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78-05-04

1978-05-04新闻联播 文字版

手执金钥匙的人们——记北京景山学校几位小学教师

第3版()<br/>专栏:<br/><br/> 手执金钥匙的人们<br/> ——记北京景山学校几位小学教师<br/> 《人民教育》记者 王有盛 刘堂江<br/> 编者按:《手执金钥匙的人们》这篇通讯,介绍了北京景山学校小学部几位教师为革命勤奋教学的事迹,读了激动人心。<br/> 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中小学又是教育的基础。景山学校马淑珍等同志在平凡的工作中,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培养人才争得了时间,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成绩。教育战线象这样的同志是不少的。他们顶住林彪、“四人帮”的压力,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为培育革命后代贡献力量,理应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我们要大力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优秀的教育工作者。<br/> 有一则很古老、很美丽的童话故事说,在那湛蓝湛蓝的大海边,耸立着一座陡峭的大山,山腹里有一个光辉灿烂、琳琅夺目的大宝库。在这座宝库里,什么好东西全有。然而,寻常的人即便站在宝库的大门口,也看不见它。你必须寻遍天涯海角,找到一位智慧老人,请他用金钥匙打开你的心灵大门,然后你就能找到宝库的大门啦。你想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旅行吗?宝库里有千里驹,任你挑选;你想到月宫里去做客吗?那里有巡天的飞车任你驾驶;你想到大海上去擒龙捉鳖吗?那里有天底下最快最快的船;你想开掘地下无尽的宝藏吗?那里有最锋利、最顺手的宝锄……可是,智慧老人在哪里呢?他手里的金钥匙肯给你用吗?<br/> 最近,我们对北京景山学校小学部进行了一次访问。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如果真象童话里所说有打开儿童心灵大门的金钥匙的话,掌握金钥匙的人就是光荣的人民教师。<br/> 优秀的小学识字教学专家马淑珍<br/> 儿童获得充分的写作能力,据说在中国比外国所需的时间要长些。因此,有人埋怨说:“谁叫我们的祖先发明的是方块汉字呢!”<br/> 景山学校的马淑珍老师和她的识字教学组的同志们不听这一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他们不信找不出一条让儿童提早闯过汉字关的捷径来。要试验,一定要试验!<br/> 那是在六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里。为了搞好教学改革试验,提高教学质量,使青少年能早日攀登科学文化高峰,二十几岁的马淑珍和另外一位老师在学校党支部的支持下,学习外地兄弟学校教改经验,结合景山学校的实际情况,大胆地搞起集中识字的试验来。用这种办法教学,使一般儿童入学后,两年内就可以掌握二千三百到二千五百个汉字,相当于一般小学四、五年级识字的水平,基本上过了汉字关,可以开始大量阅读和写作了。儿童们有的能看报,有的能翻杂志看科学故事,有的还捧起了大厚本的小说呢。孩子们提前几年闯进书本知识的宝库,多高兴呵!<br/> 现在,马老师已经是四十几岁的中年教师了,皱纹已经隐隐约约地刻在她的眼角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教学经验更加纯熟了。她告诉我们,搞集中识字,首先得给学生一个“拐棍”,就是汉语拼音。小学生一入学,先用四周语文课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br/> “四周!”我们惊奇了。有些学校用八周时间还不行呢。那也难怪嘛,干干巴巴的拼音字母,儿童们见了,怎么会主动去亲近它们呢?可是,在马老师手里,死字母变活了,而且能叫儿童们和它交成终身难忘的朋友。<br/> 就说怎么教这个“a”吧。马老师把一个梳小辫的女孩叫到前边,让她侧身对着同学。马老师指一指黑板上的“a”,再指指那位小姑娘,问:“这个字母象不象她的脑袋?