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重访海丰忆彭湃烈士
〔革命回忆录〕
侯枫
我踏上阔别二十年的海丰土地时,就象投进母亲的怀抱一样感到温暖。龙山在向我招手,龙津溪在对我欢唱,把我长途跋涉的辛劳消除了。我从海丰县汽车站步行直趋桥东社,到了彭湃烈士的故居“得趣书屋”门前,才停了步。彭湃烈士亲自修葺的“得趣书屋”早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了,现在的房子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废墟上按原样重建的。在这小小的厅堂里,正中墙壁前的木几上摆着彭湃烈士的半身塑像,左右两边墙上,挂着林道文等八位革命烈士的画像,气氛庄严肃穆。我默默地站立在彭湃烈士像前,五十多年前的往事涌上心头。
彭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员,是我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彭湃烈士为了避开亲属们的干扰,专心一意从事农民运动,毅然带着他的妻子蔡素屏从地主家庭的老宅搬出来,修了这间“得趣书屋”。在这里,他和五个农民一起,创建了海丰的第一个农会。他把佃户们请到书屋来,宣传地主剥削农民的罪恶,当着佃户的面,把他的那份田契全部烧毁,告诉他们以后再不用向他缴租,可以自耕自食了。熊熊的火光,照耀着佃户们惊奇和喜悦的脸,也照亮了佃户们的心。彭湃同志每天傍晚,带着留声机到农村去,放潮州乐曲给农民听,耍魔术给农民看,给生活极其困苦的农民增加一些乐趣。他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演说,帮助农民提高政治觉悟,团结起来,为谋求解放而斗争。
一阵风吹来,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熟悉而又动人的牧童的歌声:“冬冬冬!田仔(佃农)骂田公(地主)。田公着厝(在家里)食白米。田仔耕田耕到死!田是公家的,他无分,你无分;有好做,有好食;你有做,反无食;不是命不好,是你不去想清楚。”这是彭湃创作并教给牧童们唱的一首民歌。这样的民歌开启了农民积郁的心扉,成为导引农民起来向地主进行斗争的号声。
沿着龙津溪,来到天后宫前的大榕树下。古老的大榕树,随风沙沙絮语,仿佛在向我诉说彭湃烈士当年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事迹。有一次,他装着惊惶失措的样子,在龙山下的天后宫前,大嚷大喊:“老虎来啦!”“老虎来啦!”过往农民信以为真,纷纷逃避。过了一会儿,并没见什么动静,只看见彭湃微笑着站在大榕树下,大家不约而同地向他围拢来。彭湃同志就抓住这个机会,先说明他不是骗人,更不是发神经病,而是看见了收租佬和批捐佬来了。这些家伙就是吃人的“老虎”。接着,就鼓励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压迫,向反动派斗争。
农忙季节,他主动到田间去帮助农民车水,犁地,锄草……利用和农民一起劳动的机会,向农民灌输革命道理。吃饭的时候,他经常自带蕃薯干,和农民一块坐在树荫下吃。他还以自己的封建地主家庭如何剥削农民为例子,现身说法,启发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天后宫前的大榕树下,是来往农民歇脚的地方。在这儿,彭湃同志曾经向过往农民作过多少次发人深省和鼓舞人心的演说啊!他大声疾呼:“地主霸占了土地,剥削了我们的劳动,弄得我们家破人亡,我们应该起来向地主讨还这笔账,才能安生……我们要反抗!怎样反抗呢?那就是联合起来,组织农会,向地主提出减租。我们人多,力量大,地主肯定敌不过我们的。”
一年之后,海丰县总农会成立了。会址就设在林祖祠,大榕树前面的龙舌埔就是当年农民集会的地方。记得有一次,有六个农友被诬为“佃灭主业”,钉镣下狱。彭湃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召开会议,集合农会会员向法院请愿。这一天,虽然大雨倾盆,集合在龙舌埔的农友还有六千多人。彭湃向大家说:“农民无罪,被法院枉押,法官违法;我们应该认定,这不是六个农友的事情,而是我们农民整个阶级的事情。要是被枉押的六个农友失败,十余万农民都归失败;他们如果胜利,就是十余万农民的胜利。生死关头,愿大家奋勇前往请愿,我生死都和大家一起。”大家列队持旗,向法院进发。农友们都选彭湃当代表,向法院提出三个强硬要求:一、即将枉押的农民释放;二、燃炮鼓乐送被枉押的农民出狱;三、法院推事向农民道歉。法院的一个推事眼看农民队伍气势雄壮,吓得拉着彭湃讲私情说:“押农民,我是不得已的。湃哥!你是和我很相好的朋友,请你先退去请愿的农民,明日便放六个农民出去。”彭湃回答道:“今日不能谈论朋友交情,因为我是代表农民来说话的。”推事无奈,只好当场把六个被押的农民释放了。