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吉林省委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表扬坚持财经制度敢于斗争的好会计
对浑江市临江汽车修配厂领导干部打击迫害李洪芳的行为作了纪律处分,对浑江市委袒护违法乱纪分子的错误提出严厉批评
新华社编者按:严肃党纪国法,整顿财政经济,是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大措施。中共吉林省委抓住典型事件,表扬会计李洪芳同违犯财经纪律的现象作斗争的革命精神,严肃处理浑江市临江汽车修配厂领导人谢德家和于成家带头违犯财经纪律、打击迫害李洪芳同志的目无党纪国法的行为,批评了浑江市委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袒护谢德家和于成家的错误,对全省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和财经纪律的教育。这件事做得很好,很得人心。
吉林省委在批转全省的文件中还指出:类似李洪芳的事件在有的地方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有的党委领导同志明知问题严重,听之任之,不去认真解决,这是很不对的。特别是对那些滥用职权,明里暗里支持违法乱纪分子,对群众的批评进行压制和打击报复的人,更必须严肃处理,给予应得的纪律处分,绝不可迁就姑息。吉林省委指出的这个问题,在其它一些省区也是值得注意的。建议各级党委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和整顿财政经济等工作中,联系实际,广泛宣传新宪法,对干部、党员和群众进行路线教育,法制教育,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和铺张浪费的现象作斗争,恢复党的光荣传统。
新华社长春四月三日电 本社记者牛正武报道:中共吉林省委最近表扬了浑江市临江汽车修配厂女会计李洪芳维护国家利益、认真执行财政制度、敢于同违犯财经纪律的现象作斗争的革命精神,严肃处理了这个厂的领导人谢德家、于成家带头违犯财经纪律、打击迫害李洪芳同志的事件,严厉批评了浑江市委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偏听偏信,袒护谢德家和于成家的错误。
一九七七年年初,临江汽车修配厂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主任谢德家和党支部委员兼革委会副主任于成家违犯财务制度,把一辆自行装配的解放牌汽车以两万二千元的高价卖给外地一个单位,同时换得三吨猪肉。他们要会计李洪芳给买车单位开发货票。李洪芳说:这辆汽车已作价七千元列入固定资产,按财务制度规定不能出售,这个发票不能开。谢德家、于成家对此十分恼火,说:早晚得撤她,她当会计没个好。同年二月中旬,在一次全厂职工大会上,他们借机不点名地指责李洪芳。于成家在讲话中威胁说:“是龙盘起来,是虎卧起来,不说老虎屁股摸不得吗?我们偏要摸!不但要摸,我们还要虎口拔牙呢!”接着,他们就搜集材料,编造罪名。谢德家亲自出马到市交通局要求停止李洪芳的工作。交通局的领导没有同意谢德家的无理要求。五月九日,谢德家和于成家再次召开全厂职工大会,有准备地点名批判李洪芳。然后,他们又以“会上已点名,再不停职反省就会出问题”为借口,宣布李洪芳停职反省,并在会后私自把李洪芳关押起来。
李洪芳被关押后,谢德家、于成家大搞逼供信,组织人对李洪芳轮番围攻,要她承认坚持财务制度是刁难领导、对抗领导,指责她向上级反映情况是“告状”,要她交代为什么“上告”、告了那些事情。李洪芳不理他们那一套。谢德家、于成家就强行要她低头、弯腰,对她搞“喷气式”,踢腿毒打。李洪芳跌倒在地,他们拖起来继续审问。他们还强令李洪芳不准与外界接触,不准在规定时间以外大小便,家人送饭要由看管人员转递,等等。就这样,李洪芳被非法关押和审问了四十二天。直到通化地委听到反映,责成浑江市委命令厂里放人,李洪芳才被放出来。但他们又撤销了李洪芳的会计职务。在李洪芳被关押、撤职以后,谢德家和于成家更加肆无忌惮地违犯财经纪律。他们开出了原来非法卖那辆汽车的发票,又非法自行装配了两辆汽车,铺张浪费的邪气更为严重,请客吃饭花的钱越来越多。李洪芳怀着极大的义愤,在去年八月毅然向省委、省革委会有关部门反映了自己坚持财务制度遭到打击迫害的情况。
中共吉林省委对李洪芳这一事件十分重视。在去年八月召开的全省扭亏增盈会议上,省委负责同志在讲话中特别指出了临江汽车修配厂的这一严重问题,指示通化地委、浑江市委一定要认真调查,严肃处理。但是,浑江市委路线不端正,作风不深入,没有对这一事件引起重视,只派市工业交通办公室和交通局的工作人员到厂里去作了一个浮皮了草的调查,写出了一个是非颠倒的“调查报告”。市委偏听偏信市调查组和厂领导的意见,对李洪芳百般挑剔,对谢德家和于成家多方袒护,致使这一事件迟迟得不到处理。
