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才能胜利
苏丹总统尼迈里为促进阿拉伯团结继续访问阿拉伯国家一些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强调消除分歧共同对敌
新华社开罗五月九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报道,苏丹总统尼迈里结束了最近对埃及的第二次访问,五月九日离开亚历山大城前往突尼斯。
五月八日,尼迈里总统同埃及总统萨达特举行了会谈。尼迈里将他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以及同伊拉克总统贝克尔会谈的结果通报给萨达特。
在会谈中,尼迈里强调阿拉伯领导人渴望实现阿拉伯团结。他也谈到了实现这一团结的障碍。萨达特重申,埃及对举行阿拉伯首脑会议的地点和日期没有反对意见,并表示支持尼迈里的使命。
尼迈里在访问叙利亚、伊拉克之前,曾在五月三日和四日在亚历山大同萨达特就阿拉伯团结问题举行过会谈。据随同尼迈里出访的苏丹官方人士说,尼迈里为执行恢复阿拉伯团结的使命,将访问所有阿拉伯国家。
新华社突尼斯五月十日电 苏丹总统尼迈里应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的邀请,对突尼斯进行一天访问后,于五月十日离开突尼斯前往阿尔及利亚访问。
尼迈里总统在抵离时,受到突尼斯总理努伊拉和总统特别顾问小布尔吉巴的迎送。
访问期间,尼迈里总统同布尔吉巴总统和努伊拉总理就有关阿拉伯团结委员会的事宜和两国的关系举行了会谈。
尼迈里总统行前在机场向报界发表谈话说,他与布尔吉巴总统的会晤是有益的和成功的。他说:“对突尼斯的访问使我看到巩固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是多么必要,尽管在这方面不断遇到某些困难。”但是,他指出:“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克服这些困难,以便能够实现阿拉伯国家所期望的目标。”
新华社阿尔及尔五月十一日电 据阿尔及利亚新闻社报道,苏丹总统尼迈里结束了对阿尔及利亚二十四小时的工作访问,于五月十一日离开阿尔及尔。
访问期间,尼迈里总统和布迈丁总统举行了会谈。
尼迈里总统离开阿尔及尔时,对报界发表声明指出,他同布迈丁总统的会谈非常富有成果。他说:“这次会谈产生的新看法将有益于阿拉伯团结委员会。”
新华社开罗五月九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报道,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结束了对埃及的两天访问,于五月九日离开亚历山大前往利雅得。
在亚历山大逗留期间,西亚德总统和萨达特总统就非洲大陆和非洲之角的形势、红海地区的形势和这个地区的外来干涉、以及尼迈里总统为恢复阿拉伯团结而进行的出访等问题举行了会谈。
新华社萨那五月九日电 据也门《革命报》报道,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艾哈迈德·加什米五月八日会见正在也门访问的阿尔及利亚电视代表团时说:“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坚决站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边”。
加什米总统希望阿拉伯团结。他说:“只有团结,才能走向胜利。”
他说:“为了能够消除分歧,收回我们被剥夺的权利,阿拉伯首脑会晤应该尽快准备就绪。”
新华社贝鲁特五月六日电 沙特阿拉伯王储、副首相法赫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最近在接见黎巴嫩记者时说,沙特阿拉伯准备参加任何阿拉伯首脑会议,因为这符合阿拉伯的利益。他说:“我们将努力使阿拉伯之间的一切分歧得到友好的解决。”
他表示希望:“以尼迈里总统为首的阿拉伯团结委员会为消除阿拉伯兄弟之间的分歧和使彼此之间观点接近的使命将会获得成功。”
他强调,阿拉伯国家需要加强团结,以战胜共同的敌人。他说:“作为阿拉伯人,我们应当统一我们的队伍,成为一支协调一致的力量。”
新华社科威特五月八日电 据科威特通讯社报道,沙特阿拉伯《国家报》五月八日刊登了毛里塔尼亚总统莫克塔·乌尔德·达达赫对这家报纸发表的谈话。他呼吁阿拉伯领导人在当前的阿拉伯形势中肩负起历史性的责任。
他指出:“现在的分歧,只能为阿拉伯民族的敌人服务。”他说:“这一分歧的继续,对最高的民族利益构成了危险。”
新华社科威特电 巴林和科威特呼吁阿拉伯国家捐弃分歧,实现团结。
据科威特《政治报》五月六日报道,巴林国埃米尔伊萨·本·苏莱曼·哈利法对这家报纸的主编发表谈话说:“阿拉伯世界的确需要亲密团结的气氛。阿拉伯世界大国有责任创造团结亲密的气氛。”
他说:“在海湾和阿拉伯半岛,我们能够创造最好的气氛来交换意见,进行合作和实现团结。”他指出,整个阿拉伯世界紧密团结才能避免危险。
他指出,摆脱争执和分歧,重新团结起来,这是阿拉伯国家对付一切挑战的唯一途径。他表示:“科威特已经并将继续为阿拉伯团结委员会使命的成功作出贡献。”
编后
根据三月份阿拉伯联盟理事会的决定,成立了以尼迈里总统为主席的阿拉伯团结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立,反映了阿拉伯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消除分歧,团结对敌的共同愿望。
团结就是力量。拥有一亿多人民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阿拉伯国家,只要团结起来共同对敌,这力量比什么现代化武器的威力都要强大得多,足以战胜一切外来的敌人。
为了实现促进阿拉伯团结的使命,尼迈里总统风尘仆仆,先后访问了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他还将遍访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尼迈里总统的努力,是正义的,也是艰巨的;而正义的事业,努力坚持下去,排除种种障碍和困难,就能不断取得进展。


