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朝鲜各煤矿提高采煤作业机械化程度
在海州建成一千多米的大型长距离传送带运输线
新华社平壤四月八日电 朝鲜各地煤矿企业积极提高采煤作业机械化程度,增加煤炭产量。
今年以来,各地煤矿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矿积极提高采煤的机械化水平。朝鲜煤炭工业总局所属各煤矿,在许多矿井安装了现代化的大型采煤设备,使平均每个采煤掌子面的月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十。
龙登煤矿工人和技术人员对一部分采煤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使煤炭的月产量增加了两倍。安州综合煤矿、新仓煤矿、鹤浦煤矿最近增加了圆筒型采煤机,综合采煤机等设备,平均每个采煤掌子面的月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
朝鲜科学院的科学工作者成立了“二月十七日科学家突击队”,深入煤矿和其他工矿企业,帮助工人解决生产和建设中的难题。
朝鲜各地的煤矿机械厂生产大量现代化的采掘设备和各种零部件,积极支援煤炭生产。平壤煤矿机械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研制成功圆心铸造机、应用自动焊接机,使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五月十日”工厂职工最近广泛推广高速切削加工法,在圆筒型采煤机和三百马力卷扬机零部件生产中每天都超额完成计划。会宁煤矿机械厂职工积极实行零件模压化,制造出许多质量良好的采煤机械设备。
新华社平壤电 据朝鲜《劳动新闻》报道,朝鲜最近建成了从黄海南道海州水泥厂至海州港口的大型长距离传送带运输线。
这一大型运输线全长一千一百二十多米。在施工的过程中,海州水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同朝鲜科学院研究传送机的科技人员紧密配合,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用了六个多月的时间胜利竣工。
这一运输线建成后,运输能力比原来提高一倍以上,每天还能节约三百个劳动力。(附图片)
图为朝鲜黄海钢铁厂一角。


第5版()
专栏:

罗马尼亚首都完成一季度工业生产计划
海运事业迅速发展 远洋商船队不断扩大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和洪尼多阿拉县超额完成了今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计划。
在全国工业生产中占第一位的布加勒斯特市,第一季度工业生产超产五亿二千三百多万列伊,商品生产超产近三亿列伊。超产产品中有一千五百多吨合金钢,四百多吨钢材,二十一台四百五十至一千一百马力的液压柴油机车,以及大量的电动机、电子自动化装置、电气设备、精密机械、冶金设备、轻工业产品等。今年以来首都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通过不断努力,使劳动生产率比原计划提高了百分之一点六。
重要钢铁基地之一的洪尼多阿拉县超产一亿四千多万列伊。洪尼多阿拉钢铁联合企业和克兰钢铁厂的职工由于改进生产和劳动组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改进生产工艺,第一季度超产三万八千多吨生铁和钢、三千多吨焦炭和九千多吨轧材。这个县的电力工人通过提高发电机组和设备的利用率,为国家多生产了六千九百万度电。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四月九日电 据罗马尼亚通讯社报道,罗马尼亚商船队的吨位目前已达一百多万吨。这个国家对外贸易货物有半数以上是通过海洋运输的,其港口已同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型港口保持直接联系。
按计划,到一九八○年,由于建造大型油船、矿石运输船和货船而使总吨位增加到三百三十七万至三百五十七万多吨。
罗马尼亚新建成的“独立号”油船的排水量为十五万吨,这也是罗马尼亚国内迄今建造的最大的轮船。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罗马尼亚目前已拥有一百二十八艘远洋轮船,总吨位达一百五十万吨。按计划,到一九八○年,罗马尼亚远洋商船队将拥有二百艘轮船,总载重吨位将达三百五十万吨。一九七六——一九八○年期间,海运量将增长一点五至一点八倍。
罗马尼亚远洋商船队是在解放前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九四六年,它只有五艘陈旧、装备差的船只。一九六○年,加拉茨造船厂建造了第一批四千五百吨的远洋货轮。目前,它已拥有一批数万吨级的轮船,包括十五万吨级的矿砂轮和油轮各一艘。
罗马尼亚还采取措施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建设新的泊位,扩大仓储的面积,完善港口设备。罗马尼亚第一大港——康斯坦察港目前仍在扩建中。一九七○年交付使用的第一批扩建工程相当于旧港口的全部吞吐能力。现在这个港口的装卸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装卸工作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实现了机械化。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罗马尼亚商船队在世界各大洲一百多个国家的三百个港口停泊。(附图片)
罗马尼亚多瑙河沿岸德罗贝塔图尔努塞韦林市造船厂的船坞。
罗通社稿(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我援建的老挝纳双—崩海公路举行交接仪式
苏发努冯主席和老挝部长会议决定向我筑路工程队授勋
新华社芒赛四月十日电 中国援建的老挝上寮纳双—崩海公路竣工交接仪式和庆祝大会四月八日在琅勃拉邦省芒峨南乌江大桥桥头广场举行。这条公路是中国筑路工程队根据中老两党签订的协议修建的,一九七三年十月动工,一九七八年二月竣工。
以萨南·苏蒂查为团长的老挝政府代表团以及琅勃拉邦、乌多姆赛和桑怒三省的代表团出席了仪式和庆祝会。
以潘琪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中国筑路工程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仪式和庆祝会。
八日清晨,来自琅勃拉邦、乌多姆赛和桑怒省的五千多名老挝各族群众聚集在桥头广场。会场上张灯结采、红旗招展。主席台上悬挂着中老两国国旗和庆祝公路胜利竣工、赞扬老中友谊的横幅。
交接仪式开始后,全场起立,向中老两国国旗致敬,乐队奏两国国歌。
潘琪团长首先讲话。他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兄弟的老挝人民、参加上寮公路建设的中老两国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琅勃拉邦、乌多姆赛和桑怒省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敬意。他说,这条公路是在老挝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开始修建的。不少同志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中老两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共同浇灌的一朵友谊之花,是中老两党、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友好合作关系的丰硕成果。他赞扬老挝人民在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下取得的成就,并祝愿在过去革命艰苦岁月里建立起来的中老友谊不断发展。
萨南·苏蒂查团长在讲话中说,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战争时期,中国党、政府和人民始终支持和援助老挝革命,为老挝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中国政府和人民仍然继续与正在建设自己国家的老挝人民站在一起。他说,我们把这条公路命名为老中友谊一号公路。他表示,老挝人民将牢牢地捍卫中国同志用汗水和崇高的牺牲换来的果实,使这条公路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后,萨南·苏蒂查和潘琪团长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公路交接证书上签字。中国政府代表团向老挝政府代表团赠送了锦旗。潘琪和萨南·苏蒂查团长为公路通车典礼剪采。采车通过公路大桥时,群众热烈欢呼、鼓掌。两国政府代表团乘坐汽车视察了公路。
下午举行了授勋仪式。老挝交通、公共工程和运输部部长萨南·苏蒂查根据老挝国家主席苏发努冯和老挝部长会议的决定,向中国筑路工程队及其所属有关立功单位和个人分别授予勋章、锦旗和记功奖状。
当晚,萨南·苏蒂查团长以老挝政府的名义举行盛大宴会,庆祝老中友谊一号公路移交仪式的圆满结束。宴会后,乌多姆赛、琅勃拉邦、桑怒三省文工团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第5版()
专栏:

我党的工作者访问团结束访罗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四月十日电 以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李一氓为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和中联部副部长乔石为副团长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工作者访问团九日结束对罗马尼亚的访问,乘飞机离开布加勒斯特回国。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罗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杜·图尔库什、罗共中央委员弗·杜米特雷斯库和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李庭荃等。
在罗马尼亚期间,访问团同罗马尼亚“斯·乔治乌”高级党校、社会政治科学院、历史和社会政治研究所、劳动部、全国科技委员会的负责人举行了会见和座谈。访问团还参观了布加勒斯特市以及梅赫丁茨、多尔日、阿尔杰什和布拉索夫县的工农业单位,同这些县党委会的领导同志也分别举行了会见。
七日,李庭荃大使为访问团访罗举行招待宴会。九日,罗共中央书记兼中联部部长瓦·穆萨特举行宴会,为代表团饯行。


