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喜看千军重抖擞
——首都高校科研见闻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象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
高等学校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首都高等院校的许多科研人员,在马克思所说的这个科学入口处,曾经表现出惊人的坚毅和勇敢,创造出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但是,多年来,“四人帮”在科学入口处设置了另一种地狱——精神地狱。科学事业遭摧残,搞科研成为一种灾难。
请看“四人帮”统治时的清华园。
一千八百平方米的高大水利馆,墙上开着大洞,环绕全馆的玻璃水槽,只剩下被损坏的钢架和玻璃碎片,巨大的水泵已经开裂,地下水库污水一潭。
焊接实验室,窗户上玻璃破碎,实验器件狼藉满地,机器上堆着厚厚的尘土。鸟儿在墙角筑起了小窝。
清华大学作过统计,在“四人帮”统治时,全校五十八个实验室都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要重建的就有二十一个。一九六五年全校实验室、实验设备的财产总额,到一九七五年,仅帐面统计,就损失了百分之三十。
这是一场浩劫!是“四人帮”破坏高校科研的一个缩影。但是,这些还是看得见的,是可以用数字统计的。更为严重的是对人的折磨和迫害。人们在精神上受到的创伤,是无法用数字计量的。你要在实验室搞科学实验吗?他们骂你是“留恋修正主义的坛坛罐罐”,“脱离实际”。你到工厂搞科研,又骂你是“想在外面露一手”。你给学员讲课受到欢迎,被斥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毒害学员还有市场”。清华大学高温陶瓷科研组,在研制透明陶瓷高压钠灯的过程中,多次被迟群一伙指责为“唯生产力论”的典型,是“只会抓耗子的猫”,“成果再大也是为修正主义干的”。可是,当科研人员搞出成果以后,迟群看到有油水可捞,马上拿出另一副面孔,胡说什么“这是同十七年对着干的结果”。“四人帮”掷下的这个花环是对科研人员的莫大侮辱。
春日融融,万物昭苏。粉碎“四人帮”以后,首都高校科研人员同全国科研大军一道,在中共中央通知的鼓舞下,重整旗鼓,抖擞精神,满怀信心地奔向二○○○年。
清华大学的水利馆,清理了垃圾,扫除了废物,试验设备正在恢复和重建,水工及水轮机模型试验研究工作已着手进行。焊接实验室一扫过去的冷落,为了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同志们日夜苦战,已研制成功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脉冲氩弧焊机。
清华大学在变,首都其它高校也在变,变化最深刻的是人的精神面貌。
科研人员敢想、敢说、敢干,长期被“四人帮”压抑的主人翁思想,正在迸发出来。著名皮科专家、北京医学院胡传揆教授,为了贯彻华主席关于消灭癞痢头等农村常见病的指示,在七十五岁高龄之年,亲自率领一个医疗小组赴湖北省英山县农村防治头癣。他到湖北,谢绝了省、县领导同志的照顾,坚持住在公社。他患有脑血管病,同志们怕他累着,不让他外出。但这怎么能束缚住他呢!他在外出的时候,在自己的口袋里装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姓名、住址,准备万一发了病,人们可以按照地址把他送回。当人们称赞他的成绩时,他却说:“医学的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消灭一种病才是医学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高标准。要在全国彻底消灭头癣病,我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北京师范大学离子注入研究组的同志们,常常愿意领着人们去看一看他们在一九七七年底制成的“争气机”——四十万电子伏特离子注入机。目前在国内来说,他们制成的这台机器注入离子种类最多,能量范围最大,应用面最广;一些主要指标已接近国外同种设备的水平。可是,在“四人帮”当道的时候,他们被加上种种罪名,甚至有人勒令他们“下马收摊”。搞科研有罪吗?他们实在想不通。现在好了,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搞科研了,可以大胆地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了。他们决心用加倍的努力,使离子注入技术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北师大离子注入研究组同志的感受,是许多高校科研人员所共有的。北京医学院针麻研究组的同志遵照周总理关于要在第五个五年计划结束时,拿出针麻原理的研究成果的指示,顶着“四人帮”的干扰破坏,通过对中枢神经介质的进一步研究,对针麻原理提出了新的见解。粉碎“四人帮”之后,他们思想大解放,决心同兄弟单位一道,为早日实现周总理的遗愿而加倍努力工作。目前,他们认真总结了以往的工作经验,正着手撰写一批理论文章。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搞过或了解科研的人,都知道科学上的苦战需要多么坚韧的毅力和勇气!对“四人帮”的仇恨,对四个现代化的憧憬,正在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高校科研人员为攀登科学的高峰而苦战。
去年上半年,北京钢铁学院炼钢专业的几位师生同太钢合作,在太钢进行了用绝热板代替保温帽浇注镇静钢的试验。用绝热板代替保温帽是浇注工艺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在此之前,他们曾进行了近百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制作绝热板的较好配方。为了获得最丰富的数据,他们对试验的二百五十多根钢锭,跟踪检查,对每一根钢锭从浇注到轧钢,都仔细进行观察、记录。火红的钢锭,烤得他们两腿疼痛。为了使试验不至于中断,有时一干就是十六个小时。有的同志病了,仍不声不响地坚持战斗。试验传来了捷报,钢坯切头率下降,钢材收得率提高了百分之五,钢材增加了。可是他们回校时,面庞都瘦了一圈,一称体重,有的掉了十斤肉。现在,他们感到解放了,再苦,也充满了乐趣。
