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读徐迟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
晓 雪
有的诗,分行排列,整齐、押韵,却平淡无奇,味同嚼蜡。有的作品,没有分行排列,却通篇充满诗意,读了使人兴奋、激动,引人遐想,发人深思!徐迟同志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这样一部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这个集子使人着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最突出的,我认为就在于它在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些新东西,就在于诗人向过去文学艺术家们很少问津的科学技术领域大步挺进的勇敢精神。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时代赋予我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作者听到了我国亿万人民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号召下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脚步声,强烈地感到了我国亿万人民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奋勇攀登的坚强决心。而这个领域,过去在文艺作品中很少得到反映,在“四害”横行的日子里,更是不能写、也没有人敢写的。在“锋利的宝剑砍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之后,在一种庄严的时代责任感的驱使下,徐迟同志怀着“谦而不虚”、“狂而不妄”的豪迈感情,向这个领域大踏步走过来了!他先是在地质、地质力学的领域里,跋山涉水,后来在数学,在解析数论的王国里,探索隐微,接着,又到流体力学的领域和植物世界去旅游观光。老诗人青春焕发,激情洋溢,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写下了《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流的涡漩中》和《生命之树常绿》等一批歌颂科学工作者的报告文学作品,在读者面前打开了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的科学世界。一向被人们认为深奥而神秘的科学领域,竟是如此的诗意盎然、引人入胜。它是层峦叠嶂的壮丽高原,是繁星灿烂的无垠长空。诗人是怀着多么真挚深沉的感情,来描述和赞扬给社会带来进步、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科学家们及其科学成果啊:
“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徐迟同志用了不少笔墨描写科学领域的美好风光,但是并不满足于浮光掠影地摄下几个绮丽的彩色镜头。他的全部笔墨都为了写人,写我们时代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写长期被林彪、“四人帮”诬为“臭老九”、“反动权威”、“修正主义苗子”和“白专道路典型”的知识分子,写他们为人民忘我劳动,为科学呕心沥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在崎岖道路上奋勇攀登。从这一篇篇科学诗章中,我们看到了地质学家李四光如何用他的学识、他的智慧,为我国描绘了多么美丽的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稀有、分散元素等矿产资源的远景;看到了数学家陈景润如何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攀登在千仞深渊之上,经历了不知多少次“几乎粉身碎骨”的“可怕的滑坠”,才登上了(1+2)的台阶;看到了植物学家蔡希陶和他的战友们又怎样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劳动和反复实验,初步获得了采取人工群落结构方式,进行合理开垦、充分改造和利用热带雨林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科学规律,使大自然按照人类的愿望变得更丰富、更美。这些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在他们探求真理、大胆创造和攀登高峰的战斗历程中,成为他们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的,是他们决心献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壮丽理想,和他们对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崇敬的深厚感情。徐迟同志用他笔下的这些“真人真事”,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攀登科学文化高峰而艰苦跋涉的科学家、艺术家,已经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他们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依靠力量!
俄国十九世纪卓越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独创性是擅于掌握本质的结果”。徐迟同志在他的报告文学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正是这样。不论是李四光、周培源,不论是陈景润、蔡希陶,也不论是石油头王进喜或艺术家常书鸿,诗人都善于抓住构成他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品德的本质特征,然后把它集中突出地、真实感人地展示出来。
例如王铁人,我们已经读过不少描写这位英雄人物的文艺作品。可是,徐迟同志的《石油头》却又挖掘出“他多思”这一特点,独到地表现出王铁人与众不同的了不起的地方。“在战术、战役上,他勇冠三军;而在战略上,在大是大非上,他有智有谋,有科学预见更讲策略,讲技术更识路线。”“还没有找到大油田时,他就想了”——“就不相信石油光埋在外国的地下”。从解放军放哨站岗,他想到了岗位责任制。井打歪了,他首先想出了钻井扶直器,从冬天在水泡子的冰上打井,他想到了把钢筋冻进厚厚的冰层。在夜以继日的艰苦劳动中,他想了又想,“干着社会主义呵”,“想共产主义!”这就是我们的“石油头”、我国无产阶级英雄王铁人的形象!