圆圆的脸蛋儿,小蹶蹶辫,象不象——”学生们活跃了,齐声答道:“象——”。马老师对那个女孩子说,“你过去感冒发烧,医院的大夫用一个压舌板压住你的舌头,叫你怎么着?”女孩自然地呼出:“啊——”马老师说:“对,这个字母就念‘啊’,大家随我念:啊——”这样教“a”,孩子们能学不会吗?<br/> 为了给孩子们解决声母的形和音的问题,马老师教了一系列的顺口溜,就象:<br/> 6是玻(b),反6得(d)<br/> 一门讷(n),二门摸(m)<br/> 拐棍佛(f),伞把特(t)<br/> 小棍赶猪“勒勒勒”(L)<br/> 有的还谱成曲子唱,比如有几个复韵母孩子们容易搞混,马老师就领着孩子们唱。孩子们喜欢唱,上课唱,下课唱,跳皮筋游戏也唱,这样孩子们就记熟了。<br/> 在马淑珍的家里,已经攒了一箱子的儿童读物。她的孩子不理解,说:“妈妈,您是大人了,为什么总看小人书?”怎么回答孩子呢?妈妈说:“为革命!”是的,真的是为革命嘛!要随时给孩子们编故事,要熟悉孩子们的语言,光是小人书,不知马老师翻看了多少本!<br/> 那天,马老师在一年级四班教识字课。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兆”字,说这个字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基本字,读“兆”,现在我给它添一个“足”字旁,大家想,应该读什么?沉默了一会,有的小手举起来了,有的犹犹豫豫地举起来了,有的还在歪着小脑袋想呢。马老师叫学生发言,一个站起来说:“跳,跳高的跳”,一个女孩站起来:“跳皮筋的跳”,一个学生说:“跳,蹦蹦跳跳的跳”,又一个学生说:“跳河游泳的跳”,马老师纠正说:“应该说跳水游泳的跳”,一阵欢快的笑声。马老师说,大家读得对,讲得也对,那么,这个字为什么用“足”字旁?孩子们异口同声:“用脚跳”。这个“跳”字,孩子们学会了是肯定的了。马老师又写出了一个“挑”字,问大家读什么。好半天没人举手。马老师说:“我们红小兵学雷锋叔叔做好事,星期天给军属老大妈扫院子,擦玻璃”,说到这里,她作了一个挑水的动作,“还干什么?”清脆悦耳的童声:“挑水——”,“对,挑水的挑。”马老师看到孩子们说对了,更高兴了。她说,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说着,用两手在讲台上做了个挑选的动作。哈,原来是这个意思呀,懂了,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挑选的挑——”,马老师说:“对了。那么,小朋友有时候不注意,手上扎了个刺,回家找根针,怎么办呢?”学生说:“挑出来——”为什么用提手旁?“用手挑——”接着马老师又教了“眺”,手搭凉棚往远看,马老师的动作跟这个字一齐刻在孩子们记忆里。这堂课还讲了:<br/> 里、理、鲤、哩、厘、狸……<br/> 马、妈、吗、码、蚂……<br/> 生字教完了,马老师拿出一迭卡片说:“快下课了,我们抓紧做个游戏好不好?”“好——”小朋友个个都活跃起来了。马老师把卡片分发给学生。然后说谁拿到了“里”,到前边来,一个男孩高高兴兴地站出来了。然后她又对着大家说,谁能跟他配成一个理发的“理”,整理的“理”?一个分到了“王”字卡片的小姑娘兴高采烈的跳上前去。两只小手一举,两个卡片一拼,“理”字出来了,多么有趣啊。一张张卡片对下去,下课铃响了,孩子们欢蹦乱跳地冲出教室……。<br/> 马老师和她的识字教研组,就是这样,抓住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而形声字是形旁标义,声旁标音的基本规律,一堂课教一大串。集中识字,简直是一朵艳丽的大红花。<br/> 看花易,种花难。多年来,谁知道马淑珍和她的同志们历尽了多少困难和考验呵!没上过大学不懂古汉语,就拚命学。搞集中识字没有课本,全靠自己编,翻资料,查字典,刻蜡板,印刷,装订,画图,谱曲子,编故事……,哪里有什么寒暑假,哪管什么星期天,两个孩子在家里生病,她也常常顾不上管,一个心眼扑在事业上。<br/> 景山学校的集中识字搞得很有成果,但在“四害”横行时,并没有免遭摧残。在“白卷”英雄,“文盲”有理的阴风甚嚣尘上的日子里,集中识字竟被诬为“不突出政治”、“修正主义温床上长出来的毒蘑菇”。一顶顶大帽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马淑珍怎么办?她迎着风、顶着雨,从泥水中把她和她的战友们精心培育的这朵教改花枝,小心翼翼地扶起来,继续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它。