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栽“花”记
人们常把一出好戏比做香花。俗话说,看花容易栽花难。一株才出土的幼苗,要栽花人辛勤浇灌,一出好戏的产生,全靠党的雨露阳光。江苏省话剧团去年演出的大型话剧《峥嵘岁月》得到了观众的赞赏。这出戏几经曲折,终于问世。它的经历,很值得写一篇栽“花”记。
出 土
事情要从去年年初说起。江苏省文化局创作组的两位作者写出了一个反“四人帮”题材的剧本,定名《峥嵘岁月》。故事把我们带回到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祖国上空翻滚着乌云。在江南某地,“四人帮”的亲信窃据了部分权力,企图破坏国家重点工程。市委书记廖平山和他们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被非法逮捕的工程单位党委书记龚放获释了。面临敌人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龚放和他的一家充满了忧虑、激愤。当毛主席逝世噩耗传来时,敌人猖狂制造事端,抓走工程骨干,绑架龚放。廖平山作暂时的退让,继续新的斗争。他团结群众,教育受蒙骗的人,在斗争中迎来了粉碎“四人帮”的喜讯。龚放的一家也在胜利中团聚。
作者是含着热泪挥笔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感情的闸门打开了,积压在心头的爱和憎,都在剧中迸发了出来。”这个剧本既塑造了一个久经考验的革命老干部形象,也着力刻划了烈火中成长的新一代,它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还写了一个革命家庭的遭遇:曾是老妇抗会员的奶奶,由于儿子受诬陷被捕,由愤慨变得更加坚强,母亲从犹豫徬徨到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希望,受父亲牵累在恋爱上遭到挫折的女儿有自己的苦闷,但她在战斗中始终是勇敢的一员。这三代人在剧中流露着真情实感,可亲而又可信。
初稿才脱手,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一遍遍地读着剧本,预言它大有前途;另一种看法截然相反,认为新作问题成堆,性质严重。对一部作品产生争议,原是文艺创作中十分正常的现象,对于作品成败关系极大的文艺领导机关,将怎样处理这个意见有严重分歧的剧本呢?
文化局主管创作的李进同志看完了剧本,被剧中的人物事件激动了。他想得很远,和同志们谈得也很多。这些年,寂静的文坛只有一家之言,研究和探讨的空气十分淡薄。“四人帮”任意挥舞棍子,扼杀过多少幼苗。如今,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过去了,正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大好时机。当文艺春天来临的时候,让这个有苗头的剧本去经经风雨吧。
江苏省文化局作出一项决定:围绕《峥嵘岁月》引起的分歧,在文艺界开展一场争鸣。
经 霜
入春。在全省文艺创作会上,两种意见摆到了桌面上。争论十分激烈,看来反对的意见颇占上风:
一个反映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剧作,怎么能让受迫害者作为主人公?
一个革命家庭为什么在我们的时代,还会有悲欢离合?
剧本暴露多于歌颂,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还有人公开声明,这是毒草,一旦出笼,就要批判。
争论进入了第三天。以往,象这样的场合,作者总是站在“被告”的席位上。现在,他们作为论战一方,允许为自己的作品辩解。老剧作者顾尔镡和年青的编剧方洪友心头翻腾着许多话:不少中肯的意见应当思考,而某些不切题的批判,莫须有的罪状可以反驳。党的每个文艺战士应该自问:“你为文艺的春天做了些什么?”作者发言了。什么叫批判现实主义,暴露文学的定义怎样,一一提出不同的见解。他们并不忌讳地指出:“四人帮”被打倒了,但他们手中的帽子、棍子,是不是还在我们某些同志的手上提着。
论战双方,针锋相对,会场的气氛,从未有过的活跃。一些好心人悄悄地提醒作者:“何必担风险,再看看,宁可收敛点。”
人们把目光转向文化局领导。
如果退回去几年,领导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一个众说纷纭的剧本,只能束之高阁。今天这样生动活泼的局面多年未见,文化局领导感到由衷的喜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争鸣会带来创作的繁荣,是香花,是毒草,要靠实践来判断。文化局明确表态:正确的意见,应该吸取,不同的意见,允许保留。《峥嵘岁月》先进入排练,让它树在舞台上,去接受检验。
浇 灌
《峥嵘岁月》的开排,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还未轮到出场的演员、舞台设计、美工、化妆,都涌到了排练场。人们的感情随着剧情的发展在起伏。
剧作者和文化局领导坐在排练厅一角,看着、思索着。剧本的缺陷和不足在排练中是容易暴露的。“争鸣”时有不少可取的建议,即便在最尖锐的意见中,也有值得参考的地方。这批特殊的观众往往身临其境,不能自持,有时会走到舞台当中,代替某一角色,一边演,一边修改起原作来。
