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为齐奥塞斯库总统举行的宴会上
华国锋主席的讲话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八月二十日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这里举行的告别宴会上的讲话,全文如下:尊敬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同志,尊敬的罗马尼亚各位党政领导同志,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明天就要圆满地结束对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友好访问,同你们,同兄弟的罗马尼亚人民分别了。在离开你们美好国家的前夕,我们再次同齐奥塞斯库同志和罗马尼亚其他党政领导同志欢聚一堂,共叙友谊,感到格外亲切和高兴。
短短的几天访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齐奥塞斯库同志、罗马尼亚其他党政领导同志和罗马尼亚人民的隆重热烈的欢迎和亲切友好的接待,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罗马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革命友谊。在访问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工厂、农业生产合作社,同罗马尼亚人民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亲眼看到他们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建设着自己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的罗马尼亚,到处都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喜人景象。我们相信,罗共十一大和去年十二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所制订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达到。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衷心地希望你们强大起来。
亲爱的同志们,再过两天,罗马尼亚人民的光辉节日——从法西斯枷锁下解放三十四周年,即将到来。我愿借此机会,向你们,向罗马尼亚人民致以最崇高的兄弟般的敬意和最热烈的节日祝贺。英雄的罗马尼亚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罗马尼亚的独立来之不易,它是罗马尼亚人民不畏强暴、长期斗争赢得的伟大胜利。今天,罗马尼亚人民,在以齐奥塞斯库同志为首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地保卫着自己的革命果实,捍卫着自己的独立和主权。我们坚决支持罗马尼亚人民的正义事业。
亲爱的同志们,我们这次访问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同齐奥塞斯库同志和其他党政领导同志进行了亲切诚挚的会谈,讨论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罗双边关系问题,并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交换了意见。我们一致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压迫弱国,富国不应剥削穷国;各国的事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国际上的事应当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反对强权政治和发号施令,反对划分势力范围,反对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任何国家对别国的侵略、控制、干涉和颠覆,都应当受到强烈的谴责和坚决的反对;我们都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中罗两国关系正是建立在这些原则基础上的,所以它是有生命力的,是经得住考验的。我们两国不仅政治关系很好,而且经济合作关系也越来越好,发展迅速,前景广阔。我们双方已经商定建立两国副总理级的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开展工业生产协作,互相提供成套设备,进行补偿贸易,等等。明天,我们将就这些经济技术合作问题签订一系列协议。中罗关系的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中罗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亲爱的同志们,在这临别的前夕,我们向尊敬的齐奥塞斯库同志,向罗马尼亚共产党、罗马尼亚政府和兄弟的罗马尼亚人民,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中罗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古长青!
祝罗马尼亚人民在今后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我提议:
为齐奥塞斯库同志和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同志的健康,
为马尼亚·曼内斯库同志的健康,
为罗马尼亚其他党政领导同志的健康,
为在座的同志们的健康,
干杯!


第2版()
专栏:

在华国锋主席举行的宴会上
齐奥塞斯库总统的讲话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八月二十日电 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尼·齐奥塞斯库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举行的告别宴会上的讲话,全文如下:尊敬的华国锋同志,尊敬的中国同志们,同志们和朋友们:
现在,在您——华国锋同志,结束对罗马尼亚的访问之前,我们十分满意地看到这次访问已经成为我们两党、两国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它以取得特别积极的成果圆满结束。由于这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罗马尼亚的第一次最高级访问,我们认为它标志着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友好合作关系史册中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华国锋同志,您在讲话中谈到了我们祖国劳动人民对您表达的友好感情,并以美好的语言描绘了罗马尼亚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的劳动和取得的成就。我对您所作的热情评价和向我们表示的良好祝愿表示感谢。
在这些日子里,我国人民在强烈的爱国和革命的热烈气氛中,庆祝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民族武装起义三十四周年。这次起义为罗马尼亚社会的社会主义变革开辟了道路,从而保证了我们民族实现其根本的理想和希望,自觉地创造它自己的历史和一个自由幸福的新生活。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的罗马尼亚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关于罗马尼亚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并逐步向共产主义迈进、把我们祖国提高到进步和文明的新的高峰、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个越来越尊严和富裕的生活的宏伟纲领。
今年五月我们在访问中国期间,英雄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祖国经济、科学和文化的现代化,并在本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进行的忘我劳动,给我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这种印象至今对我们依然记忆犹新。我们衷心祝愿你们取得成就,并祝愿你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的道路上取得越来越大的胜利。
我们相信,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新的社会制度、在实现人民的幸福、社会正义和自由的理想中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对加强世界社会主义的威力,提高它在世界上的威信和影响,对社会进步、民主、和平与国际合作的宝贵贡献。
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同华国锋同志举行的会晤和会谈是特别富有成果的。我们作出了旨在为罗中友谊和合作打下更加具体的基础的新的决定。我们两国、两党之间存在着长期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完全平等和同志般互助的基础上的关系。明天将要签订的经济、科技合作协定,正象建立罗中政府混合合作委员会一样,将扩大这些关系,并使它们多样化,从而对加速我们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这证明了建设新的社会制度的各国人民之间的新型关系的优越性。毫无疑问,我们两党和两国之间的多方面合作的加强,不仅将为我们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将为世界社会主义、进步与和平的总的事业服务。
在会谈中,我们同时谈到有关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许多问题,并得出结论,要继续加强罗中合作,以便为根据人民自由和独立、世界的安全与和平的利益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巨大而复杂的问题作出贡献。
罗马尼亚在积极参与国际生活过程中,为发展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行强有力的活动,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同世界所有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的国家的团结。我们坚决地为铲除帝国主义的统治、压迫和发号施令的旧政策,为在国际生活中建立完全排除在各国关系中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能够保证每个民族不受外来干涉而自由发展的可能性的完全平等和尊重各国人民独立的真正新型的关系而奋斗。我们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国人民进步所不可缺少的防止战争和保证和平的迫切要求出发,为通过谈判解决各国间的冲突和争端,停止军备竞赛并走向裁军,消除不发达状态并建立世界新经济政治秩序,在我们的星球上建立一个更美好和更正义的世界而尽一切努力。
亲爱的同志们:
现在,在你们结束对罗马尼亚的访问之前,请您,尊敬的华国锋同志,在您返回祖国的时候,把罗马尼亚人民对友好的中国人民怀有的真诚和热烈的友情,以及我们对人民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繁荣的伟大事业取得圆满成功的最良好的祝愿带回去。
请大家举杯:
为罗中友谊、合作和团结;
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国人民的幸福和繁荣;
为华国锋同志的健康;
为在座的其他中国同志的健康;
为你们大家的健康;
干杯!


第2版()
专栏:

签订产品质量对口协议书
上棉十二厂向用户保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据新华社上海八月二十日电 最近,上海第十二棉纺织厂同两个用户单位分别签订了产品质量对口协议书。协议书规定,如果由于上棉十二厂的棉纱质量不好而影响到用户厂的成品质量时,由上棉十二厂承担责任,赔偿损失。
上棉十二厂是上海市的大庆式企业和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命名的“产品质量信得过厂”。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从用户厂得到“产品质量信得过”证书,还不能说明本厂产品是真正叫人“信得过”的。因此,他们把本厂的棉纱生产作为用户厂的前道工序,由厂长带领计划、技术部门和各车间的负责人,直接到一些用户厂听取意见,了解用户厂的要求,并且把合理的要求都列入产品质量对口协议书。
上棉十二厂这种从难从严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精神,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赞扬。