六千多个农民请愿队伍浩浩荡荡,胜利归来,沿途高呼口号:“打倒地主!”“农民万岁!”学生们也用红布写着“欢迎农友出狱!”的标语,大燃鞭炮,欢声震天,形成一次轰轰烈烈的示威运动。回到龙舌埔县总农会时,彭湃问农友们:农民千百年来都受地主、豪绅、官厅的盘剥和压迫,总不敢出声,今天能够把六个被押的农友放出来,是谁的力量?有的人说是彭湃的力量;有的说是农会;有的说是耕田的同志。彭湃同志接着解释说:“说是农会或耕田同志的力量,是不十分对的,但还不至于大错。说是彭湃个人的力量,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彭湃如果有这样的力量,还要你们六千多人去作什么?农会不过是一个农民集合的机关,官僚是不害怕的;耕田佬更不必说啦!要知道:今天得到胜利的力量,乃是农会能指导六千多个耕田佬团结在一起,有一致的行动,集中六、七千人的力量,成为一个大力量,才使得官僚不得不怕,不得不放出农民来。我们有了这个经验,大家应该自今日起,更加团结,加紧扩大我们的组织。”经过这一次请愿示威的胜利,农友们真正认识到农会确是代表农民利益的,因而把农会的组织扩大到惠阳、潮汕、梅县,扩大到了广东省。
当我走进红宫的大厅时,五十一年前在这里举行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情景,又映现在我的眼前。一个身材适中、圆脸孔、明眸皓齿、耸直鼻梁的俊秀青年,正站在讲坛上演说:“……我们要解除痛苦,惟有团结起来,武装起来,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现在,共产党已动员全体党员和工农兵群众,为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土地革命而战斗。……不单单要海丰的革命成功,还要努力使全广东、全中国、全世界的革命成功。……同志们!全世界最大力量就是我们工人、农民和兵士。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彭湃同志洪亮的声音在会场里回荡,拥坐在会场里的三百多名工农兵代表掌声不绝。
这一天,红旗招展,马克思路、列宁路、中山路两旁,都写着红字的标语。海丰变成一个红色的城市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判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同时,烧毁田契四十七万多张,租簿和账本五万八千多册。钱鼓舞和舞狮子逗引人们发出爽朗的笑声,伴和着口号、爆竹、鼓乐、歌声,组成一曲雄伟而欢畅的交响曲。
不久,革命的人民又在红场举行过一次欢迎广州起义军的大会,彭湃同志亲切的富有鼓动性的慰问词,使广州起义军的同志们感到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温暖。他说:“广州起义绝不是消极的退兵之一战,而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使用革命的武装抗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革命武装的具体行动,是中国共产党亲自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又一个开端,是一次震撼全世界的革命武装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在讲到广州起义失败的时候,他满怀激情地把手一挥:“这算不了什么,现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光荣的失败。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计失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五十一年后的今天,我感到眼前到处仍然飘扬着红旗,彭湃同志的音容笑貌,历历在我眼前泛现。
然而,重访海丰,使我特别不能平静的,是许多乡亲们对林彪、“四人帮”及其亲信们滔天罪行的血泪控诉。他们颠倒历史,歪曲事实,对彭湃烈士进行种种诬蔑,对烈士的亲属进行骇人听闻的残酷迫害。彭湃烈士的母亲是全国军烈属的模范,一九五六年,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在周总理的陪同下会见了彭妈妈。毛主席紧紧地握住彭妈妈的手,说道:“彭湃是我们的好同志,您是彭湃同志的好母亲”。并和彭妈妈合影留念。林彪、“四人帮”一伙颠倒是非,给彭湃烈士的九十六岁的老母亲戴上“地主婆”的帽子,秘密监禁,折磨致死;彭湃烈士的小儿子彭洪被害死八年之后才通知家属,尸骨至今不知在何处;彭湃烈士的侄儿彭科,原海丰县公安局侦察科科长,被活活打死;彭湃烈士的堂弟彭劲也被枪杀。当年跟随彭湃同志闹革命的一些老同志也遭受种种迫害。林彪、“四人帮”及其帮派分子的滔天罪行,真是令人发指!