陈景润,这位被外国人誉为“移动了群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的数学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徐迟同志同样非常敏锐而准确地抓住了构成这个人物的“秘密”的东西,把它鲜明生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陈景润在选择了献身科学的道路之后,就把自己的“全部心智和理性”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生活上一无所求,穿着“通风透气不会得脚气病”的一双破鞋子,啃一个干馍馍就过一顿,仿佛整天生活在数学的王国里,只是偶然才回到现实中来。“有一次,自己撞在树上,还问是谁撞了他?”当同志们来向他祝贺新年,他才知道“今天是新年了呵”!甚至当病得起不来了,“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他还挣扎起来,坚持工作。他为什么呢?为自己吗?不!他是为人民,为党工作。他说:“不这样怎么对得起党?”所以,善意的误会,无知的嘲讽,恶毒的诽谤,他都不屑一顾;所以,“无所不用其极地威胁他诬陷邓副主席,他不屈!许以高官厚禄,利诱他向人妖效忠,他不动!”“数学家的逻辑象钢铁一般坚硬!”——这就是曾经被人歪曲而变形的数学家陈景润的本来面目。
作品的独创性,首先取决于作者是否有正确的独到而深刻的思想,取决于作家对时代生活洞察和理解的深度。徐迟同志得力于、借助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因而才对我们伟大的时代,对文化大革命,对粉碎“四人帮”的巨大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努力奋斗的英雄人民,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壮丽的大革命,把工、农、兵,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还有圣徒和魔鬼,一古脑儿卷了进去。检举和被检举,揭发和被揭发,批评和反批评,批判和自我批判。人人触及了灵魂;三千年积污要涤荡。我们的生活朝气蓬勃了;生活中大量的阴暗东西就自行暴露了。渣滓浮上表面了;驱除它们就容易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方面,光明面,毫光四射了;阴暗东西的危害之大,也就越加明显了。”
这不过是诗人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精彩概括的片断。写得多么真实、大胆而又确切!陈景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进一步攀上科学高峰的。人物必须放在特定的典型环境里才容易表现出他的本质方面,我们的数学家也因被卷入了当代政治革命的万丈波澜而更加大放光彩。
我们翻开集子里的每一篇,都感到有一股时代生活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感到有一种热腾腾、火辣辣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深刻启示和有力鼓舞,催人为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而跃马扬鞭。《在湍流的涡漩中》仅仅写了周培源在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的经历,然而正是通过描写他在“危机到达了顶点,随时都可以爆发”的“最黑暗的夜”里的忧虑、悲愤和狂喜,诗人多么成功地表现出这位银发闪闪,意气风发的无产阶级科学家、教育家、革命家的内心世界和战斗风貌!文章的结尾,诗人激情地写道:“‘打倒四人帮’的口号,声震五湖四海!‘四个现代化’的足音,震动小小环球!湍流在奔腾,涡漩在翻动!一个时代结束,一个时代开了端!”读到这里,我们的心里不是也有一种涡漩在翻滚,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英勇挺进吗!
徐迟同志的报告文学的艺术独创性,还突出地表现在语言、结构、形式、风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诗人摒弃了“四人帮”的那一套帮风、帮气、帮腔、帮调。他首先从生活中,从群众中,也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学作品中吸取有表现力的语言。请看作者是怎么描写云南杜鹃花的:“只见大自然抖开了丝绸,甩开了锦缎,大幅大幅的铺在中国大地上。它们覆盖起一座一座山峰,使整座整座山峰都如穿上了剪裁合身的最时新的艳丽的衬衫和裙子”。“各种各样的色彩,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清芬,有的芳洌可以提炼芳香油;也有低首回眸,也有丹唇皓齿,眄视流盼。”写得多么缤纷多彩,多么富有生命,又多么热情奔放啊!
徐迟同志象写诗一样来写报告文学。他的作品,不但有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而且有诗的想象、诗的意境和诗的构思。他的报告文学作品,每一篇都那么独特新颖,或正面写,或侧面写,或写一晚上,或写几十年,每一篇都有各不相同的开头和余味无穷的结尾,使人感到语言新,结构新,意境新。《哥德巴赫猜想》开头写了玫瑰花,最后又写到玫瑰花:“他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玫瑰花,他反而取得成绩。而现在呢?应有所警惕了呢,当美丽的玫瑰花朵微笑时。”首尾照应,意味深长,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这位数学家的热切期望和无限深情。
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也有不足之处,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石油头》还“残留着一些被束缚的痕迹。”《生命之树常绿》由于采访时蔡希陶同志忽然病了,未敢多问,所以人物形象也就不象陈景润那样鲜明和突出。我们希望诗人继续尽情的歌唱,唱得更好!更希望所有的作家、诗人和广大文艺工作者,都能解放思想,为我们伟大的时代大胆创作、放声歌唱!


