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努力发展轻工业保证民用军需
华主席和叶副主席为全国轻工业学大庆会议题词
李副主席作重要指示 康副总理作重要讲话 会上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七日电 全国轻工业学大庆会议,历时十天于六月十日在北京胜利闭幕。
英明领袖华主席和敬爱的叶副主席,十分关怀轻工业的发展,分别为这次大会题词。华主席的题词是:“大力发展轻工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为适应人民生活需要而努力奋斗。”叶副主席的题词是:“贯彻毛主席农轻重方针,切实搞好轻工业生产,做到丰富多采,物美价廉,保证民用军需。”
六月八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方毅、纪登奎、陈永贵、陈锡联、耿飚、陈慕华、康世恩接见了全体代表。李先念副主席作了重要指示,勉励到会代表和轻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生产更多更好的轻工业品,以适应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康世恩副总理结合轻工业的实际情况,就如何高速度发展轻工业的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会上表彰了三十个企业学大庆标兵,四十二名劳动模范和一百一十八个先进集体,一百一十名先进生产者,并分别授予锦旗和奖状。
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轻工业能不能大干快上以及如何大干快上的问题。代表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周总理、华主席关于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指示,深入揭批“四人帮”破坏轻工业的罪行。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轻工业产品成千上万,无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品,还是产值低、利润小的日用商品,都与八亿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力发展轻工业,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轻工业搞好了,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高兴,国家收入增加,重工业的发展基础也就更加巩固。搞不好,就会影响市场的供应,国家的积累,人民的生活,因此发展轻工业是关系到巩固工农联盟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必须认真抓好。
代表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轻工业要大干快上,首先要打好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在肃流毒上下功夫。大家说,近些年来,林彪、“四人帮”对轻工业生产的干扰破坏、产品质量下降的情况十分严重。他们把许多在国际国内享有声誉的名牌产品搞掉了,破坏了传统产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生产,破坏了轻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破坏了专业化生产等等,以致造成产品质量普遍下降,花色品种大大减少,把整个轻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拉了下来。轻工业要上去,就要在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中,学习大庆和鞍钢的经验,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放手发动群众,围绕经济战线上的“十个要不要”,向“四人帮”不停顿地打进攻战。要把“四人帮”对轻工业战线流毒最广、影响最大的问题,一条一条列出来,批深批透,把被他们搞乱了的路线是非一一纠正过来,把被他们破坏了的优良传统恢复过来,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把轻工业战线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打出新局面,打出新水平,打出高速度。