她认准了,集中识字,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学生欢迎它,家长欢迎它,革命需要它,再困难也要坚持。<br/> 几经霜侮雪欺,现在,集中识字之花越开越艳了。<br/> 人们说,马淑珍搞集中识字,让学生多识了不少字。岂止如此!孩子们早识两年字,把整个学习进程都提前了,这不仅是量的变化,而且是质的变化呀!马淑珍和她的同志们,作了多大的贡献!<br/> 啊,钥匙,金色的钥匙!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马老师的手上接过它,“咔察”一声,文字的大门打开了,欢蹦乱跳地奔向那无限美妙的知识世界……。<br/> 引导学生攀登“作文山”的周淑溪<br/> 在小学部语文教研组,我们从一本小学生作文选中看到了这样一篇习作:<br/> 邓小平伯伯来了<br/> 盼呀!盼呀!这一天来到了,五一节迈<br/> 着大步来到了。<br/> 一进景山公园大门,同学们便七嘴八舌<br/> 地说起来:“哟!这么漂亮呀!”“你瞧,这么<br/> 多彩旗,五颜六色的。”“气球真多呀!”气球<br/> 一个个象调皮的小兔,在彩旗上蹦来蹦去。人<br/> 们脸上挂着笑容,就连一些花草树木也高兴<br/> 地庆祝节日。<br/> “邓小平伯伯来啦!”“哪儿呢?哪儿<br/> 呢?”我随着人们的喊声和视线看去,尽管身<br/> 子往前挤,眼睛往前看,但在我眼睛里的,<br/> 是束束的鲜花在挥动,是一条条的彩带象彩<br/> 龙一般在空中飞舞。忽然,我眼睛一亮,在<br/> 万紫千红的花缝中,我看到一个身体健壮的,<br/> 穿着一身灰衣服的人,他那稳重的步子,他<br/> 那慈祥的面容……“啊,真是小平伯伯!”顿<br/> 时,有一股热流窜进我的全身。啊,谁能理<br/> 解我的心呢?谁知道我为什么热爱党和国家<br/> 的领导人?<br/> 在小平伯伯布满皱纹的脸上,看得出是<br/> 多少劳累留下的痕迹。在长征的日子中,在<br/> 苦难的岁月里,为了打下江山,党中央领导<br/> 的军队,不辞辛苦,不辞劳累,翻山越岭,<br/> 跋山涉水,排除万难,吃皮带,穿草鞋……。<br/> 这一天,这一天来到了,解放的一天来到了。<br/> 老一代已经打下江山,他们已经完成了主要<br/> 任务,下边,就该我们接班人保江山了,而且<br/> 还要把江山建设得更好。<br/> 同学们一个个把脚踮得尖尖的,脖子伸<br/> 得长长的,手里的花举得高高的。用全身的<br/> 力气摇着花,用最大的声音呼着口号,大家<br/> 都想使自己突出,让小平伯伯看见,即使小<br/> 平伯伯往这边看一眼,就是一眼,那也是多<br/> 幸福的呀!如果我们不是站在队伍里,我们<br/> 会一涌而上,把小平伯伯团团围住,抢着握<br/> 小平伯伯的手,争着多看小平伯伯一眼。现<br/> 在,我只能使劲地摇着花,来表达我的心情。<br/>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此刻,场上<br/> 是一片欢呼声,是雷鸣的掌声,是我们摇花<br/> 的沙沙声。<br/> 时间不留情,很快地溜走了。小平伯伯<br/> 要走了,同学们都恨时间为什么过得这么快。<br/> 小平伯伯向大家招手,他回过头来向我们看<br/> 了一眼。这一眼包含了多少殷切的希望呀!<br/> 我永远不会忘记……<br/> 这是一九六四年景山学校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习作,记叙五一节游园活动的。当时在班上居中等水平吧。就是这样一篇孩子的习作,今天读起来,你能不被那优美的文笔所吸引,不为那天真然而却象火一样的挚情所感染吗?这篇习作,在当时景山学校作文试验的大花圃里,只不过是一朵并不那么显眼的普通小花,然而,就从这样一朵小花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年景山学校的老师们在小学一、二年级解决了集中识字的问题之后,带领三、四年级的孩子们猛攻“作文山”的可喜成果!<br/> 可是,这样好的成果,被一风吹了。林彪、“四人帮”,摧残了这片本来是生机勃勃的作文试验花圃。<br/>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文试验象一棵旺盛的生命之树,度过了严酷的寒冬以后,今天,又在景山学校的校园里舒枝吐叶啦!