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短评

重视在科技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积极慎重地发展具备党员条件的科研人员入党的经验,值得在各科研单位推广。
在科技人员特别是科技骨干中发展党员,是加强党在科技战线的力量,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九五六年,敬爱的周总理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说:“关于在知识分子中吸收党员的工作,也应该作出计划。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进步的知识分子要求入党。”周总理指出:“过去几年中我们很少在他们中间吸收党员,这是一种关门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必须纠正。当然,必须注意严格按照党员条件接收党员,但是可以相信,在这些申请入党的人中间,合乎党员条件的是不少的。”经过二十多年时间,我国知识分子队伍的组成情况和思想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建立了一支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在科技人员中加强发展党员的工作,更必须纠正关门主义的倾向。
“四人帮”把广大科技人员当作“专政对象”,把入了党的科技人员攻击为“戴红帽子的”,“最难办的人”,甚至把出身好、大学毕业、入了党的红色专家同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相提并论,一度在人们的思想上造成极大的混乱,使许多已经具备党员条件的知识分子被关在党的大门之外。现在是拨乱反正,彻底肃清“四人帮”在发展科技人员入党问题上的流毒和影响的时候了。
有些同志认为,对申请入党的知识分子,应当多加考验。当然,对每一个发展对象都要经过严格的考察。问题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考察。有不少科技人员,在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积极努力,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表现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中,抵制“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科学研究工作,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有些同志还同“四人帮”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难道不是已经经受了长期的甚至严重的考验吗?
还有些同志担心发展科技骨干入党,是“重业务,轻政治”。其实,这些同志并没有懂得什么叫无产阶级政治。难道无产阶级政治可以脱离具体的业务吗?在我们的工厂、农村、部队中,党组织都是把那些在各项工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同志作为党的发展对象。我们在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中,就是要注意吸收那些政治表现好,不畏艰苦,勤于探索,勇于攻关的科研人员入党,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符合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符合无产阶级最大利益的政治,怎么能说是“重业务,轻政治”呢?
还有些同志,认为科技人员的家庭、社会关系复杂,思想也复杂。其实,有些所谓复杂的问题,经过我们的工作,调查清楚了,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了,也就变成不复杂了。半导体所发展的几位新党员,不是也都有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吗,经过严肃认真的工作,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就把拖了很久的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第4版()
专栏:

