上“否定清理阶级队伍的伟大成果”、“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等大帽子。为了分清是非界限,县委选择了“县直属机关第一期清队学习班”作为典型事例解剖。这个学习班是一九六八年在县里举办的,参加学习班的有七百零六人,其中受审查的就有一百五十九人。在审查期间,大搞逼供信,刑罚多达几十种,造成许多干部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在分析解剖中,大家对照毛主席的一贯教导,分析全县干部的情况,看到学习班采取捏造罪名,无限上纲的手段,把大批干部特别是老干部当作敌人往死里整,它是为林彪、“四人帮”妄图打倒一大批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干部,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推波助澜的。因此,彻底揭露学习班中的种种非法行径,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为遭受打击和迫害的干部昭雪,正是从根本上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对于多种经营该不该砍的问题,过去这个县争论也很大。龙海县委着重解剖了长福大队“百花村”及北溪头大队砖瓦窑被砍的两个典型,对林彪、“四人帮”一伙破坏“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假左真右面目进行彻底揭露。九湖公社长福大队栽培香花异木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花木盆景和林果苗种行销国内外,素有“百花村”之称。敬爱的朱德委员长曾亲临“百花村”视察。可是一九七○年这个大队的“百花村”却被扣上“以钱为纲”、“卖国主义”的帽子,出动千余民兵用了半个月时间,砍掉各种花木果苗九十三万余株,损失六十一万元。结果,国家外贸任务完不成,集体和社员收入锐减。榜山公社北溪头大队每人只有三分六厘地,经营砖瓦是他们的一项传统副业,产品不仅供应本队本县,还远销东南亚。一九七○年县委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领全县三级干部到这个大队召开砍砖瓦窑现场批判会。他们给砖瓦窑宣布了“九条罪状”,扬言不拆掉就要用炸药包炸。硬是拆毁了十八座,仅固定资产就损失四十万元。砍了砖瓦窑等于砍了大队一只手,集体收入减少,粮食生产下降。
此外,县委拿出全省闻名的劳动模范——港尾公社大径大队社员王能美在搞好集体生产的前提下,积极从事正当的家庭副业,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而一九七○年竟被打成“副业单干黑标本”,召开万人大会进行专题批判的典型进行分析,解决了至今许多干部、社员在发展家庭副业上心有余悸的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的典型解剖,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林彪、“四人帮”推行假左真右路线的反动性、危害性的认识。大家反映,对那些“左”的东西曾一度不敢讲不敢批,总怕踩上资本主义的“线”,戴上“回潮”、“复辟”的帽子。现在是非清楚,心里踏实,可以放手大干社会主义了。
为分清是非,肃清流毒,龙海县委果断地采取有力措施,具体作法是:认真清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积案、错案和冤案,为一批遭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打击迫害的老干部、老模范和革命同志平反昭雪。狠抓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县委发动干部、群众共同清理和废除了过去制订的违反党中央政策的“土政策”。大力整顿和恢复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制度。学习湘乡县经验,贯彻中央批示精神和福建省委《关于当前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即十二条)。采取有力措施从各个方面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大张旗鼓地宣扬、表彰一批革命、生产搞得好的典型。
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贩卖假左真右的黑货,动不动以“回潮”、“复辟”的罪名整人,帽子满天飞,棍子遍地打,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许多干部包括县委的一些领导干部在内,至今心有余悸。
