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78-08-18

1978-08-18新闻联播 文字版

红援会〔短篇小说〕

第3版()<br/>专栏:<br/><br/> 红援会〔短篇小说〕<br/> 〔罗马尼亚〕 弗兰契斯克·蒙特亚努<br/> 斯巴库要求召开支部紧急会议,并且通知我们:<br/> “我觉得我家受到监视,你们最好都不要再到那里去……。你们不必紧张,这只不过是猜测,但是我认为应当通知你们……。不管怎么样,印刷机放在我家里不安全……,需要采取措施。”<br/> 支部书记伯兰要我们停止本周的印刷活动,并建议把印刷机转移到驼峰车站后面的一个新地方。其实,我们早已计划要转移印刷机,只是手头的一些工作耽误了这件事。<br/> 在考虑斯巴库的建议时,我们发现转移印刷机有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印刷机是德国造的老机器,十分笨重,很难从家里搬出来而不引起人们注意。记不清是谁想出一个点子,就是让斯巴库楼里的某一住户搬家。在他搬运家具的同时把印刷机搬出来。当时,我们知道得赶快进行,因为假若房子确实已被监视,特务发现斯巴库不与任何人接触,他们就会进行搜查。他们至今还不动手是由于希望除了在斯巴库家里找到东西外,还能抓到几个人。<br/> 斯巴库采取了一切措施。次日清晨,他家门前出现了一辆大卡车,几个工人开始从三楼往街上搬一家住户的家具。<br/> 伯兰的任务是从迁走的那家的新住宅,把印刷机运到驼峰车站后面去。我的任务是在一定距离内跟着他,在必要的时候帮他。伯兰乘坐一辆敞篷马车到达指定地点,车上放着一个大箱子。马车是专为到车站去的第二段路用的。我在马路对过一家大门下面静静等候。伯兰走了进去,但不见出来。十分钟过去了,又过了十分钟,会不会是箱子装不下印刷机。这是我想他迟迟不出来的唯一原因。后来,当一辆囚车突然驶来,停在路那边的敞篷马车旁边时,我意识到一切都完了。过了一会儿,伯兰被两个人拖了出来,他们是早在里面等他的。有一个人手提着伯兰来时带的箱子。<br/> 我向支部报告了伯兰被捕的消息。随即,我们毁掉了所有的材料,静静等待事态的发展。我们对伯兰非常放心:他会守口如瓶的,因为他不是第一次落在保安警察手里。只有斯巴库接到立即出城与布加勒斯特的同志们取得联系的任务。<br/> 大约过了三个月,当所谓的“调查”炮制出来后,便开庭审讯伯兰。他是唯一的被告人,这最有力地说明,他们从他嘴里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他被判处四年徒刑,宣判后即被解往卡朗塞贝什监狱。<br/> 伯兰是机车厂翻砂车间的锅炉工,再有二、三年就到退休年龄了。家里除了他的妻子,没有别人。他的妻子是一个矮小、瘦弱和沉默寡言的女人。她那捉摸不定的眼神,使你永远猜不透她在想什么。每逢在她家里开会时,我心里总有些嘀咕。她对我们很冷淡,似乎有顾虑。当然,她有她的原因:他们结婚二十年,伯兰有七、八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另外五年在失业中挣扎。他们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们只有一间卧室和厨房,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破烂用具,也不知道是怎么收罗来的。<br/> 在宣判后举行的第一次支部会上,我们决定帮助伯兰的妻子。我们有一批基金。新的支部书记指定我执行这一项任务。<br/> 在确定拜访她的那一天,我翻来复去地想该怎么样和用什么方式把钱给她,而又不使她感到为难。我不清楚她是否知道红援会,是否接受过援助,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使她相信同志们决不会不管她的。<br/> 她象对陌生人一样接待了我,很冷淡。<br/> “我丈夫不在家,他去布加勒斯特了……我也不知道他这个月回不回家。”<br/> “我知道,伯兰太太……也许您记不得我了,我曾经多次到过您家里……。我叫科扬。”<br/> 她从一个抽屉里取出一副镜片发毛的旧眼镜,仔仔细细地把我打量了一阵儿。<br/> “对,对,我想起来了……你常常挨着炉子坐……你非常怕冷……请坐吧!”<br/> 我坐下来。房间同八个月前我最后一次来时一样,没有任何变动,只不过增添了一盏煤油灯,放在两个窗户之间的柜子上。这就是说电线被掐断了。<br/> “您知道,我不能早些来房子被监视着……。”<br/> “我知道,警察局有一个人就呆在这屋里。他们搜查过,连被子都拆开了。我听说斯巴库到布加勒斯待去了。”<br/> 看来,老太婆并不是一无所知。<br/> “他们没盘问您吗?”我问道。<br/> “哪能呢?可是我什么也不知道……我从哪儿知道呢。他们盘问过我两次,一次在家里,一次在他们那里。”她卷起衬衣袖子,让我看被太阳晒黑的瘦胳膊,上面满是青伤痕。“他们盘问过我。”<br/> 在柜子上,煤油灯旁边仅放着一瓶果酱。这是贫困的明显、具体证据。<br/> “今年,秋天会拖得很长。”她忽然这样说。我没有立即弄清她所说的秋天长的意思。她接着又说:“内务部的人准许我每六个月送一次东西。九月,我给他送了第一个包裹……。”<br/> “您说秋天会拖得很长……。”<br/> “是的,丁香花发了两次芽。这就是说,我们可以省点木材……。有一次,一九二二年,秋天一直延长到新年前后。你年纪轻,不知道,……那时,正是我们结婚第三年。我们每天得算计……天哪,天哪,日子过得多快!可是,人从来也不会满足的。现在,我觉得没有伯兰,连时间也停止不动了……。说真的,四年不算长。可能我这一辈子……过去的那些年都熬过来了。要是知道你来,我该给你准备点什么东西。我没有想到会来客人……。”<br/> “我不是为这来的,太太……。”<br/> “知道,我这样说惯了,因为这是习惯的做法……我只等着伯兰……,你是什么时候认识他的……。”<br/> “大约四年了,太太,我们参加过同一个罢工纠察队……。”<br/> “在阿斯特拉工厂……对了,对了,那时他组织过反对解雇工人的罢工……伯兰长得挺漂亮,是吧?……可惜十年前你不认识他,他当兵的时候你也没见过他,他得过伍长军衔,穿着军装才神气呢……。”她呆呆地望着前方,回忆那消逝的岁月。“穿着伍长服的伯兰,个子那么高,满头黑发……我有一张同他穿军装时照的合影,但是那些来搜查的人不知把它乱扔到什么地方去了,我非常难过,再也找不到它了……”突然,她严肃地望着我说,“请原谅 我在瞎扯。你来我这儿有什么事,还是只来看看我的?”<br/> “来看看您,同时也有点事情。您知道我是红援会的负责人。可能伯兰同志对您说过那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笔帮助受难同志的基金。”<br/> “知道,怎么会不知道呢?……多年来,伯兰一直捐钱……。我不能多给,因为我的生活困难。……可是 我也准备了。”她走到床头柜那里,从抽屉里取出一个信封。“伯兰对我说过,这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甚至比阳光还重要。我曾想去找你们,可是又怕有人盯梢……,请收下吧,这是伯兰的。”<br/> 〔王敏生译〕