海丰是英雄的土地。五十一年前升起的工农革命红旗,是永远不会倒的,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率领我们新长征的路上,它将更加高高地飘扬!(附图片)
海丰天后宫前的大榕树。


第3版()
专栏:

不废江河万古流
——读彭湃烈士遗诗想到的
纪青山
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彭湃烈士就义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重读《革命烈士诗抄》中收集的彭湃烈士遗篇,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英勇奋斗的一生,特别是想到林彪、“四人帮”及其党羽对烈士和烈士亲属的残酷迫害,心潮起伏,愤慨万端。
彭湃烈士是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的知识分子。他很早便背叛了那个反动阶级,同自己的家庭决裂。他带着妻子离开家,同农民在一起。他向农民宣传地主阶级(包括他自己的家庭)剥削压榨佃户的罪恶,组织他们学革命道理,号召他们起来造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他利用民歌作武器,创作了不少为群众传诵的红色民歌。
冬冬冬!田仔骂田公:
田仔做到死,田公吃白米。
冬冬冬!田仔打田公。
田公唔(不)知死,田仔团结起。
团结起来干革命,革命起来分田地。
你分田,我分地;
有田有地真欢喜,免得番薯食白米。
冬冬冬!田仔打田公。
田公四散走,拿包斗,
包斗大大个,割谷免用还。
这样的知识分子,是革命的知识分子,也是同剥削阶级彻底决裂了的无产阶级战士。这样的战士,在我们党内,在我们革命队伍内,成千上万。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含辛茹苦,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其中有许多在战场或刑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林彪、“四人帮”的一顶“民主派”的帽子,一个“老干部——民主派——走资派”的反动公式,一条不许为他们
“树碑立传”的禁令,难道就能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一笔勾销吗?当然,这帮无恶不作的阴谋家、野心家,还有更狠毒的一手。对彭湃烈士的亲属,他们丧心病狂地制造了一个惨绝人寰的血案,连烈士的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也不放过!他们确实干了国民党反动派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
彭湃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广东海陆丰武装起义失败后,他奉命到上海工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二九年八月在上海被捕,八月三十一日在龙华就义。临刑时,他态度从容,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苏维埃革命万岁!”对这样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不应该树碑立传?为什么不应该在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大书特书?让今天的青年一代,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中,记住革命的艰辛历程,懂得应该怎么做人,应该怎样在华主席率领下进行新的长征,实在是太必要了。
共产领导好主张,建设国家变富强;
土地改革生活好,工农翻身把家当;
工农团结有力量,同心协力互相帮;
封建地主要打倒,土地革命要加强;
工农联合向前进,万众一心杀敌人;
对待敌人勿放松,全国解放责任重;
但愿工农万万岁,共产江山万万年。
这是彭湃烈士的遗诗《工农团结起》的后半部。今天重读这首诗,仍然使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这首诗,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充满了对革命必然取得胜利的信念和决心。这样一位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竟被林彪、“四人帮”的党羽们诬蔑为“叛徒”,真是令人发指!人们不禁要问:这伙血口喷人、毒手逞凶的家伙,跟国民党有什么区别?他们究竟是人还是鬼?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林彪、“四人帮”已经被历史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冤有头,债有主,诬蔑、残害革命烈士及其亲属的罪人,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宣判和历史的惩罚!


第3版()
专栏:

“女神”的客人
——中国、伊朗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下
鲁光 王丁
今年五月初,一个雪后的早晨,我们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河谷没膝深的雪原上向南眺望,欣赏过一次雪后珠峰的奇美景色。此时的珠峰犹如传说中的那位珠穆朗玛女神,一身缟素,在清水洗过似的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洁净,俊俏,雄伟中透出几分典雅。藏族老乡风趣地说:“珠峰女神梳装打扮,要迎接客人了”。
是的,珠穆朗玛女神要迎接来自波斯湾的远方来客。根据我国和伊朗的协定,中伊联合攀登珠峰登山队将于明年从北坡向珠峰进军。今年,伊朗朋友来这里和中国运动员共同训练。对珠峰来说,这是历史上难忘的时刻。
多少年来,人们把珠穆朗玛峰和南北极相比,称为地球的第三极。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一支又一支外国探险队企图从北坡登达顶峰。但这些悄悄蹓进来的不速之客,都被珠穆朗玛女神拒之门外,有的在白色死神——雪崩中遇难,有的在暴风雪中败退,望峰兴叹,扫兴而归。今天,珠峰将迎接中国人民邀请来的第一批外国客人,难怪“女神”如此兴高采烈!
