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烈士英名与世长存
——缅怀彭湃同志,痛斥林彪、“四人帮”陷害彭湃烈士一家的罪行
力行 华基 柯夫 恒权
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同志英勇就义四十九周年。人们缅怀革命先辈,来到烈士生活和战斗过的海陆丰地区,伫立在滔滔大海之滨,远眺巍巍龙山,追忆当年彭湃烈士在这儿辛勤播下的革命火种遍地开花,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壮丽情景,更加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限崇敬、深切怀念。林彪、“四人帮”趁文化大革命之机,疯狂诋毁烈士的英名,残酷迫害彭湃烈士一家,干了国民党反动派想干而干不到的事情,致使几十年前就为革命洒尽热血的先烈们再遭鞭挞。林彪、“四人帮”的罪恶行径,激起一切革命人们的满腔义愤!
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创始人
现代的青年人,可能有很多人不熟悉彭湃同志光辉的历史。在大革命时期,彭湃同志曾被人尊称为农民运动大王,在革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而土豪劣绅、军阀官僚则对他恨之入骨。彭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我们党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是著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创始者。早在一九二一年,彭湃同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就在他的家乡广东海丰县从事农民运动。为了献身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青年时期的彭湃同志经历了刻苦磨练的过程。最初,他以满腔热情深入农村宣传革命道理,可是农民看到他身穿洁白的洋服,头戴白通帽,文质彬彬,以为他是来收捐催租的官绅,称他为“先生”,对他“敬而远之”。农民还反映,他的讲话太文雅,不大听得懂。刚开始进行农村革命活动所碰到的困难,丝毫没有动摇共产党员彭湃同志为农民服务的意志,相反,更加坚定了他在革命的熔炉中改造自己的决心。他为了和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彻底背叛自己的地主家庭,当众烧毁田契,把父亲留给他的那份土地分给佃农,自己过着俭朴的农民生活。他穿上农民衣服,头戴竹笠,赤着双脚,走遍山村访贫问苦,和农民一道下田劳动,学习和运用农民熟悉的语言,揭露地主压迫剥削农民的罪行,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宣传要组织农会进行斗争的道理,并通过农会帮助农民排难解纷,抗租抗捐,开展互助互济、治病救人等活动,逐渐得到了农民的信任。从他开始组织只有六个会员的第一个农会起,到一九二三年一月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已拥有十万会员之众,形成一股暴风骤雨般的力量,向豪绅地主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当时在农村,连三岁的孩子也会唱彭湃同志教给农民的革命歌谣:“冬冬冬!田仔(佃农)打田公(地主)。田公唔(不)知死,田仔团结起。团结起来干革命,革命起来分田地。”
海丰县是反动军阀陈炯明的老窝,过去是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猬集的地方。自从有了县农民协会,县知事不敢为恶,征收官吏不敢额外括钱,全县没有土匪,土豪劣绅鱼肉人民的事儿几乎绝迹。伟大领袖毛主席非常重视农民问题,把它看成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对于海陆丰地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给予热情的赞扬,高兴地说:“全中国各地必须都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确实起了动摇”,(《农民问题丛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县政治必须农民起来才能澄清,广东的海丰已经有了证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当时,海丰、陆丰两县的官僚地主权力相继倒台,彭湃同志领导的农民协会显示了巨大的声威和力量。在海陆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影响下,粤东十几个县的广大农民纷纷起来组织农民自己的武装,在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五年,对广州国民革命军两次胜利东征陈炯明,给了强有力的帮助。
一九二七年春夏之交,正当北伐战争向前发展的紧要关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继蒋介石在上海搞“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反革命魔手在广州制造了“四·一五”血案。英勇的海陆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在四月、九月和十月举行三次武装起义,解放了海丰、陆丰县城,两县在十一月间先后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产生工农民主政权,提出“实行土地革命”的口号。背负了几千年封建重担的海陆丰农民,第一次当家做了主人。城乡到处呈现一片新生气象。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通知各县组织观光团来海陆丰参观,对于以后东江地区农民革命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工农民主政权,一直坚持到一九二八年四月,在当时有如巨雷响彻千里大地,有如闪电照亮万里夜空,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相呼应,给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给广大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它在我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光辉战斗的一生
彭湃同志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决然地背叛了自己出身的剥削阶级,投身到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为革命斗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走的道路和他战斗的一生,对于今天的广大革命同志,仍然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八九六年,彭湃同志出生在枕山面海的海丰县东乡。他在中学时代受到反帝反封建的教育,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不满情绪。一九一七年,他离家到日本留学,努力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救国运动。他曾在万分悲愤中,啮指蘸血,书写“毋忘国耻”四个字,寄回海丰县学生联合会,贴在五坡岭海丰县立中学的揭示板上,大大激励了海丰县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一九二○年,彭湃同志回国,开始想从文化教育入手,实现社会革命。次年五月,他出任海丰县教育局长,曾组织全县学生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集会游行,发表演说,宣传革命道理,并出版了《赤心周刊》,批判当地《陆安日报》上的反动理论,被陈炯明等军阀地主豪绅撤销了教育局长的职务。从此,他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决心深入农村从事农民运动,为之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彭湃同志具有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的丰富实践经验。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五年,他先后被选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一九二六年五月至九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全国的农民运动干部。毛主席曾亲自派肖楚女同志带领三百多名来自各地的学员,到海陆丰进行考察访问。毛主席还聘请彭湃同志为教员,负责讲授《海丰及东江农民运动的情况》。彭湃同志的著作《海丰农民运动》一书,经周总理亲自题写书名,是一部记述当时实际斗争,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史料。
