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劳动力管理上大有文章可作
无锡县委多年来狠抓农村社队的劳动管理,他们认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劳动力管理的高水平。”
“发展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劳动力管理的高水平”。这是中共江苏省无锡县委在抓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出的体会。近几年来,他们顶住“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不断改进劳动力的组织管理,健全生产责任制,实行精耕细作,使粮食产量高产再高产,成为全省第一个粮食平均亩产跨“双纲”的高产县。这个平均每人只有八分耕地的县,不仅粮食自给有余,每年还向国家交售粮食三亿多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全县副业和工业生产也都发展很快。
(一)
地少人多的无锡县,长期以来在劳动力的管理和使用上,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全县粮食平均亩产一九六五年就上了千斤。但是,在此之后,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搞乱了农村经济政策与劳动力的管理制度,许多社队出现了
“生产无计划,劳动无组合,上工一窝蜂,干活大呼隆”的现象。结果劳动工效和农活质量普遍下降,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徘徊不前,甚至倒退。
无锡县委动手扭转这种情况,是在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鼓舞下,大力推广洪声公社蔡家里生产队加强劳动力管理的经验开始的。蔡家里生产队原是一个受“四人帮”之害较深的单位。一九七○年,他们在社员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毅然恢复了过去行之有效的定额管理,并将全队劳动力合理搭配,分成三个相对固定的作业组,实行“四定到组”:即根据劳动力情况定任务,根据农活要求定质量,根据季节茬口定时间,根据定额标准定报酬,同时搞小段评工,农活质量检查验收。这样,过去那种“干部乱派工,社员磨洋工”的混乱情况很快不见了,生产秩序井井有条,劳动工效提高一倍以上。这一年,随着劳动力管理的加强,农活质量提高,粮食单产比上年增加一百二十九斤,总产量增加三万七千多斤。
蔡家里生产队的经验推广后,一九七一年全县各社队学习这个生产队的做法,初步改善了劳动力管理,建立和健全了评工记分和生产责任制,社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过去,这个县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是改一年两熟为三熟,但由于劳动力紧张,三熟制面积推广不开。现在,全县三熟制的面积当年就上升到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粮食总产量创纪录地猛增了一亿四千多万斤。县委从这一变化中深刻体会到,要加快农业发展速度,就必须抓紧劳动力的管理,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从这年起,他们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和整顿,不断加以改进。
(二)
