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一些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和报纸就海湾地区形势发表谈话和评论
海湾国家加强合作排除苏联渗透维护地区安全
据新华社科威特电 据科威特电台七月十五日广播,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阿卜杜拉·萨利姆·萨巴赫对在巴黎出版的《阿拉伯日报(国际版)》记者发表谈话,强调加强海湾地区的合作、协调以便实现稳定与安宁。
萨阿德首相在谈到最近与伊拉克签订的各项协定时说:“这些协定是成功的,我们同巴格达兄弟的接触将继续下去,因为这是有益的。”
他说:“我们将继续与海湾国家领导人进行接触,以实现更多的合作与协调,使这个世界上至关重要的地区实现稳定与安宁。”他说,科威特将为近期内召开海湾国家外长会议而努力。
萨阿德首相在谈到海湾地区形势时说:“大国为了在世界上这个重要地区存在,正在进行着竞争。”他说:“对于海湾地区的今天与明天,本地区的人民享有最后发言权。”
科威特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在对该报记者发表谈话时也强调指出:“海湾国家之间的协调、特别是沙特阿拉伯王国与科威特之间的协调将继续下去,以便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排除外国的角逐。”
七月十七日他对科威特报界发表谈话说:“海湾国家之间有着广泛的经济合作,不少国家之间已经签订了经济协定。”他说:“这种合作是海湾地区各国之间今后在各个领域进行合作的主要支柱。”
他在谈到阿拉伯的形势时呼吁加强阿拉伯团结,并对苏丹总统尼迈里以阿拉伯团结委员会主席身份为促进阿拉伯团结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他希望各方都能响应团结委员会的要求,实现加强阿拉伯团结的愿望。
他还说:“我们要对以色列敌人的阴谋诡计保持高度警惕,这种阴谋的目的在于削弱我们的努力和阻挠我们实现民族愿望。”
据新华社科威特七月十八日电 据科威特《政治报》七月十八日报道,沙特阿拉伯内政大臣纳伊夫·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说:“保卫海湾地区安全是本地区的爱国事业,是全体海湾国家的责任。”
纳伊夫大臣是在对这家报纸的记者发表谈话时说这番话的。他还说:“海湾地区的安全是大家所考虑的一个问题。采取适当措施,使安全得到保障,是(海湾国家)全体领导人最关心的一件事。”他说:“保卫海湾国家石油地区是本地区的爱国事业,是全体兄弟的海湾国家的责任。海湾国家将不遗余力地进行合作和协调来保卫油区,并正在采取防备措施。”他说:“海湾国家关心本地区人民的安全和稳定”,“海湾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安全合作的最理想的形式,为此,海湾各兄弟国家不断进行着会晤和协商。”
新华社科威特七月十七日电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的《黎明报》,七月十六日发表评论,呼吁举行海湾国家首脑会议,以讨论这些国家所面临的危险以及实现这个地区的安全和使这个地区不致成为外国势力范围的最好办法。
《黎明报》在评论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阿卜杜拉十五日发表的关于海湾地区面临危险的声明时说:“既然我们确实感到我们面临着危险,我们就应该并肩作出努力,迈出第二步,奠定确保本地区免遭苏联势力渗透的基础。”评论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支持科威特关于召开海湾国家外长会议的主张,以便进行协调和制订海湾国家首脑会议的议程。评论认为,首脑会议应该尽早召开,以便不致每天为周围的爆发事件吃惊。
评论指出,海湾国家的国王和国家元首认为,这些国家有着共同的命运,有必要使他们的国家远离冲突,这些国家的集体努力将大大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第6版()
专栏:

发展中国家代表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
谴责超级大国阻挠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
新华社日内瓦七月十四日电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一九七八年第二届例会从七月六日至十四日进行了关于国际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般性辩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列举大量事实揭露某些发达的经济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设置种种障碍,拖延、阻挠和破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他们强烈要求根据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的精神,改革现行不合理的经济关系。
南斯拉夫代表在发言中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同发达国家进行的许多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会议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谈判遇到困难,甚至陷入僵局,都是由于某些发达的经济国家缺乏政治意愿。坦桑尼亚代表在发言中说,旧的不公正的经济制度使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了世界经济的破坏和冲突,这种现象决不允许再继续下去。伊拉克代表说,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已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一九七七年发展中国家仅债务偿付的开支总额就多达三百五十多亿美元。他强烈要求谈判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沉重债务负担问题。阿根廷代表强调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和其它形式的援助,不应有任何政治考虑。
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发言中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货币制度的混乱以及他们采取的经济保护主义,严重地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收入锐减,支出剧增。
会上,美国代表口称愿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技术合作”,实际上却顽固阻挠和反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合理建议。苏联代表在发言中重弹“缓和”和“裁军”的老调,鼓吹“削减军备开支,帮助发展中国家”,并借此机会为苏联在非洲的侵略和扩张政策进行辩解。
一些第二世界国家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了愿就解决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同发展中国家继续进行对话和合作的愿望。
中国代表安致远在会上发言中揭露了两个超级大国反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各项正当要求的顽固立场及其手法。
他特别指出,自称是“发展中国家天然盟友”的超级大国比另一个超级大国更为阴险,更为狡猾。它打着“反对歧视”、“照顾各方利益”的幌子,要求发展中国家对它门户开放,让它与另一个老牌超级大国利益均沾;另一方面,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则采取蛮横无理的态度,甚至根本反对区分富国与穷国,从而完全暴露了它维护旧秩序、反对新秩序的真面目。
安致远说,正是这个超级大国自己到处侵略扩张,疯狂扩军备战,并且一贯阻挠实现第三世界和广大中小国家要求真裁军的主张。它一再叫嚷什么“削减军事费用来援助发展中国家”,但口惠而实不至。如果它真的大发善心,为什么不先把发展中国家欠的军火债务一笔勾销?
安致远在发言中表示欢迎召开“联合国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会议”,支持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范畴内筹备和召开这一会议的主张,为打破国际科技垄断,发展和促进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和交流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6版()
专栏:

扎伊尔安哥拉发表联合公报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七月十七日电 今天这里发表了扎伊尔和安哥拉两国代表团的联合公报。
公报指出,两国代表团七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布拉柴维尔举行了会晤。刚果政府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参加了会晤。
公报说,双方讨论了有关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问题,达成了如下协议:一、在非洲统一组织主持下成立一个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贯彻双方为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所作出的各项决定;二、在东道国帮助下,求助于有关国际机构,使愿意回国的(扎伊尔和安哥拉的)侨民回到本国;三、本格拉铁路恢复通车。
公报还说,双方通过这次讨论,实现了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和安哥拉总统内图所表示的政治意愿。两国代表团感谢刚果总统雍比—奥庞戈对这次会晤的成功所作的贡献。


第6版()
专栏:

西方七国首脑举行会议讨论经济问题
在控制通货膨胀减少石油进口等方面取得有限进展
据新华社波恩电 美国、加拿大、日本、西德、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七个国家讨论经济问题的首脑会议七月十六日——十七日在波恩举行。
这次为期两天的西方主要工业国家首脑会议目的在于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以共同对付目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生产停滞、失业严重、通货膨胀、货币市场不稳和能源供应等问题。
会议发表的最后公报要求会议参加国在控制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取得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方面,公报表明,与会各国达成了一些比较具体的、但有限的协议,例如:西德同意在八月底以前向立法机构建议采取额外的措施,把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一的资金用来刺激需求和提高经济增长率;日本表示要努力使它一九七八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七,采取措施限制出口和增加进口,以缩小其贸易顺差;法国、加拿大和意大利也表示要提高经济增长率。美国总统卡特在会上谈到了美国正在采取的各项措施,表示要继续控制通货膨胀。
公报在谈到能源问题时认为,“目前的能源形势仍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并宣布,七国要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由于美国近年来大量进口石油,造成巨额贸易逆差,削弱了美元的地位,导致西方货币市场的动荡。与会各国纷纷要求美国对此采取措施。在这方面,公报特别指出,美国将减少它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到一九八○年底,美国将把国内石油价格提高到世界水平。公报还强调了发展核能和更多地利用煤的重要性,并表示,七国将在能源研究方面进行合作,以加速发展新能源。
公报在谈到西方贸易时强调,七国要“保持和加强开放的国际贸易制度”,而不是“回到公开的或隐蔽的保护主义”。公报还表示“赞赏和支持”在东京举行的各国多边贸易谈判中所取得的进展,同时指出,“还有一些困难的和重要的问题有待解决”。
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东道主西德总理施密特对会议结果表示“很满意”。美国总统卡特和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也说:会议的结果超出了人们原来的期望。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在七国首脑会议以后,西方金融市场上美元对西德马克、日元等货币的汇率七月十七日略有回升。


