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78-04-13

1978-04-13新闻联播 文字版

红杏枝头春意闹

第4版()<br/>专栏:<br/><br/> 红杏枝头春意闹<br/> 曹禺<br/> 我的眼前是一片明丽的阳光,窗外的杏花在阳光中争相吐艳。<br/> 去年秋季,落叶如金的时辰,我参加了全国自然科学规划大会。在那个时候,我见到了、相识了无数攻关的人们。今天,在盛大的科学大会上,我又无比兴奋地与我们时代的这些英杰们重逢了。古人曾经有这样一句诗,叫做“红杏枝头春意闹”。这真是对我们今日的一个美妙的比喻。<br/> 在我们祖国的大气中,春意已然不是在荡漾,而是在闹着,在叫着,在渗透着我们的周身。<br/> 如此的春意,不是大自然所能带来的。这是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焕发了人民心中的光和热,使我们发烫的心,扑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斗中。<br/>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华主席和邓副主席的重要讲话,方毅同志的报告,好比一声春雷,震撼着大地,振奋人心。“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何等气派,何等英明啊!亿万支手举起来了!整个民族都欢呼了:“真好啊!这太好了!”亿万只眼睛闪耀着灿烂的光采,我们一定要完成这伟大的历史使命。<br/>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在打倒“四人帮”后的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又付之实践了。大寨人说得好,他们劳动最初是用提篮和铁锹,后来是小炮加手车,再后来,就是大炮加推土机了。工具改革一次,劳动效率就提高一步,使一冬干的活,赛过以往五个冬天的成果。这些说明是再生动不过的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力大无穷的。人民需要科学,人民热爱科学。向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迈进,也是不能离开科学的。而万恶的“四人帮”,他们妄想愚化我们勤劳智慧的民族,扼杀我们祖国的文明,妄想让人民当刀耕火种的奴隶,而他们却作穷奢极欲的奴隶主。他们不懂做工,不懂种田,更不懂科学!他们是一伙不学无术的专搞阴谋诡计的复辟狂。今天,这一切倒行逆施,彻底地清算了!被他们毒化的空气,澄清了!人民被压制的力量,创造性,喷薄而出。仿佛一霎时,我们的国家突然出现了数不清的人才。群英满堂,实在喜人。<br/> 在科学大会期间,我听到了科学界的老、中、青,各条战线的代表们热烈的发言。有这样一种说法:“科学家是理性的化身”。其实,那里呀!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忘我工作的热情,实在是文学家的笔都难以形容的。应当说,他们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然而他们每个人的生活,又都是一首激越的诗章。<br/> 有多少年过古稀的老科学家,他们兢兢业业,为祖国献出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他们为人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其实,他们自己正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其实,他们自己就是中国的骄傲。<br/> 我曾读过介绍种棉能手吴吉昌同志事迹的通讯,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是多少人在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时,至死不渝的信念呀!<br/> 我还反复读了《哥德巴赫猜想》那篇文章,陈景润同志的形象,竟是那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我见到了这位众人瞩目的数学家。当他走进房间,我仿佛觉得屋里豁然一亮,并非他是什么神人,而是他所具有的美好的内心世界对于人的感召。<br/> 他向我们大家鞠躬,称我们为“各位老师”。而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着实是万分惭愧的。他仅有四十二岁,但是身体虚弱,面带红潮。他患着肺病,医生让他全天休息,可是他不肯。当我们问及他的身体时,他回答说:“我每天睡得很少,人家说我不听医生的话,但我只有这样了。我要革命加拚命,拚命干革命,有命不革命,要命有何用!”陈景润同志是这样做的,为了数学研究,他确是达到了忘我的境地。他为社会主义的科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就是红与专的统一。<br/> 我们有多少这样勤奋、坚韧的科学工作者,实在举不胜举。听着他们认真而尽兴的发言,尽管我们不懂得那些学术性的问题,但是我感受到了发言中的节拍,那就是要突飞猛进。我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决心,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献出全生。<br/> 我想到了一句古话:“书到用时方恨少”。由此,联想到学习之重要。今天,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教育事业,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重视培养人才。这正是在为我们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垫基铺路。<br/> 有一次,我散步,碰到一群小朋友正在读书。我走过去问:“你们在读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在学德文。”我吃了一惊!一个十岁模样的小姑娘问我,“爷爷,你会德文吗?”我说:“我年轻时会读的,现在都忘记了。”她接着又问:“爷爷,学了外语,我们就可以学习外国的好东西,是吗?”望着她稚气的小脸,我又吃了一惊。我说:“是的!”孩子们笑了,又开始朗读起来。<br/> 听着那清脆的童声,我的心跳得急促起来,我很激动。我分明感觉到一股股新的生命力,在祖国的大地上勃勃滋生。向前看,更光明!今天,在这“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日子里,我要向老一辈的、中年的以及青年的科学工作者,还有那些未来的科学家们,表达我最深的敬意。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事业。<br/> 我要说:陈景润用他手中的笔,计算出了世界称誉的“陈氏定理”。我也要用我手中的笔,唱出一曲曲时代的颂歌。为了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为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为了这伟大的历史使命,让我和你们一起奋斗!