这些日子,创作组的灯光从深夜亮到天色微明。醉心于艺术的人在一起热烈地探讨。李进和作者顾尔镡是多年的知交,他们象照抚才出土的嫩芽,爱护着这部即将问世的作品。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有时难免面红耳赤,相持不下。在推敲主题时,他们求得同一的认识,而艺术风格上,领导总是向作者“妥协”。李进提出过修改方案,但一再声明:“这不是命令,意见仅供参考。”
老演员张辉扮演市委书记廖平山。他仔细地揣摩这个毫无畏惧的共产党人形象,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白天,当他抖擞精神来到排练场时,又会立即进入角色。有不少台词是他深入研究人物而后提议加上的。他用心刻划的这个人物,是我们时代的英雄,但并不超凡。这一可敬、可亲的形象为《峥嵘岁月》增色不少。
导演王风也有自己的构思。他设想着如何更好地表达剧本的主题,又体现出作者细腻的风格。负责舞台设计的同志过去受过批判。对于有争议的剧本顾虑重重,难于落笔,领导一再支持他,鼓励他,他终于放开手去干。服装设计开始也是持反对意见的。他曾经觉得这个戏的色彩除了灰色,还是灰色。群众说服他,在艺术实践中,他逐渐体会到,乌云压顶的日子也透露出胜利的曙光,舞台上应该有明朗的色调。那些演群众的演员们也在为《峥嵘岁月》付出努力:人物表上的甲、乙、丙、丁并不是芸芸众生,他们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色……。
《峥嵘岁月》的剧本,通过舞台实践变得丰满、而有深度了。
耕 耘
剧本四次易稿,戏在内部演出了。值得高兴的是原先曾持反对意见的一些人,也投了赞同票。但是,争论并没有平息。当讨论能否公演的时候,文艺界、新闻界,甚至主管文化宣传的领导层中,仍持有不同的看法。还有一种未公开的意见说,剧本的“压抑”,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工作之余,两名编剧常在一起闲话。搞了二十多年创作的顾尔镡感慨地说,“文艺领域里,本来是允许尝试,也允许失败的。为什么这几年在艺术上进行新的尝试,就成为政治上的罪人?”对于这一问题,领导态度十分明朗,“四人帮”为反革命的政治需要,指鹿为马,无限上纲,将创作上的缺陷与政治问题划等号。此风决不可长!
“争鸣”中的一些论调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什么揭露敌人的横逆,写出特定环境中斗争的迂回曲折,会被称为“暴露文学”?主人公廖平山在前进中有过矛盾、苦恼,为什么有人觉得不典型、不可信?答案只有一个。它说明“四人帮”的流毒很深。一些同志的头脑被无形的精神枷锁捆绑,依旧沿袭着“三突出”的路子去审视新的创作。这些年,文艺理论和创作思
想被搅得很乱,影响所及包括着文艺领
导、文艺工作者以及一些观众在内。就
连支持《峥嵘岁月》的一些同志和这个新
的创作集体也不例外。他们有心栽“花”,
但常常不自觉受“四人帮”创作思想的
禁锢。
板结的土壤是长不出好花的,需要松土耕耘。如何挣脱枷锁,消除“四人帮”的毒害,是整个文艺界所面临的任务。这个任务相当艰巨,或许并不比《峥嵘岁月》所描述的那场斗争来得松快。文化局领导和剧组的同志议论着这些问题,几个月的艺术实践使他们增添了信心。他们相互勉励:就以《峥嵘岁月》为起点,把“四人帮”制造的精神枷锁一个一个地砸烂。
中共江苏省委一直在关注着打倒“四人帮”后的第一个大型剧作。在关键时刻,省委第一书记许家屯同志亲自过问了。
花 开
许家屯同志读过剧本,也了解和分析了两种分歧,在一个初夏的夜晚,看完演出,又把剧组召集拢来。
每个作者都有过创作顺利时的甘甜,每个演员都享受过角色成功之后的喜悦。但这些都无法比拟他们今晚的感受。大家围坐在书记身旁,诉说着原先有过的顾虑,创作中遇到的难题。针对还未结束的这场论战,许家屯同志发言了。他说,剧中描绘的平阳市的斗争要作为反“四人帮”斗争的一个缩影。揭露要写够,斗争要写够。而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戏可以公演,争论中不同看法允许保留……。谈话在继续着。谁都没有拘束,连剧中的一个情节、某一场景都想提出来和知心的领导切磋、商讨。远处传来了钟声,已是午夜时分。书记起身告别,他希望这出描绘重大题材的戏加工提高,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还亲切地鼓励大家大胆放手,为社会主义勤奋地去创作。
走出剧场,六月的暖风吹来,送走了困意。这些年青的、年老的文艺工作者,心情难以平静。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命运坎坷的剧本,在“四人帮”统治文坛时期,前后写了七年,改稿十八次,几易主题,连申辩的权利都没有。只有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今天,才有创作上的心情舒畅,才可能追求作品的尽可能的完美。他们在寂静的大街上默默地走着,新的修改方案和构思已开始酝酿,而伸展在眼前的,是一条任你驰骋的宽阔大道。
又是一个新年。《峥嵘岁月》公演半年了。这朵迎着风雨生长的“花”,开得越发茁壮,记者看了演出,进行了采访,从中得到一个启示:香花要沐浴阳光,幼苗要经得住风霜,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的文艺事业大有希望。
愿文艺界领导和同志们,都做一个有心的栽“花”人。
新华社记者 郭玲春