在泥土中深深扎根

第3版()<br/>专栏:<br/><br/> 在泥土中深深扎根<br/> 〔罗马尼亚〕维奥雷尔·科斯马<br/> 我的党,深深扎根于泥土的大<br/> 树,<br/> 你英勇无畏地茁壮成长,<br/> 树冠愈是向上挺拔,迎风荡漾,<br/> 你同人民的联系愈加坚如铁壁<br/> 铜墙。<br/> 你在我们心田里播下生命的种<br/> 子,<br/> 我们感到她的嫩芽正在发育生<br/> 长,<br/> 不管度过多少青春年华,<br/> 理想更壮丽,意志更坚强。<br/> 我们在火热的战斗中前进,<br/> 为了实现生活的共产主义诗<br/> 章,<br/> 就象我们先辈所梦想的那样,<br/> 党,你深深地扎根在祖国的土<br/> 地上。

党召唤我们的时候……

第3版()<br/>专栏:<br/><br/> 党召唤我们的时候……<br/> 〔罗马尼亚〕科尔内留·谢尔班<br/> 一个更加美好、更加正义的世<br/> 界,<br/> 我们已经开始全力去缔造;<br/> 我们心里孕育着一支热情的颂<br/> 歌,<br/> 歌唱人民的雄心壮志和庄严情<br/> 操。<br/> 我是共产党人,这高尚的称<br/> 号,<br/> 首先意味着重任在肩:<br/> 要以永不停息的战斗作行动,<br/> 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坚定不<br/> 变!<br/> 当人民不断贡献劳动果实<br/> 时,<br/> 我们永远做得很不够,不管对<br/> 国家的贡献有多少;<br/> 在党召唤着我们的时候,<br/> 我们一生都要时刻响应她发出<br/> 的号召。