科学院半导体所发展一批科研骨干入党
本报讯 “七·一”前夕,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发展了七名新党员,其中五名是科研骨干。
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后,半导体所召开党的核心小组扩大会议讨论落实大会精神时,就提出要做好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把那些具备党员条件的科技人员,特别是科研骨干,及时地吸收到党内来。但是,有些同志认为,对科研人员要多考验考验。针对这些看法,他们组织支部书记以上干部深入领会科学大会文件精神,分析了本所一批科研骨干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表现。大家认为,他们当中不少人经受了党内第九次、第十次,特别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考验,证明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对这些同志,如果还不放心,那要考验到什么时候?那种“要考验考验”的说法,实质上还是不承认他们的进步,对他们不放心。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大家统一了认识:(一)又红又专的科研骨干,应是今后科研机构发展党员的重点;(二)在科学实践和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的表现,特别是在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中的表现,应是衡量一个科研人员思想进步的主要标准;(三)深入了解、具体分析和抓紧解决申请入党的科研人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当前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各个支部都加强了调查研究,对每个发展对象存在的问题抓紧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在较短时间内就解决了一批业务骨干的入党问题。
这次发展入党的五名业务骨干,都是经过较长时间考验的积极分子,但是在入党问题上,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一些曲折。有个同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半导体所工作,十八年如一日,勤恳刻苦,钻研业务。“四人帮”横行时,他被扣上“业务脑瓜”、“只专不红”等帽子,他坚决抵制,坚持搞科研,并在会上当面批驳帮派骨干的谬论。一九七六年七月地震时,他冒着余震危险,打着手电,第一个进入实验室,把仪器设备一一安放好;震情未解除,他又最早回到实验室工作。他在科研中做出了显著成绩,是出席全国科学大会的先进工作者代表。但由于他从文化大革命以来,没有写过入党申请书,又是归国华侨,父母还在国外,支部就认为他没有入党要求,而且认为“海外关系复杂”,没有考虑他的入党问题。经过谈话了解,原来他在文化大革命前写过多次入党申请书,迫切要求入党,只是在林彪、“四人帮”干扰下,他感到入党无望,才没有再写申请书。他自己九岁时就回国了,父亲在国外是个修鞋的手工业者。支部又派人去他老家调查,了解到他家出身贫农,父亲是个贫苦侨民,没有政治问题。不到一个星期,就把他的问题解决了。有个研究室的副主任,是个老积极分子,上大学时学习成绩全优,积极参加团的工作,调到半导体所后专心致志搞科研,曾被认为“多专少红”。支部每次讨论发展对象时,虽然都把他排在名单上,但总是排在后面,结果长期是发展对象而又一直发展不了。这次,支部全面分析了他的情况,认为他政治上一贯要求进步,又能刻苦钻研业务,是科研战线上的带头人,一致同意发展他入党。
在发展新党员入党前,各支部都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一些业务骨干反映:过去“四人帮”宣扬“知识越多越反动”,我们钻研业务被扣上“白专”帽子,成了“复辟势力”,被关在党的大门之外。现在,粉碎了“四人帮”,业务骨干也能入党了,这对我们是个很大的鼓舞。家庭出身不好或有所谓“海外关系”的人说:“过去象我们这种人入党太难了,现在,归国华侨也能入党,消除了我们的顾虑,以后我们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步”。
中国科学院京区其他一些研究单位的党组织,也把在科研骨干中发展党员,作为经常任务。对政治上一贯表现积极,同“四人帮”斗争中立场坚定,学术上有重要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张文裕同志,青年数学家、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广厚同志等,最近都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吸收入党。


第4版()
专栏:

党的政策落实 孙茂松入党
哈尔滨制氧机厂一些过去在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方面背包袱的人说:我们在政治上有奔头了!
新华社哈尔滨七月一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宝欣报道:一九七八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中共哈尔滨制氧机厂委员会举行老工人孙茂松入党宣誓大会。“孙茂松入党了!”消息很快在哈尔滨市传开。许多熟悉他的人都说,只有粉碎“四人帮”后的今天,党的政策得到了落实,孙茂松多年以来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志愿才得以实现。
孙茂松早在一九五四年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他的入党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解决。
孙茂松是全国著名的技术革新能手、工人工程师,今年五十一岁。解放以来,他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刻苦钻研技术,先后创造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刀具,被誉为“神刀手”。从一九五三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一九七二年的二十年里,他平均一年完成两年多的工作量,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劳动模范,一九五九年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一九六七年,林彪、“四人帮”煽动停工停产,孙茂松坚守工作岗位,一个人顶两个人干。在林彪、“四人帮”的“白专道路”、“技术挂帅”的帽子满天飞、棍子遍地打的那些日子里,他参加了技术服务队到外地去传授先进技术,帮助解决生产关键问题。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立场坚定,表现很好。
既然孙茂松政治表现很好,在生产技术中有重大创造,对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什么入不了党?
孙茂松出身于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有政治历史问题;他的岳父也有政治历史问题,文化大革命中又因有反动言论被关押判刑。对于孙茂松由于家庭出身和这些社会关系问题能不能入党,是有争论的。有些同志认为,一个人的出身不能选择,但自己走什么道路是可以选择的。而且孙茂松从十三岁起就离开山东家乡,到东北进工厂当学徒,亲身受过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根据党的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政策,孙茂松经过较长时期党的教育和历次政治运动的考验,如果同地主家庭划清了界限,确实具备了党员的条件,是可以接受他入党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志认为,孙茂松家庭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他这一辈子解决入党问题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鼓吹反动的“血统论”,使孙茂松的入党的希望更渺茫了。一九七五年,工厂党委的一个负责人对孙茂松说他的组织问题解决不了了,让他死了这份心。但是,孙茂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坚定不移。他坚持认真改造世界观,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
粉碎“四人帮”以后,孙茂松满怀信心地向党组织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厂党委和哈尔滨市机械局党委对他的入党问题都十分关心。但厂里有的同志心有余悸,怕吸收孙茂松入党会犯右倾错误。在厂党委领导下,大家认真学习了新党章和党的有关政策,统一了思想。孙茂松所在的机械加工车间的党支部大会在今年
“五一”前一致通过,接受孙茂松入党,并已经报上级党委批准。
孙茂松被接受入党,在哈尔滨制氧机厂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过去在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方面背包袱的人,从这件事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光明前途,高兴地说:我们在政治上有奔头了!