第3版()
专栏:

光荣传统的真实再现
——影片《豹子湾战斗》观后
袁文殊
《豹子湾战斗》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同名话剧改编摄制的一部彩色故事片。话剧在舞台上演出的时候就已经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在改编电影过程中,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描写又有所提高。
影片表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一个英雄连队从前线调回延安,进行生产与战斗过程中发生种种思想矛盾,以及克服这些矛盾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毛主席的光辉战略思想和人民军队的优秀本质,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和我军的革命传统与优良作风。
部队的调动和战略任务的改变,本来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但是对一个正在前线战斗着的英雄连队来说,从火线上撤下来,调到作为后方的延安进行开荒种地,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快理解的问题。因此,当部队开赴豹子湾和到了豹子湾之后的一个时期中,不只是有些战士,就是在少数基层干部中也有种种“想不通”的情绪。对这种情况,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发挥我军的优良传统:过细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影片紧紧抓住对党的政治工作的描写,并表现了它的巨大作用。这是值得称赞的。因为重视党的正确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一大特点,也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不久以前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华主席、叶副主席和邓副主席都一再强调指出,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豹子湾战斗》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也正是从这方面着手的。它通过艺术形象告诉人们,什么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什么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它不但能使许多曾经跟随毛主席在革命根据地生活和斗争过的人们感到亲切,想起当年毛主席发动大生产的种种情景,回忆过去斗争生活的意义,珍惜我们的优良传统,焕发自己的革命青春;即使没有直接经验的人们也能从艺术的再现中得到教益,对年青的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则更是一个好教材。
影片主要的艺术成就,在于它真实地塑造了不少生动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电影创作(其它文艺创作也一样),不掌握丰富的生活原料是不行的。但是,有了丰富的生活原料而不敢大胆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也不能完成任务。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也是充满着矛盾的。作为一个英雄连队的连长,当他在前线英勇杀敌,不断为人民、为革命作出贡献的时候,突然调回后方从事生产,在思想上一时不能理解上级的意图而发生波动,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矛盾是客观存在。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反映这种思想矛盾是不能允许的。按照“四人帮”的逻辑,英雄连长是不能有什么思想矛盾的,有了思想矛盾就不是英雄了。影片《豹子湾战斗》的创作者正是一反“四人帮”的“帮”规,根据丰富的生活素材,大胆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因而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人们可以看到,丁勇作为一个连长,虽然对开荒生产的意义一时不理解而闹情绪,在一个老上级团长面前甚至象小孩似地耍脾气;在同级老战友指导员面前说起话来更无所顾忌,但在行动上他却始终遵循着上级的指示,毫不含糊。再如高大力这个战士,虽然也因单纯的杀敌报仇思想,企图“开小差”返回前线,但走出之后一想不对便马上赶回来,并且当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因此大家给了他教育之后,马上重新团结起来,共同战斗。在情节安排上,把杨虹这个女干部派来当指导员,确实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所以第一天和战士们相见就出现一个尴尬的场面,战士们对她来当指导员都不以为然,个别俏皮的战士甚至还从中起哄,让她和一个战士比赛刺杀。比赛的结果证明杨虹确实是一个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能文能武的老战士,所以她的威信马上树了起来。以吴彩凤为首的家属妇女队的到来,在还没有解决思想问题之前的丁勇眼里,只不过是一群唧唧喳喳的家属,不会给连队带来什么帮助的。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她们却是我军在生产与战斗中的雄厚的后勤力量。再加上老练持重的老司务长的出场,更显示出我军政治工作的普遍、深入,处处有政治工作,人人都在做政治工作,形成我们部队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亲如长兄幼弟的大家庭气氛,相当成功地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影片创作中,典型塑造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当然,要提高当前电影创作中的艺术质量,肃清“四人帮”的流毒,仍然是一个首要任务。只有彻底批判了“四人帮”的各种谬论,才能真正恢复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严格地从生活出发,大胆地揭示矛盾,塑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各种人物来,帮助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达到宣传新时期的总任务的目的。