第6版()
专栏:

比利时和多米尼加两马列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强调
第三世界已成为反帝反殖反霸主要力量
委内瑞拉声援第三世界斗争委员会赞扬亚非拉反霸斗争深入发展
新华社布鲁塞尔五月七日电 比利时刊物《光明和被剥削者》最近一期刊登了多米尼加劳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促进委员会和比利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的联合声明。
声明说,多米尼加劳动党(马列)建党促进委员会代表团和比利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代表团最近举行了会晤。在兄弟般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相互谅解的气氛中,“两个代表团就国际形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交换了意见。它们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并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看法。”
声明说:“多米尼加劳动党(马列)建党促进委员会和比利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忠于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这个理论制定了国际无产阶级夺取胜利的战略和战术,鼓励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指出谁是主要的敌人,谁是最亲近的朋友,谁是应该努力争取或至少使其保持中立的中间力量,以便最大限度地孤立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声明指出,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最大的国际压迫者和各国人民革命与解放的最大障碍。它们到处进行争夺,欧洲是它们争夺的重点。这种不断加剧的争夺总有一天要导致战争。后起的帝国主义苏联,大肆进行武装,竭力要对世界进行更有利于它的新的瓜分。它是欧洲的主要危险,是全世界主要的战争策源地。”
声明说:“第三世界已经成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斗争的主要力量。”“在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第三世界的年青国家正在日益兴起。它们正在作出努力要求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它们要求自己确定原料价格,它们为维护领海而斗争,它们要求支配自己的自然资源。在联合国内,它们使两个超级大国越来越孤立。”
声明说,两个代表团相互介绍了本国目前的情况。“比利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支持多米尼加马列主义者的斗争”,“多米尼加劳动党(马列)建党促进委员会支持比利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反对比利时垄断资本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斗争”。
声明最后说,双方“决心在平等和互不干涉的基础上,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和组织的统一和团结”。
新华社加拉加斯电 委内瑞拉声援第三世界斗争委员会的每月新闻稿在今年三月出版的第一期发表题为《第三世界的洪流》的社论指出:“经过长时期的历史进程,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人民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反对苏联和美国这两个最主要敌人的斗争的先锋。”
社论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被压迫国家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构成第三世界。它们这种被压迫者的地位是同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分不开的,阻挠它们发展的无数障碍都由此而来。由于这种压迫和剥削情况,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不断开展争取解放和经济、政治、军事独立,争取新的国际秩序的斗争。随着它们日益了解到它们的团结和共同努力是胜利的最大保障,它们的斗争也不断深入。这种新的重要的国际形势,在作为第三世界成员的拉丁美洲国家的斗争中也表现出来。
社论说: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建立起研究第三世界政治、经济事务的专门组织和单位,这一切都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相互声援、支持和了解。第三世界今天已经变成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的主要力量。