在沸腾的炼钢炉旁,人们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在安静的实验室,也是如此。
一九七七年夏天,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放假,校园里显得分外安静,激光研究室的同志还在实验室进行激光全息存储装置的研制工作。这项工作是在一九七五年开始的,当时他们取得了一定成果。可是,一九七六年,在“四人帮”迫害下,这项研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现在,他们决心把耽误了的时间夺回来,研制工作黑夜连着白天,有时实在困了,就在实验桌上躺一会。一九七七年,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有些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科学上的艰难险阻犹如马克思所说的地狱那样,继续在考验着人们。现在,首都高校的科研人员乘全国科学大会的浩荡东风,正在施展他们的才能,向着科学堡垒勇敢进击。
新的长征已经开始,胜利属于无畏的人们。
郑兴东 李宝瑾 赵劲(附图片)
浙江大学光学仪器系自动化仪表专业的科研人员,在有关单位协助下,研制成功非接触式位移振幅测量仪。
新华社
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勤勤恳恳为教学服务
——记山东文登县侯家中学后勤主任于斌同志
山东省文登县侯家中学于斌同志,是一个为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做好后勤工作的好同志。
于斌同志一九四一年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参加革命。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中学做后勤主任。他热爱后勤工作,带领后勤部门的同志,勤勤恳恳地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大家赞扬他是“无名英雄”。
一九七一年于斌调到侯家中学。这所学校原是一所初级中学,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办起了高中。这样,原来的教学设施就远远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了。特别是物理、化学实验室,更是薄弱环节。
于斌看到教师为了搞一次试验,借仪器,买药品,既浪费精力和时间,还往往因为借不到、买不齐,影响教学。化学、物理不做试验,学生不能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就会贻误学生的学习,影响国家建设人材的培养。于是,他就把为教学服务,作为后勤工作的中心一环来抓。他把化学教学需要的近两千件仪器,从几分钱的试管,到一两千元的管式炉,排了一下队,能自制的,就安排校办厂日夜赶制;能调剂使用的,就与有关单位联系,具体落实;确实自己解决不了的,才想办法购买。经过两年的辛勤努力,化学教学一百项试验所需要的仪器和各科(除物理力学部分外)教具全部配套。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他还大力组织师生建设起了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验室、图书室、气象室。现在,教师再也不为教具问题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一九七三年的一天,化学老师给学生做过电镀锌的试验后,还想再做电镀银的试验,加深学生对有关电镀知识的理解。但是实验室没有银。于斌四处寻找,一时没有找到。化学教师说:“找不到,那只好算了。”可是于斌想:教学的需要,就是对后勤工作的命令。困难再大,也要保证供给!这时,他想到老伴保存着一副年青时戴过的银镯,便跑回家向老伴说明了原委,把银镯拿到学校给学生做电镀银的试验。至今,这副银镯还放在化学实验室。
于斌常向后勤组的同志讲:不能小看师生的生活问题,搞好生活,能顶一半思想工作。师生的伙食问题,要解决得好,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于斌和后勤组的同志一块种了二十亩菜地,养了六十多头猪,一百多只鸡。从此以后,一年四季,师生都可以吃到又新鲜又便宜的蔬菜,吃肉也更有保证了。
于斌同志经常把师生的生活需要放在心上,别人没想到的,他早想到了,办好了。盛暑炎夏,他叮嘱伙房多准备凉开水,数九寒天,他通知伙房烧姜汤。学生病了,他就让伙房做病号饭。教师的自行车链子坏了,家里的锅坏了,他都一一帮助买来。教师的老人病了,他买下东西,让教师带回家去看望老人。教师全部住宿在学校,周末才回家。他和后勤组的同志总是先替教师买好鱼、虾、蛤,使教师们在星期天能好好休息。象于斌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师生的生活,看起来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教师们从这些细致的工作中,体会到了党的温暖,大家都一心一意地努力搞好教学工作。
于斌同志今年六十三岁了,他精神焕发,决心进一步搞好后勤工作,为把教育搞上去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一支受战士欢迎的服务队
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后勤某汽车团组织服务队,到边防地区做后勤保障工作。边防战士高兴地说他们是“热心为第一线服务的人”。
这个服务队每到一个部队,就认真检查车辆,发现毛病立即动手修理。服务队边修车,边传授技术,协助边防部队培养修车技术骨干。他们针对修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举办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学习班,传授技术知识。他们还利用休息时间给战士理发、照像,放映电影,修盆、补锅样样都干,深受战士欢迎。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科技集锦