省委知道这种情况以后,又组织了一个以地委为主的省委、地委、市委联合调查组,重新进行调查,终于查清了问题的真相,证明李洪芳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去年十二月底,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一事件又作了批示,指示吉林省委进行严肃处理。今年一月初,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同志亲自召集通化地委、浑江市委负责人和联合调查组一起开会,听取了联合调查组的详细汇报,对处理这一事件作了具体指示。根据省委的指示,通化地委主要负责同志到浑江市,帮助市委进行整风。市委主要领导成员对自己在处理李洪芳受迫害事件中所犯严重错误进行了检查,并且带着工作组到临江汽车修配厂,向全厂职工公开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宣布给李洪芳恢复名誉,恢复会计职务,对她坚持制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提出表扬。市委对谢德家、于成家等进行了严肃处理,决定给谢德家留党察看二年、撤销职务的处分,给于成家开除党籍、撤销职务的处分,给直接搞法西斯式审讯的厂政工组负责人吴成太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与此同时,浑江市委选派了几名干部到临江汽车修配厂主持工作。
吉林省委、通化地委和浑江市委联合调查组调查的结果证明,李洪芳从一九七二年调到临江汽车修配厂担任会计工作以来,工作一直认真负责。她在会计工作中坚持财务制度,维护国家利益,坚决同违犯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有人说她办事爱“咬理”。李洪芳说:“我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会计,就要按社会主义原则办事!”一九七二年,物资部门把一批优质钢材错当普通钢材拨给这个工厂,厂里把这批钢材转卖给外单位,获得差价款一万零七百多元。当时厂的领导干部让李洪芳不要入帐,由厂里留用。李洪芳认为这样做不对。她与市财政局商量后,把这笔款上交给了财政部门。同年末,厂里盘点材料盈余三万五千多元,厂的领导干部又让她把这笔款列为帐外财产。李洪芳认为当年厂里还报亏损,这笔钱应当列入成本费用,以降低亏损额,少要国家补贴,她又坚持原则,没有按厂领导的错误意见办。这个厂在修理汽车时换下大批旧零件,经过挑选和修理,重新用于修车或出售,每年有几千元的收入。厂的领导干部又要李洪芳把这项收入列在帐外,机动使用。李洪芳说:财务工作有制度、有规定,会计怎么能建黑帐?在她的坚持下,这项收入作为利润上交了。一九七四年,厂里盖了一栋生产、办公两用的楼房,电器费用超支,厂的领导干部要把超支部分算在生产成本里,李洪芳又拒绝了。李洪芳这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精神,应当受到表扬。


第1版()
专栏:社论

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
社队企业是我国人民公社制度的产物,它是随着人民公社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远在人民公社化初期,就高瞻远瞩地指出:“目前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还不多,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由社支配的公积金、公益金等。虽然如此,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
英明领袖华主席忠实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扶持社队企业这个新生事物极为关怀。最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促进农村副业和社队企业的发展,使副业和企业的收入在社队总收入中的比重有一个大的提高,以促进农业高速度的发展。早在一九七四年,华主席在给湖南省委的一封信里,对社队企业的发展就给予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支持,指出“这对于巩固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对于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消灭三大差别,都具有重大意义。它代表了人民公社的伟大希望和前途。”在一九七五年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华主席对发展社队企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作了全面的阐述,为进一步发展社队企业指明了方向。近一年来,华主席又多次作了重要指示,提醒各地要把社队企业搞起来,促进社队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执行华主席的这些指示,把这项工作真正作为一件大事来办。
近几年来,社队企业发展很快。打倒“四人帮”,生产力大解放,社队企业更是蒸蒸日上。现在,全国广大农村已经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社队办了企业,去年全国社队企业的总产值,比一九七六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社队企业发展很不平衡,工作中问题不少,还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新跃进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使社队企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华主席在五届人大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要求农业要以比过去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要高速度,就要搞社会主义大农业,就要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就要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资金从哪里来?