为了适应农业高产稳产需要,无锡县在劳动力管理上逐步向专业化发展。如今,各社队已在农田水利、积肥、造肥、植物保护、育秧等一些重要农活上,普遍建立了常年的或季节性的专业队(组)。这些专业队(组)因核算单位不同,有大队统一组织的,有几个生产队联合举办的,也有生产队单独成立的。专业队(组)比起综合性的作业组来,劳动分工更合理,责任制度更严密,能更好地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便于人们钻研农业技术,发挥专长。全县通过专业队(组),在短短几年内培养出四万多名有各种专长的农业技术骨干。许多有一技之长的老年社员,不仅有了用武之地,还带了一批青年徒弟。
实践证明,建立专业队(组),是落实农业“八字宪法”,提高精耕细作水平,夺取农业高产稳产的可靠组织保证。
无锡县地处江南水乡,水源丰富,但过去大部分农田排灌不分,地下水位高,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兴修和改建大量排灌渠道、涵洞、桥梁和闸门等工程。这些工程标准高,技术性强,过去靠冬季农闲调派一般社员抢修,质量差,进度慢。各社队感到这样搞不行,随后就改变了做法,抽出有这方面专长的社员组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业队,配备专用的工具与器材,专门负责修建这些工程。从此,工程质量提高,进度大大加快。七年内完成的土石方超过以往二十二年的总和,使全县百分之七十五的农田排灌自如,地下水位下降,为农业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里的粮食作物以双季稻为主。俗话说“秧好半年稻”,育秧工作十分重要。以前,许多社队水稻产量不高,与秧育得不好关系很大。近几年各社队相继建立了育秧专业队
(组),狠抓育秧工作。育秧专业队员从平整秧田到秧苗移栽,道道工序熟悉,并能根据气候的变化采取对策,因而培育出的秧苗块块苗齐苗壮。
去年春天,这个县遇到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但各社队很少发生烂秧现象。
防治病虫害,全县有了一支由专业队组成的治虫队伍,平时密切观察病虫害动向,钻研防治技术,一旦发现虫害蔓延,立即出动,协同群众作战,成效十分显著。一九七七年,单是晚稻一季,由于防治稻飞虱和卷叶虫工作做得及时,粮食损失减少五千多万斤。
过去,人们常用“绣花”来形容这里的精耕细作,自从加强了劳动力管理并把一些重要农活专业化之后,这种种田如绣花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使农业生产在高产的基础上仍能大幅度地增产。全县在一九七一年以后的六年中,粮食单产每年平均递增百分之六点三。
(三)
无锡县在处理农业、副业、工业三者关系上,也注意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劳动力。他们在保证农业第一线有足够劳动力的前提下,抽出一定劳动力举办副业和工业,使农业、副业、工业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蚕桑是这里的一项大宗传统副业,但在蚕桑生产的紧要时间,正是农业的大忙季节,两者矛盾很多,常常顾此失彼。近几年,各社队多方挖掘劳动潜力,组成了以附带劳动力为主的蚕桑专业队,一举解决了粮、桑之间争劳动力的矛盾。桑田常年有人管,农忙不落空。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全县结束了蚕茧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连续两年大幅度增产,按用叶面积计算,亩产超过了百斤。蚕桑发展后,为农业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有机肥料。
在兴办社队企业上,无锡县认真执行了亦工亦农的管理制度。全县一千九百多个社队小工厂从事工业生产的九万多名社员,农闲做工,农忙务农,农业、工业生产两不误。社队工业积累单是去年一年就向农业投资了二千八百多万元,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袁养和 刘宗棠