龙海县委认为,要大治龙海,先要治好县委领导成员思想上的“内伤”。于是,县委“一班人”坐下来采用整风办法,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实事求是”的教导和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联系实际,敞开思想,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大家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一伙伪造、歪曲、篡改、割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罪行,以及他们用片言只语骗人、打人、吓人的卑鄙伎俩,从理论上基本澄清了被林彪、“四人帮”造成的各种思想混乱。同时,县委领导干部又分头深入到受林彪、“四人帮”破坏严重的社队,调查研究,进行路线对比,县委从一些社队通过抓纲治社治队,落实党的政策,面貌迅速发生变化的斗争事实,看到了拨乱反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实证明错了就要大胆地承认,坚决采取措施纠正。大家把“怕”字换成“敢”字,振奋革命精神,旗帜鲜明地投入了拨乱反正的战斗。
新华社通讯员 庄亚江
《福建日报》记者 江福全
新华社记者 许一鸣 林俊卿
(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科尔沁草原上的好司机——刘凤岭
刘凤岭是吉林省哲里木盟运输公司的客车司机。他开客车十几年,心里总是装着旅客,想旅客所想,急旅客所急,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他曾多次被评为司机标兵、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
“谁是客车的主人?工农兵旅客才是人民客车的主人,司机是旅客的勤务员。”这是刘凤岭常说的一句话。每天,当刘凤岭的车准备正点出发以前,人们可以看到:旅客都已安排妥贴,年老、伤残和带小孩的妇女坐在比较舒适的位置上,晕车的旅客给吃了防晕的药,坐在靠窗口的位子上。刘凤岭把自己了解到的全车旅客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重新默念一遍,记在心里。一路上,他不断地按旅客要求办事。车离前面站口还有七八里,他忽然停下车,招呼一位老大娘下车,告诉她这里离她闺女住的屯子近。车到达一个站口,刘凤岭又告诉一位要下车的外地干部不要下车,再坐一段,到了他要去的地方,将为他停一次车,免得走错路影响工作。有时候,他饭不吃,水不喝,加大油门赶到火车站,因为他知道车上有几位旅客需要赶乘这班火车。一九七六年春天,有一次刘凤岭的车从通辽已开出几里路,他听到坐在后面的两个旅客叨咕:“好容易从外地换回良种,联系不上车,瞪眼运不回去。等回到家再派大车来拉,非误了下种不可。”刘凤岭停下车,打听是怎么回事。这两个旅客是通辽县瓦房大队的社员,从外地换来两袋优良高粱种子,队里等着播种。刘凤岭觉得换良种,夺高产是农业学大寨的大事,应该在不违章的情况下尽量帮助他们运回来。他马上掉转车头,返回通辽市,帮助两位社员把高粱种子装上车,一直送到瓦房大队。
有一次,刘凤岭的车来到扎鲁特旗,刚一进站,调度员就拿着路签来找他,说是已经包了他的车送一个病人。原来这个病人是附近生产队的社员,做肠梗阻手术以后伤口发炎,要到外地治疗。病人离不开担架,坐班车不方便,就花二百元包了车。一般情况下,司机愿意开包车,既省事,收入又多。但刘凤岭想,包车,病人花钱太多了。他向病人家属详细了解了情况,替病人家属退掉包车票,让四个护送人员和病人花二十元买了五张普通客票。第二天早上,旅客上车以后,刘凤岭背来一捆草,在车座中间铺了一个“软床”,让病人安安稳稳地躺下。在刘凤岭的车上,不知有多少患病的旅客睡过他搭的“软床”,乘他的车直到医院门口。刘凤岭为了使广大农牧民上下车方便,在科尔沁草原上安排了“招呼站”,沿途农牧民只要一扬手,他就停车让上。
有的人说,客车司机只要开好车,把旅客安全送到终点站就行了,“分外”的事可管可不管。刘凤岭说:“客车有终点站,为人民服务可没有终点站。”
一个初冬的夜晚,刘凤岭已经睡下了,突然被脚步声惊醒,睁眼一看,调度员正焦急地看着他。刘凤岭翻身起来问:“有事吗?”调度员急切地说:“刚才县医院来电话,凤凰岭大队有一名女社员难产,医院准备派人去抢救,可是救护车不在家,路途又远!”刘凤岭没等他说完就腾地跳下炕说:“走,我去!”行车路上,一道大水沟横在前面。为了节省时间,他顾不得另外找路,卷起裤子就下水探路。结着冰碴的水寒冷刺骨。可是,刘凤岭抢救阶级姐妹的心象一团火,他深一脚浅一脚在水中探路,终于找到了一条安全的路,及时把医生送到产妇家中。经过抢救,产妇脱了险,婴儿安全降生了。
刘凤岭的车还是个小“食品店”。他怕旅客途中吃不好饭,就带几筐面包、饼干、麻花等等。夏天天热,他车上还带冰棍、汽水。后来看到农牧民喝不惯汽水,又准备了开水。
刘凤岭为了保证安全输送旅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开的是一辆旧车,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他每天行车回来,都要对车子进行检查、修理和保养,第二天还要提早作行车前检修,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十年来他安全行驶九十三万多公里。
刘凤岭的亲戚家大多在通辽附近的公路沿线,经常有人托他捎脚。刘凤岭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动员他们买票乘车。前年腊月,他的舅舅上了他的车。刘凤岭小的时候随舅舅一块讨过饭,感情很深。他一面亲热地和舅舅说着话,一面掏钱替舅舅买了车票。有的人说,亲娘舅来坐车,车票就算了吧!刘凤岭认真地说:“旅客乘车买票是国家规定。司机不能公私不分,把国家的汽车当作谋私利的工具。”
刘凤岭开车二十多年,一尘不染,从来不用公家汽车办私事,拉私货。为了抵制歪风邪气,他长期坚持做到:请客不到,送礼不要,亲属乘车一律买票。
本报记者 谈 风