会议强调指出,大力发展轻工业,就要大搞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充分发挥“根据地”的作用。全国现有轻工业企业十二万个,它的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以上,这是我们轻工业搞现代化的强大的“根据地”。过去二十八年,轻工业的发展壮大,主要靠挖潜、革新、改造,今后要加快轻工业的发展,实现现代化,还要坚持走这条道路。广州造纸厂坚持搞挖潜、革新、改造,用老设备打出了新水平。一九七二年以来,连续六十九个月,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目前年产量比设计能力翻了将近一番。大量事实说明,立足现有企业,大搞挖潜、革新、改造,投资省,见效快,是加快轻工业发展速度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
会议认为,大力发展轻工业,就要狠抓原料资源,大搞原料基地。工业现代化要先从能源和资源化起。轻工业是加工工业,更需要从原料资源抓起。轻工业搞原料基地,已经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广西南宁罐头厂已做到百分之八十的原料由基地提供。湖南省在洞庭湖区建立了造纸芦苇基地,使湖南的纸张生产,十二年增长了四倍。广东省建设了二十三个产糖基地县,保证了糖料供应。搞原料基地,关键是地方党委要加强领导,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轻工业部门要把建立原料基地作为自己份内的事,积极扶持原料基地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广开原料来源。除国家分配的原料外,轻工部门要主动地、积极地把一切能够利用的边角余料、废料、废品和其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大力发展农业原料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工业原料,尽快提高工业原料的比重。
搞好专业化协作,是加快轻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与会代表交流了这方面的经验,上海市、江苏省自行车行业的职工人数、厂房面积、各种设备相差不远。上海组织了专业化协作,一九七七年平均每个工人每年生产自行车二百五十四辆,江苏省因为没有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专业化协作,平均每人每年只生产十六辆,生产效率相差十多倍。这一省、一市的事实说明,有没有组织起来效果大不一样。会议指出,今后,凡是能够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如自行车、缝纫机、钟表、家用电器、轻工机械等行业,都要参照上海的经验,按照经济合理、有利生产、有利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则,尽快组织起来。
会议批评了那种片面追求产值产量、忽视质量品种的错误倾向,批判了那种利用市场供不应求,好坏有人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恶劣作风。要求轻工业战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对人民群众负责到底的精神,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地把产品质量、花色品种抓上去,在优质中求高速度。
为把轻工业生产搞上去,会议要求各级领导要带头以身作则,从上到下树立“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敢于实事求是,揭露矛盾,解决问题,克服有些同志存在的“一粗二松三不狠”的坏作风。
代表一致表示,一定要响应华主席和叶副主席的号召,发扬革命加拚命,大干加科学的精神,进一步掀起工业学大庆的新高潮,在新的长征路上甩开膀子,迈开大步,推动轻工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2版()
专栏:

群众需要花样更多的方便主食
——解决好新长征路上的吃饭问题之二
在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的生活应该是越来越丰富、多样。为了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食品,许多同志还提出了采用机械化方法生产方便面条、煎饼、米粉和脱水米饭等方便主食的建议。
面条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元代时,意大利人马可勃罗把面条传回国去,后来又改制成通心粉,现在意大利的面条已有一百七十多种。在我国,面条一向是现吃现擀。近年来城市已普遍用机器生产挂面或切面,很受群众欢迎。一九六四年开始试生产的方便面条,具有更突出的优点。上海、天津、福州等地生产的方便面条,现在已经远销国外。
方便面条原来的做法是把面条蒸熟,再用油炸干就成了。出售时加上一袋有鸡丝、三鲜等风味的汤料。这种面条用开水冲泡五、六分钟就可以吃。北京食品总厂曾生产过方便面条,因为使用鸭油或猪油炸干,有很浓的怪味,早就停产了。上海益民四厂改革了原来的生产工艺,采取微波烘干,不再用油炸,只在调料中加入食油,大大的节约了用油。而且,用这办法生产的方便面条,不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三、四苯荓芘。北京食品工业研究所,采用远红外线干燥试制的方便面条,吸水性能好,有弹性,口咸滑润,具有日常吃的面条风味,不仅节省油,保存期长,而且省电,投资也少。
