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英明领袖华主席最近为纺织工业题词:“努力增产农业原料,大力发展化学纤维,高速度发展纺织工业,更快更好地解决人民穿衣问题。”这个号召充分表达了广大纺织工人的心愿,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全国纺织工业学大庆会议为了贯彻落实华主席的指示,充分发挥广大纺织职工的智慧和积极性,加速实现纺织工业现代化,为人民多织布,织好布,在会议期间表彰和奖励了二十八名劳动模范。其中有老劳模作出新贡献的翟福兰、林嫩妹、王桂英、张浩芬、袁兰娣,新的一代劳模毛信贤、叶慧英、张玉凤、查正南,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戴仁理,优秀领导干部李祥麟、李学生、冯宝聚等。这里选登的,是一部分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
袁兰娣优质高产二十六年
辽宁省凌源县针织厂包装车间副主任、六十二岁的共产党员袁兰娣,是有四十五年工龄的织袜女工,为支援东北纺织工业的建设,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从上海来到辽宁工作,如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袁兰娣年年优质高产,今年再次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袁兰娣年轻的时候,就是有名的生产能手。她创造的“袁兰娣织袜挡车法”、“扣碗法”、“修补法”等等,对东北地区同行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年年超产,件件优质,袁兰娣二十多次被评为东北地区和省、市、县的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称号,出席过全国纺织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和全国群英会,先后受奖一百多次。
如今,袁师傅的背有些驼了,干起活来要戴老花眼镜。但是,老将不减当年勇,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二年,她干了三年套袜板的活,完成了六年的工作量。就是当了车间副主任,仍然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完成的任务比一般工人还多。包装车间有一种活,叫配袜子。因为同样花色品种的袜子,印染出来颜色深浅有微小的差别,需要把深浅相同的配成双。一般工人每个工作日配一千三百双,她能配两千三百双到两千八百双,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粉碎“四人帮”以后,袁师傅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去年,她就超产十五万三千多双。袁师傅不仅自己大干,还热情地把技术传授给青年一代。她在旅大、营口等地工作时,言传身教,先后共培训八百多名徒弟。如今,袁兰娣在辽宁纺织行业已是“桃李满天下”。(附图片)
辽宁省凌源县针织厂老工人袁兰娣在认真检查针织品质量,准备包装。


第3版()
专栏:

戴仁理积极为兄弟民族着想
云南印染厂彝族工人工程师戴仁理,一想到自己这个旧社会的苦难童工,如今成为人民的工程师,心情就十分激动。越发感到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踏踏实实地大干,设计、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各族人民喜爱的花布,为边疆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还在一九五六年,戴仁理曾跟几个同志到兄弟民族地区调查访问。他看到苗族妇女手工制做一条四十二个图案的裙子,一个人要用半年时间,既辛苦又影响农业生产,深深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印染工人,有责任帮助兄弟民族解决这个问题。他和几个同志跋山涉水,搜集了大量民族花布实物图案,经过三百多次试验,克服了设备不足、印制工艺复杂等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地生产出十八个民族纹样的花布。先后搞出二百七十四个花色品种,一批一批运往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傣、苗、白、壮等兄弟民族的欢迎。厂里收到了许多从各地寄来的赞扬信。许多外国人从画报上看到有关照片和报道,也来信索取工艺,要求订货,希望前来参观。戴仁理受到群众的爱戴和各级党委的表扬,曾先后三十多次被评为省、市、局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过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和群英会。
可是,这个为兄弟民族不辞劳苦的工程师,在林彪、“四人帮”煽动“打倒一切”的妖风时,竟被诬蔑为“反动技术权威”。他多年积累的技术资料也被烧掉了。戴仁理无所畏惧,坚信自己做得对。
一九七二年,厂里机械印花车间建成,上级派戴仁理担任车间主任。他兴高采烈,觉得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每天都工作十小时左右。西双版纳缺少傣族统裙花布,但需要的数量只有一万二千米,因为数量少,生产起来既麻烦,又费工时。他想,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不能怕麻烦,主动把这个任务承担过来,同工人一起日夜苦战,很快就赶印出六种傣族统裙花布。花布送到西双版纳,傣族妇女闻讯赶来,欢欢喜喜地挑选购买。他在印花车间工作六年,没有缺过一天勤,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千六百六十九天。去年,这个车间提前一百二十九天完成生产任务,印花布产量超过计划百分之三十八。今年以来,戴仁理又和同志们一起,研究印制了一批兄弟民族所需要的花布被面,深受兄弟民族的欢迎。(附图片)
云南印染厂彝族工人工程师戴仁理在研究花布的染料配色。


