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札记

古巴的人心向背
澄波
最近,古巴当局一再在报上刊登通告,催促所有一九六二年出生的男性公民,必须在今年六月三十日以前办理应征手续。在这之前,古巴还征召了年龄高达四十五岁的后备役人员入伍。这是很值得注意的动向。
一九六二年出生,今年才十六岁。现在四十五岁,已年近半百。古巴当局为什么这样迫不及待地限期命令青少年和动员壮年入伍?
是因为古巴面临什么严重的战争威胁吗?不是。就在古巴当局发出上述通知期间,古巴领导人还向被认为是“唯一”威胁这个岛国的帝国主义——美国,表示了“新的亲善”。
是因为古巴国内武装力量太薄弱吗?也不是。从军人占人口比例来说,古巴的现役军人比拉丁美洲哪个国家和许多亚洲非洲国家都多。
那末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谁都知道,古巴从出兵安哥拉以来,已把全国兵力的四分之一送到非洲了。但仍远远不能满足莫斯科全球战略的需要。为了维持和加强非洲的扩张,补充缺员,古巴当局不惜征召十六岁的青少年和四十五岁的壮年来尽这种“国际主义”义务。扩大征兵就是为了扩大它在国外、主要在非洲的罪恶活动。
十五年前,吉隆滩的炮声刚刚过去,古巴公布了义务兵役法,进行广泛的征兵登记。那时曾出现过一家父子、兄弟同时在一个登记站争先恐后报名的动人情景。这种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独立的热情是十分可贵的。然而,古巴人民的这种热情现在已经丧失了。他们为自己的父兄子弟或亲戚朋友在非洲不明不白地死亡而悲伤、愤慨。他们无意充当出口的炮灰,为莫斯科的需要而到另一个大陆上卖命。古巴的官方报纸《格拉玛报》透露说,在最近古巴当局举行的一次分析兵役登记情况的会议上,一位上校说,“在某些劳动者应征参军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而且还“出现了行政工作人员对劳动者参军不提供各种方便的个别事件”。古巴人民对待政府征兵的态度,由热情支持转为反对、抵制,正反映了古巴当局十五年来内外政策的根本变化。古巴宣传机器不管怎样粉饰它在非洲的罪行,也无法改变这种人心向背的根本变化。
古巴领导人把古巴绑在苏联战车上,结成货真价实的侵略性联盟,驱使古巴青壮年为苏联侵略扩张卖命,还要打着“不结盟”的旗号去攻打不结盟国家,这种倒行逆施的行径,怎能不激起古巴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反对。


第6版()
专栏:

访泰戈尔故居
顾子欣
“……一声欢呼拉断了奴隶脚下的铁锁、绳缰。腰间的宝剑也仿佛在欢乐里锵锵跳荡。……”
这是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歌颂反抗侵略者的印度农民起义英雄的豪壮诗句。在印度文学史上,泰戈尔占有辉煌的超乎其他文学家的地位。印度人民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印度的灵魂。
今年仲春三月,我们访问印度时,曾有机会去瞻仰泰戈尔故居。我们驱车穿过加尔各答市内狭窄熙攘的街道,来到一幢肃穆安静的楼房前。楼前花丛里,矗立着一座诗人银发纷披、默默沉思的塑像。一望便知,这就是泰戈尔的故居。
走进楼房,我们在诗人像前敬献了一束鲜花。按照印度传统习惯,这里烧着檀香。故居的陈列系统地介绍了这位伟大诗人不平凡的一生。
泰戈尔于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出生在加尔各答市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最小。泰戈尔的哥哥、姐姐中,有的是颇具才华的诗人、戏剧家、小说家。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很小就开始写诗,十二岁开始写剧本,十五岁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深受读者好评。一八九○年,泰戈尔在他父亲的谢里达庄园里定居下来,开始和劳动人民有较多接触。这对他日后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殖民统治者专横暴虐,造成农民生活的极端贫困的情景,活生生、一幕幕地映入他的眼帘。他对农民的悲惨境遇衷心同情,叙事诗《两亩地》是他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他用自己的笔抒写出了他们的愿望和内心世界。
泰戈尔不仅是印度伟大的诗人,而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几乎在文学艺术的每一领域,他都显示出杰出才华。在六十多年漫长的创作岁月里,他无日不在辛勤劳动,写了五十多本诗集,许多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许多剧本、散文和哲学论文。他的很多诗由自己谱曲,在民间广泛流传。今天的印度国歌就是他作的。我们参观时,聆听了他自己朗诵诗和唱歌的录音,观摩了他创作的别具一格的画,看了他亲自参加演出自己写的剧本的照片。
泰戈尔一生追求祖国的自由与独立。他痛恨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侵略者。他曾唱着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暴行。故居中展出了他一九一三年给英国总督写的一封抗议信。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对中国怀有特殊深厚的友情。他酷爱中国文化,常和朋友们讨论中国古老的哲学,对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但不胜赞赏,并且吸取其艺术手法来丰富自己的创作。早在一八八一年,泰戈尔就写过著名的政论《死亡的贸易》,严厉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一九一五年他到日本,受到热情的接待。但他在东京帝国大学演讲时,却严厉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政策。一九二四年他访问中国,更加深了对中国的热爱,回国后出版了《在中国的谈话》一书。一九三七年他在报上看到日本法西斯军人为侵略中国而到佛寺祈祷的消息,立即写了诗篇《礼佛》,痛斥这是把
“武装的矛头杀向中国,信愿的箭簇射向佛陀呵!”其后,泰戈尔又多次发表公开信、谈话、诗篇,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支持和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战正义事业。诗人对中国的感情是如此深挚,他曾怀着深情说:“我相信我的前世一定是个中国人”。在泰戈尔故居,我们看到他访华时和宋庆龄副委员长合影的照片。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与诗人交往甚深。他一九四○年侨居印度时为泰戈尔画的像,至今挂在故居墙上;另一幅画着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引颈长啸,题词为:“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也是徐悲鸿赠给这位大诗人的。
结束参观时,印度朋友亲切、兴奋地告诉我们:一九五七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曾参观了加尔各答附近的由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周总理在题词中给予这位诗人崇高的评价:“泰戈尔是伟大的诗人、哲学家、爱国者、艺术家,深受中国人民尊敬。”(附图片)
泰戈尔 徐悲鸿 遗作