<br/> 六十年代初期在作文试验花圃里曾经洒遍汗珠的周淑溪同志和她的同志们,在今年年初,重新英姿勃勃地回来了。周淑溪四十多岁了,说话的声音不高,但她那明晰的见解,炽热的情感,使你感到,在她胸膛里跳动着的,分明是一颗青年人的心。她告诉我们,孩子们在一、二年级过了识字关,从三年级开始经过两年多一点时间过作文关,这样,到了中学,他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也有能力学习数理化知识和其它学科的知识了。因此我们提出: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br/> “这有什么好处?”我们问。<br/> 周老师是教语文的,善于打比方。她说:你到美术馆去看画展,你就是看一千幅、一万幅,看一个月、看一年,也不见得就学会作画了。学画要练素描,学唱要吊嗓子,作文也要练基本功。就象磨刀一样,天天磨。说到这里,周老师用探询的目光看了看我们,说:会写的人一般都能读,能读的人,不一定会写,是不是?<br/> “是呀,是呀”,我们连声赞同。<br/> “因此我们就抓住写这个环节”,周老师说,“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矛盾”。<br/> 她告诉我们,他们的语文课,不受那套什么时代背景、分析课文段落大意、归纳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等一套死格式的限制,需要怎么讲就怎么讲。儿童模仿力强,他们就选一些非常好的范文,叫学生们读、背、默写。这一切,也都为作文服务。他们要求学生每周要写一篇“大”作文,每天写一篇日记,也就是每天写一篇“小”作文。怎么批改呢?选学生中好的作文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选差的典型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起修改。周老师说,不论大作文,小作文,一律都是当面作批,当面指出毛病。有些作文,给学生指出毛病,回去修改,第二天交上来,不合适的,再修改,三遍,四遍……直到改得比较满意为止。周老师补充了一句:学生的日记本天天收,你就得天天看,放学前,你总得发回到他们手里吧。周老师说到这里,我们环视了一下这个屋子里的八、九张办公桌,呀!大大小小的作业本堆得满满登登。老师每天要批改这么多学生作业,还有班主任工作,还要备课,还要家访……,多么繁重的劳动!<br/> 在周老师案头上,我们随便捡出一本学生的作业,里边有这样一篇习作:<br/> 我 们 的 花 篮<br/> 这天风和日暖,天空没有一片云采。我<br/> 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抬着我们的花篮,来到<br/> 天安门广场中央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br/> 悼念革命先烈。<br/> 悼念活动开始了,我们把花篮献到纪念<br/> 碑前,然后开始默哀。这时我想:毛主席、周<br/> 总理和朱委员长已经离开我们近两年了,我<br/> 们再也看不到他们那和蔼可亲的面容了!想<br/> 到这里不禁鼻子一酸,眼里也充满了泪水。<br/> 默哀完毕了,我抬起头看着我们的花篮,它<br/> 的下面是红、白两种颜色组成的。红的代<br/> 表了烈士为革命流尽的最后一滴鲜血,比火<br/> 还要红,它永放光芒。白的代表烈士的一生<br/> 中洁白如雪的高贵品质,它永不磨灭。上面<br/> 有个门的图案,从里面飞出一架宇宙飞船。<br/> 它们象征着华主席领导我们打开科学的大门<br/> 奔向二○○○年,向四个现代化进军。<br/> 这个花篮不仅是表达我们景山学校全体<br/> 革命师生,也表达了在千里之外的二十七名<br/> 小朋友对他们的怀念。原来在清明前我们收<br/> 到了内蒙古二十七名同学的来信,他们说让<br/> 我们代替他们做个花篮,送到天安门人民英<br/> 雄纪念碑前,寄托他们的哀思,现在他们的<br/> 愿望终于实现了。<br/> 悼念活动完了,我们告别了纪念碑走<br/> 了。回到家里,那花篮的形象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br/> 周老师在这篇文章题目的边角上批着“良”,就是说,这是班上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三年级的孩子,刚学了七周的作文课,读者同志,你看,写得满不错吧。