第4版()
专栏:

圆满结束对我国的正式友好访问
江萨总理离开广州回国
姬鹏飞副委员长等前往车站欢送
新华社广州四月四日电 泰王国总理江萨·差玛南和夫人圆满结束了对我国的正式友好访问,满载着中国人民对泰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今天中午乘专车离开广州经深圳回国。前往车站欢送泰国贵宾的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姬鹏飞,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焦林义,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田夫,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副司令员欧致富,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孟宪德,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梁湘,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桂兰等。今天广州火车站飘扬着中泰两国国旗,两千名群众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车站内外载歌载舞热烈欢送泰国贵宾,热情祝贺江萨总理和夫人访问我国的圆满成功,祝愿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登车前,江萨总理同姬鹏飞副委员长亲切握手告别,他请姬鹏飞副委员长转达他对华国锋主席、叶剑英委员长的问候。
前往车站送行的还有中国驻泰国大使柴泽民和李友峰同志,外交部副司长王晓云。
外交部副司长高建中和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杨可忠,陪同江萨总理和夫人等泰国贵宾前往深圳(zhèn镇)。
泰国驻中国大使格森·格森西和夫人陪同江萨总理和夫人离开广州。
今天上午,江萨总理和夫人等泰国贵宾参观了广州博物馆,并到西苑观赏了盆景。


第4版()
专栏:

方毅副总理会见墨西哥科学家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四月四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今天上午会见了由墨西哥国家科委主任弗洛雷斯博士率领的墨西哥科学家代表团。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墨西哥科学家代表团是由农业、石油勘探和医学方面的知名科学家组成的。会见时,弗洛雷斯团长把代表团成员一一介绍给中国主人。方毅副总理也把在座的中国同事介绍给墨西哥朋友。
方毅副总理说,我们都是同行,并不陌生。我们两国的关系很好,墨西哥的小麦已经在我国安家落户了。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弗洛雷斯团长对他有机会同方毅副总理见面感到很高兴。他说,中国革命从一开始就得到墨西哥的巨大同情。我们对中国的科学大会很关注。科学大会以后,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从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墨西哥驻中国大使马丁内斯参加了会见。
会见时在座的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童第周、副秘书长秦力生、遗传研究所所长胡含,有关方面负责人申志伟、张岐、冯因复。(附图片)
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会见由墨西哥国家科委主任弗洛雷斯博士率领的墨西哥科学家代表团。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邓颖超副委员长会见
南斯拉夫新闻界朋友
新华社北京四月四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今天上午会见了南斯拉夫《战斗报》外事编辑拉迪萨瓦·布拉约维奇、《信使报》记者马洛耶·米霍维洛维奇,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南斯拉夫通讯社驻中国记者亚历山大·诺瓦契奇、《政治报》驻中国记者德拉戈斯拉夫·兰契奇,参加了会见。
会见时在座的有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王珍等。(附图片)
邓颖超副委员长会见南斯拉夫《战斗报》外事编辑拉迪萨瓦·布拉约维奇、《信使报》记者马洛耶·米霍维洛维奇。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廖承志副委员长会见日本朋友
新华社北京四月四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今天下午会见以久野忠治为团长、林达夫为副团长的日本东海地方各界友好之翼访华团,同一百二十多位日本朋友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负责人张雨等在座。(附图片)
廖承志副委员长,会见了日本东海地方各界友好之翼访华团全体成员。图为宾主步入会见厅。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里班斯基大使举行酒会
庆祝匈牙利解放三十三周年
新华社北京四月四日电 匈牙利驻华大使里班斯基·罗伯特及夫人今天中午举行酒会,庆祝匈牙利解放三十三周年。
应邀出席酒会的有邮电部长钟夫翔,外交部副部长余湛,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外贸部副部长王润生,国家计委副主任马仪,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李立功,对外友协副会长林林。各国驻华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了酒会。


第4版()
专栏:

卡琳·瑟德尔外交大臣举行告别宴会
新华社北京四月四日电 瑞典外交大臣卡琳·瑟德尔今天晚上举行告别宴会。
外交部部长黄华,外贸部副部长王润生,外交部部长助理宋之光,对外友协副会长丁雪松等,应邀出席了宴会。
瑞典驻中国大使比耶尔克和夫人,瑟德尔外交大臣的随行人员出席了宴会。
瑟德尔外交大臣在宴会上首先祝酒,她说,我们在中国逗留期间,受到中国人民热烈友好的款待,我们每天都感受着新的令人向往的经历。我同黄华外长的会谈表明,我们两国的关系正在顺利地向前发展。
黄华外长在祝酒时说,我们同瑟德尔外交大臣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非常有益的会谈。这必将加深我们两国之间的了解,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他说,我们重视瑞典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宴会是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瑟德尔外交大臣一行今天上午游览了长城、定陵。昨天下午,贵宾们参观了故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