第6版()
专栏:

芒果树的自述
周国勇我是黑非洲的芒果树。千颗芒果,
颗颗满含黑奴们的仇与苦;万片绿叶,
片片铭刻殖民者的罪与恶。记不清了,黑奴们有多少次回首望故乡,但记得,颤抖的双手紧抠着树下的红土。记不清了,殖民者有多少回狂笑举屠刀,但记得,年年豪雨洗不净树上的血污。我记得,又怎能不记得——我枝丫上,悬挂过双目圆睁的头颅,我树荫下,枪杀过奋起反抗的黑奴。电闪雷鸣之夜,有多少英灵在挥臂擂鼓!啊——忘不了,那复仇的羽箭飞出树梢,呼啸着射进刽子手的胸脯。忘不了,那闪光的长矛林立树下,昂首的战士如雄狮一般威武。永远难忘呵,独立日的篝火噼啪燃烧,烈焰升腾,驱散了漫树的阴雾。我抖落千颗芒果,连同一腔喜悦,奉献给欢歌狂舞的黑奴……我是棵黑非洲的芒果树。芒果千颗,
颗颗似洞察风云的千里目;绿叶万片,
片片在向自由的人们叮嘱:阳光下常思寒夜苦,小心呵,小心血雨腥风再袭芒果树;哪里有烟,哪里就有火,警惕呵,警惕那树后赶来的犬与虎……


第6版()
专栏:

外国谚语(缅甸)*总想毁灭别人的人,自己必将被毁
灭。*困难的处境是友谊的试金石。*战斗开始,再去磨箭,那就晚了。*背信弃义等于刺人致命一刀。*世界上三件东西最宝贵——知识,粮
食和友谊。*无知比贫穷还可怕。*泥土埋没不了宝石的光彩。*真正的象牙不怕虫蛀。*散开的牛群,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险。*爱叫的狗没人理。


第6版()
专栏:

瑙鲁——世界上最小的岛国
世界上有许多岛国,其中最小的是瑙鲁。左图就是瑙鲁全境鸟瞰。这个面积只有二十一平方公里、海岸线也只约二十公里的椭圆形小岛,位于碧波蓝天、浩瀚无垠的南太平洋上,离赤道只有五十多公里。据美国《地理杂志》说,它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最富是指每人享有的财富而言。
瑙鲁处于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之间,气候炎热。全岛被珊瑚礁所环绕,人口约九千(一九七三年统计),其中瑙鲁人占一半左右,其余为吉尔伯特—埃利斯群岛人、华侨和澳大利亚人等。
别看瑙鲁国小,它的国家机构有:政府、国会、国务会议和最高法院。总统由国务会议任命,政府由总统和国务会议领导。它是英联邦的成员国。
瑙鲁面积的五分之四是约六十米高的高地。它蕴藏着丰富的磷酸盐矿,这是生产高级磷肥的原料。一九六七年,瑙鲁人民从外国资本家手中收回了磷酸盐矿。次年,瑙鲁独立。一九七○年,政府接管了全部磷酸盐矿。绝大多数瑙鲁人民在磷酸盐矿工作。磷酸盐是瑙鲁唯一重要资源和出口产品,也是政府的唯一收入来源。瑙鲁每年出口磷酸盐二百二十万吨,每吨六十美元(按一九七六年价格),约合一亿三千二百万美元。国家财政开支就靠这笔收入。
瑙鲁政府还建立了自己的瑙鲁太平洋航运公司和瑙鲁航空公司。航运公司有万吨级远洋海轮五艘;航空公司有喷气式客机三架,同澳大利亚、香港和日本等地通航。
目前,瑙鲁正在建立造船工业,并鼓励本国人发展捕鱼。
毅华


第6版()
专栏:

谈谈世界语
谢玉明
现在世界上的语言约有三千种。语言的隔阂直接影响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交流。能否创造出一种共同的语言,在世界上通用呢?早在公元二世纪,罗马哲学家、医学家盖仑,就研究过共同语方案。以后,英国哲学家培根(一五六一——一六二六),法国科学家笛卡儿(一五九六——一六五○)也为此发出过强烈呼吁。截止一九二九年,先后出现过三百一十一种共同语的方案。
一八八七年,在波兰华沙出现过若干本用俄语、波兰语、德语、法语和英语解释的一种新文字的教科书,名叫《希望者博士的国际语》。它是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柴门霍夫童年时所居住的小城里有四个民族,说四种语言,彼此间常常因语言不通而发生误会甚至殴斗,这使他从小立志要创造一种共同的语言,让大家都能接受。他刻苦学习俄语、乌克兰语、波兰语、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从中找出共同的规律,创造新的文字,并吸取国际化的词根和前后缀组成新词汇。一八七八年,大功基本告成,柴门霍夫就同几位朋友一边实践,一边修改。他们用这种语言创作和翻译,先后译了不少世界名著,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果戈里的《钦差大臣》等,在一八八七年公诸于世。这种国际语一共有二十八个字母,拼成的单词,发音清楚,形音永远统一,重音固定,语法简单,有固定的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词尾。名词没有性的区别,动词不变位。它的逻辑性强,易学易用。
后来,虽然也陆续出现过一些其他方案,但都没有柴门霍夫的这个方案完善。因此,柴门霍夫的方案很快就流传开来,并且用“希望者”(Esperanto)作为它的名称。我国早期音译为“爱斯丕兰多”,后来通称世界语。
一九○五年,在法国布伦召开第一次寰球世界语者代表大会。第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分子疯狂掳杀世界语者,焚毁世界语刊物。柴门霍夫的后代也惨死于集中营。但是,仍然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学世界语。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也是在那时成为世界语者的。一九五三年,铁托总统接见一个世界语代表团,在翻译之前,他就点头微笑,示意他会世界语,这使大家吃惊。最后他说:“我全能听懂。我是在监狱里学的世界语”。
在我国,一九一一年就有人学世界语。三十年代,不少人利用世界语对外报道中国革命,对内介绍各国文学。爱罗先珂的某些童话是由胡愈之从世界语译成中文的,孙用译过《保加利亚短篇集》、《上尉的女儿》等,巴金译过世界语原著《秋天里的春天》,等等。当时,延安也有人学世界语,并举行过展览会。毛主席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九日为展览会题词:“我还是这一句话,如果以世界语为形式,而载之以真正国际主义之道,真正革命之道,那末,世界语是可以学的,是应该学的。”这个光辉题词给我国世界语者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以后油印出版了《延安世界语者》。鲁迅对世界语是一贯支持的。他公开宣称“我是赞成世界语的”,它“可以由此联合世界上一切人——尤其是被压迫的人们”。
现在,我国有世界语月刊《中国报道》,发行到世界各地。也先后用世界语出版图书几百种,其中包括《毛泽东选集》、鲁迅著作以及图片画册等。国际广播电台有世界语广播。


第6版()
专栏:世界风物

莫桑比克的腰果
李翁
第一次踏上莫桑比克国土的人,无不为那满山遍野的茂密葱茏的腰果树林所吸引。每年十月(北部地区)和十二月(南部地区),是腰果成熟的季节。在腰果树林里那黄橙橙的果实,在绿叶的映衬下,分外夺目。采集腰果的人的一张张黑黝黝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莫桑比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腰果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出口量占世界消费量的一半。腰果出口是莫桑比克最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占其出口物资的首位。
腰果树是一种野生的热带常绿乔木,果实呈椭圆形,表皮是一层厚厚的硬壳。果仁呈肾形,大小与鸡腰子相仿,腰果树由此得名。
莫桑比克地处热带,终年高温。沿海广大地区多沙质盐土。这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为腰果树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所以,腰果树自十六世纪由巴西传入后,便大量地自然繁殖起来。据估计,莫桑比克的腰果树多达九千万棵,平均每人约十棵。
腰果树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树木,它的果仁、果壳、木材直至树皮都有广泛的用途,可谓全身是宝。
腰果仁味香可口,是一种高级罐头食品。它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它的含油量很丰富,高达百分之四十。这种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榨了油的果仁是上等饲料。
腰果壳可以用来提炼一种芳香油。这种油不仅可以制药,提炼高级润滑剂、合成橡胶,还是制造绝缘板、防水纸、胶粘剂和合成树胶的重要原料。
腰果树的树干是制造家具的上等原料;树皮的乳状汁液可以制涂料。
近年来,世界对腰果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莫桑比克的腰果,由于质量高,在国际市场上更是受欢迎。


第6版()
专栏:

“随净”主义 方成
苏联古巴利用雇佣军入侵扎伊尔,罪证确凿,举世谴责。但奇怪的是,美国竟有人公然为苏古掩饰罪责,说什么“苏联和古巴都没有投入力量”,想为屠夫擦去犯罪的血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