第6版()
专栏:

在美苏间存在着“紧张气氛”的情况下
卡特总统取消向塔斯社出售电子计算机
新华社北京七月十九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卡特七月十八日决定取消向苏联的塔斯社出售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交易。
据报道,卡特在从波恩回国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就下令美国商务部长拒绝塔斯社提出的购买斯佩里—环球真空公司制造的电子计算机的申请。
据美国助理商务部长帮办斯坦利·马克斯十八日透露,卡特还决定,今后美国公司向苏联出口一切石油生产设备都需要有美国商务部的许可证,包括那些目前不需要政府许可证就可出售的项目。
合众国际社的一则报道说,卡特的两项决定是在美国同苏联之间存在着“紧张气氛”的情况下作出的,“这种紧张气氛是由于苏联分别对两名俄国持不同政见者和两名美国记者进行审讯和宣判造成的”。
苏联当局在六月二十七日勒令两名美国驻苏记者——《纽约时报》的克雷格·惠特尼和《巴尔的摩太阳报》的哈罗德·派珀出庭受审,并在七月十八日宣判他们犯有“诽谤苏联电视事业”的“罪行”。
美国在苏联宣判美国记者有罪的同一天,通知苏联塔斯社驻美国的代表到国务院“讨论这家通讯社驻旧金山分社的命运”。合众国际社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指出:人们把这一行动看作是对苏联审判两名美国记者一事的“直接答复”。
在这前一天,美国运输部长布罗克·亚当斯宣布,由于苏联当局审讯两名持不同政见者,他原订的九月份访问苏联的计划将“暂缓执行”。出于同一原因,美国曾在七月八日宣布取消原定分别由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和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巴拉·布卢姆率领的两个代表团对苏联的访问。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巴基斯坦大米出口增加
巴基斯坦一九七七——一九七八财政年度出口大米八十万吨,价值二十四亿卢比,比上一财政年度增长了百分之六。安第斯储备基金会成立
七月十四日,在利马的安第斯条约组织总部举行了安第斯储备基金会成立大会。
安第斯储备基金会的资金总额为两亿四千万美元。 (新华社)