西藏的少数民族技术队伍成长起来
西藏现在已有二千六百多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专业技术干部。全自治区办起农业、畜牧兽医、交通、地质、医学等九个研究所,二十三个县农科所或农业试验场,还有二千一百多个社队的农牧业科学实验小组。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国家除每年拨款帮助西藏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外,还采取组织各种形式的科学考察队、医疗队及把翻身农奴和他们的子女送到内地上大学等办法,培养藏族科学技术人员。西藏自治区农科所研究室园艺组蔬菜技术员洛珍,解放前是个奴隶,解放后党把她安置在国营农场工作,派汉族技术干部帮助她,使她很快成长为蔬菜技术员。最近,她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曾经在中央民族学院地质专业学习过七年的呷玛索朗,回到西藏后在实际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被提升为西藏自治区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的地质助理工程师。南京气象学院毕业的西藏气象局女气象预报员索朗潘多,不仅能够单独担负起中、短天气预报工作,还担负着进行长期预报的部分工作。过去一些专家曾认为,孟加拉湾风暴不可能影响西藏高原天气的变化,索朗潘多敢于攻关,她和战友们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大量的气象资料,得出了孟加拉湾风暴可以越过喜马拉雅山,给西藏高原一些地区带来大暴雨和大风雪的新认识,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第3版()
专栏:科技集锦