歌唱科学的春天〔歌词〕

第4版()<br/>专栏:<br/><br/> 歌唱科学的春天〔歌词〕<br/> 晓星<br/> 一春风,春风吹开了门窗,阳光,阳光照暖了心房,新时期的春天来了!科学的春天来了!我们的思潮同春潮一起翻滚,遍地的春花同心花一齐怒放。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给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使一切充满了希望。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快打开知识宝藏,莫错过大好时光,向着现代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迎头赶上!(重句)<br/> 二春风,春风吹散了乌云,阳光,阳光照亮了前程,新时期的春天来了!科学的春天来了!我们的精力象瀑布一样迸发,创造的热情与钢水一同沸腾。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天宫在等待我们去访问,大地在盼望我们去耕耘。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快迈开大步前进,莫错过大好光阴,朝着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快马加鞭,急驰飞奔!(重句)

矿工号子〔歌词〕

第4版()<br/>专栏:<br/><br/> 矿工号子〔歌词〕<br/> 王颂<br/> 同志们,干起来呀——<br/> 嘿!(领)往日那个有劲使不上,<br/> 压在那个肚里憋得慌,<br/> 如今那个浑身力无穷,(和)只因那个打倒“四人帮”!<br/> 哎嗨嗨哟!(领)矿工那个心头有明灯,<br/> 地球那个深处不迷航,<br/> 大干那个有功又有理,(和)咱为那个革命采煤忙!<br/> 哎嗨嗨哟!(领)要让那个红花来找你,<br/> 别让那个红花见你藏,<br/> 抓纲那个治国齐努力,(和)谁不那个流汗羞得慌!<br/> 哎嗨嗨哟!<br/> 嘿唦!嘿唦!……