第6版()
专栏:东京通讯

钢城纪实
晨曦初露,小小的扇岛抹上了一层朝晖。远处,大海浮光闪烁,苍苍茫茫;近处,烟囱高拔,厂房鳞次栉比。日本钢管公司京浜制铁所的标记在微带腥气的海风中泛着蓝紫色的寒光。这就是有名的日本新钢城。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一九五○年,日本钢产量不过四百九十万吨;一九七三年,一跃而过一亿大关,成为世界上钢产量第三位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十六座容积在四千立方米以上的大型高炉,日本占十一座。二十余年来,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比美国快九倍,比苏联快三倍多。
朋友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日本钢铁工业的情况。他们告诉记者,日本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是善于引进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而且不停留在单纯的模仿上,而是进一步加以改进,使它成为世界上更先进的技术。目前,日本普遍应用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就是由引进奥地利的氧气转炉和西德的真空脱氧技术结合而成。同时,日本还发明了转炉炼钢的烟气回收法,并转而把这项技术向美国、西德、澳大利亚等国家出口。
战后,日本钢铁工业引进先进技术达二千余项。现行的“六大技术”,基本上来自国外。高炉高温高压来自美、苏,连续铸钢引自瑞士,高炉喷吹重油技术来自法国,带钢连轧机和干熄焦分别引自美国和苏联。由于采用先进技术,不仅节省原料,节省劳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比如,引进薄板轧机代替回式轧机后,燃料消耗减少百分之六十,劳力节省百分之七十五,工效则提高了上百倍。
虽然,京浜制铁所扇岛工厂在规模上并不是日本第一位,但设备之新,冶炼工艺之先进,防止污染措施之完善,却堪称是世界第一流的。
扇岛本来是一个只有九十万平方米的荒凉小岛。一九六九年,日本钢管公司取得这块地皮后,搬山填海,将小岛面积扩大到五百五十万平方米。岛上布局整齐合理。从沙盘上看,炼焦、烧结,炼钢、连铸,厚板以及冷热轧车间、动力车间,呈一线流水,宛如半导体的印刷线路,井然有条。岛东是原料码头,可以入拢二十万吨级的大船;岛西是成品码头,可以停泊三万吨级货船,交通运输发达。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岛上原料的运送,全部由封闭式传送系统承担,并附有高性能集尘器和洒水装置,使空气始终保持一定的清洁度。
扇岛工厂的设计能力为六百万吨。工程从一九七一年起至今,一号高炉及其它项目大部分已告落成。剩下的还有二号高炉和热处理车间。经济危机使工程拖延了下来。
朋友们带我们参观炼铁车间。这里工人很少,楼上总控制室只有三名技术人员操作。高炉分四个出铁口,每隔半小时出一次铁水。出铁开口和封口完全自动化,废除了人工引铁和封口的沉重劳动。铁水流出后,立即进入地下槽,安全而又隔热。一位技术员说,这座高炉日产量可达七千吨以上,炼一吨生铁只要四百多公斤焦炭就足够了。
看完炼铁又看炼钢。好意的朋友让大家站在自控室前,几次倾斜转炉,请我们看那炽热沸腾的钢水。转炉炼钢已经全部电子化,炉内钢水含碳量以及各种万分的比例都准确地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工人们只要调整数据,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钢种。这里,生产一吨钢用原料煤已由七百二十公斤降低到七百公斤。炼铁焦比由四百二十公斤降低到四百一十公斤。据说这是现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我们问厂内工人,一个工人一年平均生产多少粗钢。工人们笑着回答了一大串数字:一九五○年,日本每个炼钢工人平均年产量是三十五吨,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比西德和英国也低得多。一九六○年,达到了一百零五吨的水平,超过西德和英国。一九六九年则超过美国(二百五十三吨),跃过三百吨。一九七四年又创造四百八十多吨的新纪录,把其它国家远远地抛在后边。“至于本厂嘛,由于建厂晚,又赶上经济萧条……”。说着,一个工人作了一个吃不饱的姿态,逗得大家会意地哄笑起来。
访问中,我们曾有机会同工人们攀谈。朋友们非常直率,毫无隐讳地讲述了今天日本钢铁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他们说,近几年来,作为日本经济的象征而高速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遇到难以克服的重重困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化,使依赖于国际市场的钢铁业界处于一片混乱局面。特别是美元一再贬值,迫使日本钢材价格日趋上涨,影响了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一九七四年以后,日本钢产量一直无法恢复到一九七三年一亿二千万吨的水平。去年以来,日子更加艰难。日本报纸指出,一九七七年一到十月,粗钢产量只有八千六百万吨,比前一年同期减少了百分之三。同期,内销和出口也比上一年各减少百分之二。目前,具有一亿五千万吨生产能力的日本钢铁工业,开工率不到百分之七十。不少高炉被迫息火。占日本整个钢产量百分之八十的“新日本制铁”、“日本钢管”、“住友金属”、“川崎制铁”、“神户制钢”五大公司,今年三月被迫实行“减产体制”,五十九座高炉已关闭十九座。名列世界钢产量第一位的新日本制铁公司,二十五座高炉中去年息火八座。八幡工厂的洞冈一号炉、户畑二号炉检修后,还没有开工,户畑四号又列入息火计划。日本钢管公司七座高炉也有四座实行息火和“临时休整”。日本制钢公司室兰制作所最近公布,该厂三千三百余名职工除个别留守人员外,全部强行休息一周。休息期间工人只能领到工资的十分之九。日本朋友叹息地说,不景气之风已经吹遍全国,令人无限担忧。
走出机器轰鸣的厂房,面对大海,大家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人们思索着刚才看到的一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造性地迅速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是一条很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生产的不断扩大与市场的相对缩小,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今后,日本钢铁工业犹如飘零在大海之中的孤舟,很难预测将会遇到何种风涛。
本报记者 张云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