第5版()
专栏:

我红十字会赠款给毛里塔尼亚抗旱救灾
新华社努瓦克肖特四月九日电 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临时代办刘祥纶,受中国红十字会的委托,四月七日向毛里塔尼亚红新月会主席托科塞尔·西夫人转交了一张相当于十万元人民币的支票,作为赠款以帮助毛里塔尼亚红新月会进行抗旱救灾。


第5版()
专栏:

“印地秦尼巴依巴依”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
三月七日傍午,我们乘飞机离开达卡,向印度首都新德里飞去。银翼下,青峦起伏,江水如带。航空小姐告诉我们:那便是著名的恒河。
代表团的大多数同志,是初访印度。但对于这个与我国山水相连的近邻,我们却并不陌生。一提起印度,自然会想到它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文化,想到中印两国二千余年的友好往来;想到五十年代的密切关系,两国共同提出了潘查希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那时,“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是兄弟)的口号声响彻在长江和恒河的国土上。一九六二年之后,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两国关系疏远了,民间往来也几乎中断,迄今已达十六年之久。现在,我们载着中国人民对印度人民的友谊,前来访问印度。
共同的心愿
飞机在新德里机场徐徐降落。我们一道出机仓,老远就看到巴苏大夫等许多老朋友擎着鲜花向我们奔来。故友重逢,分外亲切。我们热烈握手,紧紧拥抱在一起。印度朋友把一串串美丽的花环戴上我们的脖颈,一缕缕浓郁的花香随之浸透我们的心脾。巴苏大夫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一直在盼望你们,你们终于来了!”
候机室外面,群众挥舞着无数旗帜和标语,上面用中文和印地文写着“印中友谊万岁!”由于飞机误点,他们在烈日下伫立等候代表团,已有两个多小时。代表团经过时,他们一下子涌上前来,争相握手,纷纷把鲜花抛进车窗。这时,那熟悉的“印地秦尼巴依巴依”的口号声,象雷鸣般重新响起来。
第二天下午,邀请我们访问的主人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印柯委会”)举行盛大招待会欢迎代表团。会场正中,挂着印度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柯棣华大夫的遗像。全印柯委会主席巴苏大夫在会上致欢迎词,他说:“贵代表团是十六年来第一个访问印度的中国友好代表团,印度人民对你们的访问极为重视,把这看作是改善两国关系的一个重大步骤。”王炳南团长盛赞中印传统友谊,他说:“虽然我们两国关系曾一度遭到曲折,但这在两国长期友好历史中只是短暂的一页。中国人民历来十分珍惜同印度人民的传统友谊。”“我们深信,经过双方努力,两国关系一定能继续改善,两国人民的友谊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宾主情亲意切的讲话,激起不断的热烈掌声。
德赛总理和瓦杰帕伊外长分别会见代表团,进行了友好的谈话。贾蒂副总统在国宾馆设午宴招待代表团,上下两院副议长主持在国会大厦开了欢迎会。会见瓦杰帕伊外长时,王炳南团长和陈肇源大使代表黄华外长向他发出访华邀请,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在有几十名议员参加的一次座谈会上,不少朋友恳切地说:“印中两国面临着许多相同的问题,应该加强团结,相互学习。尽管我们议员所属党派不同,政见各异,但在印中友好问题上是一致的。这是印度人民共同的心愿。”
贞松劲柏
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们拜访了九十二岁高龄的印中友协主席森德拉尔老先生。他在自己简朴的家门前迎接客人。一看见我们,就颤巍巍地走上前来,拉住我们的手,高兴得呜呜哭了起来。他站在院子中央发表讲话说:“我亲爱的中国朋友们,这是我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我记得曾亲自听圣雄甘地说过:‘我盼望着有一天,一个自由的印度和自由的中国将友好合作,为亚洲和世界的幸福共同奋斗’。几十年来,我抱着这一信念,从未动摇过。今天,我终于又看到中国兄弟们来到印度,到我家里来作客了。”老人一边讲,一边作着有力的姿势,他的满头银发在阳光下闪烁飘动。最后,他庄严而自豪地宣告:“我今年九十多岁了。但请朋友们相信,在印中两国没有建立完全的友好关系之前,我是决不会死去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重如山岳。他的话不正代表着印度人民的心声吗?