第3版()
专栏:

唯心史观批判三题
常巧章
革命的根源和目的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
(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应当说,恩格斯的这段话,已经明确无误地把革命发生的根源和革命的目的表述出来了。
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呢?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了,导致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激化。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这种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引起剧烈的阶级冲突,酝酿爆发成社会革命。革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图热闹、求时髦吗?不是。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社会革命,而革命又不断地解放生产力的历史。无产阶级革命也毫不例外。
“四人帮”是一伙典型的唯心论者。他们把“革命”高调唱得很凶,却完全抹煞了社会革命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辩证联系,似乎革命的发生既不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不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革命简直成了虚无飘渺之物了。他们对发展生产力仇恨到如此地步,在他们把持的报刊上几乎不许出现发展生产力的字样,公然把发展生产力当成罪恶的渊薮,说什么“四个现代化之日,就是复辟资本主义之时”。在他们看来,生产力不是一种永远进步的力量;社会革命、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在内,所反对的不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已经陈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而是反对发展生产力。这是何等荒谬,何等反动!
恩格斯在斥责蒲鲁东时指出:丧失了大部分生产力,人类社会就会陷于极可怕的奴隶状态,饥饿就会成为一种常规。“四人帮”口口声声要抓革命,却又如此反对生产力的发展,只能说明他们的“革命”是假革命、真倒退,是想把我国人民拉向奴隶状态,造成饥饿的“常规”。
路线决定什么?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毛主席这个论断是在同林彪反党集团斗争的重要时刻提出来的。只要不存偏见,不带怪诞思想,都会明白地理解到,这里的“一切”,并不是指偌大个宇宙,并不是无边无际、无所不包。它是有条件有范围的。路线正确与否“决定一切”,是指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路线对与不对,对革命力量的发展或削弱、革命斗争的胜利或失败,会发生决定性的影响。路线对了,革命就能发动起来,并热火朝天地坚持下去,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上述一切即使有了也会丢掉。路线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但是,路线是精神的东西,是上层建筑。它无论如何重要,终究是属于反作用的范畴,这种作用是在经济基础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发生的。同时,要使路线变为物质力量,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路线问题就无从解决,也不可能发挥正确路线对于改造世界的强大作用。
“四人帮”竭力歪曲毛主席的英明论断,把路线正确与否“决定一切”,说成路线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们不仅无限地夸大了路线的作用,而且把路线变成了脱离社会实践的空中楼阁。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谈到旧唯物主义者的唯心史观时指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四人帮”不正是这样的历史唯心主义者吗?他们以为他们搞了那条修正主义路线,就可以“决定一切”,纯粹是痴心妄想,最后只能以彻底失败告终。
“魂不附体”的邪说
魂者,迷信的人们称之谓独立于形体之外的异物。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讲到,远古之际,人们不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心理活动,不会解释作梦等现象,错误地认为在人们的肉体之外,还存在一种独立的、单独活动的灵魂。“魂不附体”,在当时被认为是很自然的事。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也常借用“灵魂”一词。但马克思主义认为,魂或灵魂是人的思维活动,是人脑这个物质器官的产物,它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毛主席谈到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军事工作的关系时说过: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为什么?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政治,就是阶级之间基于经济利益而产生的阶级斗争。它的统帅、灵魂作用就在于,一方面要保证经济依照本身内在的规律顺利地发展,在我国的现阶段来说,就是要保证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另一方面是组织和教育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政治对经济工作、军事工作的“统帅”和“灵魂”作用发挥得好不好,要看经济、军事等工作做得如何;要看政治工作是否结合着经济工作、军事工作一道去做,真正做到了魂体统一,神形相依。
林彪、“四人帮”打着“突出政治”的幌子,把政治与经济、政治与军事、政治与技术绝对地对立起来。他们宣扬“政治可以冲击其他”,只要抓好阶级斗争,“工厂可以不出产品”、“农场颗粒无收也不要紧”,等等。这类怪诞邪说,实在比远古时代的“魂不附体”那一套迷信说教更荒唐了!
(原载五月三十一日《解放军报》)


第3版()
专栏:

下店接待顾客的一天
邯郸市革委会财贸办公室主任 张茂义
编者按:许多被人们认为“老大难”的问题,领导干部坐在办公室里,往往是听不到更解决不了的。只要真正到群众中走一走,发挥自己的眼、耳、鼻、舌这些官能的作用,亲自去感受,亲身去体察,问题就不难发现,也不难得到解决。《下店接待顾客的一天》这篇文章,就是一个证明。
最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了不少财贸部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我同财贸系统的一些领导干部交换过意见,大家都说这是不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我准备下到基层门市部看看,建立一个“顾客接待处”,广泛听听工农兵群众的意见,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五月十日这天,我来到了比较热闹的和平路,在和平百货商店接待工农兵群众。
开门营业了。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同志走进来,转了一圈,到我的桌子跟前,说:“我想说说我们家门口一个商店的事”。原来,他反映的是远离市区九十里路的一个陶瓷门市部的服务态度问题。他说,这个陶瓷门市部售货员的服务态度太成问题了,你叫他几声,他也不吭声,老头子、老婆子去买点东西,他更不愿意答理你,真是气得肚子鼓鼓的。我告诉他,你反映的是工业部门的试销门市部的服务态度问题,我一定转达过去,使他们尽快改变服务态度。这个老同志高兴地走了。他说的虽然是一个陶瓷门市部的问题,反映的却是服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几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服务工作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群众有意见的岂止一个门市部?商业部门本来应当把党对广大群众的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但是,有的售货员却偏偏做不到这一点。你不答理他,他的气走了九十里地也消不了,回到工作岗位上怎么会高高兴兴地工作呢?我们财贸部门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下决心把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抓上去,怎么能调动工农兵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贡献力量呢?
一个老大娘对和平百货商店的洗衣粉、肥皂供应不足,很有意见。我答应她尽快向工业部门反映这一情况。
连着接待了几个问事、反映经营品种问题的群众,接待桌前人少了,我就注意观察售货员的服务工作。东边鞋组的柜台前,一个五十多岁的顾客正在试鞋,他背靠柜台,一只脚晃晃荡荡地站不稳,一只脚刚把新鞋穿上,往后一仰,里边的售货员就大喊起来了:“哎呀,别动!别动!”原来,他把柜台靠歪了,售货员在里边使劲顶着呢。我同商店的服装、帽子组组长张秀英同志交换意见:为什么买鞋的地方不为群众准备试鞋坐的凳子呢?为什么售货员宁可一次又一次地顶住柜台,也不去准备个凳子让他们坐下呢?主要是售货员没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张秀英同志及时与商店领导商量,找了一个长条靠椅,当天就放在门市部供顾客使用。
群众提表扬意见和合理化建议的人也不少。
一个老大娘指着柜台里边的年老体弱的售货员说:“主任,你看看,你们规定的柜台纪律不让售货员坐着,象他们站一天可真受不了呀!”她建议象这样的售货员可以在闲时少坐一会儿,有顾客时就站起来接待。看到群众对售货员这么关心,我非常受感动。过去,我们只考虑严格执行柜台纪律,没有考虑到有些售货员年老体弱,确实受不了。根据老大娘的建议,我们决定对这条柜台纪律区别情况执行,要为年老体弱多病的售货员准备坐凳,闲时就坐,有人就站。售货员看到工农兵群众对他们这样关心,对群众更加热情了。
各个售货小组售货员都在紧张地接待顾客时,服装组柜台前却等着很多顾客,售货员陆续走出去,柜台里只剩一个人。我很想去批评他们,过去一问,原来他们都端着茶缸到锅炉前接水去了。我明白了,这不能责怪售货员,是我们财贸部门的各级领导对售货员的疾苦关心不够。于是,我建议商店为售货员准备一些保温瓶。现在,售货员喝水都不用端着茶缸到锅炉那里接水了。这个问题,使我很受启发,我们做领导工作的,不能光让群众大干,不关心群众疾苦。财贸职工有许多后顾之忧需要解决。我们要拿出一部分精力专门研究一下他们的住房、托儿、吃饭、喝水等问题。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更加安心地为群众服务。


第3版()
专栏:

迎接科学的春天
《自然杂志》月刊在上海创刊
据新华社上海六月一日电 《自然杂志》月刊最近在上海创刊。创刊号上刊载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为《自然杂志》创刊发表的谈话,题目是《迎接科学的春天》。
著名科学家华罗庚、贾兰坡、戴文赛、张作人、任美锷、卢鹤绂等,都分别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文章。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从工具和用火看早期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利用》一文,就他近年来对我国云南省元谋人遗址的研究和外国考古资料的研究,提出人类开始使用火的时间为一百七十万年以前的新论点。天文学家戴文赛和胡中为合写的《论太阳系的起源》,全面介绍了他们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理论的新见解。
这个杂志辟有“研究通信”、“自然信息”等专栏,介绍科研工作者和科研单位科研动态和科学新闻报道等。


第3版()
专栏:

江西用芒杆制描图纸成功
江西省赣南造纸厂全部采用芒杆制描图纸获得成功,为我国制造描图纸找到了一种新原料。
我国生产这种纸一向主要是采用进口木浆作原料。芒杆是一种野生植物,因为它纤维短,灰度大,一向认为不适宜用来造描图纸。赣南造纸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决心突破这个难关,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芒杆资源。他们经过几十次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去年十二月,这个厂采用芒杆试制出来的描图纸,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要求。现在,这个厂已正式生产这种描图纸。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