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谷牧副总理访问西欧五国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从五月二日到六月六日对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六月四日,谷牧副总理参观西德特利尔市的马克思故居。
五月五日,谷牧副总理在法国工业部国务秘书让·皮埃尔·普鲁托陪同下,参观马赛以西五十五公里的福斯钢铁联合企业。
五月六日,谷牧副总理在法国农业部长皮埃尔·梅埃涅里的陪同下,参观了一个灌溉工程。
(本栏照片均为新华社记者摄)
谷牧副总理五月二十二日在布鲁塞尔以南六十公里的沙勒罗瓦,参观阿瑟克工厂生产大功率发电机和变压器的车间。
六月五日上午,谷牧副总理参观西德莱因河地区最大的褐煤矿——福图那—加斯多夫露天煤矿。
五月十七日,谷牧副总理参观苏黎世马格齿轮机制造厂。
谷牧副总理五月十六日参观瑞士巴塞尔的西巴—加基公司植物保护研究所。
五月二十六日上午,谷牧副总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观了布尔麦斯特—瓦因造船厂。


第6版()
专栏:

日本国际评论家蜡山芳郎发表谈话指出
苏联是战争策源地 战争不可避免
新华社东京电 日本国际问题评论家蜡山芳郎在日本促进归还北方领土关西中心最近出版的题为《日本民族的课题——归还北方领土》的小册子上就当前的世界局势问题发表了谈话。
蜡山在谈话中着重揭露了苏联向全世界进行侵略扩张的动向。他说,整个世界都在大乱。苏联一直在大力进行扩张。它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世界变得更加动乱。
蜡山说:“苏联不是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正在同美国进行竞争。这一点最近在非洲清楚地表现出来。”三年前,苏联控制了西非的安哥拉,现在又把手伸向
“非洲之角”。苏联为了谋求世界霸权,为了同美国竞争,并战胜美国,目前正在首先控制世界的交通要道。苏联在安哥拉搞基地,是为了控制南大西洋的交通。控制“非洲之角”则是为了控制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通道。
蜡山谈到苏联控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和海湾的动向时说:“这些都是苏联旨在控制世界通商航线,企图在同美国进行的世界争夺战中取胜的手段。苏联抓住日本的北方领土不放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这只能证明苏联有着很大的野心。苏美之间的争夺正在整个世界上扩展。”
蜡山说:“苏联为了离间日美关系,并把日本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一直在进行各种策划和准备。”
蜡山指出:“对苏联来说,欧洲是正面大门,但作为后门的太平洋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苏联十分需要压制日本乃至霸占日本的国土,使之不妨碍苏联对美国的军事行动。”
蜡山说:“扩张政策必然导致战争。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强国之间争夺霸权,不会以单纯的争夺而告结束,而必然会发展成战争。这一点已经被过去的两次世界大战所证明。”他强调说:“苏联是战争的策源地,战争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蜡山说:“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是正义的斗争。我们必须结成反对霸权主义的联合战线,要使更多的人知道战争的危险性。”他指出,日本人民“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运动,是全民族的运动,是全国性的,是能够集结日本国民的整个力量的。日本民族的这一力量,一定能够战胜苏联的霸权主义。它将成为保卫日本和亚洲和平的一个重大的因素”。他最后强调说:“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霸权主义最后必然灭亡。”


第6版()
专栏:

西方报刊评美苏关系新动向
指出苏联的挑战引起美国政策的某种“转变”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一日电 最近美苏关系发展的某些动向引起西方报刊的广泛注意和评论。
提前出版的六月十二日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一篇文章说:“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六月初达到了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缓和的时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程度”。文章说,这是“由于一系列被许多人看成是苏联故意向卡特挑战的事件引起的”,这些事件包括:“俄国和古巴在非洲的军事卷入逐步升级”;
“在卡特单方面采取行动制止军备竞赛的情况下,苏联仍在继续大规模地加强军事力量”。
西德《总汇报》六月三日发表社论指出,“尽管有人在口头上继续高喊缓和,但是在严酷的政治和军事现实中,人们根本就再也碰不到缓和”。
英国《泰晤士报》六月八日的一篇社论认为,美国总统卡特最近在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发表的关于美苏关系的讲话表明美国的对苏政策“有了改变”,“不过这种改变是谨慎地加以控制的。美国并没有从对苏联搞积极和解的政策转变为积极敌对的政策,而是从对苏搞警惕的和解政策转变为警惕的平衡的政策”。
社论说,美国对苏政策的这种变化“是苏联的政策引起的”,其中一个因素是“俄国继续保持非常高的军费开支”。“在欧洲,苏联坦克的大规模集结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关切。”
西德《总汇报》五月三十一日的社论认为,“卡特在对外政策上忽而这样忽而那样的作风过去曾受到西方联盟内部的多次批评,现在看来他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社论说,这是“现时代所赋予的直观教育所造成的”。“尽管这样,卡特总统却并没有堵塞同另一个超级大国进行谈判的所有桥梁。”
美国《华尔街日报》六月二日的社论也指出:“卡特政府的对外政策是反反复复的”。过去一、两周内,卡特政府“对非洲问题的看法的语调有了显著变化”,“在裁军会议上也发表了一些强硬的新观点”。这家报纸说:“卡特政府的这些信号也可能只不过是雷达荧光屏上一些散乱的光点,而且在你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之前,政府又匆匆转到不知哪一个方向去了。但是在目前看来,总统是在相当迅速地行动起来使自己摆脱去年的一塌糊涂的处境”。