一九二七年,党召开“五大”,彭湃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他参加了由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在八月七日党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彭湃同志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其后,他随同“八一”起义的部队回师广东,南征潮汕,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封锁,转移到海陆丰,组织农民自卫军,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彭湃同志担任土地委员。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张太雷、叶挺、苏兆征、叶剑英等同志领导广州起义,成立了广州工农民主政府。起义失败后,彭湃同志发动农民,接应从广州撤退的起义部队,使教导团和工人赤卫队二千余人安全地进入海陆丰地区。徐向前同志在《奔向海陆丰》一文中,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元月初二,在海丰城里的红场上,举行了几万人的群众大会,欢迎我们红四师。工农民主政权主席彭湃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只有二十多岁,身材不高,脸长而白,完全象一个百分之百的文弱书生。他身穿普通的农民衣服,脚着一双草鞋。海陆丰的农民都称他为
‘彭菩萨’。他宏亮的声音,革命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的前途充满着必胜的信心,都使我们永怀不忘。当他讲到广州起义失败,他把手一挥说:‘这算不了什么,现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光荣的失败,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计失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他那逻辑性很强、鼓动说服力很大、浅显易懂的讲话,句句打动听者的心坎,使人增加无限的勇气和毅力。不久,我们红四师和董朗同志率领的红二师会面了。两支年轻的部队,在彭湃同志的领导下,打了许多胜仗。”后来,在党和彭湃同志领导下,一部分同志转移到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继续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的斗争。毛主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热情称赞了海陆丰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农民割据。
一九二八年七月,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彭湃同志被连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他被调到上海,留在党中央工作。一九二九年,彭湃同志任中央农委书记。同年八月二十四日,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他给党中央写信,表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八月三十一日,年仅三十三岁的彭湃同志被蒋介石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他昂首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蒋介石!”“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崇高品质。
东江怀先烈 怒斥贼林彪
海陆丰地处粤东的东江与韩江之间,西枕青山,东临大海。在那艰苦的革命年代里,为了点燃蕴藏在广大农民心中的革命烈火,彭湃烈士不辞辛劳,踏遍了这里的穷乡僻壤。这里的山山水水,印下了他的足迹。他的音容笑貌,给东江人民留下永恒的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深知彭湃同志,对他多次作过崇高的评价。一九五六年,毛主席会见彭湃烈士的母亲时说:
“彭湃是我们的好同志,您是彭湃同志的好母亲”。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四日,聂荣臻同志同广东省委党校的同志谈到:“记得在延安时,毛主席曾说过,彭湃是个好同志,可惜不懂军事。”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毛主席介绍我们党建党初期各地的党员时说:“在广州是林伯渠、彭湃(一九二九年被枪杀)。”
彭湃同志对党对人民一片丹心,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他为共产主义事业不屈不挠进行战斗的一生,早已载入光辉的史册,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只有一小撮反革命分子,才对彭湃烈士的英名切齿仇恨。在文化大革命的急风暴雨中,林彪、“四人帮”一伙散布“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谬论,捏造罪名,妄图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统统打倒,甚至对一批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的烈士,也要鞭尸扬灰。彭湃同志一家在大革命失败后,有六个亲属被蒋介石反动派屠杀。谁能想到在文化大革命中,彭湃同志的亲属也难逃林彪、“四人帮”的毒手。他们歪曲历史,污蔑海陆丰农民运动,破坏海丰县城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场、红宫;他们信口雌黄,以诬陷不实之词,恶毒诽谤彭湃同志,无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彭湃同志的定论,肆无忌惮地把矛头指向敬爱的周总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公然叫嚷这是经过林彪批准的!
这位海陆丰农民运动领袖的一家,遭受了骇人听闻的迫害。彭湃同志的儿子彭洪被害死,八年之后才通知其家属,而至今不知道尸骨在何处。他的侄子彭科被活活打死,在海丰城闹市区示众三天。他的堂弟惨遭枪杀。彭湃烈士九十多岁高龄的母亲也遭到秘密监禁,折磨致死。烈士的其他亲属都遭到批斗、囚禁。那些维护烈士英名的革命干部和群众也惨遭迫害。在林彪、“四人帮”制造的白色恐怖的日子里,龙山为之侧目,松涛为之呜咽,滔滔东江为之咆哮不已。革命人民在极度悲愤中深思:为什么昭昭历史会被颠倒,烈士英名横遭玷污?为什么革命后代惨遭迫害?为什么阶级敌人如此猖狂,而能逍遥法外?事实清楚地说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肆意篡改历史,污蔑彭湃烈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林彪、“四人帮”一伙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罪证。他们是代表被打倒了的地主、资产阶级,把剥削阶级复辟的愿望变成了复辟的行动。
敬爱的周总理和叶副主席非常重视海陆丰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十分关心彭湃烈士的一家,曾经指示陈郁同志把彭湃烈士的母亲接到广州加以保护,并且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打倒了“四人帮”,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抓纲治国,拨乱反正。彭湃烈士及其一家蒙受的沉冤才得到昭雪。如今,海丰城内的红场、红宫,面目一新,又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今天,我们在国内外大好形势下,缅怀彭湃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心潮起伏,思绪万端。我们应该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永远和人民血肉相联,呼吸与共。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坚定地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把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优异成果,告慰烈士的英灵。