第3版()
专栏:

叶慧英连续十七个月无疵布
常州市棉织十一厂布机值车工叶慧英,自一九七六年十月起,连续十七个月织造灯芯绒十三万多米无疵布。如果折合市布,已是三十八万多米无疵布。在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她还总结出一套“严字当头,细字把关,勤字开路,活字着手,恒字用力”的操作要领。
叶慧英是一九七一年入厂的青年女工。一进厂,她就用心向老师傅学习,苦练基本功。可是当时在“四人帮”的流毒影响下,有人却说钻研操作技术是“白专”。小叶怀着“宁肯自己多吃苦,不让人民穿坏布”的强烈情感,经过勤学苦练,终于达到织布操作市级水平,多次创万米无疵布的纪录。揪出“四人帮”,小叶钻研技术的劲头更大了。织布工机下结头,一般能做到每分钟三十个以上已不容易,小叶综合别人之长,竟能达到五十几个。去年三月,上级组织部分织布操作能手到上海参观学习,叶慧英认真观看织布能手、“万米无疵布”的最高纪录保持者毛信贤的操作表演,回来后,她认真对照检查,从思想、操作和作风上找出十多条差距,重新修订了个人学大庆的规划。有一次,她同割绒厂的姐妹交谈,听说布面上的“边掌疵”非常讨厌,割绒刀子一碰到它,就是一个洞。小叶打听到省劳动模范颜秀珍捉疵防疵很有一套,在大跃进年代里,曾连续三十二个月无疵布。她不顾下班后的疲劳,专程跑到颜师傅家里,学到了这一经验。
在学习先进经验中,叶慧英注意学与创相结合。长期以来,在灯芯绒织造过程中,处理断经的速度比较慢。小叶同其他同志一起反复实践,成功地采用了一种新的操作技术,把处理断头的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她心贴布,布贴心,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不断攀登连续无疵布的新高峰。(附图片)
常州市棉织十一厂布机值车工叶慧英在进行操作表演。


第3版()
专栏:

党委书记李学生一心为人民
抚顺市第一毛纺厂的职工,听说党委书记李学生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奔走相告,非常高兴。
李学生,是一九四五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一九五二年从部队转业后,转战在工业战线上,先后筹建过酒厂、玻璃厂。他发扬革命战争时期那种拚命精神,带领职工大干苦干,为党为人民做出了许多贡献。可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坚持大干社会主义的好干部李学生,却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受到严重打击和迫害。
一九七○年,李学生恢复工作,接受了筹建毛纺厂、试制腈纶膨体纱的任务。摆在老李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待党交给的这一任务,是不是心有余悸不敢搞生产了?不。老李卷起袖子,同职工一起大干快上,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就初步建成毛纺厂,并成功地试制出腈纶毛线。可是不久,“四人帮”刮起批“唯生产力论”的妖风。社会上谣传:毛纺厂上得快,是唯生产力论的典型;李学生不抓路线,只抓毛线,走回头路。他同厂党委委员充分讨论,最后作出决定: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抓生产和企业管理;只要对党对人民有利的事,就豁出命来干。“四人帮”鼓吹无政府主义,有的工人纪律松懈。李学生敢抓、敢管,在全厂大会上大讲“三老四严”。有人不满意,亮出匕首,扬言要找厂的一、二把手算帐。有的同志为老李的安全担心,劝他躲着走。老李在全厂大会上表明:国有国法,厂有厂规,共产党员坚持原则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就这样,厂里的歪风邪气终于被刹住了。
“四人帮”横行时,谁钻技术,谁就是“白专”。李学生想:一个领导干部,不懂生产技术,说外行话,办外行事,怎么能管好社会主义企业。于是,他坚持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干,拜他们为师,刻苦钻研化纤纺织的生产知识。有人提醒他别又成了“技术挂帅”的典型。老李说:“不要听那些叫唤,学习技术,外行变为内行有什么错!”经过三年钻研,李学生基本上弄懂了腈纶毛线的生产技术。
由于李学生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这个厂自一九七一年建成,连续七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先后共为国家上缴的利润,相当于建厂投资的四十九倍,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市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纺织工业部办公室供稿)(附图片)
抚顺市第一毛纺厂党委书记李学生与工人一起研究产品质量。