植物远缘杂交工作有新进展
我国植物远缘杂交工作在最近几年里有了新的进展。
远缘杂交是指种间和种间以上亲缘关系远的生物类型之间的杂交,它是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二百多个单位在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他们在春小麦与豌豆、小麦与长穗偃麦草、小麦与星星草、水稻与高粱、水稻与玉米、水稻与芦苇、水稻与竹子等几十种作物上做了大量的远缘杂交组合的科学实验工作,取得了成果。
当前,我国的农作物远缘杂交已经创造了许多品种间杂交所不易得到的新品种和新类型,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八倍体小麦、小黑麦杂种、小偃麦、小冰麦等远缘杂交,已育成了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有些类型,如玉米稻、高粱稻、竹子稻、芦苇稻、小麦稻、大小麦、玉米谷、高粱蔗等,都已获得杂交后代,这些后代变异范围大,有的具有特殊的优良性状,其中有些已经开始试种。


第3版()
专栏:科技集锦

X—3F型双道X光光谱仪制成
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继一九七五年试制成功DX—3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后,又试制成功了X—3F型双道X光光谱仪。它与DX—3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联用,能够在观察微小结构形貌的同时,进行从超轻元素铍到重元素铀的微区成分分析,还可以研究元素的面、线分布,为发展半导体、冶金、矿物、物理、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手段。


第3版()
专栏:科技集锦

用科学方法防止松香结晶
松香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有广泛的用途。但马尾松脂松香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晶,使使用价值受到影响。一九七五年开始,有关单位决定进行防止松香结晶的科学研究。由中国农林科学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主持,参加协作的有中国科学院、福建、江苏、江西、广西等省、区的有关科研生产部门共十八个单位进行协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专业研究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找出了影响松香结晶的内在原因。福建省建瓯松香厂应用此项科研成果改进工艺,一九七七年结晶松香已由一九七四年的百分之八点四三下降到百分之一点一六,松香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科技集锦

长春地质学院仪器系物探仪器研究室与黑龙江地质局物探大队合作,研制成功脉冲式航电仪。它能快速寻找铜、锌、铅等有色金属矿和含量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铁矿矿床,并可以勘察地下水,进行地质填图。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老工人重返第一线
上海汽轮机厂铸钢车间质量产量不断提高
本报讯 上海汽轮机厂铸钢车间在整顿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重返生产第一线,到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岗位上去严把质量关,迅速改变了这个车间产品质量差、消耗高、产量低的局面。从去年九月份起,这个车间的产量逐月上升,废品率从百分之六点七五降到百分之二点二一,每吨钢水耗电由七百五十度降到六百八十度。碳素钢锭和碳素铸钢件的成本分别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三和百分之十二,使长期亏损的钢锭生产转亏为盈。
上海汽轮机厂铸钢车间的电炉冶炼技术,原来在全国同行业中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四人帮”及其余党的干扰破坏,厂里有的人推行张春桥鼓吹的“要建成一个没有规章制度的企业”等反动谬论,强行撤销了三个工段、五十四个班组,把一批有丰富经验的老炉长、老班长、老工人调离了生产第一线。结果,这个车间的产品质量和产量不断下降,电耗上升,成本增加。一九七五年一月到一九七七年八月,累计亏损金额达四十六万九千元。
铸钢车间党总支为了夺回“四人帮”所造成的严重损失,迅速把生产搞上去,在去年八月,组织了十四名老铸工重返生产第一线。这批老工人大多四、五十岁,有的当过炉长,有的当过班组长,具有比较丰富的冶炼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回到生产第一线以后,主要是挑起传、帮、带的重任。老炉长周文涛,今年五十一岁,他决心把好技术关,培养接班人。重返第一线的老铸工们都坚决表示:不改变冶炼面貌不罢休,不培养出接班人不交班!
老工人到现场以后,对提高铸件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一号电炉的代理炉长是个青年工人,生产抓不起来。老炉长重上第一线以后,主动同他配合,找他谈心,一起揭批“四人帮”,手把手地教他学技术。现在,他每天一上班就查产量,查电耗,查质量,各个关口把得很严。在老炉长领导下,一号电炉的质量、产量显著上升。原来十二个小时只能炼两炉钢水,现在能炼三炉,废品率也迅速降低。在这些老工人的带领下,这个车间的青年工人中形成了为革命刻苦钻研技术的好风气。青年们你追我赶,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


第3版()
专栏:

广州市第二十九中学积极开展科技小组活动。这是他们正在把飞机送上蓝天。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