第3版()
专栏:

福建恢复地方剧种
福建省的地方剧种正在得到恢复。在国外演出时曾受到欢迎的龙溪地区布袋木偶戏《雷万春打虎》和泉州市提线木偶戏《水漫金山》、《拔萝卜》,以及北路戏《张高谦》、莆仙戏《春草闯堂》等,最近都重新和观众见面。
福建省地方剧种丰富,历史悠久。全省有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梅林戏、三角戏、北路戏、山歌戏、提线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等二十四个剧种。福建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曾多次到国外访问演出,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现在,全省已恢复地方戏曲剧种二十一个。一些剧团已恢复建制,部分艺人已经归队。(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悼念钱瑛同志
郭述申
七律二首
其一相逢初自狱中还,四十一年转眼间。董老家中商大计,富源楼上听高谈。(注)勤栽火种燃江汉,善集英豪战敌顽。今见故乡新景象,遗踪凭吊泪泫然。
其二难排追念梗心中,绝食凛然傲劲松。洪湖黄埔显身手,钟山蜀水忆音容。平生勤恳垂遗范,举国图强复党风。地下岂知今反正,会当深信水长东。
一九七八年七月
(注):汉口富源里系当时省委一个秘密机关。


第3版()
专栏:

美术创作要为新时期总任务服务
——从连环画《中国古代科学家》谈起
华夏
最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歌颂我国古代科学成就的连环画,分上下两册,名为《中国古代科学家》,里面有介绍鲁班、李冰、张衡、毕升、华佗、祖冲之、黄道婆和李时珍等古代科学家事迹的十六个短篇。这套连环画歌颂的人物,确确实实不愧为毛主席所赞扬的“有志气,有能力”的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在我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时候,出版这样的连环画,是适合时宜的。
当前,美术创作如何为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的问题,已提到了广大美术工作者的面前。连环画《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出版,在这方面,给美术创作带了头。
为新时期总任务服务的美术,内容是极为广泛而丰富的。以科学为题材的创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这样的创作当然要涉及科学技术方面的东西,但是作品所要表现的中心还是人;是那些有志气,有能力,为科技现代化作出成绩,为四个现代化献身的英雄人物。
连环画《中国古代科学家》,限于历史材料的不足,文字脚本无法形成完整故事的艺术结构,也许使读者有美中不足之感;然而,它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那就是不论画的是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什么科学领域的创造发明,文字和绘画的作者,都紧紧抓住了要表现人的精神面貌这一主要环节,都力求表现出每个科学家的精神品质。每个作者在画里所表现出来的效果虽各有不同,但用心是一致的。比如,在介绍誉称“农业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的简短连环画里,主要的就是通过贾思勰从事种种科学的实践,来表现他“一点一滴地积累,一字一句地记录”,终于写出这部科学巨著的坚定不移的治学精神。又如,在表现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那套连环画里,所突出的也是人物那种顽强战斗的品格。他为了寻求更精确的圆周率,竟如痴似呆地摆弄小竹棍(算筹),以至竹棍都被摸得通红发亮。他为了观察天象,曾每天记录日影,持续十余年不断,终于制成了当时最科学的《大明历》。当保守势力横加反对时,他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终于得到了胜利。这些例子都说明,连环画的作者以表现人的精神面貌为主的意图,是很明确的。
再从连环画的绘画效果上看,《华佗》、《李时珍》、《李冰》、《郭守敬》、《祖冲之》和《黄道婆》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传统形式的运用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贺友直同志画的《华佗》,善于以传统的极为简练的线条,塑造出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他通过富有创造性的生动画面,突出地表现了华佗在医道上勇于创造的治学精神以及他在为人方面的正直不阿,宁为平民百姓救死扶伤,至死不作统治者的个人侍医的高贵品质。
总之,《中国古代科学家》这套连环画在编辑创作方面所提供的经验是值得重视的。这套画在配合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作用,使我们联想到,不仅仅是连环画,其他各种形式、题材的美术创作,都应当及时配合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步伐,为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
当前,“四人帮”套在美术创作上的枷锁已经砸碎,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正象喷泉一样地迸发出来。我们相信,歌颂四个现代化的万紫千红的美术鲜花,必将遍地开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