第3版()
专栏:

张玉凤争分夺秒多织布
曾经两次幸福地受到华主席接见的唐山华新棉纺织厂青年穿筘女工张玉凤,最近创造了班产六个多织轴,穿筘二万四千二百多根线的全国最高水平,超过班产定额二点六五个轴、穿筘一万三千多根线。
穿筘是一项细致、艰苦的手工操作。象张玉凤那样,在八小时内穿二万四千二百多根线,非常不容易。老工人们都惊喜地说:“若不是亲眼看到,真不相信。”
张玉凤是一九七○年十二月入厂的。开始,她看络筒机,不久被分配去学穿筘。可是,穿筘比看络筒机难多了。她觉得有劲使不上,累得满头冒汗,工作效率却不高。为了尽快学会操作技术,她提前一个小时进厂,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苦练基本功。穿筘要有臂力,她平时挑水不用扁担用手提;连揉面蒸馒头、包饺子擀皮的机会也不放过,抓紧练手腕。经过一番苦练,第三个月她就达到班产定额的要求,接着月月超过定额。一九七四年,她创造了全厂穿筘班产最高水平。
当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再提高一步就很困难了。张玉凤想,要为人民多织好布,光靠苦干不行,还要注意巧干。她把穿筘的连贯动作,分成为分综、插综、插片、挂线、勾线、漏刀六个小动作,然后,小张逐个琢磨,改变不合理的动作,从每个小动作中节省零点三秒到零点八秒钟。这样,加在一起,每个班就节省出近一个小时,并做到动作稳、穿针准、速度快。在操作当中,她总是精力高度集中,只要听一下漏刀的声音,就知道质量好坏。因此,她穿的织轴质量都达到百分之百。张玉凤大干社会主义,奋勇前进不松劲,一九七六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一九七七年又一年干了十九个月的活。今年三月下旬,她创造了穿4242华达呢六点一五个轴的最新纪录。在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长征中,迈出了新的一步。(附图片)
唐山华新棉纺织厂穿筘女工张玉凤创造了全国纺织战线穿筘最高水平,这是她在北京传经送宝。


第3版()
专栏:

社会主义的实干家
——记北京铁路局古冶机务段的领导干部
最近,我们访问了全国铁路战线大庆式企业——北京铁路局古冶机务段。一进大门,就看到格外醒目的“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红色大标语。高大的检修厂房里,八、九台停卧着的机车上下,近百名工人正在精心地检查,紧张地换检着一个个零件;铁路线上,一台台机车牵引着长长的货车冲破风屏雾障,呼啸而过,奔驰在蜿蜒于渤海之滨的京山线上。在这些岗位上,我们都能看到各级领导干部在现场指挥,同工人一起战斗。十几年来,这个段的领导班子成员一个个被选拔到上级机关,一茬茬基层干部和优秀工人被提拔上来。但是,这种社会主义实干精神却始终没变。
古冶机务段位于沟通关内外的咽喉要道——京山铁路干线东段,担负着天津至山海关间的货运任务。大庆的原油,鞍山的钢材,大小兴安岭的木材,经过这里运到关内各地;开滦的煤炭由这里运往四面八方;塘沽新港、秦皇岛两大港口的进出口货物,也由这里往返运送。每天有一百三十多对列车川流不息地奔驰在这条运输线上,全段平均日走行四万一千多公里,是全国最繁忙的机务段之一。
一九七一年四月五日,敬爱的周总理亲切地接见了古冶机务段的代表,表扬他们工作做得很好,并嘱咐说:“要搞好安全正点运输”。这个段领导班子的成员们,时时刻刻都掂着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永远铭记着周总理的谆谆教导,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工作上,从来不喊空口号,踏踏实实干革命,即使在“四人帮”制造种种谬论,恶毒攻击社会主义的实干精神,把实干家污蔑为搞所谓“唯生产力论”的“走资派”时,他们也不信邪,不怕鬼,继续坚持和发扬这种优良作风。他们把这种好作风具体化为“五主动”:天气恶劣和节假日主动跟车劳动;遇到关键问题主动到现场研究解决;有了新任务主动和工人一块干;出了问题主动帮助群众总结经验教训;采用新技术主动参加试验。
这“五主动”都是硬碰硬的,没有实干家的劲头做不到,没有硬骨头的精神实现不了,不熟悉业务,同样不行。去年夏天一个夜晚,狂风怒吼,大雨倾盆,值班的领导干部立即指挥现场职工同暴风雨斗争;在家休息的干部从梦中惊醒,主动跑回自己的岗位上。这场大风雨,把煤垛冲塌,树木刮倒,压住线路;地沟灌满了水,影响机车整备;机车转盘上的电源也被雷电击断。这些故障如不及时排除,不但影响机车按时开出,还会造成线路堵塞。全段领导干部分头带领群众奔赴各关键部位,顶风冒雨进行抢险。党委副书记孙宝先带领干部到了整备机车的现场,毫不犹豫地跳进了积水齐腰的地沟里。顿时,乘务员也纷纷跳下去整备机车,保证了一台台机车按时投入运输生产。在领导的带动下,各级干部都奔赴生产第一线,大多数机车都有干部跟班添乘。他们有的帮助司机开车,有的替司炉烧火,有的全神贯注地了望前方。干部工人齐心协力,并肩战斗,在这场暴雨中,二百多公里线路上横卧着的三百多棵被刮倒的树木,都被及时发现、处理了,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也照样和工人一块干。每天凌晨四点多钟,当人们还在酣睡的时候,党委书记范西亚已经带领几个干部来到运转车间,同乘务员一起擦车、验车,他一边劳动,一边向工人们讲解把运输搞上去与贯彻落实新时期总任务的关系,一起研究如何把运输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当旭日东升的时候,擦洗干净的机车开出去了,他又到包修三组去了。自从他把包修三组确定为自己的点以来,一有空就到这里参加劳动,遇到问题,就及时帮助解决。为了提高机车检修质量,保证多拉快跑,他还到运转车间了解机车运行情况或跟班添乘,帮助包修三组掌握了机车一些关键部位在不同季节的磨损规律和检修重点。如春秋季风沙大,滑动装置易磨损,要加强检修;夏季气温高,轴瓦、连杆瓦易发热,应勤检查;冬季寒冷,弹簧、大轴托板、车架等部件易断裂,检查时要特别细心,丝毫不能疏忽。由于包修三组的工人们掌握了机车的规律,近两年来,他们洗检的机车,台台优良,成为全段高产优质的一面红旗。这个组的经验在全段推广,使机车质量全部达到优良、良好等级。
这个段的领导干部全部是工人出身,大部分来自先进班组,做过车间领导,对业务熟悉,有指挥生产、带好队伍的实践经验。分管检修的会修车,分配运转的会开车,主管全面的对检修和运转都熟悉。加上他们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生产了如指掌。因此,说话响,指挥灵,一呼百应。
在古冶机务段,我们经常听到群众称赞段里的干部为了工作日夜操劳,从来不讲什么上班下班,没有什么星期天。在这个段里,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领导干部指挥生产。火车司机出身的革委会副主任石国斌,已经年过半百,又患有严重的胃病,但是,他始终坚持工作。十几年来,他几乎没休息过星期天。十几个春节,也都战斗在工作岗位上,不是跟车添乘,就是在车间、食堂跟班劳动,工人们称赞他是光顾“大家”,不顾“小家”的好干部。
领导干部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了全段干部、工人并肩战斗。在漫长的铁路线上,不知浸透着他们多少心血。检修机车的厂房里,不知洒下了他们多少汗水。他们同工人汗流在一起,心贴在一块,呼吸相通,感情交融,团结战斗,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推动着他们阔步前进,不断谱写着新的篇章。在这里,一批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连续十九年月月出色完成运输任务、超轴六十四万多吨的一四五○先进机车组;有十七年来运行二百六十五万公里,没有出过任何事故的一二六五机车组;有在多拉快跑的基础上,班班、月月节约,十三年为国家节约煤炭七千七百多吨的一四四六机车组。在这些先进班组的带动下,全段出现了你追我赶、万马奔腾的跃进局面,运输生产获得高速度发展。十三年来,古冶机务段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本报记者 李茜 张振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