不朽的青春

第3版()<br/>专栏:<br/><br/> 不朽的青春<br/> 〔罗马尼亚〕康亚迪·桑多尔<br/> 时光飞驰,我们脸上的皱纹在<br/> 增多,<br/> 两鬓斑白,头发也越来越稀疏,<br/> 老战士的队伍——<br/> 在渐渐缩小。<br/> 在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时间里,<br/> 哦!多少曾经在监狱里<br/> 受尽酷刑折磨的战士,<br/> 为了给我们赢得胜利,<br/> 已经与世长辞。<br/> 可是,红旗并没有失去光泽,<br/> 党也没有变得衰老——<br/> 他仍然那样年轻,那样坚强,<br/> 随着时光的流逝,<br/> 他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坚强。<br/> 红旗并没有失去光泽,<br/> 党也没有变得衰老——<br/> 他聚集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br/> 和千百万工人的力量。<br/> 他风华正茂,年富力强——<br/> 如今高举着党的旗帜的我<br/> 们,<br/> 学着他的榜样,<br/> 满怀着远大理想,<br/> 为未来美妙的春天而战斗;<br/> 如今手执着党的旗帜的我<br/> 们,<br/> 当静默地肃立,<br/> 悼念先烈的无上荣光时,<br/> 我们感到我们的青春<br/> 长存不朽。<br/> 我们知道未来的胜利,<br/> 那壮丽的旗帜永远掌握在我们<br/> 手中。<br/> 〔徐文德译〕

康斯坦察海港抒情

第3版()<br/>专栏:<br/><br/> 康斯坦察海港抒情<br/> 芦芒<br/> 来到康斯坦察海港,<br/> 感到新奇而又明朗。<br/> 啊,它象一座露天大仓库,<br/> 装满着海水、天空、波浪,<br/> 工人、轮船、……还有<br/> 罗马古迹和希腊历史盈筐。<br/> 太阳在每块石阶上欢跃,<br/> 黑海浪花飞溅在巨石垒成的码头上。<br/> 起重悬臂在半空中交叉如网,<br/> 装卸车冒着白烟缓缓驶过货轮旁……<br/> 走一遍又热闹又幽静的大街小巷,<br/> 条条街巷口外就是大海的白浪滔滔。<br/> 每个窗口都装嵌着一片蓝天,<br/> 一切都显得湛蓝洁白,一尘不染;<br/> 只听得黑海的惊涛,<br/> 象千堆冰雪接连着往岸上摔,<br/> 它轰鸣着的涛音激起我深深的欢爱。<br/> 马路边正冒着解渴的珍珠般清泉,<br/> 博物馆里有架野象骨传说已有五万年。<br/> 我坐在花园树荫的石凳上,<br/> 对着罗马诗人欧维裘的铜像默默思念。<br/> 突然有只粗大的手把我的手握紧,<br/> 一个康斯坦察码头工人拉住我热烈拥抱亲了<br/> 亲,<br/> 他热情地喊道:“中国,毛泽东,东方红!”<br/> 一股暖流立刻通过我的全身。<br/> 啊!这遥远的海港对我忽然变得亲热万分。

独立颂歌〔歌词〕

第3版()<br/>专栏:<br/><br/> 独立颂歌〔歌词〕<br/> 〔罗马尼亚〕米尔恰·拉迪纳<br/> 祖国,火热的诗句,丰硕的诗句,<br/> 亲爱的祖国,你给我们添了双翼,<br/> 满怀理想,<br/> 跨进未来的世纪,赞美你,<br/> “多依娜”四处回响的大地。<br/> 祖国,我热爱你,我想念你,<br/> 你给我青春,犹如松柏长翠。<br/> 罗马尼亚,<br/> 我把你的形象印在心底,<br/> 坚定不移地将你守卫。<br/> 你的神圣土地产生过英雄史绩,<br/> 无论过去还是今天,<br/> 你都是照耀我们的不熄光辉。<br/> 你那古老的森林呼啸喧腾,<br/> 暴风雨里,<br/> 波涛拍打着罗马尼亚海岸,<br/> ——这是祖先留卜的疆域边陲<br/> 远天象鲜艳为花环把你装饰,<br/> 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br/> 巍然在云间将你护卫。<br/> 你自古以来就英姿勃勃,<br/> 攀登不息。<br/> 我们满怀对胜利的赤诚信念,<br/> 定使你的未来更加繁荣美丽。<br/> 红旗下高唱独立颂歌,<br/> 歌颂热情劳动和取得的胜利,<br/> 歌声指引我们向目标飞奔。<br/> 我们是浩浩荡荡的大军,<br/> 坚不可摧。<br/> 啊!祖国,你的双臂勇敢坚强,<br/> 你的春光无限壮美!<br/> 〔李家渔译〕<br/> 注:《独立颂歌》是罗马尼亚为庆祝国家独立一百周年而举行的“歌唱岁马尼亚”全国文艺会演中荣获一等奖作品。

在田野上(图片)

第3版()<br/>专栏:<br/><br/> 在田野上<br/> 〔罗马尼亚〕<br/> 布拉杜茨·科瓦里乌

德布勒森的战斗(图片)

第3版()<br/>专栏:<br/><br/> 德布勒森的战斗  〔罗马尼亚〕 巴乌尔·阿达纳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