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大树根深蒂固,是任何风暴不能摧折的。中印关系紧张时期,许多印度朋友仍坚信中印友好,如贞松劲柏一样,顶住了寒流逆浪。马德拉斯议员贾雅玛夫人就是其中之一。二十二年前,她曾访问中国,见过毛主席和周总理。中印关系恶化后,她冒着危险,一直珍藏着中国国旗和访问中国时拍摄的大量照片。这次马德拉斯印中友协在她家里为代表团举行茶会时,展出了这些珍贵的物件。她满怀深情地对客人说:“那怕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仍然相信,印中两国终归要和好的,这些东西总会有用的。今天,我多年的宿愿总算实现了”。
他活在人民心中
印度第二大城市孟买,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的故乡。代表团访问孟买期间,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柯棣华大夫的家,会见了他的大哥孟凯什先生、三个妹妹、弟弟和其他亲属。
一九三八年,柯棣华大夫随印度援华医疗队远道来华,支援抗战。他以后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青的生命。在他家里,我们看到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悼念他的题词的真迹:柯棣华大夫的逝世,使“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我们也看到了叶剑英副主席一九五八年率领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印度时在柯棣华家照的照片。
柯棣华大夫生前曾担任中国国际和平医院首任院长。代表团有两名团员就是从这个医院来的。院长王永宽同志对柯棣华大夫的亲属说:“柯棣华大夫以身殉职三十六年了,但他的名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自从一九七六年柯棣华大夫纪念馆在石家庄开幕以来,已经接待了十几万中外参观者。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到柯棣华大夫墓前献花圈、扫墓,开展学习柯棣华大夫的纪念活动,增进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柯棣华大夫不仅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也活在印度人民心中。他的英名已成为连结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全印柯委会为继承柯棣华大夫的高尚精神,促进中印友谊,多年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们不顾重重困难,于一九七四、一九七六年两次派代表团访华,在恢复印中友好关系方面起了先驱者的作用。曾同柯棣华大夫在我国并肩战斗的巴苏大夫,还把中国的针灸疗法介绍到印度,用闪闪发光的银针来传播印中人民的友好情谊。
普遍的强烈愿望
代表团在印度十六天,走了十二个地方,同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我们深深感到,恢复和发展印中友谊是印度人民普遍的强烈的愿望。
在喀拉拉帮,数万名群众涌上街头,欢迎代表团。在孟买工人住宅区,几十个工会组织联合举办欢迎大会。工人们象过节一样,鞭炮齐鸣,迎接中国客人。在桑提尼喀坦,农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倾听代表团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在加尔各答、海德拉巴等地,妇女们围着王桂华副团长,问这问那。她们渴望了解中国姐妹们是怎样得到解放、取得平等、参加社会工作的。在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泰戈尔国际大学,师生们和季羡林教授畅谈中印友谊史话。
在印度各地,许多朋友以深切缅怀的心情,谈起毛主席和周总理,谈起周总理三次访问印度。我们无数次听到“希望你们再来”,“我们要到中国去”的热切呼声。中印人民本来具有共同的利益。正象王炳南
团长在讲话中所说的:“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建设自己国家的任务。我们共同的东西是主要的,分歧是次要的。我们有一切理由加强团结和友谊,而没有任何理由疏远和隔离。”
时光在友谊的海洋中飞逝。代表团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在加尔各答机场告别印度朋友。我们在飞机上临窗俯瞰印度国土,回顾过去的十六天,心潮难平。许多美好的印象将长久留在我们的记忆中:那热带旖旎的风光,泰姬陵、红堡等古代宏伟的建筑……,但最令人难忘的是印度人民火热的心,是“印地秦尼巴依巴依”的口号声和歌声。我们深信,不管今后道路上是否还会出现阻障或曲折,这发自六亿五千万印度人民的最强音是不可抑制的。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必将得到继续发展。


返回顶部