第6版()
专栏:国际短评

拙劣的掩饰
苏联在非洲的侵略、扩张、干涉和颠覆活动,已经弄得劣迹昭彰,举世谴责。照理说,罪证确凿,要进行掩饰和辩解是很困难的了。
可是不然。苏联第一副外长科尔年科最近在记者招待会上不仅完全装得若无其事,反倒气势汹汹地指责道:说“苏联渗入非洲”,纯属“臆造”。理由是:“在非洲大陆没有一个手拿武器的苏联公民。”堂堂的苏联的外交部副部长竟玩弄这种浅薄的自欺欺人的伎俩,实在可笑又可悲。
姑且不论大批披着“外交官”、“顾问”、“专家”、“记者”等外衣的克格勃间谍分子,这些不拿武器的“苏联公民”,在非洲大搞搜集情报、干涉内政、颠覆驻在国合法政府的活动,其反革命的能量和作用并不在“拿枪者”之下,就以地地道道的苏联军事人员来说,近几年来,先后被派到非洲的也有数千人之多,而且还有“正在非洲主持苏联军事作战室工作”的一位并非默默无闻的将军。据扎伊尔通讯社的报道,苏联坐镇安哥拉的这样那样的将军,有十几名之多。苏联军事人员和将军们虽然脱了军服,“没有一个手拿武器”,也无须到第一线冲杀,但他们在安哥拉、非洲之角和扎伊尔此伏彼起的战乱中,专搞幕后组织、策划和指挥的勾当,其反革命能量和作用,又岂在穿军装、“拿武器者”之下?
还有,这位副外长先生故意回避不提五万多古巴雇佣军,他们披挂齐全,配有苏制的飞机、大炮和各式现代化武器,在非洲张牙舞爪,横冲直撞。难道这一切同苏联毫不相干?克里姆林宫不是吹捧古巴在非洲的“征战”是“履行崇高的国际主义的光辉典范”,给予“高度评价”的吗?现在,副外长先生怎么不敢提一提这么体面的部队,讲一讲苏联同这些部队之间的关系——那怕是公开的光彩的关系呢?岂不是因为古巴远征军“手拿武器”,成了赤裸裸的武装干涉者、苏联的别动队,使副外长先生不能自圆其说,也就不敢再沾边了吗?可见,苏联企图用“在非洲大陆没有一个手拿武器的苏联公民”的谎话,来遮掩它在非洲的社会帝国主义行径,完全是痴心妄想。


第6版()
专栏:

古巴为苏联火中取栗
美刊指出古巴已成为苏联在第三世界进行干涉的工具
苏联增加对古巴石油供应 古巴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纽约消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六月十二日一期刊登的一篇题为《卡斯特罗,为俄国火中取栗的人》的通讯,写道:“古巴正在非洲执行双重任务:传播菲德尔·卡斯特罗牌的革命,同时干着俄国的肮脏勾当。”
通讯写道:“(卡特)总统一再指责说,古巴在非洲为苏联火中取栗。他在五月末在芝加哥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把古巴称作是不结盟国家是个笑话。他们同苏联订有军事同盟;他们按照苏联的指示行动,他们在经济上依靠苏联;他们充当苏联的代理人。’‘苏联人十分渴望派遣古巴军队去实际参与战斗。而古巴人毫无保留地作出响应。’”
通讯写道:“无疑,俄国人对他们的古巴‘武器’很中意,它已证明是迄今苏联集团为在第三世界建立(对它)友好的政权而设计的最得心应手的工具。”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哈瓦那消息:据《格拉玛报》报道,一艘载重十五万吨的苏联大型油船“克里姆”号最近载着十四万四千吨原油抵达古巴奥尔金省北部尼佩湾的安蒂利亚港。
从古巴一九七五年出兵安哥拉以来,苏联运往古巴的石油明显增加。一九七六年,苏联向古巴出口的石油和石油产品比一九六○年增长了十点六倍。英国《外交研究会》杂志五月七日的文章说,苏联一个时期以来一直供应古巴的全部石油需要,其中包括维持空运的航空汽油,而“空运是它在国外冒险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哈瓦那消息:据最近出版的第二十四期古巴革命武装部队机关刊物《橄榄绿》杂志报道,古巴部长会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在全国高等学校开设军事课程的法令。采取上述措施,是为了“把大学生培养为革命武装部队的预备役军官”和“革命武装部队的军事干部”,以便“顺利地完成赋予他们的战斗使命”。
报道说,目前,古巴接受这种军事训练的大学生已达一万零四百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