可是,你哪里知道,这个孩子的第一稿原来写得是什么样子呢?本子交上来了,老师一看,是一篇不完整的“流水帐”,无非是站在纪念碑前,第一项仪式是什么,第二项又是什么,大而空,不到一百字,无话可说了。周老师把学生叫到跟前,告诉他,毛病是记叙不具体,好比一个人光有骨头架子,没有血肉,他怎么能活呢?再写一遍吧。本子第二次又送上来了,周老师说,具体一些了,但是重点不突出,还要把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写进去;第三次又送上来了,老师给他念了两篇其他同学的作文,启发他应该把一些与主题思想无关的枝节的东西删掉,毫不可惜……就这样,反复改了四遍。<br/> 在数学教学改革中敢于创新的郑俊选<br/> 金子是闪光的。摆在银盘、玉器上闪光,放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也照样闪光。即便一时蒙盖上厚厚的尘土,仍不失其耀眼的光泽。<br/> 金子是闪光的。闪光的思想如金子。<br/> 我们把这样美好的词汇,奉献给优秀的小学教师郑俊选同志,她是当之无愧的。<br/> 四月十四日,我们在郑老师教课的二年二班的教室里,同小朋友们一起上了一节算术课。课后我们就这节课同郑老师漫谈了一下。那是怎样的一节课呢?郑老师从一九六○年调到景山学校起就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算术教改试验。十七、八年来,她上过多少课可能已经无从统计了。这节课,对她来讲,是千万节课当中极为平常的一节,讲“小数乘法”。可是,对于我们说来,却新鲜得很!不是干巴巴的逻辑思维,抽象加概念,不是一堆枯燥的字码;而是一幅生动图画,一幅活生生的生活图画!<br/> 郑老师站到讲台旁了,她,四十多岁,一头短发,一身洗褪了色的衣着,朴素、精干。她在黑板上写了一道多位数乘法的题,问学生们谁会作?忽啦一下子,小手全举了起来。郑老师指定一个男孩子到黑板上来作,他作得很快,并且作对了。郑老师带着全班同学给他鼓了掌。是随便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作题吗?课后郑老师回答我们说,不,是预先考虑好的,那个作题的男孩是个后进生,最近有进步,整数乘法是学生们学过的知识,演算这道题是为下边讲新课打基础的,老师有把握他做得出来,这对他是个鼓励,使他有机会打消“个别生”的自卑感,也让同学们在心里承认他进步了,不歧视他,靠近他。郑老师,你想得多么细呵。<br/> 课仍在进行中。郑老师叫学生们打开口算本,布置作题。这些题也是为下边讲新课铺平道路的。老师开始给大家计时,谁作完了,举手表示。“四十五秒”,“五十秒”……一会,全班都作完了。老师一声令下,学生们的本子从最后一排往前传递。这中间,在沙沙的传递声中,隐约能够听到两个学生在小声说话。郑老师说:“今天第一组同学表现很好,谁都不说话,一点声音也没有。”这么一来,那两个学生也就停止说话了。真是好办法呀!课后我们问郑老师,你为什么不批评说话的学生?郑老师笑了,风趣地说:“动不动就批评还行?我不愿意在小事上纠缠,为一点小问题批评起来没个完,浪费上课时间,效果也不见得好,你就是点一点那两个学生的名,大家都转过头去看他们,也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有什么好处?”<br/> 课仍在进行中。郑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她说,一台拖拉机耕地,每小时可以耕十二亩,两小时耕多少?学生们稍加考虑就回答了:“二十四亩。”她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开列了算式。郑老师又问,现在改变了条件,拖拉机一小时可耕地十二亩,那么,半小时呢?“半小时”怎么表示?我请一位坐得最直的同学到黑板前来给大家列横式(有些原来坐得不好的学生,这时纷纷挺直了腰板),接着,一个女生在黑板上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顺利地写出了12亩×0.5=?接着,郑老师又引导同学们做了竖式,求出了得数“六亩”。拖拉机零点五小时耕地多少会做了,稍加引导后,一点五小时,一点二五小时耕多少,也就会作了。就这样,孩子们轻轻松松地学会了“小数乘法”。这堂课的主要任务也就完成了。