靠农业本身的积累为数很少,主要只能靠发展农村副业和社队企业的积累来解决。党中央提出,农业机械化要坚持“三主”方针,即农业机械制造以地方为主,农业机械产品以中小型为主,农业机械购买以集体经济为主。没有强大的社队企业,“三主”方针就会落空。今天本报发表的江苏无锡县的调查报告就说明了这一点。无锡县用社队企业的积累,向农业投资九千六百多万元,使他们能够大规模地改造农业生产的条件,建立社队的支农工业,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
发展社队企业,公社、大队两级直接所有的东西多了,有了充分的物质力量,就能有计划地帮助穷队,加快穷队向富队转化,就能为所有制过渡创造物质基础。社队企业越发展,转队工资占社员分配的比重就愈大,社员的收入也就愈多。去年无锡县社员平均收入,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来自社队企业。而单一的农业,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显著改善社员的生活。
发展社队企业,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为实现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展示了光辉的前景。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人民公社实行的工农业同时并举和互相结合的方针,为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开辟了道路”。社队企业就是实行这种工农互相结合的好形式。社队企业实行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广大社员既能种田,又能做工,逐步缩小工农差别。社队企业在为农业服务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条件,开展城乡协作,为大工业服务,既积累了资金,有利于农业,又支援了工业建设。城市工业有计划地向农村扩散产品,把一部分任务交给社队企业去承担,就可以节省国家投资,不增加职工指标,少建厂房、设备和少支付工资,使生产做到多快好省。工厂还可以腾出手来,向“高、精、尖”进军。社队企业还能承担城市需要的一些缺门、短线产品,人民生活需要的各种小商品,成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有力助手和重要补充。社队企业发展起来了,农村里小工厂星罗棋布,城市则避免了无限制扩大和臃肿,做到工业合理布局。目前,在我国一些社队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出现了有社会主义觉悟、能工能农的一代新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预言:“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步消灭。”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这个伟大理想的雏型。
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全面搞乱我们的国民经济,对社队企业的破坏干扰也很大。他们忽而污蔑社队企业是“资本主义的黑窝子”,叫嚷“非农即砍”;忽而鼓吹“三自”(即自由挂钩、自找门路、自由发展)和“三高”(即高工分、高奖励、高补贴),妄图把社队企业引入资本主义邪路。在“四人帮”煽起的这股妖风的影响下,有一些社队企业滋长了资本主义倾向,背离了首先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大方向,造成经营管理混乱,给一小撮坏人以可乘之机,大搞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活动,挖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墙脚。在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中,必须联系实际,继续深揭狠批“四人帮”破坏农村经济政策和社队企业的罪行,肃清其流毒和影响。要通过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一批两打”运动,打击歪风邪气,端正社队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英明领袖华主席曾经指示:“发展社队企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有条件时,也要为大工业、为出口服务。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和采矿业等,但是必须注意不要和大工业争原料,不要破坏国家资源。”我们要遵照华主席阐明的这个方针,对现有的社队企业进行一次认真的整顿。