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歌颂人民的斗争和劳动
罗马尼亚文艺欣欣向荣
本报讯 近几年来,罗马尼亚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党对文艺的领导。
一九七六年六月,罗共总书记、共和国总统齐奥塞斯库同志作了关于提高文艺的战斗精神和文艺为培养有革命觉悟新人服务的指示。
最近,齐奥塞斯库同志号召作家更加重视祖国历史中各个重要革命时期,要求作家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反映国家从法西斯奴役下解放出来以后,罗马尼亚社会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革命变革,反映在罗马尼亚土地上建设新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最有代表性的方面。
罗马尼亚党和政府强调“文艺必须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文艺应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丰功伟绩”,要“歌颂人民的英勇斗争和劳动”,文艺工作者应当在“罗马尼亚新社会的建设者中寻找自己的主人公”,要求“文艺演出和广播电视节目把重点放在提倡具有战斗性、革命性的本国创作上”,批判在文艺领域中脱离政治、脱离社会主义建设现实的倾向。
由于加强了党对文艺的领导,文艺界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在文学、戏剧、电影、舞蹈、音乐等方面创作了一些反映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
电影《斯特凡大公》、《勇敢的米哈依》、《达吉亚人》,反映了罗马尼亚人民反抗外国统治、维护民族生存的坚强决心。电影《多瑙河之波》反映了罗马尼亚人民反抗法西斯的斗争。电视片《跟踪》反映了罗马尼亚革命者在解放前的地下斗争。电影《爆炸》反映了罗马尼亚工人阶级为抢救国家财产、保卫人民安全的英勇献身精神。
舞蹈《春天》描写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反对资本家剥削压迫的斗争。舞蹈《八月的火焰》描写了一九四四年八月武装起义。
话剧《找到了家》叙述个体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的故事。
交响乐《洛特鲁史诗》歌颂了水电站建设者的英勇劳动。
在雕刻、绘画等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优秀作品。
罗马尼亚去年拍摄了二十三部故事影片、八部电视片、三百二十三部科教片和纪录片、三十四部动画片。
罗马尼亚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国有十万二千个文艺团体。
为贯彻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决议和纪念罗马尼亚独立一百周年,去年举行了全国性的首届《歌颂罗马尼亚》文艺比赛和会演。
比赛从前年十月开始,共分四个阶段,历时七个多月,全国共有八万多个业余文艺团体近二百万工人、农民、战士、干部和学生中的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演出。这是罗马尼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群众性文艺比赛。参加最后阶段比赛演出的有近一万四千人。
文艺比赛节目有音乐、舞蹈、诗朗诵、话剧、活报剧等,形式丰富多彩,新鲜活泼,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内容主要是歌颂祖国、党和人民,反映了罗马尼亚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在文艺比赛和会演中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有一千五百多个优秀节目得了奖。特别是歌颂罗马尼亚人民独立斗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非常成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极高的评价。


第5版()
专栏:

罗马尼亚电影事业在前进
文化部文艺研究所编译室 李小蒸
近年来,我国广大电影爱好者非常高兴地观看了一些题材丰富多彩的罗马尼亚影片。这些影片有的表现了罗马尼亚人民反抗法西斯的壮烈斗争(如《多瑙河之波》),有的显示了罗马尼亚工人阶级建设祖国的英勇气概(如《沸腾的生活》、《爆炸》),有的歌颂了历史上保卫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如《达吉亚人》、《勇敢的米哈依》、《斯特凡大公》),还有的介绍了罗马尼亚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如《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所有这些影片,向我们展示了罗马尼亚人民战斗生活,使我国人民能更深切地了解光荣的罗马尼亚人民的战斗历程。
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和齐奥塞斯库同志的领导下,罗马尼亚电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解放前,罗马尼亚民族电影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只有人民掌握了政权以后,电影才和其它艺术一起真正繁荣起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齐奥塞斯库同志的亲切关怀下,罗马尼亚电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九七○年,罗马尼亚年产故事片十一部,一九七五年已达二十五部,今年预计可达三十部左右,纪录片和科普片年产也达二百部以上,此外,还生产动画片和电视片。
罗马尼亚共产党非常重视电影对人民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号召电影工作者表现罗马尼亚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丰功伟绩。
一九七○年以来,罗马尼亚拍摄的近两百部影片中,现代题材影片占一半左右。事实上,在一九四八年拍摄的解放后第一部故事片《山谷在轰鸣》,就是表现罗马尼亚工人阶级为建设祖国而进行的斗争。
三十年来,罗马尼亚电影工作者拍摄了一系列表现劳动人民的建设和斗争的影片,除了我国观众所熟知的《爆炸》和《沸腾的生活》外,象近年拍摄的《主人公》、《所有者》等影片也都是表现工人阶级在生产中的革新和创造。
在表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方面,罗马尼亚电影工作者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反映了罗马尼亚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的情况。不久前,罗马尼亚电影工作者创作了一部名为《家园的绿草》的影片,讲述一个大学毕业生怀着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志愿,放弃了在城市中的职位,回到家乡担任小学教员。他的女朋友为了这件事和他感情破裂了,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在农村落户的决心。在家乡,他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还勇于和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现象进行斗争,终于获得胜利。这部影片反映了今天罗马尼亚人民高尚的精神面貌,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罗马尼亚人民是战斗的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和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斗争中,罗马尼亚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丰功伟绩,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颂歌。
多年来,罗马尼亚电影工作者创作了不少反映革命斗争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影片。《多瑙河之波》中同法西斯分子英勇斗争的主人公的形象给我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它如表现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武装起义的《白色审判》和反映罗马尼亚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围攻》,以及其它一些影片,都鲜明地展示了罗马尼亚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的景象。最近,罗马尼亚银幕上又出现了一部新影片《上山的河》。这部影片表现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武装起义前夕,在多瑙河畔的布勒伊拉市内,德寇在灭亡前垂死挣扎,进行大搜捕。罗马尼亚共产党地下党组织一面营救革命同志,一面进行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在武装起义胜利之后,市党组织动员和组织工人保卫工厂和城市,并发动大批青年踊跃参军,开往前线,向德寇发起总攻。这部影片热情地歌颂了罗马尼亚人民的火热斗争,表现了罗马尼亚革命战士的英雄主义。罗马尼亚这类题材的影片表现了罗马尼亚人民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显示了罗马尼亚人民的英雄气概。
在罗马尼亚的电影创作中,还有一类影片,占据着突出的地位,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就是表现两千年来罗马尼亚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片。象《达吉亚人》和《舰队》、《斯特凡大公》和《勇敢的米哈依》、《康特米尔》和《都铎》,鲜明地表现了在历史上罗马尼亚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光辉事迹。这些影片的创作和上映,在目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罗马尼亚人民在以齐奥塞斯库同志为首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颠覆、控制和侵略的斗争中,不断取得重大成就。这些歌颂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影片对于今天的战斗的人民,起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罗马尼亚电影工作者遵循齐奥塞斯库同志的教导,创作了一些反映罗马尼亚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影片。一九七七年,罗马尼亚上映的新影片《三枚纹章的权杖》,以米哈依统一罗马尼亚三公国为历史背景(三枚纹章即三个公国的徽章),表现米哈依战胜土耳其军队,就任罗马尼亚公国大公后,开始考虑整个罗马尼亚民族的命运和祖国的统一。当时特兰尼西亚大公巴托里想投靠土耳其人,为此出卖土地;摩尔多瓦大公莫维拉日益依附波兰王国,同时国土又被土耳其军队攻占。米哈依根据历史发展的要求,发动攻势,分别收复了特兰尼西亚和摩尔多瓦,受到人民的拥护。米哈依对外拒绝各大帝国的威胁利诱,利用各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保卫了祖国的统一。影片最后以米哈依举行加冕而告结束。这部影片以强大的说服力表明,罗马尼亚民族是不可征服的,罗马尼亚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在党的关怀下,罗马尼亚电影工作者为罗马尼亚民族电影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罗马尼亚优秀影片在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在促进罗马尼亚人民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年代里,罗马尼亚电影必将开放出更加灿烂的花朵。(附图片)
图为深受罗马尼亚人民欢迎的阿尔捷什县科特梅内谷骑士舞。


第5版()
专栏:

扎伊尔和希腊报刊发表评论指出
华主席访罗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新华社金沙萨八月十六日电 扎伊尔《埃利马报》今天发表评论,赞扬华国锋主席访问罗马尼亚。  评论说:“华国锋主席对欧洲的首次访问是一个对发展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合作和团结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他的访问将大大有益于世界的和平、合作和进步事业。”
评论还说,华国锋主席访问布加勒斯特就是“为了再次强调,必须把严格尊重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权利平等,不诉诸于武力或武力威胁、不以任何形式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作为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基础。”
评论还指出,这次访问还反映了“中国和罗马尼亚要继续为在国际生活中消除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以及任何统治和支配企图而努力的意志。”
新华社雅典八月十九日电 希腊《人民之路》周刊最近一期发表一篇评论。
评论说,华国锋主席对罗马尼亚的访问是对巴尔干人民的反帝、反霸斗争的重大贡献。
评论说,华主席的访问将进一步加强中罗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并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斗争。
评论认为,华主席的访问,表明了中国继续进行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斗争的坚定决心,也表明中国坚决支持罗马尼亚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
希腊《人民斗争》周刊也在最近一期发表文章指出,华主席访问罗马尼亚不但对中罗两个国家,而且对巴尔干地区的国家和人民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对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个地区的霸权主义图谋、尤其是对社会帝国主义的一个沉重打击。
文章说,华主席的访问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它加强了反霸阵线,推动了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斗争。