我们早就听说,郑老师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有一条重要的体会:数学,系统性、连贯性很强,只要老师善于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完全可以凭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不断地,较快地学习新知识。郑老师提倡班上有条件的学生,超出老师讲课的进度自己往前学,作业本照样给批改。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们的思路就活了;硬性灌输,就会把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搞僵化了。因此,只要学生能讲的,她就启发学生讲;学生能做的,她就启发学生做,不去包办代替。听了她的课知道,这是真的。<br/> 还回到那堂课上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讲完了,我们一看表,离下课时间还早呢。郑老师为什么这么安排?还没等我们想一想,她那里开始布置了:“现在拿出二号算术练习本”,学生们拿出来了,“写上日期——四月十四日”,学生们写完了。接着布置作习题。一阵沙沙的铅笔写字声,象蚕吃桑叶,听得人心里挺舒服。不一会,就有做完的学生走到前边去,请老师批改,一个,两个,……排成了一个向前流动的小队。后来我们问郑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回答是四个字:“精讲多练”。原来她从自己的实践中体会到:“打歼灭战”的原则,在教学中也是适用的。她正在试验每堂课少讲,留出相当多的时间(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给学生。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解决,决不让学生带到第二天去。老师讲完了,学生的作业本也上来了,当堂面对面地批改。<br/> 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减轻了,老师在批改中,也会检查到自己在哪些地方讲得不清楚,哪些地方学生容易搞错,抓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当堂提醒学生纠正。错题不能过夜,有一个“×”号没纠正,老师心里也不踏实。个别在课堂上做不完的,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带回去,但第二天必须找老师。我们对郑老师说:“你公布一个答案,学生们自己批,对的打个勾,错的打个‘×’号,岂不省事?”她意味深长地说:“省事是省事,但是不能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了。”我们问:“会不会有个别学生贪玩忘了或偷懒不交作业本的?”“有,那是过去”。郑老师幽默地说:“只要发现一个,我追到他家里,坐在他家里,直到帮助他作完为止。”我们问:“你每天要批改上百份各式各样的作业本,累吗?烦吗?”她说:“你看到那些答案正确,写得又工整,天天都有进步的本子,心里甜呢!”<br/> 是的,看到孩子们成长了,老师的心里甜呵!正在景山学校二年级一班和二班读书的小朋友们,若干年以后,你们当中有些人将利用数学知识和其它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了,有的还可能象陈景润叔叔和华罗庚爷爷那样,攀登到数学的新高峰,成为数学家。到那时,你们会不会想到,是谁开始扶着你在数学的大道上咿呀学步的?郑老师那双由于少眠而略显疲倦的眼神,她在你们的作业本上划下的每一条红杠杠,她滴在你们心田里的点点心血,是不会忘记的吧!<br/> 在六十年代,郑俊选同志曾经试验,把一些现代化的数学知识,渗透到小学来,她还试验过,让孩子们用四年半的时间,学完六年的课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天,在四个现代化壮丽图景的鼓舞下,她眼界更宽了,她正在作新的探索,首先是加快速度,还要吸取国外算术教材的先进部分,把数学课现代化搞起来。我们有理由、有把握地期待着,她那把整个身心都扑在培养下一代这一崇高事业上的象金子一样的思想,会更加闪光!<br/> 善于调动儿童学习外语积极性的方碧辉<br/> 这是在三年级二班的教室里。<br/> 方碧辉老师走到讲台旁,等着同学们用英语唱完《东方红》的最后一句歌词,然后用英文问一个站在前边等待报告的女孩子:<br/> “今天谁值日?”