第2版()
专栏:本报记者来信

尽快解决鱼米之乡吃鱼难的问题
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绍(兴)一带江南水乡,河港交叉纵横,池塘星罗棋布,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可是,前几年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下,这里的淡水鱼产量徘徊不前,国家收购量下降,再加上城市人口逐年增长,致使鱼米之乡的城市居民发生了吃鱼难的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淡水鱼供应逐步改善,可是进展不快,远远不能适应大好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怎样才能更快地解决吃鱼难的问题?关键的一条是深入揭批“四人帮”破坏“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罪行,使各级领导对发展渔业生产高度重视起来,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农业要大上,渔业顾不上”,是个糊涂观念。近几年的事实证明,凡是受“四人帮”影响,丢了渔业生产的地方,都削弱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降低了社员的收入,而粮食生产往往也不能很快搞上去。
吴兴县荻港公社陈塔大队就是一个例子。过去,这个大队正确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桑、渔、畜各业发展,一派“金(稻)满田,银(鱼)满塘,珍珠(蚕茧)挂在桑树上”的兴旺景象。前几年,由于“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诬蔑发展多种经营是“给资本主义供氧输血”,人们的思想被搞乱了,队里出现了毁填鱼塘的现象。全大队先后填塘种粮近七十亩,占原有鱼塘面积的百分之十一;渔业生产所需的肥料、饲料常常被挤掉;鱼苗、鱼种的放养量逐年减少。全大队淡水鱼总产量从一千二百五十二担下降到八百九十一担,提供给国家的商品鱼数量不断下降。这样做的结果,粮食生产是否很快上去了呢?没有。有的年份水稻亩产和总产量反而下降了。
吴兴县东林公社保永大队却是另外一番情景。一九七五年,保永大队的干部受“四人帮”干扰、破坏的影响,误认为养鱼、养蚕会妨碍粮食生产,放松了对渔业、蚕桑生产的领导,结果这一年粮、鱼、蚕全面减产。一九七五年冬天,这个大队的干部、社员认真学习华国锋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报告,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体现了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农林牧副渔各业之间是相互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如果只抓一项,放弃其它,必然会产生连锁反应,不利于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迅速全面发展。拿渔业来说,搞好池塘养鱼,不但可以供应人民生活需要,增加集体和社员的收入,还能为粮食生产提供大量优质塘泥肥料。在江南水网地带,渔业生产对于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举足轻重。统一认识之后,大队党支部把抓好渔业生产作为农业学大寨的一项内容,切实加强领导,经常研究布置、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大队到生产队的干部,对农林牧副渔各业,根据季节等不同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再加上专业人员注意摸索养鱼高产的规律,积累和推广科学养鱼经验,一九七六年这个大队粮、桑、渔业全面发展,每亩池塘平均向国家提供商品鱼六百三十六斤,比上一年增加一百斤,粮食和蚕茧生产分别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六点六和二点四。一九七七年,在自然灾害频繁袭击下,全大队粮食亩产仍然达到一千二百零七斤,蚕茧亩产一百八十六斤,池塘养鱼亩产九百斤,交售商品鱼每亩六百五十三斤。这些事实说明,农业要大上,必须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浙江淡水鱼生产要更快地发展,还需要切实解决好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例如,养鱼收入低的问题,等等。
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只要有关党委的指导思想端正,渔业生产方面的政策得到调整落实,再加上其他一些必要的工作,淡水鱼生产是可以迅速搞上去的。
金铿然