首先要整顿好企业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企业就有了团结战斗的核心,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执行。不首先抓好这一条,一切就无从谈起。社队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它的生产活动应当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现在,社队企业的产、供、销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纳入国家计划,使这些企业生产不稳定,脱产人员过多,成本增大,助长资本主义倾向。这种状况应当迅速改变。社队企业的发展和它们的产、供、销,要纳入县以上的地方计划,使社队企业做到生产有安排,原料有来源,产品有销路,发挥他们的正当积极性,避免盲目性。
办好社队企业,关键在党的领导。有些地区的领导同志,对社队企业认识上有片面性,把农业和工业对立起来,认为“粮食不过纲,社队企业顾不上”。“办了工业,冲击农业。”这是形而上学观点。事实恰好相反,农业要大上,就要发展社队企业。搞单一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困难重重。现在有的地方不是正陷在这样的困境里么?还有人指责说:“办了社队企业,拉走了农业劳力。”其实,这是一个劳动力的管理问题。无锡县委合理安排劳动力,首先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保证了农业生产有足够的劳动力。可见只要安排得当,这个矛盾是完全可以妥善解决的。
社队企业的发展和巩固,只有在斗争中才能实现。我们要把建设社队企业和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结合起来,把整顿社队企业和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结合起来。只要各级党委热情支持,积极领导,社队企业这个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一定能够变成更加壮丽的现实。


第1版()
专栏:

农业高速度发展的途径
——江苏省无锡县社队企业调查
地处太湖之滨的无锡县,农业生产连续六年实现了高速度跃进,每年平均递增百分之六点三。这里地少人多,每人平均只有八分多地,不仅做到了粮食自给有余,而且对国家的贡献一年比一年多。一九七六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一千六百七十三斤,是江苏全省第一个“跨双纲”的县。一九七七年,遇到了多年罕见的自然灾害,依然保持了亩产一千三百多斤的高纪录,向国家上交粮食一万多吨,肥猪四十多万头,平均每户交售二点二头,贡献肥猪数量在全国的县中居第二位。
无锡县的农业高速度是怎么来的呢?根本是学大寨。在这个前提下,他们闯出了一条夺取农业高速度的道路。
要高速度就要注意积累
我们调查了玉祁公社民主大队,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单位。这个大队平均每人只有五分六厘地,生产条件相当差,过去人们叫它“三靠队”: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供应,国家每年统销粮食三十万斤。队干部是一些好同志,他们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生产虽然逐年有所好转,但由于单打一地抓农业,粮食一直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队里还是穷得很。几年前,在上级党委的帮助下,他们觉悟过来了,开始办粮食加工厂,磷肥厂,大养猪场,大桑园……,大队经济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原先只有单一的农业收入,现在工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副业收入占百分之二十,农业收入占百分之三十。工业利润的大部分又投入农业扩大再生产,各项过去想办而无力办的农业基本建设,都办起来了。当我们前来访问这个昔日的“三靠队”,看到一片兴旺景象。“三靠队”已经变成了“三贡献”:向国家贡献粮食、副产品、工业品。去年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亩产仍然达到一千八百多斤的高水平,全大队交售给国家粮食三十八万斤,每个社员平均卖给国家一头肥猪,社员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民主大队的变化,是整个无锡县的一个缩影。过去十年中,无锡县从社队企业的积累中向农业投资了九千六百多万元,大大加快了大规模地改造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机械化的步伐。下面几个数字是很有说服力的:
一九七一年到七七年,共完成农田基本建设土石方一亿五千多万方,相当于过去二十二年总和的三倍半。
新建电力排灌站一千二百多座,比一九七○年前的总数增长三倍多。新建农用地下渠道二千一百九十公里。
大小拖拉机在一九七○年还只有一百三十多台,一九七七年已增加到四千三百多台,增长了三十多倍。
农用机械动力,一九七○年是十三亩多田一马力,一九七七年增加到三亩多田一马力。……
以农业为中心协调发展