方便面条用的是富强粉,特别是有一包比较好的调料,因此成本较高。二两一包的出售价格是一角二分,合六角一斤,总的看,是贵了些。但仍然很受欢迎。大批生产以后,价钱是会降低的。所以有些同志建议,建设生产方便面条的工厂,供应职工和旅客需要。
煎饼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喜欢吃的主食,既好吃,又容易消化,还可以象纸一样卷起来带走。煎饼好吃,但加工困难。
目前大多数吃煎饼地区,还是沿袭世代相传的办法,一家一户地用人力或畜力推磨加工,既费力,产量又低,依然保留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最近几年,有些单位建成机制煎饼自动线,操作按电钮,电磨自动走,面浆管道流,煎饼如卷布。一台煎饼机烙的煎饼可以供应二千人吃饭,成本又低。机制煎饼薄且软,筋性大,凉了不硬也不发渣,可以烙煎饼合,炒煎饼,下面汤,吃法多样。有的部队有了煎饼机,战士吃上了煎饼,十分高兴地说:“四两煎饼一丈长,粗粮细粮一样香。”
北京西单燎原煎饼铺用各占百分之四十五的玉米、小米,各占百分之五的黄豆和标准粉做成煎饼,二两一块,裹进一根油条,包括毛利百分之三十八点五在内,卖一角二分钱,便宜又新鲜,很受群众欢迎。这个煎饼铺用的煎饼机,是沈阳制造的,一台机器需用一吨左右的铁、几百公斤钢材。沈阳生产的另一种煎饼机,比这种煎饼机用的钢铁材料要少得多,一般工厂都能生产。
南方人爱吃米饭,在南方提倡吃面包困难一些。在产米区提倡吃面包也脱离实际。因此,许多同志建议在产米区建设机械化的生产米粉和脱水米饭的工厂。
米粉是大米经过水磨和蒸煮做出来的南方食品。吃起来柔滑、鲜嫩,加上不同的配料,可以有二、三十种吃法。可以作主食,也可以做成各种菜肴;可以凉拌着吃,也可以用开水烫或煮着吃。广州白云山下沙河镇的米粉,用白云山上流下来的矿泉水制作,薄如纸,有弹性,味鲜美,驰名中外。昆明的“过桥米线”,也是用米粉做的名闻全国的小吃。
过去各地生产米粉都是手工操作,一个人一天只能生产三、四十斤,很不适应群众需要。一九七四年以来,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四川、湖北等地逐步推广机械化生产米粉,表现了极大的优越性:一、节省劳动力和燃料。南宁市每天生产米粉大约五万六千斤左右,如果用手工操作,至少需要七百人,现在只需要二十个人,可以省百分之九十七的劳动力。用煤量比手工生产节约百分之九十。有的地区采取电子控制自动化流水作业,节省的更多。二、节约粮食。老法生产米粉要经过几天的浸泡、发酵和两次煮、洗,米粉流失较多,特别是夏天,泡米缸里总是酸臭熏人,苍蝇乱飞。用机械化生产,不需要再发酵,而且生产工艺由煮改成蒸,既除去了过去米粉的酸味,提高了卫生水平,又增加了出粉率,米粉的弹性和拉力也增强了,煮时不易碎。不少单位介绍,用手工生产,一斤米只出湿米粉二斤四两左右,机械化的方法生产,每斤大约能出二斤八两。三、可以使用碎米、粗粮。米粉加工要经过细磨,所以,用碎米或粗米做的米粉,同用好米做的米粉差别不大。北京市宣武区饮食管理处试验用百分之七十的米和百分之三十的玉米和高粱制作米粉,也同样好吃。四、产量大,价格便宜。广西壮族自治区用机械化生产米粉以后,每斤加工费从一角二分降到七分,还提高了利润率。饭店里卖这种米粉,加调料后的价格是三分五一两,顾客吃一顿早餐只要七分钱。南宁市自一九七三年以后,建成五条米粉生产线,可以供应二十二个饭店、二十九个合作门市部和五百多个工厂、机关团体,还设有以大米换米粉的九个兑换点,并派流动车送粉下乡,供应郊区农民。一九七六年统计,南宁市四十二万人口中,有三十多万人吃米粉。五、米粉味如米,形如面条,爱吃米的南方人喜欢,爱吃面的北方人也欢迎。
从一些地区推广机械化生产米粉的经验看,建设一条日产一万斤米粉的生产自动线大约只要二吨钢材和几万元的投资,但却可以保证三、四万人口的县城和农民进城买米粉的需要。目前全国还没有生产米粉机械设备的工厂,许多同志建议有关部门列入计划,造一些米粉机,发展米粉工业。
脱水米饭又名速煮米,制作简单,食用方便。把米煮熟后烘干,配上一包方便菜,吃的时候用开水浸泡几分钟即可食用。无锡轻工学院制作的脱水米饭样品,三角三分三厘钱一包,内有脱水米饭半斤,酱萝卜和味精等菜一包,开水浸泡六分钟就能吃了。最近有些同志提出了大量生产脱水米饭的建议,他们说,多生产脱水米饭,有利于南方职工减轻家务劳动,如果上班职工每天早晨或中午吃一餐脱水米饭,便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战备,吃脱水米饭比吃压缩饼干或炒面优越,至少可以作为军事训练或紧急情况下的一种食品。再一个好处是方便旅客。目前火车上大量供应盖浇饭,既麻烦,又不容易搞好卫生。要是火车上能改卖脱水米饭,就省事得多,干净得多了。有的同志提出,首先应该在京沪、京广等铁路沿线建设一些生产脱水米饭的工厂,然后逐步推广。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悲痛的怀念
周扬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久经考验的革命家、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诗人、学者和剧作家郭沫若同志与世长辞了。这是我党和我国各族人民无可弥补的巨大损失。科学、文化战线上的同志们尤为失去了自己尊敬的前辈和卓越的领导者而感到万分悲痛。