第4版()
专栏:

陈锡联副总理会见若奥·罗查、卡洛斯·里卡多等葡萄牙朋友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今天晚上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会见了葡萄牙“体育”俱乐部主席若奥·罗查、葡中民主友协第一书记卡洛斯·里卡多等葡萄牙朋友,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会见后宾主一起观看了葡萄牙“体育”俱乐部足球队同北京足球队的比赛。
陈锡联副总理等还走下主席台会见了葡、中两国运动员、教练员。
参加会见和观看比赛的还有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副主任于步血,外交部部长助理宋之光,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负责人李梦华,有关方面负责人张联华、王植范、魏明。
今晚,葡萄牙“体育”俱乐部足球队同北京足球队的比赛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八万多名观众观看了比赛。比赛结果,双方踢成零比零。
葡萄牙“体育”俱乐部足球队将于日内前往昆明、广州访问。
又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七月二日中午宴请了葡萄牙中国民主友协第一书记卡洛斯·里卡多、葡萄牙“体育”俱乐部主席若奥·罗查、副主席努涅斯·多斯·桑托斯和葡萄牙“体育”俱乐部足球队顾问、前葡萄牙驻联合国大使维加·西蒙,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附图片)
图为会见时情形。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冯铉宴请冰共统一联盟(马列)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日电 中共中央委员、中联部副部长冯铉今天下午宴请了以冰共统一联盟(马列)副主席絮马尔力蒂·伊斯莱夫松为团长的冰岛共产主义统一联盟(马列)代表团,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冰共统一联盟(马列)代表团是六月十二日抵达北京的,在华期间访问了大连、沈阳、哈尔滨、大庆、上海等地。代表团将于近日离京回国。


第4版()
专栏:

陈锡联副总理会见叙利亚军队体协主席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今天晚上会见叙利亚军队体育协会主席达尼埃尔·沙赫巴佐夫准将,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叙利亚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欧麦尔·赛义德参加了会见。
会见时在坐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总政治部副主任颜金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韩复东,有关方面负责人周之同、沈少星,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武官杨虎山。(附图片)
陈锡联副总理七月二日会见叙利亚军队体育协会主席达尼埃尔·沙赫巴佐夫准将。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巴布亚新几内亚外交、外贸部长到京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日电 巴布亚新几内亚外交、外贸部长埃比亚·奥莱瓦勒及其随行人员应邀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今天晚上乘飞机到达北京。
到机场迎接的有外交部部长黄华、副部长王海容,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裴坚章,外贸部副局长安东,外交部副司长朱启祯、高建中。


第4版()
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中国足球协会六月三十日晚举行招待会,欢迎由阿·梅纳萨拉率领的尼日尔足球代表团。
尼日尔足球代表团是二十九日到京的。他们将前往兰州和西安进行友谊比赛,然后再回北京进行友谊比赛。
 应伊朗武装部队的邀请,以肖国华为领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足球队六月二十九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伊朗进行友好访问。
 以公元弟为领队的中国女子排球队七月一日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