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国际随笔

伸向红海的黑手
司马达
红海地区的政治气流,象红海海水的夏季高温一样,最近达到了炽热化的程度。
欧加登的战火刚刚停息不久,南北也门又在三天之内发生了两位总统被谋害和处决的惊人事件。萨那的定时炸弹和亚丁的突然政变,使全世界的注意力又一次吸引到了红海南端的这块战略要地。人们眼看这一幕紧接一幕的惊险演出,不能不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谁是幕后的导演人?
国际舆论纷纷指出,那只伸向红海南部的黑手,是从遥远的莫斯科来的。苏联的克格勃,在这里精心策划了一件历史上少见的“一石两鸟”大阴谋。
控制索马里的阴谋遭到惨败之后,苏联不但没有死心,反而加紧了对非洲之角与红海地区的扩张渗透。它一面调兵遣将,在这个地区增添古巴雇佣军的兵力,一面又出谋策划,利用有的国家的内部政治斗争,力图剪除反对屈从苏联而主张与周围国家和解修好的政治势力,急于在阿拉伯半岛南端建立据点,以控制红海的咽喉。正是莫斯科的这种诡计暗算,使红海南端的局势出现了风云变色,恶浪翻滚的戏剧性发展。
只要打开中东地图仔细一看,就不难了解苏联为什么要不择手段地急于把红海地区划进它势力范围的原因。
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周围,是目前世界上一个最富饶的石油产区,它供应着西欧和日本石油所需的百分之七、八十,美国石油的百分之四十。而从地中海通向印度洋、连接欧亚非三洲的红海水道,是一条具有全球战略意义的重要通道。正象一家欧洲报纸所说的:“谁控制了红海,谁就把一只脚插到非洲,把另一只脚插到了亚洲。”要是再补上一句的话,可以说谁控制了红海,谁就能卡住欧洲的脖子。红海南口的曼德海峡,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次大战中间,英意双方曾在这里打过海战。曾经独霸中东的英国,把亚丁作为它中东司令部的所在地,说明这块地方是多么的险要。只是到了大英帝国年华老去、残局难撑的时候,它才不得不把自己的海外军事部署收缩到苏伊士以西。
近年来,苏联一步一步地加紧在非洲之角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渗透扩张,其战略目的就是为了卡住从波斯湾、红海地区向西方输送石油的通道,为将来向西方发动战争完成外线包围的军事部署。苏联海军头目戈尔什科夫就曾赤裸裸地说过:“切断向西方国家输送军事和经济能源的大动脉,是苏联海军的任务之一”。今年五月,这个霸权迷和扩张狂的海军元帅究竟到红海之滨去干什么勾当?他的神秘之行,同一月之后南北也门的突发事件有何联系?这是不言自明的。
莫斯科的新沙皇很难忘记,在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老沙皇派了俄国海军军令部长罗日斯特文斯基率领一支舰队从波罗的海急驰赶往增援。由于英法把住红海大门无法通过,这支舰队不得不绕道南非好望角驶向远东,结果是延误军机吃了败仗。如果现在红海的门户落到新沙皇的手里,被他们控制了实际宽度不过三公里的曼德海峡通航水道,将来印度洋和太平洋上战浪汹涌的时候,新沙皇岂不可以反过来如法炮制,把西方的军舰、战船堵在红海大门之外吗?
在阿拉伯语中,曼德海峡有“泪水之门”的意思。因为那里暗礁密布,过往船只常有触礁危险。万一这条水道真的处于苏联的炮口之下,西方的油船和军舰恐怕就要望峡兴叹,难以穿越了。在风云多变的今天,未雨绸缪,为时不晚。究竟如何才能防止这种危险前景的出现,这是阿拉伯国家需要认真对待的,也是西方国家所不能不考虑的问题。(附图片)
红海地区形势图 朱育莲 绘


第6版()
专栏:

