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扎伊尔武装部队英勇反击侵略者
各界人民义愤填膺谴责苏联和古巴雇佣军入侵
新华社金沙萨五月十五日电 五月十二日侵入沙巴省科卢韦齐市的雇佣军,遭到扎伊尔武装部队的反击,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
据军事指挥部发言人对扎伊尔通讯社发表谈话说,科卢韦齐市的一部分已被敌人占领,但科卢韦齐的大部分仍在扎伊尔武装部队的控制下。他说,扎伊尔武装部队“继续英勇地捍卫着这个城市,反击四千名入侵者”,扎伊尔武装部队占优势。
扎伊尔通讯社在另一篇报道中还揭露了雇佣军的罪行,他们抢劫了商店和银行,并掠夺居民的财物。
新华社金沙萨五月十六日电 扎伊尔空军向沙巴作战地区空投伞兵,支援前线部队收复被雇佣军占领的据点。
据扎伊尔通讯社报道,扎伊尔空军五月十六日凌晨把几百名伞兵空投到沙巴省科卢韦齐市。这些伞兵已汇集到扎伊尔作战指挥部,等待同担负收复机场等地的陆军增援部队会合,一起投入战斗。
新华社金沙萨五月十六日电 扎伊尔各界人民连日来用各种方式强烈谴责苏联和古巴雇佣军对扎伊尔的入侵,并表示扎伊尔人民和武装部队在蒙博托总统领导下坚决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人民委员们五月十五日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了一项支持蒙博托总统的动议书。动议书表示“强烈谴责这次对一个热爱和平和正义的主权国家的野蛮侵略”。动议书说,人民委员们“全力支持正在进行战斗的扎伊尔武装部队,坚决号召男女公民积极支持蒙博托总统为把来自安哥拉的叛乱分子赶出领土所采取的行动”。
金沙萨市长芒登古·布拉·尼亚蒂五月十五日代表金沙萨市人民给蒙博托总统发了支持电。支持电强烈谴责苏联—古巴联合部队对扎伊尔的野蛮入侵。支持电表示金沙萨市人民决心作蒙博托总统的后盾,“把苏联—古巴帝国主义者,把他们的走狗前加丹加宪兵和一些扎伊尔叛徒以及所有对扎伊尔策划阴谋的人赶出国土”。
沙巴省人民近几天来也纷纷举行集会。省长埃方伯在群众集会上号召全省人民保持警惕,动员起来和扎伊尔武装部队密切合作,把雇佣军赶出去。
新华社金沙萨五月十五日电 扎伊尔通讯社和报纸五月十五日发表社论,强烈谴责苏联和古巴指使雇佣军对扎伊尔沙巴省新的入侵,并且呼吁人民团结起来,打败入侵者,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
《埃利马报》社论指出,在“八十天战争”过去十二个月后,苏联和古巴雇佣军重新推行其阴谋计划,“其目的是要把扎伊尔投入贫困和悲惨之中,以便在那里建立一个由俄国主宰的恐怖政权”。
社论还指出:“同‘八十天战争’的时候一样,实际上毫无变化:目的是同样的,即进行恐怖,以颠覆(现)政权;武器也是同样的,就是说是苏联的最现代化的武器;……被雇佣的刽子手,始终还是古巴。”
《埃利马报》社论最后说:“为了挫败苏联—古巴在我们国内的这次新的冒险,我们必须象在‘八十天战争’时一样,加强团结,跟着蒙博托总统,坚决动员起来。这是我们得救的唯一道路。”
扎伊尔通讯社的社论在谈到扎伊尔再次遭到侵略时指出,“人们又一次看到苏联和古巴的阴影,它们策划阴谋,并在非洲搞颠覆活动,已经臭名昭著。”
社论指出:“俄国人和古巴人在扎伊尔造成的危险,同样威胁着(非洲)大陆上热爱自由的所有国家。”
社论最后表示:“我们扎伊尔人认为,这次新的侵略仅仅是另一次注定要遭到失败的冒险。”
《劳动报》发表社论,呼吁全体扎伊尔人民团结起来,挫败侵略,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第6版()
专栏:

尼迈里总统访问阿拉伯六国后回到喀土穆
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对付以色列侵略
新华社喀土穆五月十四日电 据苏丹通讯社报道,阿拉伯团结委员会主席、苏丹总统尼迈里在访问了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之后,五月十三日晚回到喀土穆。
尼迈里总统此行开始于五月三日,其目的是恢复阿拉伯团结和为召开阿拉伯首脑会议作准备。
他于十三日回国途中在开罗对路透社记者发表谈话说,阿拉伯国家坚决支持阿拉伯团结委员会,它们“还一致同意用阿拉伯团结来对付犹太复国主义对阿拉伯权利和愿望的日益增加的威胁”。
尼迈里说:“我在访问时会见的所有阿拉伯领导人,都强调必须采取阿拉伯联合行动来对付阿拉伯民族面临的由以色列侵略所引起的挑战和危险。”
他还进一步指出,在把拉巴特和阿尔及尔阿拉伯首脑会议的决议作为阿拉伯联合行动的基本和客观的准则的问题上,达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他宣布,他将继续对其他阿拉伯国家进行访问,以便同这些国家的国王或国家元首进行协商。
他说:“我能够强调指出,所有迹象表明,阿拉伯团结委员会在执行使命中会取得成功。”
新华社拉巴特五月十三日电 据马格里布阿拉伯新闻社报道,苏丹总统尼迈里结束了对摩洛哥二十四小时的访问,于五月十二日离开非斯前往开罗。
访问期间,尼迈里总统同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举行了会谈。
会谈结束后,哈桑二世发表声明,感谢尼迈里总统为了阿拉伯国家的团结所作的巨大努力,并祝他的使命获得圆满成功。
尼迈里总统发表讲话指出,哈桑二世向他提出的许多建议,有利于阿拉伯团结委员会的使命的完成。哈桑二世还向他表示,为了使阿拉伯首脑会议尽快召开,摩洛哥愿意承担任何使命,并同所有阿拉伯国家进行接触。
新华社喀土穆五月十五日电 据苏丹《天天报》报道,最近陪同尼迈里总统访问一些阿拉伯国家的苏丹副总统兼外长拉希德·塔希尔·贝克尔五月十四日会见这家报纸的记者时说:“谈到这次访问,尼迈里总统在同一些阿拉伯国家元首会谈中有许多重要的共同点。这使我们乐观地相信,尼迈里总统为恢复阿拉伯团结所作的努力一定会达到目的。”
他说:“在会谈中,阿拉伯国家元首一致认为,阿拉伯民族正经历着严重局势的考验。这就要求阿拉伯国家协调它们的立场,制订阿拉伯民族的长期战略和调动全民族的人力物力来对付犹太复国主义敌人。他们还一致认为,阿拉伯的斗争不能离开我们阿拉伯民族的民族目标,那就是,解放所有被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保证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和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权利。”


第6版()
专栏:

巴列维国王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
伊朗必须加强军事力量对付新的威胁
新华社德黑兰五月十四日电 据伊朗报纸报道,伊朗国王巴列维五月十三日在德黑兰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鉴于最近发生的事态,伊朗必须继续加强它的军事力量。
这位国王指出,有些外国分子企图把伊朗变成“伊朗斯坦”,国内的反政府集团同他们相配合,也想分裂伊朗。他说:“这些人都是政治上破产的人,他们的唯一希望是象一九○七年那样支解伊朗。”
巴列维国王强调说,“伊朗必须保持完全独立。”“我们,关心自己国家的人民,不愿让这种事情发生。”巴列维国王在分析这一地区的形势时说,面对新的威胁,增强伊朗军事力量是重要的,增强军事力量的计划必须加快进行。
伊朗首相贾姆希德·阿穆泽加尔五月十日在一次讨论伊朗问题的座谈会上也强调,为了避免遭受大国的突然袭击,伊朗必须有强大的防御力量。
他说:“甚至欧洲最小的国家也都知道,为了自卫,在军事上必须强大。”
新华社德黑兰五月十三日电 据伊朗《世界报》报道,伊朗参议员贾汉沙阿·萨勒五月十一日谴责“北方邻国”污染里海。萨勒正在设拉子主持第九届国际巴列维医学会议。他对记者说,伊朗的“北方邻国”正在里海钻探油井,因而污染了里海,同时,北方的许多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里海,并且成为对去里海胜地的伊朗度假者的一种严重威胁。


第6版()
专栏:

巴基斯坦外交顾问访问伊朗
新华社德黑兰电 巴基斯坦外交顾问阿迦·夏希说,伊朗国王强调必须更进一步地加强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
阿迦·夏希是在对伊朗进行四天的正式访问后,于五月十日离开德黑兰时在机场对记者说这番话的。
阿迦·夏希说,他同伊朗国王就地区性的政治举行会谈是大有收益的。他说,巴基斯坦和伊朗一样,极其关心同邻国发展良好关系,并要求中央条约组织成员国进行更多的合作。他说,巴基斯坦也希望同象阿富汗这样的邻国发展关系。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心劳日拙
苏联《真理报》最近发表一篇评论,胡诌什么苏联在非洲履行“国际主义援助”,这与西方殖民主义干涉之间有“原则区别”;并说,“苏联正以言论和行动捍卫和平共处原则。”但是,苏联到处划分“进步国家”和“反动国家”,进行挑拨离间,破坏非洲团结,这同殖民主义者的分而治之手法有何“原则区别”?苏联向非洲派遣雇佣军,挑动战争,东征西伐,这同殖民主义的肮脏战争有何“原则区别”?所有这一切,与“和平共处”原则又有何相干?苏联宣传家千方百计地企图粉饰它已经做了的丑事,掩盖它正在干着的恶行,未免心劳日拙。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提高警惕
拉美国家提出《拉美禁止核武器条约》第二号附加议定书以来,只有苏联始终不肯签署。最近苏联不得不表示准备签署后,塔斯社就大吹大擂宣传苏联表现了如何酷爱和平的“建设性立场”。但是,人们不禁要问:在过去多少年来,苏联采取的是什么“立场”呢?其实,即在现在,也依然看不到这种稀罕的“建设性立场”。塔斯社就提出了一些保留,说苏联“未必会同意”条约的效力“扩大”到十二海里领海以外的区域,坚持反对拉美国家建立二百海里经济专属区的顽固立场。由此看来,拉美国家要对苏联提高警惕,这是偶然的吗?


第6版()
专栏:

远朋变近邻
五月四日清晨,首都机场红旗飘扬。七点四十分,一架被阳光照得格外耀眼的“银燕”腾空而起。为庆祝北京—贝尔格莱德中南首次直达航线通航,由中共中央委员、甘肃省革委会副主任王世太为团长,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黎明和中共中央委员、政协副秘书长蔡啸为副团长的中国友好访问团,怀着中国人民对南斯拉夫人民的兄弟情谊,乘机离开北京飞往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是德拉沃”(“您好”),“赫瓦拉”(“谢谢”),“德鲁日”(“同志”),机舱内,一片欢笑声。代表团争相学着这几个既普通又亲切的南斯拉夫词汇。大家的心情十分不平静:只要短短的十三个小时,就能看到那美丽的国家,英雄的人民。但是,这十三个小时又是那么长,因为大家想要同南斯拉夫人民共叙友情的愿望是多么的急切啊!
战 斗 的 传 统
中国友好访问团抵达贝尔格莱德的当天下午,就向南斯拉夫无名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这座纪念碑建立在贝尔格莱德郊区的阿瓦拉山顶上。纪念碑正背面的左右两侧,立有八个身穿民族服装的石雕人像。他们警惕地注视着敢于来犯之敌,守卫着南斯拉夫的自由和独立。
访问团在南斯拉夫访问虽然仅有短短的七天,但是,对南斯拉夫人民酷爱自由独立的光荣传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斯拉夫人民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争取民族的解放进行了长期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无论是在以“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而著称的古城杜布罗夫尼克,还是在繁华的萨格勒布,都能听到有关那里人民的斗争事迹。
铁托总统旧居的所在地——库罗姆维茨地区,早在四百年以前就曾发生过南斯拉夫最大的农民起义。这次,当代表团访问铁托总统旧居时,只见整个街道,五彩缤纷,男女老少象过节一样,站在街道两旁,少先队员们在露天舞台上朗诵诗歌。原来这是当地人民在为庆祝他们敬爱的领袖铁托总统五月二十五日生日而举行的隆重的传统仪式——全国接力棒赛跑。他们为了表示对自己的领袖的敬仰,在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用义务劳动和志愿献款在铁托总统的旧居附近盖了一所政治学校。来自各地工厂、部队的优秀工人、战士可以在这里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南共联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去年,铁托总统还亲自来学校讲了三天课呢!
南斯拉夫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把南斯拉夫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富强而辛勤劳动。在杜布罗夫尼克,访问团所住的“自由”旅馆的经理娜塔丽亚·格尔塞蒂奇的辛勤劳动和工作热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九四一年当她还是一个共青团员时,就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今天,这位反法西斯的老战士已是一个有着两个工程师儿子的母亲,但她精力充沛,工作出色,被选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议员。当她给我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和成就时,是那样地高兴和自豪。她说:“‘自由’旅馆是我的第一个家,家庭只是我的第二个家”。由此可见,她是怎样热爱自己的事业了。
可 喜 的 成 就
访问团由机场驱车进入贝尔格莱德时,一路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建筑形式的高楼大厦。有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公寓楼房,有的是高耸入云的独座大楼。街上是来来往往的急驶如梭的汽车和电车。在贝尔格莱德的旁边已建起了一座新贝尔格莱德。但人们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遭到了何等严重的破坏和惨重的牺牲,全国一半以上的企业被摧毁,人口牺牲了将近百分之十一。
五月十日,访问团从贝尔格莱德坐上快艇沿着多瑙河由西往东向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边境的铁门水电站驶去。这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水电站之一,它是和罗马尼亚合建的,一九六五年开始施工,一九七○年开始发电,前年已开始全部投产。
我们在贝尔格莱德郊区参观了贝尔格莱德农工联合企业,这使我们从另一方面看到了南斯拉夫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这个农工联合企业原来是一块沼泽地,战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南斯拉夫共产党决定用义务劳动在这里建立农场。现在,它已成为一个具有十万公顷土地面积的农工联合企业,既有农场,又有农产品加工厂,还有食品销售店。贝尔格莱德绝大部分的奶制品都由这个企业供应。这里的养牛场和奶制品加工基本上是机械化操作和管理的。牛犊、奶牛排列在冲洗得很干净的牛栏里,逗人喜爱。
南斯拉夫人民不仅保卫了祖国,赶走了侵略者,而且也善于建设祖国,改造自然。他们为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感到自豪,对更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温 暖 的 友 情
北京—贝尔格莱德航线通航在中南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空中桥梁,这不仅使两国的地理距离大大缩短,也使两国人民的感情更加接近。
友好访问团作为参加通航的首批客人,在南斯拉夫到处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使大家象在自己家里一样感到温暖、亲切。在短短几天的访问期间,访问团受到了南斯拉夫联邦执委会副主席贝·舍费尔、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约·弗拉霍韦茨等领导人的接见或宴请。他们都强调指出,去年铁托总统访华时同华主席进行了成功的、历史性会谈,为发展南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和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这次中南航线通航就是会谈成果的具体体现。
中国人民和南斯拉夫人民早在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就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塞尔维亚共和国主席团副主席米·马尔科维奇在接见访问团时说:“三、四十年前,当我们还是青年时,就曾注视过你们党开始的斗争。尽管我们相距很远,但是,当知道你们取得了胜利时,我们非常高兴,因为你们的胜利为人类开辟了新的时代。”
南斯拉夫同志们总是怀着钦佩的心情谈到我国的长征。当他们知道访问团副团长黎明同志曾参加过长征,都对他投以尊敬的目光。一些参加过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战争的老游击战士更是紧紧地握住黎明同志的双手,相同的斗争经历使他们变得更加亲近了。
过去,反法西斯的共同斗争象一根纽带把相隔遥远的中南两国联系在一起。今天,反帝、反殖、反霸的共同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又把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而北京—贝尔格莱德航线的通航,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战斗团结和友好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现在,南斯拉夫友好访问团又同中国友好访问团同机来到了中国。飞机上,一位南斯拉夫同志认真地阅读着封皮印有毛主席像的介绍中国的书;另一位南斯拉夫同志深情又兴奋地对中国代表团的同志说:“我去过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但是,我最大的愿望是要看看伟大的人民中国。今天,我已来到了中国,我是多么高兴啊!”我们相信,北京—贝尔格莱德的直接通航,将使中南两国各方面的来往更加频繁,从而把中南友谊的大道开拓得更加宽广。
本报记者 丁一薇(附图片)
中国友好访问团参观南斯拉夫航空学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