第2版()
专栏:批评

宿县地委机关占用校舍并未归还
你报五月十七日头版头条刊登的关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胜利闭幕的报道中,有“宿县地委机关也偿还了占用的校舍”一例。读后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宿县地委机关所在地——宿县城,在文化大革命前共有四所中学。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中学被迫下迁。宿县地委乘机占了宿城一中,计校舍九百三十间。宿县地区二机厂占了宿城一初中,计校舍三百五十间。宿县无线电厂占了宿城二初中,计校舍五百二十间。
学校下迁后,由于教室不足,每班学生多达八十人,最多的有一百二十人。座位十分拥挤。夏天人多闷热,中暑倒地者屡见不鲜。我们先后数十次报告县委、地委,要求归还校舍,或拨款新建校舍。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事实的真相是:
一、宿县地委占用了宿城一中的校舍,至今没有归还。地委机关乘学校下迁之机,占用了这所学校的校舍,原地委机关驻所办了党校,原党校成了地委干部宿舍。一九七二年,师生要求归还校舍的呼声强烈,地委不得不让出原党校一小部分房子,新办了一所中学,命名为宿县一中。粉碎“四人帮”以后,撤销了宿县一中,恢复宿城一中。他们借口原宿城一中的校舍不适合办学,要宿城一中迁到现党校,即原地委机关。原地委机关只有五百多间房子,比原宿城一中少四百多间,怎么能算是对等偿还呢?地委决定:从教育经费中拨七万元,增添校舍,这就是“宿县地委机关也偿还了占用的校舍”的真相。就是这样的决定也是一纸空文。因为原党校房子大部分成了地委干部宿舍。党校没有搬家的地方,恢复宿城一中从何谈起?
二、地区直接领导的二机厂,占用了宿城一初中之后,以一二十万元巨款卖掉了原厂房。我们曾数十次报告地委要求归还宿城一初中,该厂拒不归还。
三、宿县无线电厂占用了宿城二初中,县委曾在五年前发文,决定迁厂让校,由县教育局从教育经费中赔偿五万元,作为迁厂损失补充。从文到之日起,五年过去了,厂也没迁,校也未让,我们只落个“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新学年快到了,宿城将有二千五百名青少年无法入学。宿县地委在《人民日报》上扬了名,二千五百名青少年耽误的上学时间谁来“偿还”呢? 安徽宿县教育局 王有钦