第3版()
专栏:

领导重视 政策兑现 产供销统一
烟台蔬菜市场淡季不淡
八月,北方的蔬菜市场进入淡季。但是在烟台市,菜店里新鲜蔬菜总是摆得满满的。夏天,黄瓜、西红柿、青椒、芸豆、架豆、茄子,应有尽有。蔬菜门市部还增设了早市和夜市,从早上五点多到夜里十点,顾客都可以买到菜。烟台市的蔬菜市场基本上没有了淡季。
烟台市是个有三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这里蔬菜供应得好,不是因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主要原因是地、市委重视。地、市委书记都亲自抓菜,郊区公社、大队主要负责人也管菜。专业队的第一把手都在菜田里。市委领导除一年定期抓三四次外,在关键时期、碰到关键问题,还要亲自去抓。今春以来,烟台遇到六、七十年未有的大旱,蔬菜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市委便发动郊区社队和有关部门一齐努力,抗旱保菜,完成了蔬菜上市计划。
为了适当地集中菜田,建立常年菜田基地,去年,经市委批准,把离城近的朱家庄大队改成蔬菜专业队。这个大队原是亩产吨粮的学大寨先进队。由种粮改种菜,这个弯子不好转。有的同志认为,种菜和种粮不同,粮是硬任务,多产了粮食,省地县都表扬,“报纸上有名,喇叭上有声”;菜是软任务,上去上不去无人知。针对这种思想,公社党委和有关部门既做思想工作,帮助大队提高认识,又注意认真落实政策。市委按照菜农口粮分配不低于种粮时的标准和附近产粮队的水平,安排了社员口粮,并给予一定的物资、技术帮助。现在,这个种蔬菜的专业队,既是地区又是省里学大寨的先进典型。
烟台市蔬菜公司在市委领导下,把产供销统一起来。蔬菜公司也抓蔬菜生产,在生产蔬菜的社队派有驻队员,协调各生产队的蔬菜种植和上市计划。生产队遇到困难,从架材、铁钉、塑料薄膜,到种子、化肥、农药,蔬菜公司样样帮助解决。蔬菜公司还和菜农一起进行科学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烟台地区的种菜经验。现在,烟台市已做到每年黄瓜十茬,四季不断;韭菜八茬,一年常鲜;大头菜、茄子、西红柿、豆角的早熟晚熟品种配套,延长上市时间。
烟台市蔬菜供应充分,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步。市委已下了决心,蔬菜公司正在积极准备,继续做好蔬菜均衡生产,不断提高质量,争取明年“三辣”自给。
商业部糖烟酒蔬菜局
本 报 记 者