你看!在珠峰金字塔形顶峰上袅袅飘动的乳白色云带,是女神献给远方来客的洁白哈达!那从山巅一直伸展到山野的厚厚积雪,是她为远方来客铺展的银色地毯!那从万古冰川中奔腾而下的雪水河,正抒唱着她心中热情迎客的歌……
珠峰女神的主人,也象珠峰一样,以传统的好客之情迎接来自波斯湾的客人。
今年三月初,我们乘坐为中伊联合登山队运送物资的车队进藏。有一天,我们的车子在唐古拉山下抛锚了,原来是水箱的水烧干了。这儿冰天雪地,却找不到一点水。我们把水壶递给司机,倒了半天也不见一滴,原来壶中的水都已冻成冰疙瘩。大家正急得没法,来了两个藏族小孩,一男一女,是姐弟俩。当他们知道车上装的是中国和伊朗朋友登山用的物资时,那位姐姐黝黑圆脸上明亮的大眼里闪出欣喜的光芒,对我们说:“叔叔,你们要水?等着!”说完,拉着弟弟就往远处的雪谷里跑去。
不一会儿,他们从远处的雪谷里拐出来,背来了一桶清洌的雪水。那位姐姐说:“这是阿爸刚化开的准备做饭的水,你们用吧,要是不够的话,我们再去背冰块化。”我们激动地接过这一桶充满藏族人民情意的雪水,汩汩地倒进水箱,两个藏族孩子看着,甜蜜地笑了,说:“祝福中国和伊朗的叔叔们象雄鹰一样飞上珠穆朗玛峰。”
车子沿着雪道往前飞奔。两个孩子还站在雪野上,深情地向我们挥手。
自从伊朗登山队员进山后,座落在珠峰脚下的大本营就变成了友谊村。中、伊登山运动员朝夕相处,同住一条“街”,同饮一泉水。他们一同在帐篷村中央的“珠穆朗玛广场”上打排球,在绒布河边漫步,用不同的语言唱出友谊的歌……
这是伊朗朋友住进帐篷村的第一个夜晚,伊朗队最年轻的运动员哈拉奇,就到对门中国队员住的十一号帐篷串门来了。中国队员热情地给他倒酥油茶,捧出黄橙橙的广柑请他吃。哈拉奇品尝了酥油茶,把广柑切成许多块和大家一起吃。他高兴地说:“到中国,就象在自己家里一样,所以我很随便。”接着,他拿出珍藏着的他夫人的照片给大家看,说:“我夫人是个医生,也是一个登山运动员。世界上每个登山家都向往攀登珠穆朗玛峰,我们伊朗能作为第一个受中国朋友邀请到北坡来登珠峰,感到很荣幸。我们伊朗有许许多多登山爱好者想来,可是不能都来呀!我夫人也想来,我只好把她带来,一道往上登攀。”说着,爽朗地笑了。中国朋友也被这诚恳、风趣的话语逗乐了。夜深了,珠峰脚下的帐篷村里还回荡着阵阵友谊的笑声。
这是发生在另一个夜晚的故事。我们正准备钻进鸭绒睡袋休息,突然帐篷门撩开了,伊朗运动员尤素夫·恒迪高兴地奔到年轻的画家小詹面前,紧紧握住小詹的手,对身后的翻译说:“就是他,就是他!”
原来,今天傍晚,恒迪在山坡上看到小詹在画牦牛速写。牦牛被人们称为“高山之舟”,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它们把物资运送到海拔六千五百米的高处,大大减轻了登山队员的体力,创造了牦牛登高的“世界纪录”,为登山运动立下汗马功劳。它们头上长着一对弯弯的尖角,庞大的躯体上披着长长的黑毛,有的脖子上还挂着叮当作响的铃当,多么象一群威武的勇士。小詹全神贯注地画下了它们朴实可爱的神态。他的速写本上出现的一个个生动健美的形象,把恒迪吸引住了。恒迪很欣赏小詹的画技,心中产生了一个愿望:如果中国画家能为我的小女儿画一幅像该有多好啊!今晚,他拉着翻译在帐篷村的“大街小巷”到处寻找小詹,现在终于找着了。第二天,小詹把画在宣纸上的一幅素描肖像送给恒迪。恒迪望着小女儿熟悉而可爱的脸蛋,惊喜地叫道:“海里呼波(非常好)!”小詹说:“我画得不好,请原谅!”恒迪连连说:
“太好了,太好了!”他激动地握着小詹拿画笔的手不停地吻着:“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我要把这幅画在我们队里展览,要把它带回国挂在家里,看到它就想起中国朋友的友谊。”
在帐篷村,伊朗队员将伊朗食品烤羊肉串送给中国队员吃,中国队员将中国风味的水饺送给伊朗朋友品尝。当他们一道往珠峰登攀时,感情更深了。他们同走一条冰雪道,同住一顶高山帐篷,长长的结组绳把彼此的生命连在一起,他们是生死与共、患难之交的好友。正如伊朗登山队员在高山营地自编自唱的那样:“珠穆朗玛峰呵,你多么美丽雄壮,伊朗的健儿来到了中国,和中国朋友团结在一起,合作攀登上你的峰顶。欢乐时我们同声歌唱,患难时我们相互救援……”
听着这发自肺腑的歌声,看着中伊健儿顶风冒雪登攀的雄姿,我们激情奔涌,浮想联翩。两千多年前两国商队赶着骏马和骆驼铺出了光辉灿烂的丝绸之路。这丝绸之路,不是与眼前这条铺满阳光和冰雪的友谊之路紧紧相连的吗?这洁白的友谊之路,将随着中伊两国登山运动员的登攀向上延伸,一直铺到云天之上的峰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