<br/> 那个值日生用英文回答:“今天是我值日。”<br/> “今天星期几?”<br/> “今天星期四”。<br/> “你们上午有几节课?都是什么课?”<br/> “有四节课,语文、算术、外语、体育”。<br/> “同学们都到了吗?”<br/> “×××缺席。”<br/> “他有病吗?”<br/> “是的,他病了。”<br/> “你们准备好上外语课了吗?”<br/> “我们准备好了。”<br/> 值日生退下去之后,老师指定一些同学分别进行会话练习,有问的,有答的。大体的意思是:我叫×××,我×岁了,我是北京人,我在北京景山学校学习。“你有兄弟、姐妹吗?”“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你哥哥是一个学生吗?”“不,他不是,他是一个解放军战士”。“你姐姐是一个工人吗?”“不,她不是,她是一个医生”。“你爸爸是做什么的?”“他是一个干部”。“你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她是一个老师”……。叽哩呱啦,叽哩呱啦,说个不停。发音那么准确,语调那么柔和,真象是一群外国小朋友在谈天儿呢!要知道,这些孩子从去年秋天才开始学英语,至今还不到一年呵。<br/> 方老师教过的学生,有的现在已在国外工作,有的在外语学院和中学教学,有的在其它外事部门工作,他们在外事部门都很受欢迎,他们常常给自己的老师写信表示慰问,或者去看望她。<br/> 蜜,是香甜的,仔细品尝,里边有大自然千花万草的芬芳,还有甘露的醇香。这一切,包含了蜜蜂的多少千辛万苦!<br/> 方碧辉同志一九六二年从外语学院毕业,当时二十几岁,风华正茂,踌躇满志,可是,组织上调她到景山学校教小学。屈才吗?无用武之地吗?她没这么说,也没这么想,她一头扎进孩子群里,同其他老师一起搞起教改试验来。她说:“社会上有人看不起小学教师,我们自己可不能看不起自己,没有小学,还会有中学、大学吗?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br/> 她和她的同事们认为,必须闯出一条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的新路子来。他们反复地学习《矛盾论》,觉得中小学外语教学的主要矛盾是语音训练,抓住这一环,就是抓住了关键。他们把“听说领先,精讲多练,读写跟上”,作为原则,坚定不移地试验下去。小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他们就一遍一遍地用夸大的嘴形动作纠正学生的发音;小学生喜欢动,他们就教孩子们用外语唱、表演、作游戏;情景教学效果好,他们就搞实物教具、找画片;现有教材不适用,他们就自己编,自己印。方老师说,要当好一名小学外语老师,你得学会唱歌,画图,学会编节目,甚至还得学会跳儿童舞蹈,到时候都用得上。他们就是这么做的,因此总是把一堂堂的外语课搞得活龙活现,孩子们上了这一堂课还盼着上下一堂课。<br/> 方老师,表面看上去,身体并不健壮,禁不住什么大风大雨的,可是在她那瘦瘦的胸膛里,蕴藏着的,却是火一样的热情,铁一样的毅力。在林彪、“四人帮”修正主义路线的寒流冲击下,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被压到了底层,教外语课的老师更是没有立锥之地,有人说教外语是“吃中国饭,放洋屁。”甚至有人编顺口溜、画漫画侮辱老师的人格。方老师屈服了吗?没有,她带领外语组的一些老师和同学们走访火车站的国际列车段,走访国际旅行社,到社会上去,请那些从事外事工作的同志讲讲,外语到底是不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不懂外语,能不能作好国际友谊工作?反帝反修、搞社会主义建设,要不要外语?广泛的社会调查,更加坚定了她坚持下去的决心,不管风吹浪打,课照样上,考试照样搞,考不及格的,就是不及格!“马振抚事件”出来以后,“四人帮”的毒汁已经浸透了一些青少年的灵魂。有的学生指着方老师的鼻子威胁说:“你考,你考,你再考我也跳楼。”方老师把激荡在五脏六腑的满腔气愤,记在“四人帮”的帐上,耐心地给这个学生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临了,她严肃地说:“我把道理已经讲清楚了,那么,你如果实在要跳楼,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了;你跳了楼,我们的英语考试还是照样进行!”