第5版()
专栏:罗马尼亚通讯

布加勒斯特在前进
新华社记者 朱有智 丁永宁
布加勒斯特在罗马尼亚语中的发音是“布库雷什蒂”。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那是在七百年前,一个名叫布库尔的牧羊人,从边远山区赶着羊群来到登博维察河边。这里水草肥美,气候温和。于是,牧羊人就在这里搭起帐篷定居下来。从此,这里就逐渐出现了一座城镇。布加勒斯特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英雄的城市
布加勒斯特地处战略要冲,在历史上一直是奥斯曼帝国、沙皇俄国等欧洲列强激烈争夺的场所。英雄的布加勒斯特人同罗马尼亚全国人民一起为反抗外来侵略、干涉和控制,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一八四八年在罗马尼亚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极端仇视各国人民革命和进步事业的沙皇同奥斯曼、奥匈帝国勾结一起,进行武装干涉,血腥镇压了这场革命运动。布加勒斯特人英勇不屈,同人数比他们多二十倍的入侵者进行了殊死战斗。革命导师马克思称之为“布加勒斯特的血浴”。
一八七七年,罗马尼亚人民经过英勇斗争和流血牺牲,彻底摆脱了奥斯曼帝国对罗马尼亚长达四百年的奴役和控制。五月九日,在布加勒斯特庄严宣布了罗马尼亚国家的独立。
一九二一年五月八日,罗马尼亚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罗马尼亚共产党在布加勒斯特光荣诞生。这是罗马尼亚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划时代事件。
一九三三年二月,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格里维察工厂七千名工人举行了震撼全国的大罢工。罢工遭到血腥镇压,造成了有名的大惨案。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在罗共领导下在这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罗马尼亚军队和爱国卫队在首都居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天的浴血奋战,全部消灭了希特勒法西斯军队,使布加勒斯特成为“欧洲通过人民起义最早获得解放的首都之一”。“八·二三”武装起义开辟了罗马尼亚人民走向真正独立和自由的新时代。
全国解放后,布加勒斯特成了指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神经中枢。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在这里绘制的,有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定是在这里采取的。
一九七七年三月四日晚,七点二级的强烈地震使首都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突然的打击面前,党没有动摇,人民没有惊慌。齐奥塞斯库同志立即中断在国外的访问,返回祖国,由机场直奔抗震救灾第一线。
一年多后的今天,地震的痕迹在首都已经依稀难辨了。布加勒斯特市人民委员会负责人说得好:“布加勒斯特人民有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首都建设得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现代化!”
重要的工业基地
解放前,尽管布加勒斯特是罗马尼亚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实际只有一些小型轻工业、食品工业工厂以及少数机械修配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希特勒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使许多企业化为瓦砾,幸存的几家一无原料,二无动力,整个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今天,布加勒斯特已成为罗马尼亚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机器制造、化工、冶金、电力、电子、精密机械、建筑材料、轻工业等各种现代化的工厂有二百多家。
近二十多年来,工业每年平均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一九七六年工业总产值达一千一百多亿列伊,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七,比一九五○年增长了二十三倍,比战前经济发展的最高年份一九三八年增长了四十一倍。布加勒斯特重型机械厂生产的十七万八千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大型水电站和火电站里昼夜不停地运转,源源不断地向国家电网输送电力。
著名的“八月二十三日”工厂的工人们制造的一千二百五十马力液压传动柴油机车在祖国大地的运输线上日夜奔忙,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拉快跑。
布加勒斯特电子计算机工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精心设计和生产的电子计算机,在全国各地计算中心、工厂企业快速运算,为早日完成科技革命五年计划作出贡献。
“播种机”工厂生产的“光荣”牌自行式联合收割机,隆隆奔驰在祖国辽阔的田野上,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加勒斯特电视机工厂,每年生产五十多万台型号不同的电视机,不仅满足了本国人民的需要,还能向外国出口。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布加勒斯特的人口比战前几乎增加了一倍,现已达到一百九十多万。
美 丽 的 花 园
静静的登博维察河从西北方向,象一条玉带,穿过市区,向多瑙河流去,把布加勒斯特分成了两半。同登博维察河相平行的是十二个湖泊。它们一个连着一个,宛如一串珠光闪闪的项链,把布加勒斯特装扮得分外艳丽。
在北郊,有著名的伯尼亚萨森林,郁郁葱葱。
市区内,天鹅绒般的草坪,玫瑰花、月季花组成的色彩鲜艳的花坛,到处可见。总面积达三千五百公顷的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遍布全市各处。
植树造林、绿化城市环境,已成为布加勒斯特居民的一种传统和爱好。每年春天,全市男女老幼,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踊跃参加绿化工作。仅去年,全市就种了一百多万棵树和二千五百多万株花。目前,全市平均每人占有十七平方米绿化面积。
首都解放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住宅建设的速度惊人。在布加勒斯特市郊,已由数千栋美观大方的高楼组成了八大新住宅区,全市已有三分之二的居民迁入新居。
英雄的布加勒斯特人,同全国人民一起,在以齐奥塞斯库同志为首的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下,正以豪迈的步伐,奋勇前进。(附图片)
在社会主义年代建设起来的现代化居民住宅区——布加勒斯特基布里特区。
罗通社稿(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