第2版()
专栏: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室的复信
你们转来王有钦同志的信,省委很重视。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阅批:“如属实,就让登报,不要掩盖缺点错误。”宿县地委为此事两次召集了地委常委会议,并有宿县县委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检查了偿还占用校舍的进展情况,研究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新建校舍的基建计划和所需的建筑材料,省计委已于八月九日批准。现将宿县地委的汇报记录寄上,请酌情处理。


第2版()
专栏:

中共宿县地委的汇报记录(摘要)
目前宿城一中、宿城一初中、二初中的校舍归还的情况如下:
地委决定将原地委办公大楼交给宿城一中,并从地方财政中拨五万元整修。现在教室已整修粉刷好,课桌椅已购置好,基本上能开学上课。但是有三个问题要从速解决:一,宿舍未落实。外单位居住十七户;党校几十户占用两幢宿舍楼和两排平房。二,活动场地没有解决。三,宿舍已批准兴建,土地没有落实。以上几个问题,经研究决定:一,机关、工厂等占用的十七户宿舍,马上能迁出的立即迁出;不能马上迁出的,限期于八月二十日前全部迁出。二,学校体育场从学校附近的公用土地中拨给。三,宿舍基建土地问题,先在现有土地上开工。以上三个问题,开学前可以解决,不影响开学。
宿县无线电厂占用的原宿城二初中七十间宿舍,立即迁出,至迟于八月二十日前迁完,不影响开学。
地区二机厂占用了原宿城一初中房屋,决定重新兴建校舍。二十五万元经费已经从地方财政解决,材料、土地、施工力量都安排解决。基建计划报省有关部门,刚刚批回,兴建需一段时间。因此秋季不能开学。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司机同志,请你少按喇叭!
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增多,城市噪音越来越厉害。我们单位地处巢湖交通中心,汽车、拖拉机的喇叭声,火车、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马达声、机器声、人的喧哗声,响成一片,简直成了声音的海洋。打电话、谈话都听不清楚,工作学习都不安宁。有的司机不用电喇叭,用汽喇叭,声音刺耳。在医院或科研单位附近都是如此。老人幼儿在公路上行走时,司机猛一按喇叭,把人吓一跳。建议:
一、司机同志尽量少按喇叭。利用反光镜,瞻前顾后,尽量不按喇叭;用电喇叭,不用汽喇叭。
二、制造单位多造些频率低的喇叭。
三、各种装配柴油机的拖拉机不要进入市区。
安徽省巢湖地区供电局 喻少彬 郑兆琳


第2版()
专栏:

对《四角号码新词典》的意见
最近我买到一本一九七七年修订的《四角号码新词典》,很高兴。因为我掌握了这种检字方法,觉得它比别的字典好用。
这本词典的词量超过《新华字典》。里面不仅有普通名词、专用名词,还有人物介绍。有中国历史家肯定的人物(如列宁)、半肯定的人物(如拿破仑)和否定的人物(如希特勒)。对中国历史有贡献的人物,都有较详细的记载。但对中国现代与当代历史的反面人物却一句也不讲。现在提倡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不承认反面教员的存在与作用,不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我作为一个学习历史的外国留学生,希望再版时能够注意到这一点。
南京大学历史系加拿大留学生 谭安厚
复信谭安厚同学:
《四角号码新词典》是一本供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查用的语文工具书。它以解释一般语文词汇为主,只兼收报刊上常见的一些百科性词汇。历史人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可能系统收录。对于您这样一个学习历史专业的人来说,这本小词典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出版的《辞海》是一本大型的综合性词典,收的人物较多。
《四角号码新词典》是在一九七三——一九七六年间编写的。它在收词、注释等方面多少受了“四人帮”的一些影响,现在我们正在努力肃清流毒和影响。欢迎您和其他同学多提宝贵意见。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怀和帮助。商务印书馆


第2版()
专栏:心里话

我尝到了自订“土政策”的苦头
我一九七二年开始做基层工作,先后在中村公社、五竹公社任党委书记。党中央最近转发的湘乡经验和所作的重要指示,及时给我敲了警钟。
我用两三件事说说自己制订和执行“土政策”的沉痛教训。
第一件,说一下“罚款”的事。那还是在中村公社工作的时候。为了尽快改变生产面貌,一九七五年冬,公社成立了四百多人的“农田基建营”,轰轰烈烈大干了一阵子。后因公社经济力量不足,“农建营”的生活问题无法解决,加上各大队之间的兑现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农建营”劳力越来越少。公社三令五申催促,仍然无济于事。怎么办?干脆用“罚款”的办法:短少一个劳动日,罚生产队一块钱,看你出工不出工。可是,生产队不买账,劳力非但上不齐,反而更少了。为了兑现“土政策”,我们坚持扣生产队的钱。生产队不交,我们就从信用社提取生产队存款。石板沟、小北沟等生产队,底子本来就薄,经过“罚款”就更穷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这种作法非常不满。他们说,这那里是共产党的政策,分明是在坑生产队。结果“农建营”最后只剩下七十多人,几乎垮了台,大干快上停留在口头上,改变生产面貌成了一句空话。
第二件,说一下“不准盖房”的事。调到五竹公社以后,看到有的人随便盖房,影响了出勤,我十分着急。心想,这样下去,低产穷社的帽子哪年能甩掉?于是,又想规定它几条,把群众“卡”一下,便订了一律不准盖房的“土政策”,宣布任何人不得违抗。一九七七年以来,全社有二十七户社员申请盖房,公社不看具体情况,一概不理睬。土桥大队社员郭炳礼,去冬不幸失火,三间房屋全被烧掉,几次请求盖房,公社不批不管,使他至今还住在生产队库房里。对这样的做法,群众很有意见。
第三件,说一下“禁止赶集”的事。去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了保证足够劳力出勤,我们制订了禁止赶集的“土政策”。公社先后设立了两道“关卡”,专门阻拦上街赶集的社员,不准任何人携带农副产品上市。私自通过“关卡”的,有物者收物,没物者罚款。这样做,赶集的人还是没有挡住。你白天挡,他晚上去;你晚上挡,他绕道去。挡来挡去,农田工地的劳力还是上不齐,不少队甚至比往年还上得少。吉家沟大队几十名社员,连续几个晚上绕道进城出售木炭,晚上不能休息,白天不能劳动,有的赶一天集还得休息一天。贫下中农痛心地说:“多种经营没搞好,社员手里没钱花。集市贸易不准搞,吃盐看病没办法。不知道这是哪一级的政策,为啥不替群众想一想!”
最近,我们在全社认真抓了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的工作,废除“土政策”,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家战伏天,夺高产。全社四千四百亩玉米,普遍追了一次肥,锄了一次草。两千三百亩杂粮,全部拔了一次草。增种了八百亩荞麦、一百亩绿豆、四百亩三季豆和五百亩油菜。所有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大有希望。这段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的巨大威力。
陕西山阳五竹公社党委书记 王远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