第2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忆往昔“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看今朝千军万马奋战“聚宝盆”
开发柴达木的新进军
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出发,翻越日月山、橡皮山,西行三百公里,便进入了我国著名的高原盆地——柴达木。雄伟的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耸立四周。盆地总面积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荒野辽阔,戈壁连绵,湖泊遍布。这里,不仅有石油、石棉、煤炭、有色金属、盐湖等各种丰富的矿藏资源,而且有肥美的牧场、广袤的宜农荒地和适于发展农业的独特气候条件,无怪乎人们都称柴达木盆地是个“聚宝盆”,它是青海省一个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垦区和工业基地。
解放前,柴达木以“八百里瀚海无人烟”的荒凉景象闻名于世。解放后,为了开发祖国的这个“聚宝盆”,从五十年代中期起,国家先后在柴达木建立了六个国营农场,牧区人民公社也大力实行农牧结合,在黄沙满目的戈壁滩上,出现了一片片绿洲;人迹罕至的荒野里,建起了一处处新村。目前,柴达木盆地的垦荒总面积已达到七十三万亩,粮食年产达到一亿五千万斤,成为青海省继古老的黄河、湟水灌区之后的又一个粮食生产基地。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一支支工业建设大军开进了柴达木,盆地里丰富的矿藏资源初步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当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时候,一场开发和建设柴达木的新进军又在青海高原展开了。去年九月,中共青海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访问了柴达木盆地的农村、牧区和工矿,和各族干部群众促膝谈心。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谭启龙同志十分兴奋地看到,柴达木确实是名不虚传的“聚宝盆”,不论工业,还是农业,都大有潜力,大有作为。而目前的突出问题是,由于农业基础还不够稳固,提供的商品粮不多,影响了工业的高速度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制订了进一步开发、建设柴达木的规划,成立了开发柴达木领导小组和垦荒会战指挥部,确定了当前开发柴达木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向尚未开垦的广阔荒原进军,尽快把柴达木建成一个机械化的商品粮油基地。按照省委制订的规划,从现在起到一九八五年的八年中,柴达木盆地的新垦荒地面积将大大超过现有盆地的耕地总面积。到那时,柴达木的千里沃野,将献出更多的粮、油、蔬菜、瓜果,迎接一批又一批新的建设大军。
据勘察,柴达木盆地共有宜农土地三百多万亩。这里,地势平坦,荒原连片,便于大面积机械化开垦和耕作。盆地内长年有水的河流有四十多条,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地下水的储量更是远远超过了地表水。目前,这里的地表水利用率不高,地下水尚未大量开发。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里还有着某些得天独厚的农业气候条件。盆地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三千小时,太阳年辐射量平均每平方厘米达一百六十千卡以上,光热资源之充足,在全国仅次于西藏。这里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消耗少,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制造和积累。因此,这里的春小麦普遍穗大粒多,颗粒饱满,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发柴达木以来,连续多年创造了春小麦的高产纪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这几年来,柴达木盆地不论是国营农场,还是集体社队,春小麦亩产超千斤的丰产田到处涌现。香日德农场继一九六六年创造春小麦亩产一千五百零三斤的高产纪录之后,一九七六年和一九七七年,连续再创春小麦亩产一千六百三十二斤和一千七百六十五斤的高产纪录。如今,柴达木盆地成了青海省探索春小麦高产规律的一个重要试验基地。青海省农科院、高原生物研究所、气象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纷纷奔赴盆地,建立科研基点。
柴达木盆地的开垦和建设,在“四人帮”横行的时期,受到了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的十年中,盆地的耕地面积只增加了十万亩。一些国营农场粮食生产一直徘徊不前。
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柴达木的建设又跨上了骏马。省委发出了“向柴达木进军”的战斗号令,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欢欣鼓舞,立即行动,决心打好青海的农业翻身仗,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贡献力量。许多首批进入柴达木的农垦老战士,现已鬓发斑白,但他们自豪地称自己是“柴达木人”,下决心将自己的余年贡献给开发柴达木的伟大事业。文化大革命前后参加柴达木农垦建设的一大批城镇知识青年,许多人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在一些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农牧民聚居的团结新村里,社员们热烈地讨论着,规划着,准备在开发柴达木的新进军中大干一场。这些年来,战斗在柴达木的干部和各族群众,通过辛勤的劳动,在亘古沉睡的荒原上,艰苦创业,修起了一片片土地平整、渠道纵横的新垦区。目前,各国营农场和农村社队,在耕地、播种、运输等方面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在加速开发祖国的西北边疆,实现青海工业现代化中,在使我国农业走在世界前列的新进军中,柴达木这个农业宝库必将大放异彩。
新华社记者 蒋鹏 周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