郭老病重期间,正值全国“文联”举行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许多同志非常关怀郭老的病情,都想去探望,因医院谢绝而未能如愿。六月三日早晨,郭老秘书王庭芳同志来电话说,郭老一早醒来就问到我,很关心这个会议,想要我去看看他。我立刻赶到北京医院,一进病房,看见老人消瘦的病躯仰坐在沙发上,不觉一阵心酸,陪伴我去的苏灵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郭老似乎没有十分留意,他朝我们微微笑了,显得那么平静、安详,而且有精神。据王庭芳同志说,今天郭老的精神之好,是多少日子来所未有的。我们都很高兴,就象在阴霾笼罩之中忽见天边闪亮,我们心头立刻浮现一个可喜的念头:这位坚强老人的旺盛生命力许会战胜病魔,使他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他将和大家一道,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重上新的征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奋斗。我们是多么渴望着郭老长寿又长寿啊!我们都在心中默默地为他祝福。郭老这时虽然说话比较困难,但因为心情愉快,还是非常亲热地谈了不少话。
我向他转达了同志们对他的问候和祝愿他早日康复的热切心情,也向他反映了“文联”会议上愤怒声讨“四人帮”的热烈情景,以及同志们为拨乱反正,承前启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而下定的决心。郭老听了很高兴,他再三要我向同志们致意和问候,郭老还说,他因病不能出席会议,失去了一个向大家学习的好机会,感到遗憾。人们知道,郭老也遭受过“四人帮”的严重迫害,这伙害人虫特别借批林批孔为名,在精神上折磨他,纠缠他,但郭老屹然不为所动,而当“四人帮”在他面前把罪恶的矛头指向敬爱的周总理时,郭老洞烛其奸,横眉冷对,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警惕。郭老的心是和会议的情绪完全一致的。
我对郭老说,同志们、朋友们对他的关怀,是出自对他的衷心爱戴和尊敬。他对我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革命文化的贡献是如此巨大,他和伟大的鲁迅一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又是新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事业的众所推崇的领导者。我在心中回想起了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过程。我想起了郭沫若同志的第一个诗集《女神》,这些热情漾溢的诗篇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的有名的《凤凰涅槃》预告了旧世界、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世界、新中国的诞生。“涅槃”不是寂灭,而是新生,是经过剧痛和死亡的新生,这首诗充满了辩证的哲理,热烈的幻想,对自己祖国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世界的光明理想。我告诉郭老,我从学生时代起,就是他的诗歌的忠实读者,也是他所创办的《创造》等刊物的热心的读者。在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年代,我们的诗人不能再以写诗为满足,他毅然投笔从戎,在北伐战争中担负了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职务。当“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和反革命正处于生死搏斗的紧急关头,郭沫若同志挥笔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那篇传诵一时的革命檄文,这也可以说是我国二十年代的第一张革命大字报,它无情地揭露了蒋介石这个大叛徒、大卖国贼、大阴谋家、大野心家的嘴脸,划清了革命和反革命的界线,大大鼓舞了革命人民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勇气。
我告诉郭老,他的这篇讨蒋的革命檄文,在我年青的心灵上引起了多么强烈的共鸣。他参加了有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亡命日本。当时我听不到郭老的消息,日夜担心他的安危,每天打开报纸,第一件事就是探索他的行踪。一个和他素不相识的青年,竟会对他如此关怀,如此深情厚谊,事隔半个世纪,至今记忆犹新,这也足见我们的革命诗人在当时的广大知识青年中的影响之大,他的作品感人之深。我在和郭老相交往的四十年中间,从未对他说过我青年时代对他的这种崇敬之情,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现在我却忍不住把这种感情告诉了他。