这些年来,无锡县沿着农、副、工全面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社队工业,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百分之二十七点六的增长速度前进,现在全县已有一千九百多个大小工厂,社队并举,星罗棋布,既有机械加工一类的重工业,又有轻纺工业和手工业,大量是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也有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有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也有为出口服务的;产品种类有两千几百种。农村副业如养猪、养蚕、水产等各业都有较大增长。
农业、副业、工业都发展起来了,它们之间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要以农业为中心,屁股坐在农字上。全县办起了五百二十八个社队农机厂,提高了农机具的自给程度,大多数公社和大队既能造又能修,“没有机器盼机器,有了机器愁修理”的矛盾,基本上解决了。
工农差别的存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加上小农经济的习惯势力,在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容易滋长重工轻农、重钱轻粮的思想。有些社队一度脱离农业盲目搞工业,说什么“亩产一吨粮,不如办个小工厂”,一心追求工业利润,把过多的劳力抽去办工业。有个公社,十六个大队有十个队办起了螺丝工厂,人们叫它“螺丝公社”。无锡县委坚决制止了这种倾向,规定工业不能与农业争劳力,争资金,争土地,争物资。保证积累百分之五十左右用于农业。对一些盲目建设的工厂,作了组织上的调整。
也有些社队出现了忽视副业的倾向,农业和工业上去了,副业掉下来了。有历史传统的蚕丝产量下降,猪的增长速度不快,有机肥料的比重减少,只好大量增加化肥,使农业成本上升,地也越种越瘦了。短了副业这条腿,农业也不可能有持久的高速度。无锡县委对这类情况,也及时作了纠正。
在实现农、副、工三者协调发展中,无锡县委的口号是:“在发展中整顿,在整顿中发展”,不断解决社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一个意义重大的变化
无锡县放手发展社队企业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就是农村困难社队的面显著缩小了,一批长期陷于困境的穷社穷队开始走上了富裕发展的道路。
我们去访问了安镇公社。这个公社是闻名的困难社,粮食生产曾经是全县倒数第二名。困难是怎么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抓粮食,没有工业,也很少副业。他们面前横着一座胶山,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却没有去动它。粮食产量虽也逐步上升,但没有附近兄弟社队上得快。这里有大片沿山地,他们想建造排灌设施,没有钱。这里地多人少,想搞些机械,没有钱。这里有条通向外村的芙蓉桥,石板塌了,行走很不方便。在江南水乡,修桥可是件大事情,也因为没有钱,修不起来。这就是这个穷社过去的面貌。
如今,这个穷社已经翻过身来了,这座芙蓉桥已经修得焕然一新。去年一年还造了八座新桥。农机站,农科队,种子场,农田基本建设都搞起来了,大片山地得到了治理,三年来,农田基本建设的数量超过了过去二十几年的总和。粮食、蚕桑等农副业迅速上升,去年的大灾之年还给国家上交粮食一千多万斤。这个大变化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在上级党委帮助下,向面前的这座胶山发起了进军,开采石灰,办水泥厂,水泥制品厂,生产石英砂……围绕着胶山大做文章,工业越办门路越多。公社办,大队也办,同时又大办副业,穷社队就逐步转化为富社队,前后不过三年多时间。
社队企业发展的结果,使无锡县农村三级经济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九七○年,公社和大队两级经济只占百分之二十二,一九七七年已上升为百分之六十四。集体经济壮大了,就有力量去帮助穷困的生产队发展生产。一九七七年,无锡全县社队两级支持穷队的资金达九百多万元,主要用于建设社队企业,武装和改造农业。
在单一经营粮食的情况下,要做到既增产又增收,是一件最使社队干部苦恼的事情。如今办起了社队企业,务工社员实行“劳动在厂,分配在队”的制度,日益增多的转队工资投入了分配。去年无锡县社员的分配收入中,亦工亦农的转队工资占百分之五十以上,使社员收入增加。有不少农副工业办得兴旺的社队,一个强劳力的收入,已相当于城市三级和四级工的收入水平。社员钱多了,存款也增加了。有一大批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办起了集体福利事业。
过去,无锡县每年都有一批农民外流京沪沿线。如今劳力外流现象已经基本绝迹,兴旺发达的集体经济,象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他们。社员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要问无锡县农业的高速度是从哪里来的?追根溯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迸发出来的一百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农林部社队企业局调查组、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