第6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评莫斯科的“应邀”干涉论
索马里从欧加登撤军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但是,闯入非洲之角的苏联和古巴军队仍然拒不撤出。不仅如此,这个时期克里姆林宫的宣传机器还费尽心机为它们继续赖在那里制造借口。
苏联《真理报》最近在一篇评论中强词夺理说,不能“把索马里军队的无条件撤出”,同苏、古在非洲之角的“军事人员联系起来”。为什么呢?据《真理报》说,这是因为苏、古军队是“应邀请而呆在”那里的。
人们记得,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当初是打着“援助反侵略”的幌子,出动上万名苏联和古巴军事人员大规模干涉非洲之角的。而今,这个“理由”站不住脚了,于是它又打出“应邀”这块招牌,以掩盖其侵略扩张的野心。
谁不知道,早在十年前,苏联就把这个“理论”运用于它的“兄弟国家”,于一九六八年八月打出应捷克斯洛伐克的“邀请”的旗号,出动大军,对捷克斯洛伐克实行野蛮入侵和长期军事占领。它还挂出“应邀”的招牌,把大量的军队和现代化武器部署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使蒙古成为苏联的军事基地。塔斯社最近谈到苏联拒绝从蒙古撤军的“理由”时就说,“苏联部队是应共和国政府的邀请驻扎在蒙古的”云云。
近一些年来,苏联把它的“应邀”军事干涉合法论运用到非洲国家。两年前,莫斯科叫嚷“应合法政府的邀请”,武装干涉安哥拉就是在非洲应用这个“理论”的典型例证。现在《真理报》和塔斯社关于苏联干涉非洲之角是“应邀”的宣传,只不过是在重演克里姆林宫在捷克斯洛伐克、蒙古、安哥拉曾经演出过的老戏法而已。
苏联在非洲之角抛出“应邀”军事干涉合法论,具有新的企图:
第一,从索马里撤军以来,苏、古军队不但拒不从非洲之角撤走,而且不断增多。据报道,苏、古在非洲之角的军队,已由索马里从欧加登撤军前的一万二千多人增加到现在的一万七千多人。这支军队正在介入厄立特里亚问题。还有消息说,苏联对非洲南部的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地区,也虎视眈眈,蠢蠢欲动。显然,苏联的“应邀”军事干涉合法论,是为它在非洲之角和南部非洲进行新的军事争夺制造“理论”根据的。
第二,苏、古军队赖在非洲之角不走正激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强烈反对。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舆论认为,苏、古军队在非洲之角的存在,严重威胁着美欧的海上石油运输线,是对美国和西欧的挑战。第三世界国家的舆论也指出,苏、古军队在非洲之角的干涉,不仅是造成这个地区动乱和不安宁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的威胁。特别是身受其害的许多非洲国家,强烈要求苏、古军队从非洲之角和整个非洲大陆滚出去,让非洲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苏联抛出它的“应邀”军事干涉合法论,也是企图改变自己的被动处境,为自己在非洲肆无忌惮地大干下去寻找借口。
翻阅一下历史,人们不难看出,从捷克斯洛伐克到安哥拉,从安哥拉到非洲之角,苏联“应邀”进行军事干涉、疯狂侵略扩张的道路,正是历史上一切最凶恶的帝国主义,从沙皇俄国、希特勒德国到美帝国主义,都曾经走过的道路。一七七九年,沙皇俄国在插手瓜分波兰时,曾以接受“邀请”为名,派出十万军队侵入波兰,对波兰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和侵略。一八三三年,沙皇俄国强迫土耳其签订的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规定土耳其必须“邀请”俄国进行“军事援助”。恩格斯指出:俄国“通过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在许多年内把土耳其置于俄国的实际统治之下”。一九三八年,希特勒派遣二十多万德国军队侵入奥地利,用武力实行德奥合并。当时希特勒不仅仅把这说成是“应邀”,而且说成是深受“(奥地利)人民的爱戴”。一九五八年,美国政府也借口“应黎巴嫩政府请求”,派遣军队在黎巴嫩登陆,对这个主权国家进行军事干预。
历史的法则是无情的。沙皇俄国、希特勒德国和美帝国主义以“应邀”为借口进行军事扩张的最终结局是人所共知的。今天,同样的历史命运也在等待着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第6版()
专栏:

美总统研究备忘录鼓吹向苏输出技术遭到批评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日电 据五月六日一期美国《世事》周刊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个特别工作小组最近起草了一份总统研究备忘录,鼓吹美国“源源不断地”向苏联输出技术,以此来“促进”美苏关系的“稳定”。
这家周刊说,以白宫科学和技术局负责人休特曼为首的这个特别工作小组,不顾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关于向苏联提供先进技术有着极大危险的警告,坚持认为向苏联出口技术“对美国的安全、经济或政治的利益来说,并不具有关键意义”,“实行出口控制对美苏战略均势只有很小的影响”。
这份被称为第三十一号总统研究备忘录的文件说,只要扩大美苏之间的贸易,“苏联人在采取行动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包括技术贸易在内的美苏关系,从而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动。”它声称:“我们的技术源源不断地输入苏联,这种输入一旦中断就会(给苏联)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这样就可以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大大促进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的稳定。”
备忘录还鼓吹向苏联提供美国的能源技术,认为这样做“就象在其他经济方面的合作一样,可能会加强关系,缓和紧张局势”。
《世事》周刊说,由于这份备忘录为同苏联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贸易开了绿灯”,它使美国政府内部“持强硬态度的对外政策专家们”“感到沮丧”,并受到了他们的“猛烈批评”。这家周刊援引一个东西方商业和技术转让问题的“专家”的话说,美苏之间的这种贸易“对美国的安全和经济显然是个长期的威胁”。这位专家认为,美国现政府把它的政策建立在“这样一种想法之上,美国应当以贸易来引诱苏联人,应当把我们的技术当作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但这种想法全然不顾这样的事实:自从实行缓和以来,东西方贸易已经使苏联缩小了战略和技术方面带有关键性的差距。他们缩小了在分导式多弹头方面的差距;他们提高了向目标发射远程导弹的能力;他们改进了军事运输的能力,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了先进的西方技术”。
《世事》周刊最后不无担忧地指出,尽管这份备忘录遭到了“专家”们的批评,但它仍然“很可能成为总统对苏贸易政策的基础”。


第6版()
专栏:

美国副总统访问亚太五国
据新华社马尼拉电 美国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五月二日至四日对菲律宾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期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同蒙代尔副总统就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问题和两国之间互相关心的其他问题举行了会谈。
据新华社北京电 据外国通讯社报道,美国副总统蒙代尔五月四日至六日访问了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访问期间,蒙代尔会见了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和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会见了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副总统马利克,并就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分别进行了会谈。
据新华社北京五月十日电 美国副总统蒙代尔五月七日至十日访问了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澳新美条约问题同澳新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