第3版()
专栏:来信

青岛市蔬菜太少编辑同志:
长期以来,青岛市群众的吃菜问题没有解决。有时两三个月吃不上鲜菜。五六天、七八天买不到鲜菜,更是常事。即使是蔬菜旺季,鲜菜供应也很少。有时按人定量供应,但必须在指定时间、地点购买;职工、尤其是双职工,就没有时间去排队。打倒“四人帮”以后,一些商店走后门、内部私分、物物交换等歪风邪气仍未绝迹。
蔬菜供应方法也有问题。有时烂菜、劣菜与好菜搭配着卖,否则就不卖。在组织进货上,问题也不少。有时无法食用的菜(如菠菜、萝卜都开花结籽了),根本无人购买,仍大量往市里拉;在马路上烂上几天后,又当垃圾往外运。
青岛是个滨海城市,照理应能吃到一点海味,但海味供应也很缺。有时一个月(或几个月)名义上每人供应一点鲜鱼,但也是定时定点供应,有时还买不到。
《解决好长征路上吃饭问题》的报道,说出了群众的心里话。进行长征,时间可贵。把大量时间花在排队买菜上,太不值得了。
青岛市市南区革委会 郭仰天


第3版()
专栏:调查附记

调查附记青岛市蔬菜供应为什么紧张?
接到郭仰天同志来信后,本报编辑部的同志和商业部的同志一起到青岛去了解,山东省商业局的同志也参加了。我们访问了许多从事蔬菜工作的干部、职工和菜区群众,现在把他们的意见整理如下:
青岛郊区土质好,海洋性气候适宜蔬菜生长。多数社队也有种菜经验。近年来,水利条件也不断改善。论条件,青岛市做到蔬菜自给没有问题。但是,青岛市的蔬菜供应为什么紧张呢?主要原因是:
一、城市郊区社队以生产蔬菜为主的方针长期不落实,菜田分散,粮田挤菜田,粮菜争地。青岛郊区五万亩蔬菜地,分散在十三个公社、一百七十多个大队、一千多个生产队。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菜地属于菜粮混种的公社。有的队只有几亩、十几亩季节菜田。红寨、城阳、夏庄等公社,从蔬菜面积所占全市菜田总面积的比例来讲,是生产蔬菜的主要公社,但从这些公社粮菜所占面积比例看,它们的主要任务却是生产粮食,领导精力、劳力安排、农田基本建设、资金投放等,还是以粮为主。为了粮食过《纲要》,往往在菜地里间作、套种、轮作粮食作物,因此,整个郊区蔬菜亩产水平,十几年来没有提高多少。
二、政策不落实,影响了菜农的积极性。“粮过千斤受表扬,菜过万斤不上榜”。学大寨评比,只看粮食,蔬菜生产再好也挂不上名。菜农的口粮分配、化肥奖售等,也没有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夏家庄大队蔬菜完成计划百分之一百零五,因自产粮食少,口粮分配低于平均水平。古庙大队,不管各队自产粮多少,统销粮平均分配。超额完成蔬菜生产计划的四队,反比没有完成计划的六队每人每年少分粮食一百二十斤。
三、副业与蔬菜争劳力。“青壮年忙副业,老少妇女管蔬菜”。近几年,一些蔬菜专业队,投入蔬菜生产的劳力只占整个劳力的半数,一个劳力要管二、三亩菜田。
四、蔬菜生产必需的基本物资、耕耘机械、运输工具、饼肥、农药等,长期供不应求。此外,一些单位挤占菜田盖了房子。
现在,青岛市委开始研究蔬菜问题,准备从体制上、菜田的布局上和常年菜田的建设上着手,解决一系列方针政策问题,尽快使青岛市的蔬菜自给。


第3版()
专栏:

宁城县利用温泉培育鱼苗
新华社沈阳电 辽宁省宁城县渔业管理站利用温泉培育鱼苗,获得较好效果。
宁城县热水公社有一眼温泉,日流量达四百吨,常年不断,水温在摄氏一百度左右。这个县的渔业管理站一九七二年在温泉附近建起了一个六十七亩的鱼种场,利用温泉水繁育鲤鱼、白鲢、草鱼和非洲鲫鱼。五年来,共产各种规格的鱼苗三千四百一十万尾,收入七万三千三百元。宁城县利用温泉培育鱼苗,可以使种鱼提前成熟,早产早孵,比辽宁其它地区要早二十天到一个月。温泉培育,鱼苗健壮,抗灾力强,放养成活率接近百分之百。


第3版()
专栏:

广西田东县祥周公社仑圩大队,积极发展中草药生产。这是社员在给生地间苗。
新华社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