邪不压正,无理的学生被震慑住了!<br/> 在那些最困难的日子里,逼人的寒流一阵阵袭来,冷刺骨髓。“四人帮”诬蔑景山学校是“贵族学校”,他们藏着卑鄙的心肝,妄图把景山学校的干部和老师们千辛万苦搞出来的教改试验成果打成“黑样板”。当初一起搞试验的老师后来调得七零八落。方碧辉的战友们也一个个被调走了。怎么办?就是剩下一个,也要坚持!今天,在景山学校外语课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六十年代探索出来的一些好的传统、风格、教学方法被继承下来,并且发扬了。看到这一切,对那位瘦瘦的方碧辉老师,我们心里能不肃然起敬吗?人们说景山学校的学生外语发音好,这个“好”字里边浸透了多少老师的汗水和心血呵!<br/> “春天来到,春天来到,出来,出来,栽上树苗……”随着下课的铃声,孩子们同方老师一起,用英文唱着这支明朗、欢快的歌曲,走出教室,使人陶醉在童年的向往里,想得很久、很远……<br/> 应当受到表扬的教师还有许多许多……<br/> 在景山学校小学部我们还访问过一些老师,象年过半百的张翠英同志,身体有病,拄着拐棍也要坚持上课,她的课讲的又那么出色;象十分热心于集中识字试验,课讲得活,效果又好的赵玉华同志;还有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朱蓉仙同志,毅然从中学部下来,担负起更加繁重的小学教师的担子,等等。他们那闪光的思想,坎坷的经历,动人的事迹,都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记忆中,要写,哪里写得过来呢。我们就象不太高明的摄影师,用有限的镜头,在景山学校仅仅摄取了教学工作的几个侧面,比起从六十年代开始在景山学校立下了累累功绩的老师群象来,比起全国几百万小学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宏伟画卷来,也只不过是几个不完整的片断吧。<br/> 读者同志,不论你是多大年岁了,也不论你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只要你是上过学的,你一定还会记得读小学一年级时的一幕幕情景吧:校园啦,教室啦,甚至还有你的课桌在窗子下边呢,还是离讲台不远的地方,如果你还保留了这些耐人回味的记忆,你一定会记得在那间教室里对你进行启蒙教育的老师吧。他(她)的言谈举止,往往对一个人的终生都是有影响的。<br/> 世界上的财富数不清,人类的职业千千万。应该说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培养人的工作最崇高。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你也许会说,重要是重要,小学算不了什么,因为那些专家、学者,差不多都是从大学里毕业的呀。可是不知你想过没有,就是那些教大学的人也是念过小学的。没有最下边的一层砖,你盖得起万丈高楼的大屋顶吗?<br/> 马淑珍、郑俊选、方碧辉、周淑溪,还有成千上万的小学教师们,他们成年累月地生活在孩子们中间,把自己的全部心血,象涓涓的溪水,一点点地浇灌在孩子们的心田里,你不觉得他们的劳动十分辛苦,他们是为民族、为国家、为无产阶级立下了很大功劳的吗?<br/> 他们的工资偏低,却总要挤出一部分钱来买书、订报,不学习怎能教好学生呢;他们住房比较挤,但总得想办法在家里安排一张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的桌子呀;他们家务重,但好多业余时间还得用在家访工作上,上班时哪里找得到家长呢?面对这许多困难,不叫苦,不嫌累,这种精神不值得赞颂吗?<br/> 童话故事中手执金钥匙的智慧老人,形象是崇高的,受人尊敬的。今天,我们有几亿儿童,他们幼小心灵的大门,正等待着手执金钥匙的人们去打开。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让我们响应华主席、党中央的号召,都来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也都来关心关心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担的小学教师们吧。<br/> (原载《人民教育》一九七八年第四——五期,本报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