我思量着郭老的革命的一生,和他对革命文化事业的巨大贡献。他的事迹一幕一幕地在我脑中闪过。他在我国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中国历史,也是第一个公开打出“无产阶级文学”的革命旗帜。他和他的“创造社”的老战友们,在白色恐怖的年月里,勇敢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传播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在千千万万的知识青年中传播了革命的火种,引导他们走向革命。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就在亡命日本期间,郭沫若同志也没有停止他的革命活动。他在殷墟文字的研究上做出了使日本友人为之叹服的出色成绩。但他的真正兴趣并不在此。他所日夜思念和关心的是多难的祖国的命运,他和国内的左翼文化运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抗战爆发以后,他回到了祖国。抗战期间,他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工作,发展抗日的革命的文化,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组织,勇敢地对国民党反动派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以高昂的革命激情写出了有名的剧作《屈原》。在这位古代伟大爱国诗人的形象中,可以看到作者本人的面影。屈原抨击楚国统治者残民媚外的反动政策,也是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申斥和抗议。这个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历史剧,在当时国统区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又写了论述李自成失败原因的著名论文《甲申三百年祭》,受到毛主席高度称赞,并把它规定为全党阅读的文件。全国解放后,郭老主持了新中国的科学和文化工作。他在公余之暇,还创作了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热情的大量诗文和新历史剧。同时他配合国际斗争,也写了不少歌颂各国人民团结友好和反帝反霸反修的诗篇。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活动也是多方面的。他的功绩是巨大的。我们许多人都是他的晚辈、学生,都拜受过他的教益。而郭老却总是谦虚地说他工作得太少了,他没有作出多大成绩。
去年,我有一次去看郭老,谈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十年中间左翼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我说我们不少人都是从艰难曲折的道路走过来的,累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宝贵的。郭老希望我们来研究和总结这些经验。这次谈话,他又表示了同样的希望。
我们在谈话中,偶然谈到了歌德。我想起恩格斯曾经把歌德比喻为奥林普斯之神,我面前的这位老人不也可以比作泰山之神吗?两个文化巨人确有相似之处。文思的敏捷和艺术的天才,百科全书式的渊博知识,对自然科学的高度热爱,都是相似的。郭老在这次谈话中,特别表示他要好好学习自然科学。他对华主席和邓副主席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是十分拥护的。但是比拟总是不能完全切合的,郭老和歌德到底不同。我对郭老说,您是歌德,但您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中国的歌德。这位《浮士德》的译者,听了我的话微笑了。郭老和歌德一样是文化巨人,是自己民族的骄傲,就这一点上也是相似的。
我和郭老这一次谈话,想不到竟成为我们最后的一次谈话。到十二日上午我再去看望郭老的时候,他已在弥留之际,不能言语了。他的遗言犹在我耳边萦回,我将永远铭记。
于立群同志告诉我,郭老在昏迷状态中还念念不忘毛主席的教导,对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表示无限的信任和拥护。
我们一定要学习郭老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
我们一定要学习他对敌狠、对己和的敌我分明的立场。
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一生勤奋,在学术和艺术上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
我们一定要学习他实事求是,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光明磊落的作风。
现在郭老已经和我们永别了。但是他的不朽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我们排除一切困难,奋勇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