莫亨焦达罗纪游
李云飞
印度河,是古老而美丽的。它发源于我国的西藏,流入巴基斯坦后,穿越崇山峻岭,带着清冽的河水滔滔地奔向阿拉伯海。它是中巴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象征,也是人类古代文化的一个发祥地。大约五千年前,在它的流域内就孕育着光辉灿烂的印度河文明。
已经挖掘出来的印度河文明遗址星罗棋布在河的两岸,北部稀疏,南部稠密,绵延九百多英里。其中最著名的是五十多年前发现的位于信德省卡拉奇东北二百英里的莫亨焦达罗。
莫亨焦达罗在信德方言里的意思是“死人之丘”,是一座青铜时代的城市遗址。不久前,我们曾有机会到那里参观。它的宏伟的气魄,整齐的布局,精美的艺术令人叹为观止。这座城市的面积有三平方英里,街道全部成东西、南北走向,主要街道宽达三十英尺。每个街区约长一千二百英尺,宽九百英尺,高楼平房,错落有致。许多房子都有砖砌的浴室和水井。墙壁都是烧砖砌成,接缝用灰泥涂抹。城市地下有一个完整的下水道系统,连接大街小巷和住户庭院,也是用烧砖砌的,排水方便,利于卫生。我们漫步在这些大街小巷和楼台屋宇之间,如果不是事先介绍,简直难以想象这些都是五千年以前的建筑。
这座城市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城住的是市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上城则为宗教祭司或城市首领所占有,它实际上是一个城堡,建筑在一个三十英尺高的人造平台上,上面有一座高塔,一个带走廊的坚固庭院,一座有柱子的大厅。世界上广为传播的莫亨焦达罗大浴池就在这里。这个浴室的面积达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平方英尺。室内的大浴池,长三十九英尺,宽二十三英尺,深八英尺,全部由烧砖砌成,接缝极为精细,池面和四壁都不会漏水。浴池周围有排水沟和水井,以及许多相应的建筑。至于这个大浴池的用途,考古学家们认为可能是举行宗教仪式时用的。下城有规模巨大的粮食仓库,也是密砖铺面,并有通风管道。修建这种粮仓,说明当时莫亨焦达罗周围的农业十分发达。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养羊剪毛,种棉织布。农业发展了,城市里才有许多专门从事手工业和艺术品生产的工匠。虽然当时还没有货币,但物物交换的贸易却很兴旺,甚至远达波斯湾的巴林岛和古代的巴比伦。据说当时的巴比伦人把棉花叫做“信杜”,而希腊人则叫做“信顿”,它们的发音都与现今信德一词发音相近。由此可见印度河流域早已以棉花闻名于世。
在莫亨焦达罗遗址附近的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大量出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陶器、印章、塑像等等,这些东西显示出印度河人民高度的生产水平和精湛的艺术才能。陶器呈红色,饰以色彩鲜明的圆周图案。印章都是浅浮雕,上面刻着公牛、象、水牛、虎、鳄鱼、山羊、鹿和象形文字。
博物馆里有一幅根据考古实物重现当时情景的画。人们看着这幅画,无需悬想,五千年前莫亨焦达罗繁荣兴旺的景象就呈现在眼前:点点舟楫往来于宽阔的印度河上,林丰粮茂,高大的椰枣树绿荫蔽日,烧砖制陶的火窑青烟袅袅,赭红色的城墙内商旅云集,……。
在参观中,我们也发现近年来由于印度河水的泛滥和盐碱的侵蚀,莫亨焦达罗遗址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巴基斯坦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保护这一颗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我们深信,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创造出如此高度文明的巴基斯坦人民,在今天的国家建设中必将不断取得新的成就。(附图片)
这是一个刻有独角野牛的图章


第6版()
专栏:

板门店抒怀
袁鹰
五月末,到板门店访问,看到美伪武装人员横阻在军事分界线南侧,割断朝鲜统一之路,想到在美伪统治下的南朝鲜人民,愤慨万端,口占一律,在开城晚宴上赠朝鲜同志。
板门遥望处,
咫尺竟天涯。
豺虎仍当道,
螳螂敢阻车?
呜咽汉江水,
咆哮济州枷。
众志除妖孽,
北南共一家。
于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二十五周年前夕


第6版()
专栏:

汉城的贫与富
昌海
朝鲜古都汉城,是南朝鲜贫富悬殊的一个缩影。
在汉城市中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业广告五光十色。热闹繁华的明洞大街,汽车川流不息,拥塞街头。一到夜幕降临,舞厅酒吧门庭若市,霓虹灯光千奇百怪,成为一片喧嚣的疯狂世界。
然而,这表面的“繁华”幕纱,掩盖不了南朝鲜人民悲惨、阴暗的生活。在与明洞大街相对的麻浦区阿岘洞和流经市中心的清溪川一带,却另是一番景象。在那些凄凉的小巷里,尽是用木箱、铁皮和草席搭起来的棚户草房。
朴正熙集团不但不给居民解决住房问题,反而以“整顿市容”、“美观城市”为名,强行拆除贫民居住的棚子,使数以万计的贫民无家可归,露宿街头。
劳动妇女的景况更加悲惨。清溪川河畔的一家被服工厂,女工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中未成年的童工占了近一半。她们每天在狭小的车间里,做工十四、五小时,而领到的工资只够生活费用的四分之一。
许多农村妇女,因为不堪饥饿之苦而大批流入汉城,谋求职业或沿街乞讨。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里,一些走投无路的妇女甚至以卖血度日。自杀的惨象更是屡见不鲜。不少妇女,被骗入酒馆、妓院,过着非人的生活。
朴正熙上台后,侈谈什么“消除腐败和旧弊”,以“削减政府开支来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却同伪财务部、工商部、三星财阀、汉津财阀及汇兑银行等串通一气,对劳动人民敲骨吸髓,榨取大笔钱财。人们说:过去在朴正熙身上只挂着一支手枪。可是,在他登台十多年后,竟然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融寡头”。他在外国银行里有巨额存款,还在美国开办饭店、旅馆,购买豪华别墅。
在汉城的官场里贪污成风,官员生活奢华。汉城有一幢挂着“俱乐部”招牌的豪华楼宇,里面声色犬马,样样俱全,实际上是高级军政官员们享乐、赌博的场所。有的人一掷千金,一夜之间可以输掉相当于一个中级官员一两年的薪津。据汉城《基督教电台》报道,朴正熙集团的伪军将领、官吏、议员和财阀豪门等上层权贵,在一年里仅仅吃喝玩乐,就要花掉几亿美元。
汉城这种贫富悬殊的现象,是决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的。终有一天,专制反动、荒淫无耻的朴正熙集团会遭到南朝鲜人民的唾弃,这个美丽的朝鲜古都,一定会回到人民的手里。


第6版()
专栏:

《星球大战》为什么轰动美国?
卞一冰
美国一部名为《星球大战》的科学幻想影片,去年轰动了整个美国。在今年四月初美国第五十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中,它一连获得了创作配乐、艺术指导、剪辑、服装设计、音响和视象六项“最佳”奖和一项特殊成就奖。
这部耗资近千万美元的影片,仅仅映出五个多月,就获得了近两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成为“美国电影有史以来卖座率最高的一部影片”。去年,《星球大战》的上映被列入“一九七七年美国发生的大事”之一。据美国报刊报道,科学幻想电影片已在美国风行一时,这阵《星》片“热潮”,还从电影扩展到电视、唱片、录音、服装、玩具等行业,并且越过了大西洋,传向西方国家。
《星球大战》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它为什么能在美国如此轰动?美国和西方的报刊对此各有评论。有的说它是“电影杂碎”,“把漫画杂志、西部片、鬼怪片等混在一起的大杂烩”,有的夸它令人“赏心乐意”,有的说它是“逃避现实”的幻想,等等,莫衷一是。
这部影片的内容大致是这样:在辽阔的银河系,一个富有威望的星球“共和国”,被星球“帝国”所征服。征服者建立了强暴的银河帝国,搜捕和镇压任何“叛逆者”,企图进而支配整个宇宙。为此,“帝国”的统治者建造了巨大的人造行星“死星”,它可以击毁星系中的任何星球。原“共和国”的美丽公主莱阿和一群“叛逆者”,因为反抗帝国暴政失败,被掳往“死星”,囚作人质。莱阿公主送出两个机器人,向忠于共和国的老骑士克诺比求救。青年“行天者”鲁克得到莱阿求救信息,就见义勇为,和克诺比一起乘坐高速宇宙飞船,飞往帝国军事指挥总部“死星”,救出莱阿。
后来,莱阿公主等侦悉到“死星”结构的机密,派出鲁克等人向“死星”发起进攻,同银河帝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宇宙大战。最后,“死星”爆炸,残暴的银河“帝国”统治者随之毁灭。鲁克等胜利归来,得到莱阿公主的嘉奖。
《星球大战》的故事内容,极似一些童话片。该片的作者、青年编导卢卡斯自己也承认,许多情节来自他记忆中的童话卡通片。这样一部影片如此“卖座”,反映了美国广大人民对现实的不满,他们希望从虚无缥缈的幻境中寻求慰藉。同时,这也表明美国好莱坞摄制的色情和暴力影片已被人们所厌倦,唯有花样翻新、别开生面的噱头,才能吸引观众。
现在,好莱坞的制片商正在掀起一股拍摄科学幻想影片的热潮。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成打成打的科学幻想影片在电视上播映,或投入生产。正如《纽约时报》所说的,这类影片已成了美国“娱乐企业界的大买卖”。
继《星球大战》之后,美国去年年底又映出了一部耗资一千九百万美元的新片《第三种接触》,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成本花在特技上。但是,这股风又能维持多久呢?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腐朽没落,注定了美国电影事业是找不到真正的出路的。


第6版()
专栏:

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
目前,世界各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总数约有五、六十万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一九七五年全世界共有人口三十九亿六千八百万,全年出版图书五十六万八千种,平均每百万人一百八十二种。一九七五年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十点二,出版图书一万一千种,占世界图书总数的百分之一点九,平均每百万人二十七种。美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四点二,出版图书十二万一千种,占世界图书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三,平均每百万人二百一十六种。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点八,出版图书八万八千种,占世界图书总数的百分之十五点五,平均每百万人六十二种。欧洲(包括苏联)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八点三,出版图书三十四万三千种,占世界图书总数的百分之六十点四,平均每百万人四百七十一种。大洋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出版图书五千种,占世界图书总数的百分之零点九,平均每百万人二百三十五种。
(伯华)


第6版()
专栏: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是世界闻名的奇景之一。它是意大利中部比萨城内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于一一七四年动工兴建,一三五○年完工,全部用大理石砌成。钟楼共八层,约高五十四米,底层有石柱十五根,上面六层各三十根,顶层十二根,钟就挂在顶层。塔内有楼梯三百阶,游客可以登上各层眺望比萨城全景。
当这座钟楼兴建至第三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从一九一八年开始年年进行测量,发现每年平均向南倾斜约一毫米。现在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四点四米,向南的斜度为五点三度。一九七二年十月的一次地震,使倾斜度增加了一点八毫米,几乎相当于两年的倾斜度,这使人们对它的前途十分忧虑。
为了保护这座古代建筑不致倒塌,许多人提出了各种建议方案,意大利政府也多方设法,但至今尚未找到理想的办法。现在斜塔每年的倾斜度仍在增加。(向文)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