忆老舍

第4版()<br/>专栏:<br/><br/> 忆老舍<br/> 于是之<br/> 影片《龙须沟》终于重新放映,使我们又一次亲切地想起了老舍先生。<br/>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九五○年,就是他为我们朗读话剧剧本《龙须沟》的时候——那时他响应党的召唤,刚从美国回来不久。他发现他所熟悉的祖国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新人、新事、新国家,处处激发起他的创作热情。当听到人民政府要修龙须沟的决定之后,他就立即跑到当地调查访问,然后一气呵成写出了这个剧本。记得朗读那天,第一幕刚刚念罢,大家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依次读下去,精湛的语言,人物的感人的命运,越来越深地打动了我们。剧本听过,大家就按捺不住地、着了迷似地投入了创造:先是演出了话剧,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周总理看了以后,又推荐给毛主席看;后来就拍成了现在重新放映的这部电影。<br/> 从此以后,老舍先生就不断地把他的新作交给我们排练。我们同老舍先生的关系也就日益密切起来。我们大家都是十分钦佩他的。<br/> 我们钦佩他对党、对毛主席、周总理的衷心的敬仰。记得有一天,他开过批判梁漱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之后,当晚就步行来到剧院,坐在排演厅的道具沙发上,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述说毛主席的英明,述说他对周总理的尊敬。毛主席、周总理对梁漱溟反动思想的批判,他非常信服,敬佩共产党的作风:说话有理有据,是驳不倒的,听了很受教育。同时,他又为毛主席还提议梁漱溟当政协委员这种宽广的胸怀所感动。那天,他同我们几个比他小了差不多三十岁的年轻人一直谈得很晚,始终十分兴奋。此后,他每次参加最高国务会议回来,总是说到毛主席议论风生的讲话和他受到的教诲。<br/> 周总理对老舍先生是十分关怀的。我们演出老舍的剧本,总理总要来看,并发表意见。为了帮助老舍认识和写好新的生活和斗争,总理几次到老舍家里同他长谈。总理提给老舍的有关写作的建议和对他的作品的意见,老舍总是铭记于心,努力照做,不肯稍怠。这种时候见了我们就要说:“总理又交给咱们任务咯!”那心情是既高兴又严肃的。<br/> 那些年,老舍曾亲眼看见毛主席、周总理在生活上自奉俭约,艰苦朴素的情景,他非常感动,自己也学着做:几次叫他去避暑或休养,总是不去,觉得自己有个小院就很好了;派他出国,从不制装,就穿自己已有的衣服;见到毛主席那里,为了节电,过道不开灯,回来就嘱咐家里,要随手关灯,人走灯灭;三年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听到邓大姐亲自布置家里要吃素菜,他回家也照办。<br/> 另外,老舍先生写作上的勤奋,也历来为大家所钦佩。那些年剧院的导演、演员们,常常去看望他——说是看望,交谈起来,总短不了催老舍先生写剧本的内容。老舍先生也非常乐意接待大家。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来了:“我有个想法了,找几个同志来谈谈呀”,“写出两幕来了,听听行不行啊”,“写完了,给你们念念去吧。”就这样,在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光是话剧,他给首都的三个剧院前后就写了十一个剧本。何况他还遵敬爱的周总理之命改编了《十五贯》,并写了别的戏曲剧本和许多文章呢。可以想象,这样的工作量,加在一位老年人身上,不刻苦是无论如何完不成的。<br/> 老舍先生所以能够这样刻苦写作,完全出于他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祖国前进的步伐,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他都要写;党领导的政治运动,党发出号召,他都要配合。“三反”“五反”,他配合,写了《春华秋实》;肃反运动也配合,写了《西望长安》。大跃进起来了,许多家庭妇女解放了思想,当店员,上街售货,也进入了他的视线,就写出了《女店员》,歌颂大跃进,歌颂这批生龙活虎的妇女们。普选、勤俭持家、计划生育,他都要写。不单是写剧本,鼓词、相声、数来宝,只要有利于宣传,他都写。而且,在积极配合党的政治任务的同时,老舍先生总是十分讲究艺术上的琢磨。总是用独特的人物性格和他特有的语言风格完成他的主题,写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来。老舍先生在写作上的勤奋刻苦和他的功力,是我们要永远学习的。<br/> 本来,这样的作家和他的许多作品,是应当长留于革命人民的心中的。不是吗,前几天我们又去了一趟龙须沟,那里的老住户们最近重看电影仍然感触万端,甚至有的同志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老舍当年拄着手杖从沟东走到沟西,串门过户进行访问的情景。但是,这些年来,在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老舍和他的作品备受摧残。这出曾经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肯定的戏《龙须沟》,竟也被诬蔑为“鼓吹资本主义复辟的铁证”,实在是够荒唐、够反动的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鼓噪一时的《反击》、《盛大的节日》之类,瞬息成为粪土;而四分之一世纪以前拍成的一部《龙须沟》,却终于留下来,至今在为人民服务,还在教育和感动着许许多多人。这不就很说明问题了吗?感谢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下子清除了笼罩在祖国上空的层层乌云。否则,在报刊上,在舞台和银幕上,是没有可能重新提起这位人民的艺术家,这位可钦佩的老人来的。

献给敢于攀登高峰的同志们(图片)

第4版()<br/>专栏:<br/><br/> 献给敢于攀登高峰的同志们〔 油 画 〕 常书鸿 李承仙 谭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